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经典故事 -> 世界危机故事100篇 -> 戊戌变法 -> 正文阅读 |
[经典故事]世界危机故事100篇 戊戌变法 [第36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35] 本页[36] 下一页[37] 尾页[10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世界危机故事100篇: 戊戌变法
清朝未年,国家越来越衰弱,政治越来越腐败。清德宗光绪二十年(1894 年),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全歼清王朝的北洋水师。中国惨败之后,第二年又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更加严重而紧迫! 这时,国内的进步知识分子,纷纷寻求探索富国强兵的办法,以各种方式向清政府提出建议。其中卓越的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早在光绪十四年十月,康有为就曾经向光绪皇帝上书,请求变法,这也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第一次向清王朝正式提出变法的建议。但是由于一些大臣的胆小怕事,不敢呈交皇帝,康有为的这份建议没能让光绪皇帝看到。 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正好又是各地举人到北京考进士的年份。康有为趁这个机会,联合各省前来参加考试的举人一千多人,于5 月2 日联名上书请愿,反对《马关条约》,要求清王朝变法维新,富国强兵,并且提出了变法的具体措施。尽管清政府仍然拒绝接受知识分子们的上书,但这次行动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登上政治历史舞台的第一幕。 在进士考试中,康有为也借答卷的机会,大谈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给光绪皇帝和他的老师翁同龢留下了印像。 不久发榜,康有为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工部主事。他在5 月29 日第三次上书,提出变法的步骤。这次上书光绪皇帝看到了。不久康有为又第四次上书。 康有为的这些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与赞赏。在中日战争中,光绪皇帝曾经主张坚决抗战;对于签订《马关条约》,也是不情愿的,但由于慈德太后的牵制和压力,他不得不这样做。他也意识到除非变法,否则无法挽救中国。要想不做“亡国之主”,就必须改革图强。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七月十七日,他颁发了一个要求“因时制宜”治理国家的圣旨,提出一系列变法改革的新问题。然而又因为慈禧太后一伙把持朝政,反对变革,使光绪皇帝的圣旨,变成了一纸空文。此后,光绪皇帝又曾几次提出要实行“新政”,但都因为慈禧太后一伙的阻挠而无法实施。光绪皇帝只得一面等待时机,一面悄悄地做提拔改良派、排斥顽固派的工作,逐渐巩固自己的地位,扩大自己的权力。 这样到了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也就是戊戌年)的6 月,时机已渐渐成熟,改良派大臣纷纷上书,要求皇帝下诏,明确国家的方针大计,也就是变法维新。6 月11 日,光绪皇帝根据大臣们的建议,由他的老师翁同龢起草了一个诏书,向内阁大臣宣布,决定实行变法。诏书中详说了变法自强的道理,分析了多年来变法未成的诸多原因,并明白地告诉大家,今后各级大臣,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都要学习有实用的知识,培养变法改革的人才。 光绪皇帝希望,从此之后,全国上下一心,实行变法维新,挽救面临被列强瓜分的中国。 紧接着,改良派大臣又上书皇帝,推荐“维新救时”的人才,请皇帝“破格委任”。被推荐的有康有为、黄遵宪、谭嗣同、张元济、梁启超。光绪皇帝亲自召见了康有为和张元济。康有为首先陈述了中国面临的险恶形势,在外国帝国主义的逼迫和分割下,中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除非完全改革过去的政策法令,否则就不能重新富强起来。 光绪皇帝当即表示赞同。 康有为接着指出,所谓变法,首先要把制度法律完全改订,否则只是“变事”,而不是“变法”。