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其它杂谈 -> 对联知识 -> 话春联 -> 正文阅读

[其它杂谈]对联知识  话春联 [第7页]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6] 本页[7] 下一页[8] 尾页[1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对联知识: 话春联

话春联

对联分类总说

  从这一章开始,我们按照通行的分类方式,按类分述各种联语的常用撰写方法,以及对联的书法、载体、与环境的关联等问题。

  我们首先将对联分为实用性对联和装饰性对联两大类。必须说明的是,这种分类法,基本上也是从实用的角度考虑的。在这里,更需要强调一下对联的实用性。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对联是一种综合艺术,它为装饰某种环境而使用,而存在。严格地说,所有的对联全有实用性。非实用的对联是没有的。即使是某些张挂在书房等处的个人抒情言志的对联,也是要和那里的环境相调和,并向人们展示主人的个性、抱负、现在的处境等。现举联史中知名联家、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两副自作书房联为例:

  苟利国家生死以;

  ●●●○○●●

  岂因祸福避趋之。

  ●○●●●○○

  此联是林氏禁烟失败后,谪戍新疆时所作一首律诗中的一联。他摘出作为书房联。去看望他的人,谁都能感受到他能为国家不惜牺牲个人的伟大襟怀。

  坐卧一楼间,因病得闲,如此散材天或恕;

  ●●●○○ ○●●○ ○●●○○●●

  结交千载上,过时为学,庶几炳烛老犹明。

  ●○○●● ●○○● ●○●●●○○

  这一联,是林氏告老还乡后,为自己在原籍所建的读书楼所作。表现了他老年好学、孜孜不倦的自强不息精神。可惜,因为太平天国金田村起义,皇帝还是要倚靠他出山,他的晚年学习计划未能实现。而且,尚未到任,半路上就逝世了,倒也避免了后世可能给他加上的镇压农民起义的恶名。不过,咸丰皇帝可是震悼非常,御制挽联:

  答主恩清慎忠勤,数十年尽瘁不遑,解组归来,犹自心存君国;

  ●●○○●○○ ●●○●●●○ ●●○○ ○●○○○●

  殚臣力崎岖险阻,六千里出师未捷,骑箕化去,空教泪洒英雄。

  ○○●○○●● ●○●●○●● ○○●● ○○●●○○

  此一联,特别是上联,一半是讲给活着的那些大臣听呐。

  从上述可知,我们强调的实用性中,有一点值得特别注意,即对联的人际关系性质。绝大部分对联是在公开的交际场合使用的,如我们刚刚引过的那副挽联,还有喜联、贺联、寿联等,都具有特定的交际和人际关系性质。就是我们上面所引的书房联,还有行业联、名胜古迹联、门联等,也都具有不等的人际交流性质。因此,撰写对联和撰写抒情的诗文等,特别是和写日记很不一样,对联的作者心目中一定要有特定的读者。如我们上引的林则徐的两副联,就是在不同的特定场合写给估计来看望自己的人,并通过他们向更多的人表达个人当时的怀抱。

  我们把对联分为两大类,大致的标准是:

  一、有特定的对方的,张挂时间不太长的,对载体一般要求不高的,归入实用性对联范围。其中,大体上包括寿联、喜联、挽联和春联这四类。

  二、针对的观览者、读者的面较宽的,估计张挂的时间会相当长的,因而对载体的要求要高一些的,归入装饰性对联范围。其中包活多种多样的对联,如名胜古迹联、行业联、室内外装饰联等。

  前面已经说过,这种分类是带有模糊性的,是可以互相交叉的。当然,各类联语的撰写方法,通过数百年积累经验,也都摸索出一些自己的特点来。

春联

  春联写作综说

  春联是农历春节时必然要张贴的对联。存在期限为一年,必换,常新。一定要用红纸书写。有用暖色纸如洒金笺、桃红虎皮宣纸等书写的,多半用在室内,文人墨客习用。一般用不着装裱。从载体的角度看,属于粗放型。写作时必须相度门框等张贴处的尺寸大小以决定字数和字体大小。春联的群众性很强,表现在诸多方面。一般用楷书书写,最多加点行书、魏碑体。写钟鼎篆草各体的极为少见,用在室内,“只可自愉悦”,持赠他人者不多。

  春联既是对联中的一种,撰写时就得遵守写对联的一般性规律。若是随便写上那么两条往上一贴,难免被人称为外行。其实,这些规律不多,也不难学。一般性的只有四条,我们在前面的综叙中已经大致说过,现在再结合春联的具体情况,简单重复一下:

  一、上下两条称为上联、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春联一般不署上下款,所以要特别注意:别贴倒了。为防止倒贴,春联的尾字总是上联为仄声,下联为平声。

  二、从修辞学角度看,构成对联必备条件的是对偶辞格。也就是说,上下联要用语言结构相同或类似的词语句式,两两相对。对联就是相对的上下两联。可是,用同义词或近义词作对,在作对联的不成文规矩中是不允许的,行话称为“合掌”。这一点,创作春联时却是经常要注意的。吉祥话就是那几句,说来说去就说到一块儿去了。如“兴伟业”对“展宏图”等等,多少都犯这个毛病。这是撰写春联的一大忌,切应避免。

