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其它杂谈 -> 百家讲坛 -> 《水浒传》与水浒戏-刘荫柏 -> 正文阅读 |
[其它杂谈]百家讲坛 《水浒传》与水浒戏-刘荫柏 [第6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百家讲坛: 《水浒传》与水浒戏-刘荫柏
主讲人简介: 刘荫柏,满族,1941年生于黑龙江,拜泉县人。出版著作《魏征》《李泌》《马致远及其剧作论考》《元杂剧史》《洪升研究》《中国古代杂技》《中国武侠小说》《西游记研究资料》《封神演义导读》。并以上官云龙笔名写过武侠小说。1991年为研究员,1996年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7年为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中国关汉卿研究会理事、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 内容简介: 《水浒传》这部古典文学名著之所以变得家喻户晓,与广泛流传的不同版本样式的水浒戏是密切相关的。有很多目不识丁的人一说起水浒中的人物故事,都能娓娓道来,说得头头是道。那么是先有书还是先有戏呢?其实早在元代社会就已经出现了很多水浒戏,尽管元杂剧中目前存在的有名姓的剧目不太多,但是元杂剧促成了《水浒传》这本书的形成。元杂剧中的水浒戏都还有草寇性质。并且出现最多的就是李逵的形象。这一点表现了元代人对除暴安良英雄的歌颂。 那么到了明代,最丰富的就是传奇了,明代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把水浒英雄人物都纳入了忠义道德天理这个规范来歌颂他。因为明代的剧作家都是士大夫阶层,都是在明朝政府当官的。所以他要把他纳入这里才能歌颂他。比较有名的就是李开先的《宝剑记》。主要写林冲,他笔下的林冲就不是《水浒传》中的林冲,而是真正的士大夫林冲。首先是林冲因为看不惯高俅童贯这些人的卑劣行径,他上书弹劾人家,所以高俅才报复他。那么这样他把林冲的思想更符合封建正统了。 另外明代的传奇中还有一个就是沈璟的《义侠记》,比较有名。它取《水浒传》中23回到32回这十回之间内容写的,主要是武松。那么他笔下的武松跟《水浒传》中的武松也不一样。也是封建正统的味比较浓。因此我们从明代这些传奇中来看,它突出忠义,突出天理,把它纳入封建社会道义的轨道来写。这是明传奇和元杂剧思想上的一个特别大的区别。 到了清代就出现京剧了,那么京剧也大量地改编了水浒戏,把水浒故事改编成京剧。比如说有名的像《野猪林》《丁甲山》《石秀探庄》等等。 (全文)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文学馆。《水浒传》这部古典文学名著之所以变得家喻户晓,与广泛流传的不同版本样式的水浒戏是密切相关的。有很多目不识丁的人一说起水浒中的人物故事,都能娓娓道来,说得头头是道。那么水浒戏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水浒传》又牵引出多少不同版本的水浒戏?今天我请来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员刘荫柏先生为我们专门讲《水浒传》与水浒戏,大家欢迎。 刘荫柏:《水浒传》和水浒戏之间关系是比较密切的。但是《水浒传》和早期的水浒戏,元杂剧中的水浒戏关系不大。而《水浒传》它吸取过元杂剧中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它后来基本上是独立的。 《水浒传》这个故事本身它是根据宋代真实的人物宋江的事迹演化而来的。我们看《宋史》,它里头没有《宋江传》,只是在后来的一些野史中提到他。比如像徐梦莘的《南宋北朝会录》,还有像杨仲良的《通鉴纪事本末长篇》,还有李埴的《皇宋十朝纲要》,这里头提到过。说宋江投降以后征过方腊,那么在当时宋代文人比如说像《夷坚志》乙志卷六上,叫蔡侍郎这个人,这个里头记载好像水泊梁山等人降了以后全被他杀了,下场极惨,全部被杀了。那个当然有带小说的性质,蔡侍郎后来突然得病死了,然后他的亲信王生请来道士,后来见到他的灵魂。他告诉他让他转告他老婆,说他现在下狱受罪了。他老婆就说我就不让他杀梁山泊的人,五百个人投降,都给杀了。 另外我们从《宋史·蒲宗孟传》,这个人是王安石新党最得力的一个人。