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故事新编: 156、鹞鹰和斑鸠
156
鹞鹰和斑鸠
虞卿对魏齐说:“我听见有人说过公子无忌救护斑鸠的那段故事,都称赞他的心眼好。”他就把那段故事说了一遍。据说有一天,魏公子无忌正在吃早饭的时候,有一只鹞鹰追着一只斑鸠。那只斑鸠急得没有地方可逃,就飞到公子无忌身边。公子无忌把它遮蔽起来,把那只鹞鹰赶跑了。他等那鹞鹰飞去了,这才把那只斑鸠放了。哪儿知道那只鹞鹰原来没飞开,它藏在房檐上等着呐,一见斑鸠出来,就把它抓去吃了。公子无忌见了这个不痛快的事,自己埋怨自己说:“斑鸠遇了难来投奔我,我没保住它的命。我哪儿对得起它呐?”他就一天没吃饭。第二天,他的门客们给他逮了几十只鹞鹰,一只只圈在笼子里送来,让他发落。公子无忌说:“害斑鸠的只有一只鹞鹰,我哪儿能不分青红皂白地乱杀呐?”他拔出宝剑来跟那些鹞鹰说:“没吃斑鸠的冲我唤一声,就放了你们。”说也新鲜,那些斑鸠都叫起来了,只有一只低着脑袋不出声儿。他就把那只宰了,其余的全都放了。为了这件事,人们都说公子连只斑鸠都不愿意辜负,要是对人那就更不必说了。因此,虞卿估计信陵君无忌准能够收留他们。
魏齐说:“这件事我也听说过。可是他收留我比收留斑鸠还难。秦王比鹞鹰可厉害得多了!”虞卿只是安慰他,叫他把心放宽了。他们到了大梁城外,虞卿说:“您在这儿等着,我先去见公子,请他来迎接您。”
虞卿到了信陵君的门房里,把自己的名字报了进去。信陵君正在洗脸,一听虞卿到了,倒吓了一跳。“他是赵国的相国,怎么会上这儿来了呐?”他叫自己的门客先请虞卿坐一坐,问他上这儿来有什么事。虞卿就把魏齐得罪了秦国,自己扔了相印,跟他一同来投奔信陵君的话说了一遍,请那位门客赶紧去回报。信陵君知道了他们的经过,心里害怕秦国,不敢收留魏齐。可是虞卿老远地到这儿来,怎么能够拒绝他呐?这可真是进退两难,一时想不出妥当的办法来。他这么一犹豫,工夫可就大了。虞卿等得心里不耐烦。他想,魏齐的话算猜着了,公子无忌果然怕“鹞鹰”。他赌着气走了。
信陵君出来,皱着眉头子,问门客们,说:“虞卿是怎么个人?”有个老头儿叫侯生在旁边冷笑了一声,说:“一位堂堂的相国,为了一个落难的朋友,扔了相印,撇了荣华富贵跟他一块儿逃难。像这种雪里送炭的人,天下能找得出几个来?公子还问他是怎么个人!唉,可见得一个人要叫人家知道实在太难了!要想知道一个人也不容易呀!”信陵君一听侯生这种扎心的话,觉得面子上挺不好看,立刻赶着车,亲自去追虞卿。
虞卿到了城外,含着眼泪对魏齐说:“原来公子无忌真不是大丈夫。他怕秦国,就不敢收留咱们。咱们还是上楚国去吧。”魏齐摇了摇头,说:“我为了范睢私自接见了齐国的大臣,怕他泄漏机密,一时糊涂,得罪了他。这才连累了赵公子,又连累了您。万一楚国也怕秦国,我怎么对得起您呐?您的情义,可就没法儿报答了!”说着,他就自杀了。虞卿连忙去抢宝剑,魏齐的嗓子已经拉断了。虞卿正在难受的当儿,忽然听见车马的响声。回头一瞧,信陵君正往这边赶来。虞卿不愿意跟他见面,急忙躲到树林子里去。打这儿起,他不再做官,他专心著作,写了一部书,叫《虞氏春秋》。
信陵君见了魏齐的尸首,就从车上蹦下来,趴在上头哭着说:“哎呀,是我晚了一步!这是我的不是。”他只得把那尸首带回去。赶到信陵君正要安葬魏齐的那天,赵国的使臣到了。原来赵孝成王一听到魏齐跟着虞卿跑了,就打发人上各处去找。后来他得到魏齐在魏国自杀的消息,立刻打发使臣去见魏安僖王要魏齐的人头,好去换回平原君来。信陵君哪儿能答应呐!使者挺恳切地说:“赵公子是您的姐夫,他跟您一样地想保护魏齐,才给秦王扣起来。要是魏齐活着,我也不敢这么说。如今他人已经死了,我想您总不至于为了一个死人的脑袋,让赵公子一辈子当秦国的俘虏吧!”信陵君没有办法,就皱着眉头子,拿木头匣子装了魏齐的人头,交给赵国的使臣。
