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经典故事 ->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 历史名相:“中国第一相”管仲 -> 正文阅读 |
[经典故事]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历史名相:“中国第一相”管仲 [第23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22] 本页[23] 下一页[24] 尾页[4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历史名相:“中国第一相”管仲
据《史记》载,管仲少不得志,及至好友鲍叔牙力荐于齐桓公,遂大展文韬武略。《史记·管晏列传》记载:“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司马迁以画龙点睛之笔,寥寥数语,便概括了管仲政治思想的精华,即富国和强兵思想。一个有才能的人,只要遇到属于自己的机会,在别人的一臂之力下,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管仲像 计低一筹,败军之将 管仲(?—前645年)春秋初期政治家,思想家。管仲早年经商,初事齐国公子纠,助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齐桓公不计前嫌,经鲍叔牙保举,任其为卿。他在齐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也正是因为有管仲的存在,才使得齐国能够很快地富强起来。并且在国力富强的基础上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使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有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著述总集《管子》。 从史书中可知,管仲的祖先是姬姓的后代,与周王室同宗。他的父亲管庄是齐国的大夫,后来家道中衰,到管仲时已经很贫困。为了谋生,管仲曾经做过当时认为是微贱的商人。他到过许多地方,接触过各种不同的人,见过许多世面,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他几次想当官,但都没有成功。管仲有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名叫鲍叔牙,两人友情很深。他们俩一起经商。在经商时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而鲍叔牙对此从不和管仲计较。对此人们背地议论说,管仲贪财,不讲友谊。鲍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释,说管仲不是不讲友谊,只贪图金钱。他这样做,是由于他家贫困。多分给他钱,是我情愿的。管仲三次参加战斗,但三次都从阵上逃跑回来。因此人们讥笑他,说管仲贪生怕死,没有勇敢牺牲的精神。鲍叔牙听到这讥笑后,深知这不符合管仲的实际情况,就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怕死,因为他家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所以他不得不那样做。管仲同鲍叔牙的友谊非常诚挚,他也多次想为鲍叔牙办些好事,不过都没有办成;不但没有办成,反给鲍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难,还不如不办好。因此人们都认为管仲没有办事本领,鲍叔牙却不这样看,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个很有本领的人。事情所以没有办成,只是由于机会没有成熟罢了。他们在长期交往中结下了深情厚谊,管仲多次对人讲过: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 春秋时期齐国第三个君主襄公是个昏暴之君,在他统治时期,政治黑暗,民不聊生,阶级矛盾十分尖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了避难陆续外逃;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帮助下逃到了莒,公子纠在召忽和管仲的帮助下逃到鲁国。在此之后,齐国发生内乱,襄公被杀,公子无知立为齐君,无知也是个昏暴的人,不久就被雍林人杀掉。这时,公子小白在国内贵族国氏、高氏的帮助支持下乘机从莒返国,去夺取君位;鲁国闻知无知被杀,也发兵送公子纠回国夺取君位,并派管仲在公子小白回国的途中把他杀掉。管仲路遇公子小白,放箭射中他的带钩,小白应弦而倒,用装死骗过了管仲的追击,并抢先赶回齐国,夺得了君位,他就是春秋第一个赫赫有名的霸主——齐桓公。 齐桓公继位后,立刻发兵拒鲁。这年春天,双方在乾时兵戎相见,鲁国兵败,公子纠被杀,管促也成了齐国的阶下囚。 管仲最困顿落魄的时候,得到知己好友鲍叔牙的推荐,鲍叔牙力劝桓公释管仲之囚,并推荐说管仲是个难得的治国之材,应委以重任;使管仲代替自己的卿位置,并甘愿作他的下属。豁达大度的齐桓公毅然抛弃一箭之仇,他得知管仲博学多才以后,对他十分的赏识,于是齐桓公不计前嫌,答应了鲍叔牙的请求,将管仲任命为卿,管仲为创立霸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因有殊勋于齐,被齐桓公尊称他为“仲父”。 试想,如果管仲是一个死板的人,不听朋友的劝告,怎么会有后来的光荣史呢?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朋友是多少的重要,如果没有鲍叔牙这样的朋友,更不会有“仲父”了。