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经典故事 -> 世界帝王故事100篇 -> 千秋功罪秦始皇 -> 正文阅读 |
[经典故事]世界帝王故事100篇 千秋功罪秦始皇 [第5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4] 本页[5] 下一页[6] 尾页[9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世界帝王故事100篇: 千秋功罪秦始皇
从公元前251 年算起,短短4 年时间,秦国的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3 位国君相继去世。公元前247 年,历史就把秦国年仅13 岁的太子嬴(yíng) 政推上了王位。这位13 岁的嬴政,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帝,人们习惯上称秦始皇。 13 岁的嬴政,少年不懂事,秦国的大权主要落在丞相吕不韦手里。掌握秦国宫廷后宫大权的是嬴政的妈妈赵太后。 少年秦王嬴政称丞相吕不韦为“仲父”。仲父,相当于叔叔,占代人用“伯、仲、叔、季”作为兄弟之间的排行,伯,是老大,仲是老二..秦国虽然连丧国君,但军事和经济实力仍然很雄厚,不断对并存的6 国发动战争,并且接连取得胜利,使得其他6 国惶惶不可终日。 在齐、楚、魏、燕、韩、赵6 国中,韩国最怕秦国。早在嬴政父亲庄襄王在位的时候,秦韩两国就数次交战,韩国屡战屡败,向秦国让出成皋,又献上党,韩国的版图越来越小。后来还是魏国公子信陵君率领有韩国参加的5 国联军,才击败秦国一次。俗话说柿子拣软的捏,秦国把这笔帐记在韩国头上,经常扬言要在韩国头上出这口气。韩国君臣整天在商量抗秦良策,可就是想不出好办法。 有一天,韩国管水利的一位官员叫郑国,对韩王说:可以不用一兵一卒抗御强秦。郑国的妙计说服了韩王。 几天以后,韩国各地都贴出缉捕公文,说是韩国水工郑国私通敌国,图谋不轨,事发后潜逃,令各地官员缉拿归案。 就在韩国到处缉拿郑国的同时,郑国来到了秦国,并且求得秦王同意,让他在秦国避难。 郑国对秦王说:“蒙大王收容之恩,臣愿以治水的小技,报效大王。关中八百里秦川,若是能解决水的资源,强秦王天下指日可待!” 郑国的计划是挖渠将泾河的水引入洛水,水渠正好从关中经过,八百里良田尽得灌溉之利。这项工程要用20 万民工,花3 年时间。 秦王同意了郑国的水利计划,秦国为这项工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工程进行了一年时间,秦国花掉了扩军备战的专款,军饷也被调往治水工地使用,秦国原来准备攻打韩国的计划,也只好搁置下来。 秦国丞相吕不韦对这项水利工程原来就不太赞成,因为秦王热情支持,他也就没敢多说什么。工程进行到一年时间,秦国的花费实在太大,吕不韦对郑国产生了怀疑,派人暗中调查,才知道郑国是韩国派遣到秦国来的。原来郑国的计划,是先用这项水利工程拖住秦国,使它没有财力和物力攻打韩国。最后郑国再让这项工程失败,把秦国的国力消耗掉,这时再由韩国联合关东各国攻打秦国,制强秦于死地。 郑国被吕不韦捉拿后,对自己的使命供认不讳。吕不韦将这件事告诉秦王,秦王说要亲自审问郑国。 吕不韦把郑国解押到秦王面前。秦王立刻叫人替郑国解绑,让郑国坐下后对他说:“先生是韩国的臣子,忠于韩王是应该的。先生受韩王之托,重韩王之事,不惜以生命冒险,这样的精神,嬴政十分敬佩。现在先生已经对我秦国犯下了死罪,可谓是以生命报答了韩王。但是我不杀先生,先生现在的生命已经与韩王无关,我求先生今后能像对韩王那样对我秦国,嬴政决不会亏待先生。” 