  三、从音韵学角度看,上下联必须调平仄。上下联相对处的各个字,一般来说,最好是平对仄,仄对平。也就是说,上联是平声字,下联一般要用仄声字来对。这里面有许多讲究,限于篇幅,不能详细谈了。可是有两点一定要说明的:一是两个尾字一定要上联仄声下联平声;二是如果作不到每组相对的字都能平仄调谐,至少也得大致过得去。

  四、春联中常用的字,有的古今平仄不同,切宜注意:如“福”字,当代普通话读阳平,属平声;可古代读入声,属仄声。“住宅”的“宅”字,与此读法相同,在古代也读入声。“发财”的“发”字古代也是入声字。这样古今平仄不同的字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列举,随时注意,遇有疑问,就翻阅《词源》、《汉语大词典》等注明古代平仄的辞书可也。

  春联写作的主要方法

  春联的作法,经过近几百年的经验积累,也已形成定式。从内涵上要求,一定要写出开春的喜气洋洋,吉祥如意,兴旺发达。还应点明春节时令。作法呢,历史上形成的,主要也有这么几种:镶嵌法,即景称颂法,结合时事法。下面分述。

  (一)镶嵌法

  镶嵌法又称嵌字法。就是把本年或结合上一年的干支、属相(生肖)、公元数字等嵌入上下联中。一般的对联作法之类的书籍对此常列有专篇。还有编成专书的,如梁石编的《十二生肖新春联》等便是。作这类嵌字联,需要注意的是:

  1.由于所嵌的字一般非对嵌不可,而这些字有时偏偏是两个平声或两个仄声,造成作对的困难。补救办法是:甲、除了不能更动的嵌字外,其他自由选用的词语,尽量作到平仄调谐。乙、切忌把平仄不调的嵌字用在句尾。特别是在上下联中各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时,有的作者就忘记各分句的相对尾字也要调谐了。聪明的办法是在开头先把要嵌的字给使了,下面就灵活方便了。

  2.生肖中,有的给人的印象不佳。如鼠和蛇最难办,狗和猪也不好办。办法是尽量避免在字面上出现,或用地支取代,或用相关典故。作好了,常能败中取胜,颇见巧思。

  下面列举的都是用嵌字法作的春联样联例。有的是我们作的,现皆加以分析说明。

  ①嵌干支例

  先举出白化文和李鼎霞作的春联应征稿件,供读者一粲:

  白化文作的“甲戌”年春联:

  甲蔬春盘迎上日;

  ●○○○○●●

  戊年晓旭丽中天。

  ●○●●●○○

  [说明]甲蔬,鲜嫩的蔬菜。春盘,据《燕山夜话》中“今年的春节”一条云:“什么是春盘呢?它是用芹菜、韭菜、竹笋等组成的,表示勤劳、长久、蓬勃的意思。”上日:农历年初一。李鼎霞作的“乙亥”年春联:

  乙夜联成金马署;

  ●●○○○●●

  亥年春泛木兰桥。

  ●○○●●○○

  [说明]乙夜:古代计时法,以二更时分为乙夜,约相当于现代计时法的22时。金马署:西汉时国家藏书处。《〈两都赋〉序》:“内设金马、石渠之署。”此处借指国家级大图书馆,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木兰桥:据晋时习凿齿所著《襄阳耆旧传》载:“木兰桥者,今之猪兰桥是也。刘和季以此桥近获,有蕺菜,于桥东大养猪。”

  本联首嵌“乙亥”。上下联的第三字嵌“春联”。合为“乙亥春联”。

  李鼎霞作的“丙子”年春联:

  塞北雪光莹,丙明五色辉元日;

  ●●●○○ ●○●●○○●

  江南春意动,子夜清歌唱四时。

  ○○○●● ●●○○●●○

  [说明]雪光:杨万里《晓泊兰溪》:“日光雪光两相射。”丙明:扬雄《太玄·从中至增》:“盛哉日乎,丙明离章,五色淳光。”范望注:“丙,炳也;……言日炳然明朗。”元日:正月初一。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子夜四时歌》创自南朝,盛行于江南。其《春歌》之四:“温风入南牗,织妇怀春意。”

  李鼎霞作的“丁丑”年春联:

  丁方桃版迎元日;

  ○○○●○○●

  丑地春牛送大寒。

  ●●○○●●○

  [说明]这是一副嵌“丁丑”两字的春联。其中词语典故含义是:丁方:四方。桃版:桃符。《燕京岁时记》:“春联者,即桃符也。”丑地:东北偏北方位。《鸡肋编》卷上:“季冬之月,立土牛六头于国都郡县城外丑地,以送大寒。”此土牛又名“春牛”。《东京梦华录》:“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

  以下所举各联作者,凡我们查到的,都注明了。

  ②嵌数字例

  一代英豪,九州生色;

  ●●○○ ●○○●

  八方锦绣,四季呈祥。

  ●○●● ●●○○

  [说明]1984年全国迎春征联一等奖,作者翟鸣放。要求在四个分句的开头嵌入“一九八四”四字。

  ③兼嵌数字与干支例

  一市九衢,辛盘璀璨重光岁;

  ●●●○ ○○●●○○●

  九瀛一统,未雨绸缪两岸心。

  ●○●● ●●○○●●○

  [说明]这是白化文为北京电视台“金色时光”栏目所作的1991年新春征联示范。兼嵌“一九九一”、“辛未”六字,还要在上下联中相对。辛年别称“重光”。“九瀛”,古代指中国大陆九州与环绕其外的瀛海,此处借喻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南海诸岛等大小岛屿。“未雨绸缪”用的是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盼弟善为抉择,未雨绸缪。”此信是那一年所写。