如果他的朋友是一个见利忘义,只顾自己而不会国家考虑的人,他也不会好端端地做他的官了,很可能也会像孙膑一样四肢不全了。管仲的一生无疑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个可以以心换心的朋友,还遇到了一个和他心有灵犀的君主。这使得他终能成就一番名垂青史的伟业。 才华横溢,一匡天下 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写道:“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东周列国志》也记载管仲“生得相貌魁梧,精神俊爽,博通坟典,淹贯古今,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可见他不仅对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中的首霸立下了汗马功劳,对当时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孔子曾在和学生子贡的谈话中对管仲的影响作了精彩的描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中原的百姓至今还在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我们都得披头散发,衣襟向左边开了。”这些都充分肯定了这位政治家的历史地位。 管仲为相,做到了为国谏君,为民谏君,为君谏君。在决策国家大事之时及时忠谏,使君主在决断大事之中不失误,在维护国威之时不失体,在大礼之中不失礼。确保了君主形象,维护了国体,树立了国威。 在经济方面,他强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认为国家能否安定,人民能否守法,都与经济是否发展密切相关。换而言之,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富裕了人民才会知道礼节的重要,人民温饱有了保障才会了解文化的意义。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废除齐国仍保留的公田制,实行按土地肥瘠定赋税轻重的土地税收政策,管仲的经济、财税思想在中国经济、财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管仲的税收思想可以归纳为4个方面: 1.发展经济是增加税收收入的基础。管仲强调:“善为政者,田畴垦而国邑实”,“实墟圹,垦田畴,修墙屋,则国家富”。 2.主张轻税。在土地税方面,管仲主张“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十取一,岁饥不税”。管仲十分重视工商业,为了促进工商业的发展,管仲不仅主张“士农工商”、“四民分业”、“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而且主张“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使关市几而不征”即免征工商税。 3.实行差别征税。对土地征税,管仲提出了“相地而衰(衰,音催,意为等差递减)征,则民不移”的重要税收政策。这个政策是按土地质量好坏征收差额赋税,而不是对不同土地征收同等的赋税,从而达到公平税赋,使劳动者不再相率逃亡,安居乐业,稳定赋税收入。 4.主张盐铁由国家专卖。管仲主张由政府控制部分重要自然资源,即“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史记·平准书》),取得收入以满足财政需要。认为盐铁是人们必需的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不可一日或缺,主张由国家实行专卖,垄断其销售,从而达到国家控制市场与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 另外,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其实,管仲改革的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成为春秋诸国中最为富庶的诸侯国。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后来孔子感叹说:“假如没有管仲,我也要穿异族服装了”。 并且,在政治方面还进行整顿行政区划和机构。把国都划分为21个乡。其中工商乡6个,乡民专营本业,不服兵役,农乡15个,乡民平时种田,战时当兵。国都以外划分为邑、卒、乡、县,均设官员管理。10县为1属,全国共有5属,设5位大夫管理。每年初,5位大夫要向国君报告属内情况。这就形成了对全国的统治。 在军事方面,管仲认为兵在精不在多,强调寓兵于农,把行政上的保甲制度同军队组织紧密结合起来。在农乡,5家为1轨,10轨为1里,4里为1连,10连为1乡,5乡为1军。每家出1人当兵,1军为l万人。全国有3军,国君自率1军,二位上卿各率1军。每年春秋通过狩猎训练军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齐国由于管仲实行改革,很快强盛起来。 随着国力的上升,齐国称霸指日可待。但是当时尚有周天子在,怎样才能名正言顺的成为霸主呢?管仲审时度势,为桓公制定了“尊王攘夷”的策略,所谓“尊王”,就是拥护周王室。那时,西周王室衰微,造成列国互相争战。首先举起尊王的旗帜,就能借周天子之命,名正言顺地得到盟主的地位。所谓“攘夷”,是指当时我国北方的狄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之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国的拥戴。打着维护周天子的旗号,联合有求于齐国的小国、打击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和敌对的诸侯国,从而提高本国在列国中的地位。