郑国听了秦王的话,立刻跪倒在地,对秦王说:“郑国知道韩国的气数已尽,一切措施也只是帮助韩国苟延残喘,绝对改变不了强秦王天下的趋势。 现在大王不杀我,我的余生已经属于大王,一定以死替大王效力!” 秦王扶起郑国,对他说:“将来水渠修成,就以先生的名字命名,叫郑国渠。” 郑国走后,吕不韦对秦王说:“大王这样对郑国,未免过于宽大,恐怕于法度上说不过去吧?” 秦王说:“在水渠上我们耗了无数的人力、财力,杀死郑国,秦国还没有个懂水利的人取代他。这一来,我们的时间、财力、人力全付诸东流。我不杀郑国,让他把水渠修成,这样关中可以永远解决缺水的问题,这正是王天下的坚实基础。” 吕不韦说:“大王看得比我深远。只是怕郑国..” 秦王说:“韩王对郑国只不过有俸禄之恩,郑国就替韩王卖命,我对郑国有活命之恩,而且俸禄又远远超过韩国,郑国一定不会负我。” 后来事实证明秦王对郑国的处理是英明的,不到三年时间,水渠就修成了,泾河之水流经关中良田,八百里秦川一片沃土,成了秦国的粮仓,为秦国统一中国打下了物质基础。秦王也没有食言,将水渠命名为“郑国渠”。 秦王年少,但他善计谋,又果断,做事有自己的主张。他清除了想谋反的弟弟和一些大臣,巩固了自己的权力,使秦国内部的矛盾暂时缓和了些,但更大的矛盾还潜伏着。 首先是太后与嬴政之间的矛盾。太后是秦王的母亲,嬴政登上王位时才13 岁,太后常常干预朝政,不少想做官的人就讨好太后,而由太后推荐的人,秦王总是接受的,无形中朝廷内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太后势力。太后势力的代表人物,就是大太监嫪毐(1àoǎi )。这人深受太后的信任,常常充当太后的代言人。 嫪毐本来是咸阳的一个市井无赖,为了荣宗耀祖,自愿当太监,投靠到丞相吕不韦门下,由吕不韦推荐给太后,成了太后的贴身太监。 秦王渐渐感到太后势力的危害,决定清除这股势力。他先在嫪毐身上下手,一来可以削弱太后势力,二来也给丞相吕不韦敲一下警钟。不料,此事泄露了。嫪毐得到风声后,决定先下手为强,他选定在秦王加冕这天,对秦王下手。 公元前238 年4 月,年满21 岁的秦王举行加冕仪式,从此,丞相吕不韦要向秦王交出一切权力,太后也不得干预朝廷政事。 这天,秦王先到祖庙叩拜祖先,然后再拜太后,由太后给秦王戴上王冠,佩上宝剑,这就意味着今后由嬴政独掌秦国的大权了。 加冕仪式结束后,秦王回到自己的王宫,刚要入睡,有人报告说,太后宫中有人求见。秦王在太后宫中安插有密探,现在深夜求见必定有要事。 来人告诉秦王,嫪毐正在集中侍卫,并且把武器分发给门下的食客。秦王得到消息后, 叫人传旨给驻在歧山的大将桓.., 叫他火速领兵回来救驾, 同时又叫自己宫中的侍卫整装待命。秦王的旨意刚刚传出,嫪毐已经带领人马将秦王住的王宫围住。 秦王站在楼台上质问嫪毐。嫪毐说:“大王宫中有贼,奉太后的旨前来捉拿。” 秦王冷笑着指着嫪毐说:“宫中确实有贼,贼就是你!” 嫪毐带的军队听秦王这么说,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嫪毐取出太后的诏书,对众人说:“我是奉命捉贼,有太后诏书在!”嫪毐是太后的亲信,玉玺一直由他保管,制假诏书当然不难。 嫪毐带人冲进宫门,秦王大声喝道:“生擒嫪毐赏金百万,杀死嫪毐赏金50 万!” 嫪毐队伍中的人听到有这样的重赏,立刻就有人倒戈扑向嫪毐,与嫪毐的亲信展开恶战。这时, 大将桓. 已经接到秦王的命令, 领兵赶来救驾。嫪毐率领的乌合之众哪抵挡得住训练有素的大军,一经交手纷纷败阵。嫪毐本人也被活捉,经审讯后被车裂于东门之外。嫪毐整个家族也全都被杀尽,就连没有参予其事的嫪毐食客也被流放到巴蜀。 秦王平定嫪毐 的叛乱之后, 将大将桓. 官升三级, 丞相吕不韦被免去相国,革除“仲父”称号,离开京都,回封地洛阳养老。 