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经典故事 ->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 十大忠臣:于谦 -> 正文阅读 |
[经典故事]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十大忠臣:于谦 [第7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6] 本页[7] 下一页[8] 尾页[4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十大忠臣:于谦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名将。 于谦少年时十分仰慕文天祥,除了习读八股制艺,还努力研讨古今治乱兴衰的道理,“慨然有天下己任之志”。十六岁入府学为诸生。永乐十九年(1421),二十三岁时考中进士,原为会试第一名,却因“策语伤时”被置于三甲第九十二名。不久,以江西道监察御史,至湖广执行公务。他深入瑶民居住区进行调查,揭发官军滥杀无辜,初步显示了他那廉正的风骨。 于谦相貌英伟,善谈吐,声音宏亮,每次奏对,极有条理,引起了明宣宗的注意。宣德元年(1426)八月,汉王朱高煦在山东乐安发动叛乱,宣宗御驾亲征。高煦兵败投降,跪于军前。于谦秉承宣宗之令,以高亢的嗓音,历数高煦之罪行。高煦浑身战栗,顿首称:“臣罪万死!”宣宗对于谦的表现十分满意,赏赐与诸大臣相同。当时,顾佐为都察院都御史,严明廉直,对诸御史管理极严,唯独看重于谦,认为于谦的才能比自己强。 宣德五年(1430),明廷设立巡抚。宣宗亲点于谦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二省,一下子把于谦从七品升至三品,这是对于谦的极大信任。于谦也不负重望,足迹遍历所部,延访父老,视察政事的利弊兴革,一年之间,连续数次上疏,兴利除弊。内阁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也都极看重于谦,对于谦的论奏朝上夕准,使于谦尽展所长,作出了很大的成绩。 于谦的成年 于谦考中秀才以后,十六岁读书于吴山三茅观,同学有高孟升等。于谦天分很高,喜读先秦两汉的书籍和苏东坡的文章,更究心古今治乱兴亡的道理,特选录唐陆贽的奏疏,手钞成册,朝夕披阅,“慨然有天下己任之志”。十七岁时,应乡试不第,仍就读于吴山三茅观。这时于谦潜心求学,努力读书,“濡首下帷,足不越户”,非常用功。后来他写诗回忆:“我昔少年时,垂髫发如漆。锐意取功名,辛苦事纸笔。”(“忆老婢”)可见,为了取得功名,创立绩业,于谦少年时是刻苦学习的。这时,于谦写了“石灰吟”。这首诗表现了他为了功业,不惜牺牲自己。“石灰吟”里说:“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永乐十五年(1417年),于谦二十岁时,以第一名考取了钱塘县廩生。第二年他和翰林董锈的女儿结了婚。从于谦的文集里,可以看出,董氏是勤俭持家的主妇,她习女红,奉舅姑,而且能读诗书、作文词。永乐十七年(1419年)于谦亲自到山东去拜省他岳父。据说这位“翰林董公,以直言忤时贵,降官济南教授。”于谦所到的山东一带的农村,相当残破荒凉。原来在建文元年(1399年),发生了明朝皇室的内战“靖难之役”,战祸延续三年之久,山东一带的农村受兵祸最重。永乐年间又连年发动对外战争,征调民役,每次都要几十万人,尤其在北方,徭怡最为苛重。当时明廷又准备迁都北京,所以年年有大批粮饷物资必需紧急北运。永乐九年(1411年)春,明朝命漕运总督宋礼征发山东及徐州、应天、镇江等地民夫三十万人,在二十天内重新疏浚了元朝所开的会通河,整顿了贯通南北的主要干路──运河。运河上拖挽漕船的劳役中最艰苦的路程是在山东。虽有运粮官军十二万人参加,但随后官军多所调遣,漕运完全落在人民身上。另外,山东沿海又增加防倭军事的征调。加以永乐十三、四年山东、河南等地又连年水旱成灾,所以农民生活困苦,负担是很重的。于谦在永乐十七年(1419年)初次离开了家乡,第一次踏到灾祸频仍、科徭繁重的山东地方。他路过滕县的时候,曾和县令许某谈论过人民流亡、社会不安的情况,次年二月,明朝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爆发于山东蒲台县,在女英雄唐赛儿的领导下,攻破了益都、莒、即墨等县,远近震动,虽然不久被统治阶级用强力镇压下去,但人民对敲骨吸髓的剥削已不能忍受,用实际革命的行动,提出了警告。于谦既然亲身到过当时阶级矛盾比较尖锐的山东地带,目击农民的流亡和困苦的生活;接着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也深刻地教育了于谦。这对于以后于谦在政治活动中,比较注意农民疾苦,主张改良的政治,都有深远的影响。 于谦保卫北京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率领铁骑分四路大举南犯。年轻气盛的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蛊惑下,幻想着像其曾祖父成祖朱棣那样数入漠北建立赫赫军功,所以不顾群臣劝阻,贸然亲征。