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经典故事 ->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 十大忠臣:史可法 -> 正文阅读 |
[经典故事]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十大忠臣:史可法 [第9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8] 本页[9] 下一页[10] 尾页[4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十大忠臣:史可法
史可法(1601~1645)明末将领。字宪之,号道邻。开封人。明崇祯元年(1628)进士,授西安府推官,后迁任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等职,再擢升为右佥都御史。崇祯十七年(1644)四月,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他率师勤王,抵浦口而止。清军攻陷北京,南明政权在南京建立,他任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后受奸臣马士英排挤,自请到江都(扬州)一带督师,防御清军。次年四月,江北诸镇先后为清军占领,史可法退守扬州。清豫亲王多铎兵围扬州,扬州城中守军势单力薄,清军围攻益紧,清多尔衮致书诱降,遭到史可法严词拒绝。四月二十五日,扬州为清军攻破,史可法自杀未成,被俘。清军首领和豫亲王多铎再次劝降,他临危不惧,大骂清军,遂英勇就义。史可法的抗清事业是不朽的,理应值得我们尊敬、崇扬和怀念。扬州梅花岭上的史可法衣冠冢和史公祠,成为后人拜谒、瞻仰的胜地,留下了历代著名人物的不少诗文与碑记。南明王朝,谥“忠烈”,史称“史忠烈公”。有《史忠正公集》传世。? 史可法出身寒微,从小是出了名的勤学苦读,最爱在破庙烛灯下通宵达旦的看书,没想到一天雪夜遇到当时的东林领袖——大学士左光斗出来微服赏雪,一见之下大加青睐,就此收为门生。左也是当时明朝政坛上铁中铮铮之人,史可法深受恩师左光斗的影响,为官清正,办事干练,声名大著,官直至乐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不过他是典型的文人出身,缺乏军事才能。 史可法探狱 左公被奸人魏忠贤诬陷入狱,在狱中饱受折磨。而由左公一手提拔的才子史可法只能在墙外焦急,他为自己不能营救恩师而羞愧万分。当初要不是左公慧眼识马,史可法现在只是个穷极潦倒的书生罢了。如今,左公含冤,家人必定痛心无助,我要去安抚恩公的一家大小,使左公无后顾之忧。于是立即行动,前往左府。 “史大人能在此时此景顾及到我们的生活是否安好,实属难得,不枉左公视你如己出啊!”左母感动落泪。 “左母言重……”刚出口就被一把叫喊声打断。 “大事不妙!大事不妙啊!”跑进大厅来的是左府的总管,只见他边跑边说,“小的刚从一位狱卒口中探得左公生命垂危,苦不堪言啊!”这位总管早年被人诬陷草菅人命,判以死刑。幸得左公明查暗访,方可沉冤得雪。自此之后一直在左府中任总管一职,深得左公信任。而这大恩大德更是难以报答,只许诺愿为左公赴刀山下油锅,万死不辞。此刻只见昔日被人严刑逼供尚未留下一滴眼泪的总管,如今竟伤心哽咽,泣不成声。 史公闻言脸色一变.沉默片刻之后说道:“左母,你放心,我立刻看望左公,不惜任何代价。”史公望了一眼左母感激的目光后,头也不回地离开左府。 回到府中,只见史公从床头上拿出一个陈旧的木盒。打开一看,赫然现出白花花的五十银两。史公万分小心地捧着木盒来到厂狱前,招一禁卒出来,一齐走到近处较隐蔽的小巷中,突然跪下,递出手中的盒子,请求禁卒让他进去探望左公。禁卒万分感动,把木盒推回史公怀中,道:“小的贱命一条,不能享福,但愿积点阴德,好庇佑子孙平安。” 终于,机会来了。禁卒让史公装作打扫垃圾的人,然后带他来到左公的牢房前。只见左公脸上早已焦烂不堪,筋骨尽断,倚在墙边,瘫坐在地上。史公当即呆住了,这是史公?当初健步如飞,声如洪钟,虽年过半百,却硬朗健康的左公如今遍体鳞伤,像一具只能呼吸的蜡像。 “左公……”史公低呼. 只见“蜡像”微微颤抖,半眯着眼,嗫嗫地举起手臂指着史可法,中气不足地怒喊:“无能的奴才!这里是什么地方,你竟敢前来!国家之事已腐败到这种田地,老夫又将死了,你怎能弃国家之事于不顾,国家谁来支撑?