赵孝成王打发使臣把魏齐的人头给秦王送去。秦昭襄王就把平原君送回赵国。范睢拜谢了秦昭襄王替他报了大仇,就禀告说:“俗话说,‘有仇报仇,有恩报恩’。可是我觉得报恩比报仇更要紧。大王替我杀了魏齐,我是万分感激的。不知道大王能不能再给我个报恩的机会?”这时候,秦王非常信任范睢,哪儿会不答应他呐?就问:“你要干什么,尽管说吧。”范睢跪下来,说:“我要是没有郑安平,早就死在魏国了;要是没有王稽,哪儿能拜见大王,请大王把我的爵位降低两级,加在他们身上,好叫我尽一点报答恩人的心意。”秦昭襄王说:“你不说,我真忘了。”他就拜王稽为河东太守,郑安平为将军。
评:历史上有很多故事不太符合唯物主义的观点,却仍旧被记录并流传了下来,“鹞鹰和斑鸠”的故事就是一例。虽说动物多少也通人性,但面对生死抉择的情况下有几个人会真正的完全放弃辩解的权利,何况是动物呢?再者,弱肉强食是动物界的生存法则,鹞鹰不吃饭也会饿死,它耍点小聪明杀死了公子无忌庇护的斑鸠决不能简单的说是必死的罪名。所以,此类的故事我们听听就可以了,知道它是为了说明公子无忌敢于庇护弱者,勇于承担责任就行了,完全取信绝不可取。(多编一点故事,比如说那个不叫的鹞鹰是吃了斑鸠的鹞鹰的配偶,那这个故事是不是还可以说明爱情的力量呢?)
“一位堂堂的相国,为了一个落难的朋友,扔了相印,撇了荣华富贵跟他一块儿逃难。像这种雪里送炭的人,天下能找得出几个来?公子还问他是怎么个人!唉,可见得一个人要叫人家知道实在太难了!要想知道一个人也不容易呀!”《史记·范睢列传》中侯生的这段话写得更为精彩:“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夫虞卿蹑鬐檐簦,一见赵王,赐白璧一双,黄金百镒;再见,拜为上卿;三见,卒受相印,封万户侯。当此之时,天下争知之。夫魏齐穷困过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禄之尊,解相印,捐万户侯而间行。急士之穷而归公子,公子曰‘何如人’。人固不易知,知人亦未易也!”一个人想让别人了解太难了,想了解别人也太难了。看看我们今日的美女们为了出名不择手段,我们的帅哥为了了解美女的心思也是绞尽脑汁,就知道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当然这里侯生说这句话是用一种讥讽的语气告诉信陵君,你是在为怕秦王而找借口!信陵君为天下所尊敬正是因为急公好义、不畏强权,他不救魏齐无疑是丧失了自己做人做事的根本。好在他还是有着众多能人陪伴,能够听取正确意见的人,可以及时驾车追赶。但这晚了的一步恰恰要了魏齐的命,不能不说有时候一个错误的决定可能根本就没有改正的机会,做决定一定要慎重。虞卿不顾自身的荣禄,急人之所急,所以得到千古的称颂。坚持自己的道义,知难为乃至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古之士大夫的最可贵品质,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真正最应该体会的东西。
秦王说是为范睢报仇,但你不能说这里面一点霸权主义的成分都没有。(我堂堂秦国如此之强,想要灭掉一个人还做不到?)世事本就是十分复杂的,你很难说范雎是对的,魏齐是错的或者魏齐是对的,秦王是错的。报仇既是一种真实又是一种借口,这也是大多世事存在的状态。对这种又真实又虚假的情况的处理其实是最能看清一个人水平的地方。想让所有的人都称颂这不太现实,而被所有人批评也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不如坚持自己所认为正确的道路。所谓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如果这样理解是不是更好一些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