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诗词散文 -> 唐诗鉴赏辞典 -> 郑谷诗鉴赏 -> 正文阅读

[诗词散文]唐诗鉴赏辞典  郑谷诗鉴赏 [第166页]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65] 本页[166] 下一页[167] 尾页[18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唐诗鉴赏辞典: 郑谷诗鉴赏

  生平简介

  郑谷,字守愚,宜春(今属江西)人。光启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风格清新通俗。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席上贻歌者

  郑谷

  花月楼台近九衢,

  清歌一曲倒金壶。

  座中亦有江南客,

  莫向春风唱鹧鸪。

  郑谷诗鉴赏

  古代宴席上,往往要备乐,用歌唱或演奏来劝酒、助兴。这首诗从题目看,当是诗人在一次宴席上赠给演唱者的。第一联“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九衢是指都市中四通八达的街道。从下面两句看,这一都市当在北方,有人以为即指唐代京城长安。

  清歌指清脆悦耳的歌声(亦可指没有伴奏的独唱 )。 倒,斟酒。金壶,精致名贵的酒器。这两句诗,采用了由远而近、由外及内、步步递进的艺术手法。天空,一轮明月;地上,万家灯火;街市上行人车马来来往往。展现的是一幅繁华都会的景象。接着便是一座高楼的外景,明月的清辉照着高楼,照着它周围盛开的鲜花。画外音,是声声动人心弦的歌声。再接下去就是:“ 酒楼上,灯红酒绿,年轻的歌女在演唱;一曲 之后,便是一番斟酒、敬酒、举杯、言笑..这两句把时间、地点、环境、宴席、歌者、听者,乃至歌助酒兴的欢悦气氛都表现出来了。写得词简意丰,有虚有实,既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又给人以想象飞翔的空间。

  不过,更精彩的还在诗的第二联“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歌,愈听愈动情;酒,愈饮愈有兴。结果,歌声更比酒“醉”人。所以三、四两句不言酒而单写歌。而且妙在诗人不是对歌者或歌声进行描绘。也不是直接抒发对歌声有怎样的感受。鹧鸪,是指当时流行的《鹧鸪曲 》。据说鹧鸪有“飞必 南翥”的特性 ,其鸣声象是“行不得也哥哥”。《鹧 鸪曲》就是“郊鹧鸪之声”的,曲调哀婉清怨。为这个曲子所写的词,也大多抒发相思别恨的。

  诗人为什么还没听《鹧鸪》情已怯了呢?这颇使人寻味 。尽管诗人在开头二句极力描绘了春风夜月、 花前酒楼的京国之春 ,从后二句中自称“江南客”, 就可以见出诗人的思乡之心,早已被歌声引发了。如果这位歌者再唱出他久已熟悉的那首“佳人才唱翠眉低”的《鹧鸪曲》,那就难免“游子乍闻征袖湿”,不能自己了。因而诗人郑重其事地向歌者请求莫唱《鹧鸪》了。这充分显示了歌声具有使人回肠荡气的魅力。

  诗人把此诗赠送歌者 ,实际上是意味着听者(诗人) 乃是歌者的知音,表现了诗人在向歌者的演唱艺术献上一颗敬佩之心;而其中又深深地透露出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之情。当然,他也希望歌者能成为这“心声”

  的知音。这就使歌者——听者、听者——歌者在感情上得到了交流和理解,取得了深沉感人的艺术效果。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郑谷诗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咏菊,不着一菊字,但又句句均未离菊,从菊的貌不惊人,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 ,点出他咏菊的主旨。很明显, 这首咏菊诗是诗人托物言志的,用的是一种象征手法。

  “王孙莫把比蓬蒿”,蓬蒿是一种野生杂草。菊,仅从其枝叶看,与蓬蒿有某些类似之处,那些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的公子王孙,是很容易把菊视为蓬蒿。 诗人劈头一句,便告诫他们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

  这一句起得突兀,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有高屋建瓴之势,并透露出对王孙公子的鄙夷之情 。作为首句, 有提挈全篇的作用 。“九日枝枝近鬓毛”,紧承首句 点题。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人所共知的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饮菊花酒,佩茱萸囊,还采摘菊花插戴于鬓上。诗人提起这古老的传统风习,就是暗点一个“菊”字,并照应首句,说明人们与王孙公子不一样 ,对于菊是非常喜爱尊重的。 这两句,从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点出菊的高洁品性。