  ④嵌生肖例

  下一例春联为1997年北京迎春征联获一等奖联,作者唐克强:

  鼠毫健笔书成福;

  ●○●●○○●

  牛角深杯酒酿春。

  ○●○○●●○

  再看一例:

  闻鸡起舞;

  ○○●●

  跃马争春。

  ●●○○

  [说明]1981年《羊城晚报》迎春征联一等奖,作者童璞。

  又一例为白化文所作暗藏生肖春联:

  白望逍遥迎首祚;

  ●●○○○●●

  青曹振迅奔前程。

  ○○●●●○○

  [说明]据《西京杂记》载:茂陵少年李亨好驰逐,鹰犬皆制佳名。狗有白望、青曹等号。首祚是大年初一。

  ⑤嵌字例

  所嵌的字,一般都是出对者提出的。

  李鼎霞参加京酒谜联大赛征联。要求:鹤顶格,嵌“京,酒”二字:

  京城放眼安居好;

  ○○●●○○●

  酒肆飘香薄醉宜。

  ●●○○●●○

  更有要求特殊的:保险公司要一副春联,特为老年夫妇而写的,要嵌入“老年保险”四个字。这就难了。因为春联中最忌讳使用不吉利的字眼,“险”字就是个不吉祥的字。白化文用“诗钟”作“碎联格”的办法,即把要求嵌入的四个字字序不限地分别嵌人上下联中,勉强完成了这一任务:

  福婚老作连环保;

  ●○●●○○●

  年帖新成险韵诗。

  ○●○○●●○

  [说明]这副春联中的字,可以组成“老年保险”、“新年”、“新婚”、“福年”、“福婚”、“年帖”等词语。据段宝林、武振江所编《世界民俗大观》载,结婚七十周年称为“福婚”。这个词生僻些,可是“金婚”、“银婚”虽习用,“金”、“银”却是平声字,不宜与“年”字对仗,所以只能忍痛割爱了。宋朝,由翰林或其他文人写作以庆贺新春为内容的短诗(多为近体诗七绝、五绝),进呈宫中。到立春那天剪贴于门帐上,称为“春端帖子”,简称“春帖”。李清照就曾干过这差使。明朝宫廷有类似的作法,改称“年帖”,从年初就开始使用。“险韵”是生僻少用难押的诗韵。李清照《念奴娇》词云:“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真有点如释重负的悠然感觉。写罢一副这样的嵌字春联,又何尝不如是呢!

  可是,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嵌入“险”字很难,弄得不好就会出现不吉利的字里字面,所以我作完了样联以后,就再利用工具书检索能和此字上下关联的词语,看是否能有个好结果。结果是,适应范围太窄,能这样作出的联语不会很多。大家也看不懂,需要加注释说明。就连我自己,也是查工具书才作出来的呀!因此,我劝告主办者,放弃这种作法。这一联就作废了,未能嘤鸣求友焉。

  (二)即景称颂法

  即景称颂法,就是展望将要到来的阳春丽景,或以瑞雪红梅的冬景作陪衬,再加上吉祥字样,形成发皇气象。

  1996年北京市新春征联获奖联:

  朝阳芳草地;

  ○○○●●

  春雨杏花天。

  ●●●○○ (集北京地名)

  紫燕春风寻旧主;

  ●●○○○●●

  红灯瑞雪映新门。

  ○○●●●○○

  1997年北京市迎春征联一等奖,作者戴兰斋:

  好雨知时芳草碧;

  ●●○○○●●

  春风得意紫荆红。

  ○○●●●○○

  此联巧用“紫荆红”点明香港回归,既即景又双关时事。

  郭沫若集毛主席诗句,有一联似用作春联:

  梅花欢喜漫天雪;

  ○○○●●○●

  玉宇澄清万里埃。

  ●●○○●●○

  旧联语中,经常结合的春节风物是梅花与爆竹,但平庸之作多。兹将别出新意的两联列举如下:

  遥闻爆竹知更岁;

  ○○●●○○●

  偶见梅花觉已春。

  ●●○○●●○

  此联为道观春联。对仗工整,平仄调谐,具有世外人气息。

  十年宦比梅花冷;

  ●○●●○○●

  一夜春随爆竹来。

  ●●○○●●○

  相传左宗棠于除夕微行,看见一户人家正往大门门框上贴春联,当时匆匆走过,只见上联。回衙门后,想想上联够“冷”的,作为春联,下联怎能“热”起来,很成问题。于是派人去抄录。所得下联如上所录。这下联真是“逆挽”得好,把春节气氛给找回来了。一问,这是一位候补多年的官员所写,赶紧给他派差使。

  现在许多大城市禁止放爆竹,拿什么来和梅花相配,就得另行开动脑筋喽。

  (三)结合时事法

  结合的应是吉祥喜庆大小时事。就是采用上一年发生的或预料本年度将要发生的喜庆的事作内容,大至国际国内,近至家庭个人,都可以写。要显示出向前看和前程大好的洋洋喜气来。

  现举李鼎霞所作1997年春节应征春联为例:

  寰中大议扬旗鼓;