吕不韦回到封地洛阳之后,足不出户,想以此安度晚年。有一天,他接到秦王派人送来的一封信,要他立刻离开洛阳,居住到蜀中去。 这等于是一道流放吕不韦的圣旨:吕不韦知道,秦王是想置他于死地。 他就是真的举家迁居蜀中,也不会放过他。当晚,吕不韦就饮毒酒自杀了。 他死后葬在洛阳北郊郊山脚下。 吕不韦死后,秦王又下了一道圣旨:凡参加吕不韦葬礼的官员,一律免职,流放他乡。没有参加葬礼,但与吕不韦生前关系密切的官员,保留官职流放他乡。吕不韦的子孙后代,永远不得入朝做官。 吕不韦之死,表面看是由于保举嫪毐不当引起的。其实原因复杂,只有杀了他,秦王才能保住自己的权力。 秦王铲除了一些居功自傲的老臣以后,又大胆启用新人,像接替吕不韦的新宰相李斯,就是楚国人。这人投奔到秦国的时间并不长,也没有建立过多大的功勋,只是因为有才能,就受到了重用。后来,有不少学有专长的人,纷纷到秦国来,想一展才华。 魏国人尉缭,当时名气很大,但魏国不肯重用他,他一气之下投奔秦国。 秦王以贵宾的礼节接待他,对尉缭说:“先生这次来到我国,有何指教?” 尉缭说:“向大王献上破诸侯、得天下的方法。” 秦国近百年来与关东诸侯开战,十战九胜,版图逐渐扩大,但是真想消灭哪个国家,又困难重重。所以说“破诸侯得天下”的事,是秦王朝思暮想,却又不得实现的事。 尉缭又说:“先王采用‘连横’之法,拉拢一些国家,进攻个别国家,这种以‘一强攻众弱,的方法虽然有效,但是..” 没等尉缭说下去,秦王就说:“关东诸侯反复无常,今日与我结盟,明日与我为仇,无法信任。” 尉缭笑了:“不是关东六国反复无常,而是秦失信在先。当年秦燕联盟攻赵,当赵国向秦献河间五城后,秦又与赵联盟攻燕。是秦无信,六国才反复无常。” 尉缭向秦王献上的破六国方法是:一用兵攻,二用钱买。特别是用重金收买关东六国的有权大臣的计策,秦国从来没有采用过。尉缭主张买通几个国家的权臣作为内应,关东六国马上就陷于混乱。 秦王采纳了尉缭的计策,派人分头带重金去收买各国大臣。这个方法果然有效,关东诸侯之间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团结了。 尉缭与秦王相处时间一久,觉得秦王办事往往急功近利。有一次酒醉,尉缭对人说:“秦王用我是为了得天下,一旦得到天下,我的命运不会好..” 尉缭酒醒后知道自己失言,决定不辞而别。因为秦王耳目众多,尉缭知道自己酒后的话很快就会传到秦王耳朵里,不走会有杀身之祸。 再说秦王这边,当天就有人报告说,尉缭背后骂秦王。秦王初听一惊,想了想说:“胡说,我待尉先生如上宾,他决不会背后骂我。肯定是你听错了。” 来报告的人原想讨好请赏,没想到反而碰了一鼻子灰。 第二天又有人向秦王报告,说尉缭不辞而别。秦王说:“那肯定是你们伺候不周,尉先生生气才走的,赶紧派人追!” 尉缭被追回以后,自以为必死无疑。他万万没想到秦王会亲自出宫迎接他。秦王见到尉缭后,拉着他手说:“寡人失察,寡人不检,望尉先生原谅。” 两人进入内室坐下后,秦王又对尉缭说:“我一直想授尉先生官职,又怕尉先生不肯做我臣下,所以..” 尉缭双膝跪下说:“尉缭愿效忠大王。” 当即,秦王封尉缭为太尉,掌管全国军事。从此,尉缭死心塌地为秦王效力,并且写出了兵书《尉列子》,成为“武经七书”之一。尉缭的军事思想,在破六国、统一天下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秦王嬴政稳定了内部以后,即着手对关东六国用兵,实现他统一天下的宏图。 在秦王消灭关东六国的计划中,第一个攻击目标就是赵国。在关东六国中,赵国是弱国,强秦灭赵只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是赵国有一位名将叫廉颇,这个人是秦王灭赵的最大障碍。