还不速速回去,无非是等人来陷害,我不如现在就把你杀了!”于是摸着地面的木棍作投击状。 史公一惊,顿时大悟,对左公的敬佩又加一分。于是不顾左公的威吓,一把抱住他,紧紧地,仿佛要把自己的力量注入左公体内。很快,他松开左公,上下打量了左公的伤躯,从怀中中抽出一瓶药酒出来,欲帮左公料理伤口。可是被左公制止了,道:“不可,会被奸人发现有人闯入的。速回!” 泪水潸潸的史公终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厂狱。 回去的路上,史可法脑中总是萦绕着一把声音:国家之事……天下事…… 史可法与扬州十日 在弘光政权成立后首次商讨国策时,史可法也提出了明朝臣民不能以“江南片席地,俨然自足”,而是应该“亟召天下名流,以收人心。”他主张“必须能战,而后能守”,认为“从来守江南者必战于江北”。史可法明确地告诉弘光帝,历史证明只有守住江北才能保住江南。对于史可法不积极进取的态度,刘宗周和陈子龙等人都非常不满意。可惜刘宗周和陈子龙这些真正的人才不久后在就党争中被迫辞去了官职。 据《明史》载,史可法身材矮小,“面黑,目烁烁有光”。多尔衮进入北京后不久,搞清楚了南明的形势,知道史可法是唯一一个可虑的人,就派副将唐起龙招抚江南,致书给史可法招降。这封著名的书信由投降满清的复社成员李雯起草。 史可法回信中对满清入关赶走李自成表示了感谢:“忽传我大将军吴三桂借兵贵国,破走逆贼。殿下入都,为我先帝后发丧成礼,扫清宫殿,抚辑群黎。且免剃发之令,亦不忘本朝。此举动也,振古铄今。凡为大明臣子,无不长跪地而顶礼加额,岂但如明谕所云感恩图报已哉?”明白无误地对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行为表示了肯定。史可法也期望能用“同仇之谊”来感动满清,幻想联合清兵一起消灭李自成,然后划江而治。这是史可法缺乏战略的远见,也充满展现了他是一个“惧”多于“豪”的人,他从不敢轻易决策,只因为他认为他担负着保卫一个王朝的责任,存亡之秋,他承担不了轻率决策的后果。 但在回答多尔衮让他背叛明朝的问题时,史可法的态度却非常坚决:“可法北望陵庙,无涕可挥,身陷大戮,罪应万死。所以不即从先帝者,实为社稷之故也。传曰:‘竭股肱之力,继之以忠贞。”语气铿锵有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为流传于后世的千古名篇。据说史可法给多尔衮的回信是由复社名士侯方域起草。 这个时候史可法在南明政权中已经是力不从心,被排挤出南京到扬州督师后,根本不能指挥四镇那些骄兵悍将,因此也无法做出抗清的有效布置。他在回答多尔衮的时候,已经对自己拒绝投降的立场有深刻的理解——这将是一种生死的选择。 史可法做了督师后,除了以身作则、跟兵士同甘共苦外,也做不了太多的事,但他却因此受到将士们的爱戴。这年大年夜,史可法把将士都打发去休息,独自留在官府里批阅公文。到了深夜,他感到精神疲劳,把值班的厨子叫了来,要点酒菜。厨子回报说:“遵照您的命令,今天厨房里的肉都分给将士去过节,下酒的菜一点也没有了。”史可法说:“那就拿点盐和酱下酒吧。” 厨子送上了酒,史可法就靠着几案喝起酒来。史可法的酒量本来很大,来到扬州督师后,就戒酒了。这一天,为了提提精神,才破例喝了点。一拿起酒杯,他想到国难临头,又想到朝廷里面只知道勾心斗角,心里愁闷,边喝酒边掉热泪,不知不觉多喝了几盅,带着几分醉意伏在几案上睡着了。 第二天一清早,扬州文武官员依照惯例到督师衙门议事,只见大门还紧紧地关着。大家不禁奇怪,因为督师平常都是起得极早的。后来,有个兵士出来,告诉大家说:“督师昨晚喝了酒,还没醒来。”扬州知府任民育说:“督师平日操劳过度,昨夜睡得这么好,真是难得的事。大家别去惊动他,让他再好好休息一会吧。”他还把打更的人找来,要他重复打四更的鼓(打四更鼓,表示天还没亮)。 史可法一觉醒来,天已经大亮,侧耳一听,打更人还在打四更,不禁勃然大怒,把兵士叫了进来说:“是谁在那里乱打更鼓,违反我的军令。”兵士把任民育吩咐的话说了,史可法才没话说,赶快接见官员,处理公事。从那天起,史可法下决心不再喝酒了。 四月十七日(1645年)满清豫亲王多铎大军逼近扬州时,史可法刚刚从南京渡江回到江北,清军进至距离扬州二十里处下营,次日兵临城下。史可法发出紧急檄文,要各镇将领集中到扬州守卫。但是过了几天,竟没有一个发兵来救。史可法知道,只有依靠扬州军民,孤军奋战了。 实际上史可法节制的刘良佐和原高杰两藩的将领就在这几天里不战而降。四月十九日高杰部提督李本深率领总兵杨承祖等向多铎投降,广昌伯刘良佐也率部投降。 