  ○○●●○○●

  港九重规焕斗牛。

  ●●○○●●○

  [说明]寰中:指中国国内。唐代王勃《拜南郊颂序》:“寰中殊域,奉三灵之康泰。”殊域则指国外。大议:指党的十五中全会。《汉书·循吏传·黄霸传》颜师古注:“大议,总会议也。”旗鼓:军中号令。《左传·成公二年》:“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重(chóng)规:本义为日月同圆。晋魏问间人成公绥《天地赋》:“星辰焕列,日月重规。”引申义有:a.两代国家领导人功业相继;b.重新规划;c.谐音“重归”。斗牛:二十八宿间之斗宿与牛宿。斗牛之间经常为天际之中,与地面世界寰中地域相当。又,1997年为牛年。

  撰写春联时一些应注意之处

  必须提请注意的是:旧社会一些不得志的人,常借写春联发牢骚骂人,对联书籍中也有记载。在我们新社会中,这种写法不可取。大过年的,何必自己找不济呢。下举表面上尚不明显,实则内含怨气的数例:

  《楹联丛话》卷十二载有清代朱彝尊在北京罢官前后脍炙人口的春联两副:

  除夕署门联云:“且将酪酊酬佳节;未有涓埃答圣朝。”脱尽名士习气,而未尝不传诵于时,所谓言以人重也。又罢官后,集句为门联云:“圣朝无弃物;馀事作诗人。”其实,“诗人”二字,尚不足以尽先生耳。

  这两联都是集句。“且将”句,出自杜牧《九日》诗,“且”字在大多数版本中作“但”;“未有”句,出自杜甫《野望》诗;“圣朝”句,出自杜甫《客亭》诗;“馀事”句,出自韩愈《和席八夔十二韵》。

  朱氏的怨气还是很委婉地表达出来的,所谓“怨而不怒”。而且用集句,便于向古人推卸责任,手法很聪明。

  《楹联丛话》同卷又载有引用《柳南随笔》(按:此书为清代王应奎撰)的一段话:

  昆山归元恭先生,狂士也。家贫甚,扉破至不可阖,椅败至不可移,则俱以纬萧缚之。遂书一扁曰“结绳而治”。又除夕署其门楹云:“一枪戳出穷鬼去;双钩搭进富神来。”

  《楹联丛话》又引宋小茗《耐冷谈》中一则:

  同里王扶九年老,就幕粤西,为某县延征比一席。除夕戏书楹帖云:“白发萧然,看他人儿女夫妻,千般恩爱;黄金尽矣,数此日油盐酱醋,百计安排。”诘朝主人入馆贺岁,见之恻然,赠以千金并舟车之费,送其归里。寿终于其家。

  这一则的结果可算是最好的了。

  以上所举,大体上属于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类型。至于旧社会中文人常写的嬉笑怒骂文章,就不再列举了。我们是新社会中人,要有欣欣向荣的发皇气象,不可无病呻吟,自找无趣。

迎春征联窥管

  许多对联爱好者都关心并积极参加各种对联征联评奖活动,这是好现象。多参与这类活动,对提高自己的水平肯定有帮助。因此,我们在本书中专门辟一节来讲讲这方面的事,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因为征联活动大多集中在征求春联方面,我们就将这一节附着在讲春联一节的后面。应该说明,我们所讲的虽以春联为主,但涉及所有的征联。

  当然,我们谈的一些有关征联——特别是春节征联——及其评奖中的相关事宜,只是个人漫谈,无系统可言。拙见不过一得之愚,有似管中窥豹,能否得见一斑点,还是个未知数呢。因是以讨论迎春征联即春联为主,放名此节为“迎春征联窥管”。

  大规模的征联与评联活动,大致是从1983年春节的“第一届全国迎春征联”开始的。十多年来,全国性和地方性、行业性的征联活动连续不断。年节时的征求春联竞赛尤其热火。中国楹联学会及其各地的分会则常常是这种活动的主持者,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也有若干教训。但是我孤陋寡闻,还没有见到学会总会和各地分会的总结。外单位可能就更不晓得了。因而我冒昧地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本书读者的注意:现在距离1999年初春已经不远了。1999年正值建国五十周年,又是公元两千年前的最后一年,预卜这一年的春节必然很热闹,料想春联征联大竞赛一定更胜于往年。有兴趣参加的读者肯定不少。您听听一个参加过评联的人的意见和建议,多少有点好处。

  中国楹联学会的主要负责干部经常操持活动,并参加活动的全过程,最有发言权。我虽参与了十多年来北京地区举办的活动,其中有许多中央级机构部门举办的,但是大多只担任复评评委,很少参加初评与从头至尾的整体组织工作,只能以参加者的身分谈谈个人心得体会而已。下面具体分五项拉杂写来。

  征联活动的回顾与前瞻

  回顾十几年来的征联活动——总的来说还是以征求春联的征联活动为主,其内容,也可说范围,大致可分四类:

  1.节日联,主要是春联,还有中秋联等。

  2.行业联,特别是与商业有关的行业联,如“京华老字号有奖征联”、“《足球报》征联”等。也常结合征求春联进行,作为一种主题出现。

  3.主题征联,如“1992年金利来杯海内外‘祖国和平统一'主题征联”等。也常与春联征联结合,作为一种主题。

  4.风景点征联,如“剑门蜀道征联”、“国门第一路征联”等。这种征联与征求春联的关联不大。

  它们的共同特点有三:吉庆,应景,针对性强。

  多采用评委会评定,初评、复评两级评定制。

  征联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常面向海内外、全国或本地区。

  有三种情况值得注意:

  1.应征者有逐年略见减少之势,群众的热情在下降。最早的几次全国性征联,应征者动辄几十万人,来信能装几十麻袋。而今也就是几千到几万份罢了。

  看来,群众也有了经验啦,知难而退的人想必相当多。从整体水平看,历届以来未见明显提高,精彩作品反而愈来愈少。现在正是阮籍登广武叹息“时无英雄”之际,读者有意参与,正当其时。

  2.可是,辩证地看,中奖者常常在一个小圈子之内,脱颖而出者陆续出现,这些位又常常是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相对固定的获奖队伍形成,看来还能稳定几年。初出茅庐者很难和这一批人竞争。这是一般读者想要参加迎春征联这类活动时首先要考虑考虑的。当然,练练手也好。没有场外的举人,这是连范进也明白的事情。

  3.中国楹联学会的成立、发展与巩固,以至于迄今为止的经常性活动,据我看,与征联、评联有密切关系。说此项活动是学会和各地分会的生命线,我看并不为过。因而,相对固定的评联队伍,包括初评与复评的人员队伍,逐步形成。其中,参加初评的,领导初评并参加复评的,只参加复评的,共为三种人,犹如三个在某点交叉的圆形圈子。其交叉点最值得注意,那里面才有关键人物呐。

  征联出题和限定范围的问题

  征联的手法不外两种,一是征求半联,也就是只出上联或下联,征求另外一半。二是征求全联,只限定内容和范围,但常常附带若干条件。以下结合十几年间所见,就其利弊略抒己见。

  甲、征求下联或上联

  征求半联的方式,再加上附带一些条件,如对于主题的要求等,明确划一,便于评委会掌握,这是它的先天性优点。但此法在实用时的优劣与成败系于所出半联,这也是无庸争议的事实。经验教训中,似乎有三方面可以提出来讨论:

  一方面是,要事先考虑到,是否会造成应征半联雷同者过多的情况。这一点在集句联中表现最为突出。例如:第二届全国迎春征联中的第五联,出下联“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求集句上联。一等奖评定为“愿得此身长报国”(戴叔伦《塞上曲》),答案相同者数十人。此外,人名、地名、专名词等出联求对也容易犯这个毛病,如“碧野田间牛得草”,下联作“金山林里马识途”、“金山村里马识途”、“白杨林里马识途”和“白杨村里马识途”之类的各数十人。这就给评联和颁奖造成巨大困难。严格地说,这两道题就得算出砸了。

  另一方面是,不可出这种题:即,事实上,应答的半联,不能满足出联中内涵全部要求。也举上述那次征联中的第二联为例,出联是:

  夺铜牌,夺银牌,夺金牌,冲出亚洲争宝座;

  ●○○ ●○○ ●○○ ○●●○○●●

  这个上联的前三个小分句各三个字,其首尾两字相同,当中三字同属一个部首,“金”字还是部首“金部”的领字,以上是从文字方面看;再从修辞角度看,这三个分句既是形式上的排比,又是内涵中由低到高的递进。据我看,能完全满足以上条件的对句,干脆说就没有,它是个“绝对”。而它的最后一句比较平淡,容易对出,可能造成对句雷同者较多。后来的事实证明果真如此:对“走向世界”的最多。可是这四个字全是仄声。这四个字之后,一般用“占鳌头”和“振雄风”、“展宏图”等。全是“仄平平”。于是形成先五仄后二平,与上联大大地失调。作为“绝对”来说,此上联极可能流传千古;作为征联出题来说,则是一次值得总结的经验。

  再一方面是,出联的人在某些地方水平有问题,出的题不通。当时出于某种考虑,也就用了这种人情稿,结果是,一则被内行嘲笑,二则对的下联如果很不错——要是不成,能获奖么——势必更加反衬出上联的丑陋,使人有“新妇若能得配参军”之恨焉。这方面的教训我所经历的起码有那么两三遭。与人为善,胳臂折了往袖子里藏。我也就不举例了。

  可见,万事慎之于始,出联题最需慎重,应反覆讨论,集思广益而后定夺。万不可匆忙、鲁莽,不作深思熟虑是不行的呀!对于应对的作者来说,则必须审题。如果考虑到可能应答的内容会有许多人雷同,或者是题目太难应对无法满足要求,宁可放弃。

  下面举几次征联的实例:

  治国安邦,万户欢欣迎大法;(出句)

  ●●○○ ●●○○○●●

  承先启后,九州腾跃展新猷。

  ○○●● ●○○●●○○

  [说明]1983年首届全国迎春征联一等奖。大法:指1982年公布的新宪法。新猷:新的规划、宏图。

  梅柳迎春,万里东风绽桃李;(出句)

  ○●○○ ●●○○●○●

  凤鸾比翼,一池新水浴鸳凫。

  ●○●● ●○○●●○○

  [说明]1984年第二届全国迎春征联一等奖,作者王玲玲。此联出句中,梅、柳、迎春、桃、李是五种植物,而且与春前春后都有些关系。要求对句必须对出五种植物或动物,也要点出些春意来。