  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着重处,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露湿秋香满池岸”,寥寥七字,描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 ,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在这里, “湿”字很有讲究 ,让人想见那片片花瓣缀满露珠, 分外滋润 ,分外艳丽。“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 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菊花特有的形象,也感受到了菊花和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交织融合所产生的魅力。诗人在描写了菊的气质以后 ,很自然地归结到咏菊的主旨:“由来不 羡瓦松高”。瓦松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 。初唐崇文馆学士崔融曾作《瓦松赋》,其自序 云:“崇文馆瓦松者 ,产于屋霤之上..俗以其形似松,生必依瓦,故曰瓦松。”瓦松虽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桐君(医师)莫赏,梓匠(木工)难甄”。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 、不慕荣华的思想品性。“由来”与 “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这结尾一句使诗的主题在此得到了抉示,诗意得到了升华。

  咏物诗不能没有物,但亦不能为写物而写物。纯粹写物,即使逼真,也不过是“袭貌遗神”,毫无生气。此诗句句切合一菊字,又句句都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菊也就成为诗人自己的象征。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郑谷诗鉴赏

  晚唐绝句自杜牧、李商隐以后,单纯议论之风渐炽,抒情性、形象性和音乐性都大为减退。而郑谷的七绝则仍然保持了长于抒情、富于风韵的特点。

  这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写就。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 :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 己则北向长安。

  一、二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而不着力,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画面很明朗:扬子江头的渡口 ,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 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南去。淡淡几笔,像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画,景中寓情,富于意蕴。

  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柳丝长,玉骢难系”的伤离意绪;蒙蒙飘洒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美好的江头柳色,宜人春光,在这里恰恰成了离情别绪的触媒,所以说“愁杀渡江人”。诗人用淡墨点染景色 ,用重笔抒发愁绪,初看不甚协调, 细品方感到二者的和谐统一 。两句中“扬子江头”、 “杨柳青 ”、“杨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复,构成了 一种既轻爽流利 ,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 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于沉重与伤感。次句虽单提“渡江人”,但彼此羁旅漂泊,南北背离,君愁我亦愁,不言自明。

  三 、四两句“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正面抒写握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驿亭宴别,酒情浓,席间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许正是象征着别离的《折杨柳》吧 。这笛声正倾诉出彼此的离衷, 使两位即将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驰,默默相对,思绪萦绕,随风远扬。离笛声中,天色仿佛不知不觉地暗下来,分别的时间到了。两位朋友在沉沉暮霭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潇湘我向秦。诗到这里,戛然而止。

  这首诗的成功,和有这样一个别开生面的富于情韵的结尾有密切关系。表面上看,末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的叙述语,既乏寓情于景的描写,也无一唱三叹的抒情,实际上诗的韵味恰恰就蕴藏在这貌似朴直的不结之结当中。由于前面已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结句的戛然而止,便恰如抔土之障黄流,在反激与对照中愈益显出其内涵的丰富。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远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聊,都在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现 。“君”“我”对举,“向”字重迭,更使得这 句诗增添了咏叹的情境。

  鹧 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

  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

  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

  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

  苦竹丛深日向西。

  郑谷诗鉴赏

  晚唐诗人郑谷,“ 尝赋鹧鸪 ,警绝”(《唐才子传》),被誉为“郑鹧鸪”。可见这首鹧鸪诗广泛传诵于当时。

  鹧鸪产于我国南部,形似雌雉,体大如鸠。其鸣为“钩辀格磔”,俗以为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其声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郑谷咏鹧鸪不重形似,而着力表现其神韵,正是紧紧抓住这一点来构思落墨的。

  开篇写鹧鸪的习性、羽色和形貌。鹧鸪“性畏霜露 ,早晚希出”(崔豹《古今注》)。“暖戏烟芜锦翼 齐”,开首着一“暖”字,便把鹧鸪的习性表达出来了 。“锦翼”两字 ,又点染出鹧鸪斑斓醒目的羽色。

  在诗人心中,鹧鸪的高雅风致甚至可以和美丽的山鸡同列。在此,诗人并没有对鹧鸪的形象作工雕细镂的描绘,而是通过写其嬉戏活动和与山鸡的比较作了画龙点睛式的勾画,从而给予人们丰富的联想。