八月十五日,在土木堡,明朝数十万大军被蒙古军队一举击溃,英宗也成了也先的阶下囚,史称“土木之变”。土木之变,影响深远。它标志着明朝失去了对蒙古军事力量的优势,也是明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土木之变,使得明朝面临的局势极其危险。英宗为也先俘获,明朝陷入了国无君主的窘境。同时,英宗成为也先手中的一个筹码,随时随地可以向明廷要挟索价。也先挟持英宗,乘土木新胜之余威,率众直趋北京,欲一鼓作气攻取明朝的京城。而数十万明军在土木堡一役土崩瓦解,北京守备空虚,形势岌岌可危。 当时北京城内人心惶惶,许多大户人家纷纷南逃。朝廷上下,群臣惊愕,束手无措。皇太后孙氏和英宗的皇后钱氏将宫中的财宝搜刮一番,用八匹健马驮赴也先大营,幻想能够以此换取英宗的自由之身。当然,这种妇人之见是不会产生任何实际效果的。 正是在这种关乎国家存亡、民族安危的紧要关头,以于谦为代表的一批忠义大臣处变不惊,迅速而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彻底粉碎了也先的阴谋,稳定了大局。于谦此刻挺身而出,成为抵抗派的领军人物。他果断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第一,禁南迁之议。面对也先军队直扑北京的严峻形势,是战是守,大臣们的意见存在很大的分歧。侍讲徐珵(chénɡ)善于星象之数,托言星象有变,朝廷应当南迁。对此,于谦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坚决反对南迁。他厉声说:“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监国郕王朱祁钰(yù)支持于谦的看法。由此,南迁之议才被废弃,守卫北京之策乃定。 第二,除王振余党。宦官王振可以说是导致土木之变的直接责任人。正是他不顾众议,策动英宗亲征。在行军过程中,他又想邀帝幸其家乡,后又考虑到大军会践踏家乡的庄稼,就改道宣府,由此延误了时机,明军被围于土木堡。土木堡乏水,不能久据。被围数日后,王振传令移营,而瓦剌军队四面围攻,明军大乱,伤亡惨重,王振本人也死于乱军之中。王振虽死,但是朝中同党犹在。 第三,拥立明景帝。大敌当前,国无君主,而太子朱见深年仅三岁,无法承担起匡复国家的重任。于谦及众大臣请皇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帝。郕王朱祁钰是英宗的亲弟弟,英宗在亲征之前曾命他监国,此时他二十二岁,仅比英宗小一岁,年富力强。明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目前英宗有太子在,郕王朱祁钰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但在当时特殊的情况下,新皇帝最重要的不是有名分,而是要有领导百官、消除祸乱的能力,因此郕王朱祁钰就要比太子朱见深更为合适。 第四,保卫北京城。北京保卫战是艰苦而惨烈的。于谦在受命的第二天,立即奏请调南北两京及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及运粮军入卫京师,于是人心渐趋稳定。此时,粮食问题又浮出水面。通州为北京的屏障,同时又是京城粮食的储存地。在敌人的进逼下,通州城势难保全,粮食落入敌手,将会为敌所用。但是,短期内明廷难以集中大量人力、物力将粮食搬运入京。为了不让通州的粮食落入也先手中,于谦想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奏请皇帝准许官军预支通州仓粮,令人自取,能多运者还有物质奖励。如此一来,通州的粮食很快就运入北京城内了。 于谦一心保卫国家,但是那个在北京危急的日子里主张逃跑的徐有贞,还有被于谦责备过的大将石亨,都对他怀恨在心,在暗地里想法报复。 英宗回北京后过了七年,也就是公元1457年,明代宗生了一场大病,徐有贞、石亨跟宦官勾结起来,带兵闯进皇宫,迎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作“夺门之变”。没多久,明代宗就死了。 明英宗复位后,对于谦在他被俘流亡的时候,帮他弟弟即位称帝,心里本来有气,再加上徐有贞、石亨一伙在他面前说了不少诬陷的话,竟下了狠心,给于谦加上个“谋反”的罪名,把于谦杀害。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6] 本页[7] 下一页[8] 尾页[4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经典故事 最新文章 |
互助与关爱 |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
意林成功故事 |
外国文学故事 |
动物感动录 |
世界民间故事 |
世界上下五千年 |
红尘之恋 |
世界民间故事 |
意林成功故事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