  乙、征求全联

  一般说来,征求全联总要附带若干条件。

  一是规定内容或主题。每次征联的内涵、主题最好本身有其特定性,不可与以前的雷同。例如春联,每年都应有推陈出新之处。

  二是限定字数,甚至限定一联中小分句的句数。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长联和短联放在一起不好评。初评时对长联也很难把握。小分句多了,或是十几个字一气呵成的长句,过犹不及,都很难评。经验表明,最好是4-20字联,半联内小分句不超过三句。再说,从实用角度看,楹联字数多了,写出来一般人家都没有地方挂。特别是写春联,得相度好门框的长度与宽度。

  三是文字或内涵方面的特设条件,常用的有两类。一类是嵌字,这就与诗钟的嵌字方式有相仿之处。另一类是要使用人名、地名、药名、戏剧电影名等作对。设条件时应做到:

  1.出一副示范性的样联,供投稿者参考。在前一节中,笔者已经举出自己所作的样联一例,请参看,不赘述。

  2.事先周密考虑:留给投稿者能作出的余地有多少。千万要留出足够的广阔天地来。这一点,在前述笔者的样联中也有反映。

  下面,再举出一些征联中获奖之作,供读者参考:

  水木荣春晖,柳外东风花外雨;

  ●●○○○ ●●○○○●●

  江山留胜迹,秦时明月汉时关。

  ○○○●● ○○○●●○○

  [说明]1985年第三届全国迎春“长城主题”征联一等奖,作者喻松青。集古人诗句四句。上联分别出自唐代李白《春日独酌》和元代虞集《答钱虞之》;下联分别出自唐代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和王昌龄《出塞》。应该说明:将迎春与长城这两个主题很好地结合起来,并使用集句表达,是极不容易的。作者颇见功力。

  政清人觉晓;

  ●○○●●

  春暖燕知归。

  ○●●○○

  [说明]199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农村广播》节目春联竞赛一等奖,作者郭集展。此联隐含当代农村新春气息。

  春信千家传紫燕;

  ○●○○○●●

  山歌一曲动银锄。

  ○○●●●○○

  [说明]1992年“农家乐”迎春征联一等奖,作者梁石。这一联形象地点染了初春时的农村景色,难得的是活动着的景色。

  三千桃李占春色;

  ○○○●●○●

  四化弦歌播好音。

  ●●○○●●○

  [说明]1992年《芜湖日报》社举办的“园丁杯”新春征联一等奖,作者文芹。双关地看,上联是图画,下联是音乐。

  华夏风和,民生趋富;

  ○●○○ ○○●●

  京畿春早,天道酬勤。(一等奖,作者易庚山)

  ○○○● ○●○○

  春来何处?无边美景三环路;

  ○○○● ○○●●○○●

  喜在今朝!不尽欢声百姓家。(二等奖,作者徐康)

  ●●○○ ●●○○●●○

  燕市春归,淡烟疏柳什刹海;

  ○●○○ ●○○●●●●

  都门寒尽,丽日青松万寿山。(二等奖,作者焦增恒)

  ○○○● ●●○○●●○

  [说明]以上三副联,都是1995年北京市迎春征联获奖作品。请注意他们尽量表达出的北京地方特色。用句俗话说,就是看看他们怎么使劲设法找词儿往北京市里靠。

  初评的重要性

  初评的重要性,早已众所周知。简短地说,就是,初评刷掉的,复评就很难看见了。只参加复评的许多评委挨骂,都是代人受过。投稿者可能不知道:从某种角度看,初评甚至是决定性的。初评上不来的,复评要是不追,就永远看不见了。

  必须重视初评,这也是一条重要经验了。

  我愿在此谈三点。

  甲、初评的困难之处

  参加初评的,一般有两种人。一种是既参加初评又参加复评的评委。他们一竿子插到底,一贯制,既参加又负责组织工作。他们最辛苦,在双评中也处于最重要最关键的地位。复评中找沧海遗珠,只能找他们,只能倚靠他们。他们是劳苦功高的功臣。

  一般的参加初评人员,常常是临时召集来的,业余干活或是退休人员临时就业。他们一则水平不齐;二则往往来自不同的单位,只是暂时聚合在一起。这些人限于时间、学力、精力,还有态度——是否尽心竭力,所以初评的结果往往是不令复评的评委们满意的。

  乙、向初评参与者和投稿者进言(请从两个不同方向听)

  清代吴炽昌《客窗闲话》卷八“科场”中一则,写举人考试,说一个应举的人老考不中,也就不想再入场了。他的已故的父亲托梦给他,叫他入场,并且教他入场后借抄本家一位屡试不中的老先生的一篇得意窗课。这个人照办。那位老先生的得意宿构被人录去,哑巴吃黄连,只好草草另作一篇充数。不料发榜一看,老先生中了,抄袭者名落孙山。他气得要砸祖宗牌位。当夜他父亲又托梦说:阎王派我来叫你干的。一则你命中还该入场几遭,二则那老先生是个老古板,他精心炮制的艰深枯涩的文章绝对入不了试官的眼,所以特意派你去给他抽换了,好让他今科取中。这是天意啊!同时,老先生去见座主,说愿意用那篇佳作来撤换场中临时草草一挥而就的作品。看完佳作,座主说:“……此文若在场中,未必中试。盖阅卷如走马看花,气机流走者易于动目。此文非反覆阅过不知其佳处,试官有此闲情乎?故无益也!”这位老先生明白过来了,“遂有《读墨一隅》之选”。