《韩非子·有度》说:“齐桓公吞并了三十个小国,扩张领土几千亩”。《荀子·仲尼》说他“并国三十五”。据统计,齐桓公在位的四十余年间,齐会盟诸侯二十六次,用兵二十八次。这些大都是管仲的功劳。 司马迁在《管晏列传》里赞叹说:“鲍叔牙既进管仲,以身下之。”意思是鲍叔牙并没有因为推荐管仲担任宰相的职务而盛气凌人,心甘情愿担任做管仲的下属,这样的气度不是一般人所具备的。又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牙能知人也。”意思是天下人都没有看到管仲的才能,唯独鲍叔牙慧眼识珠,看到管仲与众不同之处。果然管仲相齐桓公四十年,经常在败局中找到转危为安的契机,避免看似无法逃脱的灾祸,最终成就齐国的霸业,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从历史中可知,管仲所处的时代,正是王室衰微,诸侯做大,四夷交侵,战争频繁的春秋乱世。而齐国呢,情况更糟糕,经过连锁性的宫廷政变,国家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管仲,用他的聪明睿智和卓越才能,治国整军,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仅使齐国成为春秋首霸,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发达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昌盛的文明。管仲不愧为齐国贤明的宰相和中国先秦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因而研究管仲的政治思想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管仲认为礼、义、廉、耻是国家得以维系的精神支柱,并称其为“四维”,“四维不张,国乃死亡”。管仲得以名列高位,最主要的原因是后人曾总结他的思想,并写成了《管子》一书。 《管子》一书是先秦典籍中保存我国古代经济思想资料最为丰富的著作。现存的《管子》一书,是西汉末年间刘向从他所收集的564篇中删除重复而编辑的,后又遗失10篇,实际仅剩76篇。 《管子》一书从政治、经济到意识形态领域,为新兴的地主阶级提出了管理国家,统治人民的理论和原则。“仓廪实而民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是《管子》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础,他主张“令顺民心”,认为“授有德”,“务五谷”,“养桑麻,育六畜”,是实现“国安”、“食足”、“民富”的主要途径;认为“政之室也”是对百姓“予之为取”,“量民力”、“不为不可成”,强调要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分工,使民各为其所长。 在《管子》一书中,对经济领域中的诸要素如:财政、金融、货币、贸易、税收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论述,没有任何著作能比《管子》更能体现和反映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并且由《管子》确立的经济思想,指导了中国封建经济几千年。 管仲担任齐国宰相期间,囤积大量财富。在当时,管仲的财富与齐国最有权势的贵族一样多,但齐国人却不认为管仲奢侈。管仲死后,他的治国方略被齐国后来的执政者继承,齐国成为东方最富庶的大国。孔子称赞他:管仲任齐桓公的宰相,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直到今天我们仍受管仲的恩惠。“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司马迁评论道:“管仲在齐国的政策发扬原有的优势,匡正失误,使得齐国上下和睦,齐桓公才能成就霸业。” 从历史中我们不难发现,管仲是一个谦虚而谨慎之人,他在德行修养上,从细微的事情做起,给不能报答的人以好处;他肩负着重任而行动肃敬,谦逊有礼,功劳大而言辞和顺。他总能忍受生活的贫困,事态的曲折,他做事总会三思而后行,就算是刚开始没有什么功绩,到最后也会灿烂辉煌。管仲正是这样一个人,他曾经困苦过,但是他并没有气馁。得到好朋友的帮助,经过了种种的失败,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管仲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对后世影响巨大。他被誉为“中国第一相”,是春秋时期出现最早、功绩最卓著的改革家。他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其轻重理论不但开启了中国古典经济学的先河,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有明显的借鉴价值;他的治国理论和行政经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启迪着人们的智慧。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22] 本页[23] 下一页[24] 尾页[4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经典故事 最新文章 |
互助与关爱 |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
意林成功故事 |
外国文学故事 |
动物感动录 |
世界民间故事 |
世界上下五千年 |
红尘之恋 |
世界民间故事 |
意林成功故事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