他请求光绪皇帝统筹全局,先设立“制度局”,改变制度法律。康有力又指出,现在朝中的大臣,大都老朽守旧,不懂世界大势,又不学习,要靠他们来变法,是没有希望的,所以一定要提拔有真才实学的年轻官员和知识分子,来办理新政。至于原来的老臣,可以采取养起来的办法,只要他们不干扰新政,就保持他们原来享受的待遇。 光绪皇帝对康有为的意见都很欣赏。但是就在谈话过程中,他还怕慈禧太后派人偷听,并且叹息慈禧太后实际上掌握着国家大权,干扰太大。康有为希望他把现在能做的事情先做起来再说,而且回答了光绪皇帝对许多具体问题的提问。经过这次召见,光绪皇帝打算重用康有为,可是却遭到了保守派大臣荣禄、刚毅等人的反对,结果只给了他一个在总理衙门上行走的职位,准许他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康有为抓住了这个特殊待遇,在变法维新的一百来天中,几乎每天都有专门的奏折给皇帝,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建议。而光绪皇帝对他的建议也十分重视,采纳了很大部份,在这一段时间中,光绪皇帝几乎每天都有关于新政的政令颁布。 但是,变法维新从一开始就受到了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顽固派的反对。 慈禧太后最初能允许光绪皇帝实行新政和变法,是有原因的。一是由于《马关条约》的丧权辱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她不得不暂时退往幕后;二是由于她还没抓住光绪皇帝的把柄,没有做好发动政变的充分准备;三是主张变法的改良派同英、美传教士有联系,她怕得罪外国人。但是,慈禧太后也决没有放弃干扰破坏的努力。在光绪皇帝宣布变法后的第四天,她就借故罢免了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翁同龢是主张变法的中坚人物,光绪皇帝接到慈禧太后发来的命令,顿时脸色大变,浑身颤抖,好像折断了一条胳膊。与此同时,慈禧太后又任命她的心腹亲信荣禄兼任直隶(河北省)总督,统率董福祥、聂士成、袁世凯三支军队,实际上掌握了北京及其周围的军事大权,为他们后来发动政变打下了基础。 慈禧太后一派的保守派大臣,不断向康有为等改良派发动攻击。虽然由于光绪皇帝的保护,康有为暂时没有遭到罢免;但光绪皇帝也深深感到变法难以推行。 而各省的大臣,多半是慈禧太后扶植起来的,对变法维新都抱消极态度,或者借词推托,或者阳奉阴违,不干实事。尽管光绪皇帝三令五申,他们自然不放在眼里。朝中的顽固派大臣,公然同光绪皇帝争执吵闹,并且动不动就说:“希望皇上去请示太后!”光绪皇帝虽然不满,也无可奈何。在变法期间,他曾十二次到颐和园去拜见慈禧太后,请示重大问题:对于顽固派的大臣,光绪皇帝也不敢放手处罚罢免,时时要对他们做出让步。 到了这年8 月下旬,慈禧太后认为发动政变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开始一步步行动起来。8 月23 日,光绪皇帝到颐和园去拜见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就通知他,计划在9 月份举行阅兵活动的日程。光绪皇帝就已预感到大事不妙了。9 月4 日,光绪皇帝又同顽固派大臣发生了一次激烈冲突。事情的起因是礼部的一个主事王照,写了一份奏折,请光绪皇帝游历日本和西洋各国,并请建立商部和教部。王照的官职小,没有资格直接向皇帝上书,必须由礼部负责人代转。可是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是保守派,不肯代递,认为皇帝出国考察是不可行的。王照坚持要求代转,怀塔布、许应骙仍然不肯。王照便又写奏折揭发怀塔布、许应婴的行为,请皇上处分他们,并扬言二人如再不代他转奏,他就到都察院去控告他们。怀塔布、许应骙只好代王照转了奏折,但同时也写了奏折,攻击王照。哪知光绪皇帝不但表扬提升了王照,而且罢了怀塔布、许应骙等人的官。第二天,光绪皇帝又提拔了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等人。这是光绪皇帝对慈禧太后一伙保守派的强烈反击。 怀塔布等人被罢官后,纷纷到天津去找荣禄,阴谋筹划军事政变,推翻新政。 到了9 月中旬,形势已经十分危急。9 月14 日,光绪皇帝再去颐和园见慈禧太后,第二天回到官中,便写了一封秘密诏旨,让杨锐偷偷地带出皇宫,交给康有为。在这封秘密诏旨中,光绪皇帝明确地指出,慈禧太后“不愿将法尽变”,也不许罢免顽固派老臣、起用改良派知识分子。