  可见,“文章不愿高天下,但愿文章中试宫”!建议中国楹联学会也可仿此,将历年来多次征联中入选和未入选的代表作品集录选评成一两本书,以为投稿南针。

  初评是非常紧张的,一个人一天看四五百份卷子是常事。一份卷子过手,也就一两分钟的时间。“反覆阅过”的可能性不大,更无此闲情。“气机流走者易于动目”的确是经验之谈。所谓气机流走,我看是指一种“媚”。媚就是流动的美。绷脸的大美人儿很难动人。武则天不一定就是六宫中最为绝色的,可她是媚娘,就把两朝父子都给迷惑住了。具体到对联中,就是你在某一点或是几点上总要有些一眼就能看出的动人之处。对仗,语言艺术(特别是修辞手法),文学艺术(形象性等),总得占那么一两处罢。这就是你在冲着初评者飞眼呢。以上是从积极方面说,神而明之,可就存乎其人了。从消极方面说呢,那就必须做到:

  少用典,用典必详注;不用生僻典故。这是一。

  不用生僻字,不用自造的生硬词语,这是二。

  少用专门性词语,除非有这方面的特殊要求。这是三。

  立意要显豁,少耍双关手法,最好不耍。这是四。

  政治上要立场鲜明,态度明朗。别发牢骚。这是五。

  最后,千万把全联的每个字都注明平仄,按古四声调好平仄。

  按此六项原则办事,虽不中不远矣!

  丙、建议推行“房师制”

  参加初评人员待遇低,又作无名英雄,容易产生雇员思想。为加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光荣感,建议采用明清科举考试的房师制。谁录取的,谁就签名以示推荐。如果此卷获奖,要将房师即推荐人的姓名列出。参加两评一贯制的评委,可以采用科举“五经分房”的办法,自己主管某一题或某一部分卷子。其姓名也随在获奖卷之后公布。

  初评的弃取标淮

  应有软硬两种标准:软标准主要在内容方面者多。初评时只作参照。除明显的政治问题外,一般可凭个人认识弃取。硬标准则是初评必须严格执行的,应保证其中的问题不可留给复评。

  硬标准又可分两类:

  一类是有共性的,通用于每次评联中的。

  另一类是特殊的,即每次评联特地规定的,如字数,嵌字法,对内容的要求等。

  以下着重谈共性标准,有三:

  1.对仗

  对联不对仗,绝对不行。进一步要求,则是:

  从对偶修辞格来要求,看宽严,即对仗达到的程度;看技巧,即使用借代等修辞手法的能力等。

  从语法方面来要求,看词性、句式等属对的宽严;看词类活用等特殊语法形式的运用能力。

  2.平仄

  古今四声不能混用。建议用古四声,因为一则是历史上形成的标准,一则可确切了解投稿者懂不懂什么是对联,会不会写对联。它是一把尺子。

  所谓古四声,因为和科举考试的弃取有密切关系,所以到了清朝已经官方明确规定,以《佩文诗韵》中所定为准。此后并没有新的发展,也没有哪一时代的政府作出新规定。因此,我们还是以此为准。当代楹联界主张用新四声的呼声甚嚣尘土。这不但牵涉四声问题,也牵涉用韵,和诗词曲剧各界均有密切关系。我认为应在适当时机,由政府有关部门出面,召开国际性专业会议,集思广益,共商大计。最后由国家以法令文件形式颁布,这样,国内外均可遵照执行。这是个国际性问题,万不可等闲视之,各行其是。现在我们评联,还得以古四声为准才是。

  具体到初评应用时,砍三斧子:

  头一斧子,往联脚上看,全平全仄者格杀勿论。因为评联中我见到的都是挑选上来的比较优秀的联语,这一斧子早由初评者砍过,所以我举不出迎春征联中的例子,只可列举三个眼见的例子:

  以红螺净土聚八面来风;

  ●○○●●●●●○○

  启旅游大门迎四海嘉宾。(怀柔红螺寺山门对联)

  ●●○●○○●●○○

  山山海海山海关雄关镇山海;

  ○○●●○●○○○●○●

  日日月月日月潭秀水映日月。(《对联》87年第1期《作家巧对山海关》)

  ●●●●●●○●●●●●

  文衍风流连海隅;

  ○●○○○●○

  苑铺锦绣耀京华。(《北京晚报》1993年11月20日第7版)

  ●○●●●○○

  最后一联可惜了,平仄相对之误就在联脚一处。这也是初评者最容易马虎之处,因为别处全对,“隅”字又不是常用字,偷懒不查,也就漏过去了。如在评联时高中,公布后被高手看出,较起真来,那时可就不好办啦!复评的责任,有一部分可就落在这种地方了。

  第二斧子,往小分句句脚上看,砍法是:上下联相对的小分句句脚全平全仄者格杀勿论,这是一;上联或下联中各分句句脚加联脚均平或均仄者要慎重考虑,基本上打入冷宫。分句越少(如只两句)就越应严格。这是二。

  第三斧子,查全联平仄对仗。如全联中平对平、仄对仄之处超过一半以上,基本上打入冷宫。人选者,必须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一习惯性标尺严格要求,但须注意是否已经“拗救”。例如前举“金银铜”三牌那副绝对,有一副获奖联,下联是这样对的:

  斗体力,斗智力,斗耐力,走向世界逞神威。

  (只最后两字平声,还获得一等奖。如何向内行交代!)