在以往赵国抵抗强秦入侵的战争中,廉颇曾经多次打败过秦国。后来因为赵国内乱廉颇被迫逃到魏国。廉颇在魏国经常带口信给赵王:只要赵王启用他,他立即回国效力。秦王买通了赵国的大臣郭开,让郭开在赵王面前说廉颇年纪大了,而且又患病,不可能领兵打仗,使赵王取消了召廉颇回国的念头。 廉颇久等不见赵王的诏书,最后才接受楚国的聘请,担任楚国大将,晚年就客死在楚国的寿春。 廉颇死后,秦王决定伐赵。但秦国和赵国订有同盟条约,秦王苦于找不到理由毁约。尉缭献计说:“赵国和魏国关系好,我们先发兵打魏国,魏国一定向赵王求救,只要赵国一出兵,我们打赵国就名正言顺了。” 秦王接受了尉缭的建议,命桓. 领10 万大军先伐魏,另外又暗中派人带重金行贿赵国大臣郭开,叫郭开劝说赵王出兵救魏。赵王果然听了郭开的话,亲自领10 万大军进入魏国境内,与魏一起抗秦。 桓. 一见赵军救魏, 立刻命令大军改道向赵国挺进。桓. 的大军入赵后如入无人之境,首战就攻下赵国重镇平阳,然后又分出大部分兵力埋伏在赵魏交界处,伏击回国救援的赵军。 再说赵王领10 万大军到魏国后发现,魏国境内并没有秦国的一兵一卒,后来听说自己国内的平阳失守,这才知道中了秦国调虎离山计,又匆匆忙忙将大军开回国内救援。赵国的军队刚进入本土,在山道中就遭到秦军的伏击。 桓. 一直等到赵军全部进入伏击圈后, 才一声令下, 将两头的山道封死, 山上推下滚木擂石,重创了赵军。就在赵军躲让滚木擂石的时候,秦军在山上又万箭齐发。赵国的10 万大军除战死之外,全部被活捉。 在伏击战取得胜利以后, 桓. 又挥师攻取宜安。宜安是通向赵国都城邯郸的门户,一旦宜安失守,都城邯郸就难保了。 赵王慌了手脚,急忙派大将军李牧去增援宜安。李牧将大军布在宜安和肥下地区, 筑起营垒坚守, 始终不和桓. 的大军作正面交锋, 采用的是廉颇当年“坚壁破秦”的战术。 两军对垒的僵持局面,使秦兵疲惫不堪。长此下去,秦军将不战自败。 因为出国交战只能速决, 持久对垒秦军的粮草就供应不上。桓. 没法, 只好分兵攻取赵国的甘泉。甘泉的守兵很少,守将赵葱向李牧求援。李牧说:“敌攻我救, 是被人牵着鼻子走。我只有趁机袭击桓. 的大本营, 逼使桓. 回兵自救,这才是解甘泉之围的好办法。” 李牧兵分三路,趁夜幕降临时偷袭秦军的大本营。秦兵毫无戒备,全营大乱。李牧一夜间杀死秦军士兵近万人, 将领十几名。桓. 闻讯后立即放弃围困甘泉, 领大军找李牧决战。李牧重创秦军后才决定与桓. 决战, 这一战李牧又大获全胜。 桓. 领败兵回到洛阳, 知道自己要受到军法惩治, 必死无疑。可是秦王不但没怪罪他,反安慰他说:“胜败兵家常事。将军不必自责。” 第二年春天,秦王通过郭开,在赵王面前低毁李牧,说李牧居功自傲,让赵王把他调到代州去驻守。秦王得知李牧被调动后, 仍然派桓. 为帅, 领15 万大军进攻平阳。桓. 兵分两路, 在取平阳的同时又攻宜安, 短期内没有受到多少抵抗,就接连攻下赵国十几个城市。秦王觉得灭赵的时机还不成熟,叫桓. 就地驻守, 停止进攻。这一仗将赵国的平阳、宜安、武城等地都并入秦国版图。本来就弱小的赵国,现在更加弱小,一旦时机成熟,秦国随时可以灭赵。 公元前230 年,秦兵活捉韩国国王,把韩国的版图正式并入秦国,改为颖州郡。从此韩国就从历史上消失了消灭韩国后,秦王觉得灭赵的时机已经成熟,第二年派王翦为主帅,杨端和为副帅,分别从太原和常山进攻赵国。 赵国接受上次的失败教训,又起用李牧为主帅,司马尚为副帅,带兵迎战秦兵。李牧在灰泉一带摆开阵势,迎战秦兵。 秦国主帅王翦深知李牧的厉害,不敢轻举妄动,就在灰泉附近安营扎寨,与李牧的大军成相望之势。 秦王得到消息后,一面命令王翦保持对峙的阵势,不要进攻,一面又派人用重金行贿赵国的丞相郭开,让郭开在赵王面前低毁李牧按兵不动,有负王命,说他有私通秦国之嫌。 