那么他是对梁山所谓惩处最狠的一个人。他被迁到郓州当官的时候,他凡是逮着水泊梁山的人都酷刑,甚至连小偷都挑断脚筋,把脚筋都给挑断了。这个人呢,就是当时持新法忠于王安石的这种人。所以后来元代人陆友在题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里头,他就提到,他说“忆夕熙宁全盛日,百年曾未识干戈。江南宰相变法度,不恤人言新近多。蔡氏京汴出门下,手乱中原倾大厦”。他们不说王安石好,而且我们看在邵博《邵氏闻见后录》里,他提到有人献媚于王安石。说水泊梁山这么大,是不是把这个湖水给填平了,变成粮田,种庄稼这多好,这样你那个政策就更能推行了。王安石想了想,那么大的湖泊给填平了,水搁到哪儿去?旁边有一个大臣叫刘贡父的,笑着跟他说,你可以在旁边再挖一个那么大的湖,后来王安石笑了,他说这不大可能。 另外我们从钱愐的《钱氏私志》那里也提到,说徐神翁到京城的时候见了蔡京。蔡京说河北贼刚刚平定。就指宋江那伙人。这回天下可太平了。徐神翁笑着跟他说,说不会的,上天正派下很多魔军来做坏人间。蔡京说那如何识得,怎么能找到这些人呢?徐神翁笑着说,太师就是,就是魔军里头的。也就是说,你就是破坏社会的人。从这些笑话中可以看到,当时关于这种的传说已经很多了。以至于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出现像《大宋宣和遗事》这本书,这种书的出现,跟当时民间传说有关,那么这些资料后来就演成《大宋宣和遗事》。那么元代的杂剧我认为它就吸收了宋代的这些传说,包括《宋江三十六人画赞》,包括民间的传说,包括《大宋宣和遗事》,在这种基础上出现了元杂剧。 元杂剧中目前存在的有名姓的不太多,一个是李文蔚写的,叫《同乐院燕青博鱼》。赌博,拿鱼作为赌博,不是用钱来赌博,用鱼来赌博。这个《同乐院燕青博鱼》在第一折里,有一个六国朝的曲子里有这么两句。这两句非常重要,写出了元代人对当时社会的看法。他说“我不梁山泊寻东路,我则拖着你去开封府的南衙”。那就是社会只有两条路,或者像梁山泊好汉一样,走上以暴抗暴的道路。或者希望出现像包公那样的清官,能平雪冤狱,能够使百姓的冤屈得到昭雪。就这样两条路,实际第二条路是幻想,哪有那么多清官。这两句实际就写出了元代社会只有这样两条生路。因为元代它突然受到异族统治,所以中原的很多百姓他都有不愤,因此水浒戏大量地出现。另外呢,在元代水浒戏中还有草寇性质,像李逵下山的时候,宋江有时候叮嘱他,说别去劫道,别去乱杀人。《水浒传》中就没有劫道,而且他多次提到“风高能放连天火,月黑提刀去杀人”。每个剧中都有这句,可见他草寇性质还是比较浓的。因为元代的作者都是下层文人,跟明代不一样,明代都是士大夫,正统知识分子。元代都是下层文人,没饭吃了,当书会的才人,靠写点剧本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很少有谁当官的。地位都比较低,所以有九儒十丐之称。儒甚至都在乞丐妓女之下,地位如此之低。那么这些文人呢,他就不忌讳这些,而且他打破了有些传统的概念。元杂剧中出现最多的就是李逵,元杂剧中,几乎所有的戏中都有李逵。而且李逵还不是光粗鲁,有时候还很幽默,就是李逵这个形象,我觉得在元杂剧中,似乎比《水浒传》中还丰富。《水浒传》中仿佛比较单一,他在元杂剧中他特别丰富。因为现存的元杂剧中都有李逵,叫山儿李逵,也叫黑旋风李逵,是梁山好汉第13个头领,就是第13名。那么高文秀这个人是东平人,离水泊梁山比较近,山东人,外号叫小汉卿,是关汉卿的好友,很早就去世了。但他留下来的剧本很多,他那个《黑旋风李逵双献功》写到,郓城县的孔目孙荣要到泰安去烧香,这个人跟宋江有交情。宋江就跟李逵说,你保他去泰安如何?李逵就保送他去,结果在店中,孙荣的妻子郭念儿和一个叫白衙内的两人私奔跑了。孔目孙荣很生气,就回来告状。 没想到这个白衙内,他借这个大衙门当三天官。还有借衙门当三天官的,结果他一告状,正好他当官,就等着他呢,给他送进监狱了。李逵看自己保的人进监狱了,回梁山如何交代呀,他干脆化装进去了。拿药酒把牢卒给药倒了,把孙荣救出来。他觉得还不解气,一会儿他又化装成家人,混入白衙内府中,把白衙内和郭念儿都杀了。然后把他交给梁山叫“双献功”。这个剧在元杂剧中是比较突出的一个,这是高文秀写的。还有一个就是叫康进之,也有的《录鬼簿》中写叫他康退之。他写得是《李逵负荆请罪》,这个后来在京剧中老演,就是李逵到了王林的酒店,看到王林的女儿满堂娇被人家说是,实际上不是宋江和鲁智深,是一个叫做宋刚和鲁智恩的,把她给骗走了。