  3.历史上形成的禁忌

  这些忌讳中,语言、内容两大方面的都有。更可分为对联本身的和诗词与对联共同的两类。下面拣最要紧的各提一项:

  对联本身的最大禁忌,就是“合掌”不行,全联合掌绝对不行。合掌,就是上下联中以同义词、近义词作对仗的现象。它像人的左右两手掌相合,故以此名之。它造成意义上的重复,乃是对联创作之大忌。如,以“天下第一”对“世间无双”便是。

  一些在诗词和对联中都应避免的习俗与传统性的忌讳,如“男女不对”(婚联中却是必对),也应执行。有人认为那是封建性糟粕,理应批判。我也赞成。可是男女姓名在对联中相对,特别是当代人相对,如果不是夫妻,有时就会招致闲话。对联的海洋极为广阔,何必非得找暗礁多的地方行船呢!

  还有一些汉语和习俗中应该注意的忌讳之处。这些都有待随时注意学习,学会了就可运用于初评之中。但是,这不是一日之功。在这方面,对初评不能要求过高。这方面的拣选评论可以交复评去作。初评中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处理意见,那就最好不过了。提得好的,应予重奖。对应对者来说,了解初评是怎么回事,极为重要。必须使出浑身解数,力求通过初评。

  复评

  复评一般由评委会负责进行。常见的组成人员可分以下几类:

  党政工团领导;出资单位代表;地位很高的学者顾问(如八十年代早期全国性征联评委会中的王力、周祖谟等位老先生)。这些位一般都是在发奖时才出席的,不大过问赛事。

  楹联学会人员,特别是其中从起始的组织、初评一直跟到复评的人员,可称主力。但他们的能量在初评中似乎消耗很大,复评时就不太能起决定性作用了。给“一甲”、“二甲”定案的,主要是他们请来的“权威”性评委。从这十几年的北京地区看,刘叶秋(已故)和吴小如两位中国楹联学会顾问最起作用。近年来,由于老成凋谢,像程毅中学长与在下这样的中老年之间的人,说几句也能引起注意。实际上,只参加复评的评委,比起一竿子插到底的组织者型评委来,花费的精力和时间要少得多,却很风光。我很替组织者和下了大力气的人鸣不平。可是,由于“权威”没有参加初评,他们所见的只有拿上来的那么几百副,可挑选的回旋余地不大,给他们的时间也有限,所以遗珠难免。公布后抗议信是少不了的,首当其冲的,可就是“权威”啦!

  那么,复评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一是要评选出一二三等奖来。复评后还要在电视台或电台之类地方面对公众,作公开讲评。这差使往往由“权威”来干。二是把好关,不能出问题,特别是政治上不能出问题。

  政治上把关。例如:第二次全国迎春征联中应征下联的第四联:

  梅柳迎春,万里东风绽桃李;

  ○●○○ ●●○○●○●

  星辰拱极,千年大业莫参商。

  ○○●● ○○●●●○○

  有的老先生政治上不敏感,认为用天文学名词属对,立意宏伟而思想内容可取。实则细加研究,如果获奖并公布,敏感的外国人可能推论出我们的党中央似乎分成两派,正在斗争。要知道,作对联虽然是个人的事,可是公布出去就是社会问题了!在政治上是不能代他负责的呀!于此可见,政治上把关是一件细致的工作,需要心思缜密,认真对待。宁可委屈了作者,也不能麻痹大意。

  艺术上评定,则是决定获奖名次的问题。这方面当然不可屈了真才。要眼光敏锐,选拔得当。具体地说,两种艺术要兼顾:

  语言艺术应居首位。因为对联首先属于语言文字范畴。

  文学艺术方面可以放在最后决定前几名时重点考虑。

  下举一例:

  茅舍换高楼,阳台花卉知春早;

  ○●●○○ ○○○●○○●

  新街临古道,市集车船载笑多。

  ○○○●● ●●○○●●○

  这是我参加评出的1989年春节全国农村春联竞赛一等奖作品之一。据我看,此联的优点是:一、对仗较工;二、使用修辞手法新颖,“载笑”于车船,摹状借代,十分生动;三、“阳台”作为明确的新词语出现在对联中(从上下文看,不会与古代词语“阳台”混淆);四、作者具有中国古代文学修养,“知春早”由“春江水暖鸭先知”蜕化而出,“临古道”由“远芳侵古道”蜕化而出;五、作者确实有当代农村生活体验,所写农村春节新貌颇为生动典型。

  最后要说一下,有意无意的在词语方面寓意双关以致触犯忌讳之处,必须切实注意。以下举一个在这方面出现问题的例子:

  嘉业用光安平康乐;

  这是送给一位暴发户“大款”的春联中的上联。此联可能是有意为之。“嘉”与“家”同音。这是骂人呢,说大款把家业使用到精光才能安平康乐哪!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6] 本页[7] 下一页[8] 尾页[1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其它杂谈 最新文章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危机
星际桥梁
会说话得天下
中国名山
蛇石Ⅱ-最后的献祭
动物乐园
百家讲坛
生活常识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3 01:23:31  更:2021-07-03 03:55:40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