他深感自己在这场斗争中,“权力实有未足”,如果一定要硬干下去,则连他的帝位只怕也保不住!他急切地问康有为,有什么办法可以“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 而又不至于违背慈禧太后的“圣意”?并希望康有为与杨锐、林旭、刘光第、谭嗣同等人迅速筹划商量后报告给他,由他考虑实施。 然而,光绪皇帝的最后努力,已经不可能产生效果了。仅仅两天之后,9 月17 日,光绪皇帝又让林旭传出第二封秘密诏旨,命令康有为到上海去办报,并强调要他“迅速外出,不可迟延”。同一天,光绪皇帝又颁发了一份公开的圣旨,叫康有为“迅速前往上海,毋得迁延观望”。显然,光绪皇帝已经看到了变法的失败,只想让康有为等人逃出北京,争取多保留一点改良变法的力量了! 康有为等人读了光绪皇帝的秘密诏旨,痛哭流涕,发誓宁死也要救护皇上。为了挽救变法失败和光绪皇帝失权的危机,他们不得不挺而走险,去动员袁世凯发动政变。 他们为何会看中袁世凯呢?一则因为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拥有一支战斗力较强的“新军”;二则因为尚未识破袁世凯惯于玩弄两面派手法,认为他一直支持变法维新。袁世凯对于。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争权的斗争十分关注,他脚踏两只船,骗取双方的信任。9 月16 日,光绪皇帝刚刚召见袁世凯,破格提拔他为候补侍郎。所以,到了光绪皇帝处境危急的时候,康有为便认为拥有兵权、能够救护皇帝的,只有袁世凯了。 9 月18 日,袁世凯已经听到一点风声,知道朝中的局势将有大的变化,当天夜里他就赶写奏折,想提前回天津去。正在这时,谭嗣同来拜访他。袁世凯立刻意识到,重大的事情就要发生了,他连忙迎出来见谭嗣同。谭嗣同对袁世凯说:“你最近刚刚受到皇上破格提拔的恩遇,一定会想报答皇上。 现在皇上有大难,除了你,就没有人能救了!”又告诉他:“荣禄最近向慈禧太后献计,打算废掉皇上并且杀害他。你知道吗?”袁世凯摇摇头,说不知道。这时,谭嗣同就要求袁世凯领兵杀掉荣禄,清除顽固派,保卫皇上! 袁世凯见谭嗣同一副慷慨激昂的样子,又见他腰间好像带着武器,料想自己如不答应,谭嗣同一定不会放过自己,便哄骗他说:“你拿我当什么样的人了!我家三代人都受皇上的恩典,决不会耽误皇上的大事。只要能对皇上有益,我就是死也要干!” 谭嗣同放心地走了。 袁世凯却放不下这颗心。他反复思考,感到光绪皇帝已没有实权,慈禧太后却根深蒂固。自己如果投靠皇帝,只怕自身难保;而投靠太后,一定可以得到高官厚禄! 于是,在9 月20 日上午,袁世凯去见荣禄,把谭嗣同的话都报告了荣禄,出卖了改良派。当天晚上,荣禄就赶到北京颐和园,把一切情况都报告了慈禧太后。 9 月21 日,慈禧太后不声不响地出了颐和园。回到了皇宫里,突然出现在光绪皇帝的面前,宣布光绪皇帝的种种“罪状”,把光绪皇帝软禁在中南海里的一个小岛瀛台上,一直到死都没有再放他出来。 仅仅维持了103 天的戊戌变法,以顽固派的政变而彻底失败。 康有为逃进了英国大使馆,后来在英国人的保护下,从北京逃到上海,又逃到香港,十月里逃往日本。梁启超也在日本人的帮助下流亡到日本。 政变发生时,有人劝谭嗣同赶紧逃走。谭嗣同拒绝了。他说:“各个国家的变法,没有不流血能成功的;现在中国还没听说有为了变法而流血的,所以我们的国家不能繁荣昌盛。我愿意做为变法而流血的第一个人!”9 月25 日,谭嗣同被顽固派逮捕,9 月28 日遇害。同时遇难的还有积极参预变法的杨锐、林旭,刘光第、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以及赞成变法、反对慈禧大后政变的杨深秀。这6 个人,被人称为“戊戌六君子”。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清王朝失去了最后一个转危为安的机会。仅仅十三年后,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就寿终正寝了! (薛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35] 本页[36] 下一页[37] 尾页[10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经典故事 最新文章 |
互助与关爱 |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
意林成功故事 |
外国文学故事 |
动物感动录 |
世界民间故事 |
世界上下五千年 |
红尘之恋 |
世界民间故事 |
意林成功故事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