所以他就大闹忠义堂,最后发现是假的,最后把这两人逮捕了,把他们捉住了,然后把这两人杀死了,把王林的女儿满堂娇救回来了。这个京剧中有时候也叫《丁甲山》,也叫《杏花村》,好像袁世海常演这个。有一段“真宋江假宋江,真假的宋江叫我李逵遭殃”。有一段道白,他写李逵的形象就很正直。他下山的时候就有唱词:梁山泊风景真漂亮,有人说梁山泊风景不漂亮,我都不能饶过他。但是一听说他最器重的大哥竟然做出这种事情,他大怒,就砍倒杏黄旗,大闹忠义堂。最后等到闹清楚了,因为赌的是人头,他又不愿意死。于是他就说东说西的,说瞎话,李逵编瞎话漏洞百出,但是又很幽默。他把李逵的形象写得很生动,这是元杂剧中存在的一个。就是康进之的这个,这是元杂剧中。 明代出现杂剧还有传奇,有两种。明代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它把水浒英雄人物都纳入了忠义道德天理这个规范。明代的作家都是士大夫阶层,都是在明朝政府当官的。所以他不能让梁山好汉,草寇习惯太多了,所以他要把他纳入这里,才能歌颂他。你要不纳入这里,那不就歌颂草寇了嘛,明代最丰富的就是传奇,第一,我要提的就是李开先,李中麓,这人当过官,太常寺少卿。是明朝的官吏,真正的士大夫。他的《宝剑记》主要写林冲,他笔下的林冲就不是《水浒传》中的林冲,而是真正的士大夫林冲,特别浓。首先林冲是因为看不惯高俅童贯这些人的卑劣行径,他上书弹劾人家,主动出击弹劾人家,所以高俅才报复他。这就跟《水浒传》中不一样了,把林冲的思想更符合封建正统了,因为他敢于向权臣进行斗争,才遭到打击的。那高俅当然不会饶过他,马上就报复他。听说他有一个宝剑,就给他引入白虎节堂,然后想杀死他。但是后来刺配沧州了,在刺配沧州的途中,他把高俅的儿子喜欢林冲的妻子搁在后头。是林冲的妻子贞娘到庙里烧香,希望神佛能保佑他丈夫,被高俅的儿子看上,要把她得到手。这才派陆谦到那里杀林冲,并且把林冲的母亲逼死。那么林冲的妻子贞娘在王婆的帮助下,逃出京城。他又把史进改上了,《水浒传》中有史进,教头史进。他让史进拿着林冲家的宝剑去追杀贞娘,史进把宝剑给她了,然后跟她说你赶快逃跑,史进自己也逃跑了。于是林冲的妻子就在一个尼庵暂时出家了。那么林冲到了沧州以后,那伙人又去杀他,林冲忍无可忍才杀了那些人,风雪草料场。杀完那些人的时候,他决定投奔柴大官人。柴大官人说,我认识梁山上的王伦,你去梁山吧。他就去梁山,这时候东京派徐宁来追捕他,这跟《水浒传》中不一样。他在山神庙里,因为神佛保佑,说他是天上的文曲星,结果徐宁没找到他。那么我们看林冲在奔梁山的时候,有一段词,写得很精彩。“按龙泉血泪洒征袍,恨天涯一身流落,专心奔水浒,回首望往天朝”。不甘心,成草寇了,他不甘心这个。他说“急走忙逃顾不得忠和孝”。而且他有一段诗,后来我们常说。“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伤心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呢,他急急忙忙跑了,所以《林冲夜奔》这个常常上演,尤其在昆曲里边。昆曲里边唱,那个唱词很好,明代剧本文学水平特别高。它提到林冲想到自己,本来可以做万里封侯的班超,却做了背国的红巾,叛主的黄巢。心里不甘心,他希望能有出现像孔子那样诛杀少正卯,希望像皋陶那样的清官来平雪他的冤狱。此一去要博得斗转天回,须叫它海沸山摇。他充满了怒气去走,想到自己的老母妻子都没有依靠,自己生死难料,在这种情况下逃跑。在逃跑中听到声声振山林的虎啸和绕溪间哀哀的猿叫。而且在百忙中,他慌慌张张走不出山前的古庙。把林冲那个逃走的心情和自己不甘于成草寇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李开先的《宝剑记》写得很好。那么林冲到了梁山以后,后来梁山去打大宋朝,打到汴京,那么宋朝赦林冲无罪,把高俅父子送到军前。结果林冲把他们杀了,归顺朝廷了。归顺朝廷后,有一天他去散步的时候,走到一个尼庵。忽然发现他家传的那口宝剑了,一进去和他妻子团圆了,所以就叫《宝剑记》。 明代第二个《水浒传》中有名的传奇,就沈璟的,这个叫《义侠记》。取《水浒传》中23回到32回这十回之间内容写的,主要是武松,那么他这笔下的武松跟《水浒传》中的武松也不一样。这个武松一直想封侯当官,就是说士大夫那个劲头比较浓,草莽英雄的劲头倒稍微差一点。那么因为他佩服宋江,就去找宋江,路过景阳冈,阳谷县的景阳冈,结果打虎当了都头。他当都头的时候他还说“今日当都头,他日列封侯”。还想这个。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西门庆的介入,他哥哥被杀了。