赵土果然听了郭开的话,派赵葱和颜聚接替李牧,叫李牧回京另有任用。 李牧知道这是赵王听信了郭开的谗言,召集起将领,对大家说:“大王临阵换将,犯了军家大忌。这一定是听信了小人的谗言。有道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决定领诸位打胜这一仗,然后回京找进谗言的小人算帐。” 李牧说完,来接替李牧的赵葱和颜聚一挥手就叫兵丁把李牧拿下,同时拿出赵王的手书对众将领说:“王命在此,不从者斩!”众将只好悻悻退下。 赵葱不敢将李牧解送京城,就地将李牧正法。可怜一代名将李牧没有死在秦兵的刀下,却死在自己人手中。 秦国的主帅王翦知道李牧被杀后,立刻发兵进攻狼孟。 赵葱初当主帅,立功心切,听说狼孟遭围,立即派兵去增援。其实王翦攻狼孟是假,引蛇出洞是真。赵葱派兵增援狼孟,正中王翦下怀。王翦早就在赵军的必经之路设下埋伏,等赵军进入伏击圈,将赵军切成首尾两段前后夹攻。赵军四处溃散,赵葱好不容易才收住残部,勉强与秦兵应战,才打了几个回合,他就被王翦从战车中挑下,乱刀劈死。 副帅颜聚被赵葱之死吓破了胆,带领残兵败将,逃回都城邯郸。 王翦直奔赵国都城邯郸。邯郸这时已经成了孤城,朝夕难保。郭开对赵王说:“韩国已亡,燕、魏自顾不暇,无力救赵,楚国又远,远水不解近渴。 当今之势,除了投降无路可走。” 赵王的儿子公子嘉不同意郭开的意见,他说:“祖宗开创的江山不能断送在我们手里。”他对父亲赵王说:“儿臣愿领兵与秦兵死战,只要有一兵一卒在,赵国就在!” 公子嘉亲自披挂上城指挥,日夜巡逻,一遇秦兵攻城,就将滚木擂石推下,然后万箭齐发,给秦兵造成了不少伤亡。 秦兵对邯郸久攻不下,粮草将尽。王翦正在进退两难之际,这时秦王亲自解运粮草到前线,士气大振。 秦王又派人进城贿赂郭开,叫郭开说服赵王开城投降。 第二天,赵王和郭开在城头观战,趁公子嘉不在,叫人打开城门,树起白旗。等公子嘉赶到,秦兵已经入城了,他只好领少数人逃往代州。 从此,赵国又成了秦国的巨鹿郡。赵国一亡,关东六国只剩下四国了。 秦王将他们各个攻破。从灭韩开始,到灭齐为止,一共用了10 年时间,最后统一了中国。 秦王统一中国后,统一了货币,统一了度量衡,连接各国的长城,为后代留下了万里长城。秦王将全国分成36 个郡,由中央统一领导,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王自称秦国始皇帝,简你秦始皇。他原指望一世、二世、三世永远地传下去,没想到就在公元前210 年,他50 岁就病死在沙丘。接替他皇位的秦二世胡亥,刚登上皇帝宝座,就遇到陈胜和吴广的农民起义,很快秦国就灭亡。 秦始皇在世时怕读书人造反,下令烧毁全国的书籍,活埋了全国1000 个读书人。可是后来揭竿而起推翻秦朝统治的陈胜和吴广都不是读书人,替秦王朝掘墓的刘邦和项羽也不是读书人。所以后人写诗嘲讽秦始皇说:“坑烟未冷东山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秦始皇的功与罪,留与后人评说。 (刘静生)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4] 本页[5] 下一页[6] 尾页[9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经典故事 最新文章 |
互助与关爱 |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
意林成功故事 |
外国文学故事 |
动物感动录 |
世界民间故事 |
世界上下五千年 |
红尘之恋 |
世界民间故事 |
意林成功故事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