  首联咏其形,以下各联咏其声。然而诗人并不简单地摹拟其声,而是着意表现由声而产生的哀怨凄切的情致。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黄陵庙,在湘阴县化洞庭湖畔。传说帝受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 ,溺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 这一领域,历史上又是屈原流落之地,因而迁客流人到此最易触发羁旅愁绪。这样的特殊环境,已足以使人产生幽思遐想,而诗人又蒙上了一层浓重伤感的气氛 :潇潇暮雨、落红片片。荒江、野庙更着以雨昏、 花落,便构成了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消肠断的氛围。此时此刻,畏霜露、怕风寒的鹧鸪自是不能嬉戏自如,而只能愁苦悲叫了。然而“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反复吟咏,似又象游子征人涉足凄迷荒僻之地,聆听鹧鸪的声声哀鸣而黯然伤神。鹧鸪之声和征人之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这二句之妙,在于写出了鹧鸪的神韵。作者未拟其声,未绘其形,而读者似已闻其声,已睹其形,并深切感受到它的神情风韵了。对此,沈德潜赞叹地说:“咏物诗刻露不如神韵,三四语胜于‘钩辀格磔’也。

  诗家称郑鹧鸪以此 ”(《唐诗别裁》),正道出这两句 诗的意韵之处。

  五、六两句,看是从鹧鸪转而写人,其实句句不离鹧鸪之声 ,承接相当巧妙 。“游子乍闻征袖湿”,承上句“啼”字而来 ,“佳人才唱翠眉低”,又因 鹧鸪声而发。佳人唱的无疑是《山鹧鸪》词,这是仿鹧鸪之声而作的凄苦之调。闺中少妇面对落花、暮雨,思念远行不归的丈夫,情思难解,唱一曲《山鹧鸪》吧,可是才轻抒歌喉,便难以自持了。诗人选择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又用“乍”、“才”两个虚词加以强调,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在诗人笔下,鹧鸪的啼鸣竟成了高楼少妇相思曲、天涯游子断肠歌了。在此,人之哀情和鸟之哀啼,虚实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最后一联:“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诗人笔墨更为浑然一体 。“行不得也哥哥”声声在浩 瀚的江面上回响,是群群鹧鸪在低回飞鸣呢,抑或是佳人游子一“唱”一“闻”在呼应?这是颇富想象的。

  “湘江阔 ”、“日向西”,使鹧鸪之声越发凄唳,景 象也越发幽静悲切。那些怕冷的鹧鸪忙于在苦竹丛中寻找暖窝,然而在江边踽踽独行的游子,何时才能返回故园呢?终篇宕出远神,言虽尽而意无穷,透出诗人那沉重的羁旅乡思之愁。清代金圣叹以为末句“深得比兴之遗 ”(《圣叹选批唐才子诗》),这是很有见 地的。诗人紧紧把握住人和鹧鸪在感情上的联络,咏鹧鸪而重在传神韵,使人和鹧鸪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难怪世人誉之为“警绝”了。

  海 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

  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

  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

  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

  羡他蝴蝶宿深枝。

  郑谷诗鉴赏

  在大自然的百花园里 ,海棠花素以娇美著称。 春风仿佛着意吹来一种特别鲜艳的颜色染红她,打扮她。难怪惹得诗人郑谷为之销魂,禁不住要饮酒对赏,赋诗赏赞了。

  大地春回 ,诗人放眼望去 ,只见微风过处,洒下一阵阵雨点,海棠新沾上晶莹欲滴的水珠,尘垢洗尽,花色格外光洁鲜艳。此时此刻,诗人惊奇地发觉,“新著雨”的海棠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人们知道,海棠未放时呈深红色,开后现淡红色,它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海棠花蕾刚着雨珠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娇艳,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 ,娇娆而妩媚 。前人形容海棠“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明王象晋《群芳谱·花谱》),唐人誉之为“花中神仙 ”。诗人善于捕捉海棠“新著雨”、“欲开时” 那种秾丽娇娆的丰姿神韵,着意刻画,把花的形态和神韵如浮雕般地表现出来。

  第三联诗人又从侧面对海棠进行烘托。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染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则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

  末联“朝醉暮吟辰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写诗人面对海棠,饮酒赋诗,留连忘返。看不足,写不完,甚至对蝴蝶能在海棠花上偎依抚弄而产生了艳羡之情,简直把诗人对海棠的赞美与倾慕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从艺术家对海棠的审美活动中突出花之美与魅力 ,用的是一种推开一层、写对面的旁衬手法。 这种手法从虚处见实,虚实相生,空灵传神,既歌颂了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情物相交,人花默契,真不愧是一首咏海棠的佳作。前人谓“谷诗清婉明白,不俚而切。”(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九)正道出此诗的艺术特色。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65] 本页[166] 下一页[167] 尾页[18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诗词散文 最新文章
苏利·普吕多姆诗选
唐诗鉴赏辞典
宋词鉴赏辞典
苏洵集
乡关何处
周国平自选集
孙犁散文集
李白
陆文夫散文
毕淑敏散文集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2 17:28:14  更:2021-07-02 21:29:01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