所以这样的话,武松要报仇,武松有一段他谈到过。他说兄和弟,恩义两无亏。为什么叫《义侠记》呢?它突出恩怨两报,恩绝对要报,怨也绝对要报。这就叫义侠,它一开头就有这段。那么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觉得恩义两无亏,一定得杀死西门庆,那么他杀死了西门庆潘金莲,被刺配。在路途中路过梁山,人劝他上梁山,他不去。那么到那儿以后,因为施恩对他好,他就报答施恩,打了蒋门神。最后那伙人陷害他,在飞云浦,他断锁掰枷,杀了几个解差。但是之后呢,他本来可以一走了之。这个作者要突出忠义两字,武松又一想,就像那些人活在世上,总要害人,天理不容,所以他又返回头去,为了维护天理正义,把另外那几个人全杀了。杀完以后,在上头写了这样几个字,“杀人者武松也”。金圣叹先生在品评的时候说“他以打虎之力写下这几个字,掷地作金石声”。他特别赞美,杀完人以后写上“杀人者武松也”。后来武松因为这之后呢,那也没有别的路可走了,后来就到梁山了。那么这个《义侠记》后来被周祥钰编到《忠义璇图》里,就是清代宫廷大戏,把它收录进去了,全部收录进去了。 另外明代的剧本,它都改编了《水浒传》。但是改编中就存在一个问题,一部经典著作,不是轻易能改编的。它都是经过作者仔细推敲的结果,每一步每一点都很合乎情理的。如果你一旦要改了一部分,就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可能毁坏它整个的结构。比如像沈自昌的《水浒记》中,他写到晁盖劫了生辰纲以后,他觉得白胜让人逮捕了,有点叛徒行径。结果他就改为晁盖让白胜去自首,说这事是我们几个干的,然后他又做好了逃跑的准备。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宋江得到消息通知他,这个紧张气氛就没有了。实际人家全都做好准备了,宋江不通知,人家也不会遇难。像《水浒传》中冒着那样的关系去救他们,这个气氛没有了。所以一改动的话,往往不是那么好改动。包括很多人现在改动《三国演义》,这些改动方法最后结果都不是很好。一部伟大的名著,它能够被人承认是一部经典性的著作,它不是偶然的,它一定每个环节都是很连贯的。所以我们发现明代人在改编时候,结果都不是很好,不如忠实于人家原著。 那么到清代就开始出现京剧了,下面简单谈一下京剧。京剧起于1790年,就是乾隆五十五年。高朗亭,也有人说他后到的,带了三庆班子,徽班入京,唱的是二簧调。之后四喜、春台、和春这样三个班子也进京了,就是我们常说的叫四大徽班入京。那么在道光初年,李六、王洪贵带了楚调汉剧入北京。他们唱的是西皮调,西皮调和二簧调融为一体才是皮簧,也就是我们后来说的京剧。那么京剧它大量地改编了水浒戏,把水浒故事改编成京剧。比如说有名的像《野猪林》,当年黄润甫侯喜瑞师徒都演这个,京剧中常演的,是比较有名的一出戏。再有就是《丁甲山》,另外像水浒戏中,后来比较常演的叫《三打祝家庄》《石秀探庄》等等。 我觉得水浒戏本身它从不同的角度修改了《水浒传》,有的可能有所提高。但绝大部分并没有超出《水浒传》的水平,至于改编的《水浒传》,我觉得不如原来的小说写得好。正像改编的《三国演义》,改编的《红楼梦》,都不如小说好。包括《西游记》也算,都不如那个好。这就说明了一个名著能站得住脚,并非偶然的,尽管后人在修改它的时候,可能在某些小的方面,能够稍稍提高一下。但是在总体的把握上,还是不能达到经典著作原来那个水平,好,谢谢各位。 主持人:从刘先生给我们讲《水浒传》与水浒戏,我们可以了解到书与戏有着非常复杂和交互的一种关系。无论书和戏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戏的改编是否忠实于原著,换一个角度来说呢,书和戏都是以不同的艺术方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遗产瑰宝,最后让我们向刘先生的演讲表示感谢。(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其它杂谈 最新文章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危机 |
星际桥梁 |
会说话得天下 |
中国名山 |
蛇石Ⅱ-最后的献祭 |
动物乐园 |
百家讲坛 |
生活常识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