此刻扬州城里兵力相当薄弱。大军兵临城下,后果不难预料。这时候的史可法是极为矛盾的,他给妻子的遗嘱中写道:“法死矣。前与夫人有定约,当于泉下相候也”。在他死前四天写给妻子的另一封信中,他又说:“法早晚必死,不知夫人肯随我去否?如此世界,生亦无益,不如早早决断也。” 信中流露出他对现实世界的深深厌恶。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时局看得如此清楚,他知道无论是他个人,还是他所尊崇的南明朝庭,很快就要灭亡了。正是在这种绝望的情绪中,史可法已经默默地准备着他的死亡。但无论如何,即使史可法准备死去,也没有预备投降,由此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爱国英雄之一。 由于扬州城墙高峻,清军的攻城大炮还没有运到,多铎并没有下令立即进攻,他先后五次派人招降史可法,都遭到了严词拒绝。史可法当众将多铎的信投入护城河中。他已经迅速地变成那个艰难时期的英雄人物,“从来降将无伸膝之日,逃兵无回颈之时”。史可法将与扬州共存亡,用《桃花扇》中的话来说: 不怕烟尘四面生, 江头尚有亚夫营, 模糊老眼深更泪, 赚出淮南十万兵。 但史可法的“深更泪”已经无法保住扬州,扬州城已经是危急万分。虽然史可法死志已决,但城中还是有不少人害怕了。总兵李棲凤和监军高歧凤带着本部人马,出城向清军投降。史可法说:“此吾死所也,公等何为,如欲富贵,请各自便。”竟然以倘若阻止他们出城投降恐生内变为理由,听之任之,不加禁止。只是这一来,城里的守卫力量就更薄弱了。 四月二十四日夜间,清军用红衣大炮轰塌城墙,“城上鼎沸,势遂不支”。二十五日,史可法正在指挥军民堵缺口,大批清军已经蜂拥着冲进城来。史可法眼看城已经没法再守,拔出佩刀往自己脖子上抹。随从的将领们抢上前去抱住史可法,把他手里的刀夺了下来。史可法还不愿走,部将们连拉带劝地把他保护出小东门。 这时候,有一批清兵过来,看见史可法穿的明朝官员的装束,就吆喝着问他是谁。史可法怕伤害别人,就高声说:“我就是史督师,你们快杀我吧!” 于是扬州在倾盆大雨中陷落,史可法被害,时年仅四十四岁。扬州知府任民育等文武官皆殉难死。 在流血漂橹的扬州城头,尸山血海中史可法面对着劈来的钢刀依然怒骂不止。 扬州是江南顽强抵抗清军的第一座城,也是清军入关以来首次遇到的军民一体的坚强抵抗。为了对扬州人民进行报复,也是满清想杀一儆百,于是多铎下令,烧杀抢掠持续十天。历史上把这件惨案称作“扬州十日”。 颂咏史可法联 史鉴流传真可法; 洪恩未报反成仇。 ——洪承畴门生贺洪承畴60岁寿诞撰联颂咏史可法、嘲讽洪承畴。 明末大臣洪承畴,素以忠节自命,曾新撰一联,挂在厅堂:“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后来,他在松山兵败被俘,屈膝降清失节。有人在他那副对联的末尾,分别加了“矣”、“乎”二字,使对联成为:“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以此嘲讽洪承畴的投降变节行为。洪承畴六十岁生日时,他的一个门生披麻而来,献上此副对联。上联嵌着抗清名将史可法的名字,称赞史可法名垂史册,足可效法;下联“成仇”,谐音“承畴”,是直接讽剌洪承畴恩将仇报,降清卖国的可耻行为。洪承畴打开一看,立刻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 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 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明·黄石斋回绝洪承畴劝降时颂扬史可法、讽斥洪承畴。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8] 本页[9] 下一页[10] 尾页[4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经典故事 最新文章 |
互助与关爱 |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
意林成功故事 |
外国文学故事 |
动物感动录 |
世界民间故事 |
世界上下五千年 |
红尘之恋 |
世界民间故事 |
意林成功故事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