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其它杂谈 -> 文史常识 -> “中庸”究竟是什么意思 -> 正文阅读 |
[其它杂谈]文史常识 “中庸”究竟是什么意思 [第19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8] 本页[19] 下一页[20] 尾页[12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文史常识: “中庸”究竟是什么意思
自读书识字时起,人皆为“中庸”就是不偏不倚,就是心怀两端而“骑墙”,黄丝对此也从来没有怀疑过。以至于在孔子眼里只有君子才能具备的品德,在我们现代人的心中几乎成了“小人骑墙”的代名词。 然而近几年大兴国学之风,我为了参与一些争论,谈谈自己的体会,不得不阅读一些儒家经典。待俺看了《中庸》,不由得对此普遍的说法产生了一些怀疑。程子在《中庸章句》开头说: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这大概就是中庸二字比较经典的解释了。但是,从这里俺怎么也难以找出“骑墙”的痕迹来。所谓“中”,那是很好理解的,关键是那个“庸”,“庸”字一破,则“中庸”不难解矣。骑墙,就是心持两端而不定的意思,而人家程子却说“不易之谓庸”,什么意思呢?就是在根本道理上坚持不变才能叫做“庸”。按照他的解释,所谓中庸,就是坚定不移的坚持原则(道),不做丝毫妥协和变更——这哪里有一点点“首尾两端、骑墙观望”的意思啊? 后人对“中庸”的误解,并非无中生有,考之《中庸章句》全文,孔子以及其后来的门徒的言论,大概就是误解的根源,比如孔子说: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这里提出了“过”和“不及”两个概念,是后来成语“过犹不及”的最早来源。过了不行,不及也不行,俺就“不如守中”了,守在中间,不偏不倚,不就是有点“骑墙”的嫌疑么?由此产生了我的第二个怀疑:《中庸》的许多内容多是后人乱加的。 按照古人记载,今天所说的儒家的“五经”(古代是六经,后来《乐经》失传了),包括《礼记》,在孔子之前就存在了,而《中庸》原来就是《礼记》中的一章,到宋朝,统治者才将它从《礼记》中独立出来——也就是说《中庸》在孔子之前就存在了。 问题出来了:这《中庸》既然是孔子之前就存在了,现在的《中庸章句》里那些大段孔子的话就明摆着是后儒追加进去的,也就是说,《中庸》被掺了水了。 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加上朱熹等人的注解等等,现在的《中庸》绝对不是孔子之前《礼记》中的那个《中庸》了。 关于《中庸》中有假,已经为许多学者考证过,只不过在哪些内容是假,哪些内容是真方面有争议而已,对掺水造假,那是没有怀疑的。 我们不参与那些争论,但是能否简单化一些,既然《中庸》在孔子前就存在了,我们就无需考证,直接把孔子及其以后的各类门徒的言论和注释都删去,则所剩下的内容庶几乎可视为《礼记》之原始《中庸》矣!这样一来,我们就可发现,所谓《中庸》就是讲的“天人合一”的大道理,主张君子要坚持宇宙自然、社会人间通行的“大道”,不断学习以接近这个“大道”,严格要求自己,哪怕一个人独处时也和在大庭广众中一样坚持“大道”“不动摇”,所以《中庸》开宗明义,第一节就提出“故君子慎其独也”——这就是儒家修身的重要内容“慎独”一词的由来。 上古之人,对自然由不了解而产生神秘的崇拜,把天道,也就是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当成人类唯一必须遵守的“大道”,而这些大道理又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道可道,非常道”,但是人类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发现,必须和大自然保持一致,才有好日子过,你任意放大人的力量,不自量力的违反天道行事,不去“道法自然”,那就要吃大亏,所以连孔子也要敬天的。只是孔子把敬天思想无限放大,最后弄出个皇帝来代表天,天子啊,敬天变成敬皇帝,皇帝代表了天,成了儒家三纲之首,完全背离了“天人合一”哲学的本来面目,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压制人性解放的借口。 那么“中庸”究竟如何解释呢?在《中庸》的第二段落,有几句话可以参考: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就是说,人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放在心里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了,而又都合乎天道,叫做“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通行的大道理。只有中、和了,天地各守自己的位置,那万物才能生长发育。 要注意的是,这里是把人和自然并列来论述的,人中有自然,自然中有人,它说的道理无论对人还是对自然,都是管用的,所以开头讲的是人的喜怒哀乐,最后归结为天地自然,都要“中”,都要“和”。人“和”了、“中”了,就和自然和谐相处,从而天下太平;天地、自然“中”了、“和”了,万物就能正常生长发育了。 查《说文解字》,“中,内也。”后来引申为内心,《史记》说的“深中宽厚”,就是内心宽容仁厚的意思。“未发谓之中”,这个“中”,就是“内”的意思——没有发出来,不就是在内心里么?因此,这里《中庸》原文关于“中”的解释就更接近于《说文解字》的释义。 再看“庸”,《说文解字》,“庸,用也,从用从庚”,后来引申为平常、通用的意思,也就是《中庸》里说的“达道”——普天之下通行的大道理。 因此,所谓中庸,与其说是不偏不倚,不如说在内心里始终和普遍的大道真理保持一致更为准确。在这个意义上,中庸者,实际上就是“中用”,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人天和谐,道法自然,管理国家的人都“和”了,“中”了,不再乱折腾了——这难道不是很“中用”的根本道理么?程子说《中庸》是儒家“心法“,我认为是说对了《中庸》的要害,《中庸》就是内心修炼以求和“达道”相一致的“心经”,儒家之所以重视它,其原因也在这里。至于他们将“达道”解释为三纲五常,屛弃了上古之人朴素的天人合一的辩证思想,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8] 本页[19] 下一页[20] 尾页[12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其它杂谈 最新文章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危机 |
星际桥梁 |
会说话得天下 |
中国名山 |
蛇石Ⅱ-最后的献祭 |
动物乐园 |
百家讲坛 |
生活常识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