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诗词散文 -> 陆文夫散文 -> 要有点“戆” -> 正文阅读 |
[诗词散文]陆文夫散文 要有点“戆” [第80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79] 本页[80] 下一页[81] 尾页[9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陆文夫散文: 要有点“戆”
听说,现在评弹的生意不好。苏州书场日里说书,夜里跳舞;又听说,现在评弹学校里有不少的学生,毕业以后就改行不说书了,去唱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对评弹的冲击的确不小。那些歌星小姑娘,十四五岁,十六七岁,跑上台拿只话筒,摇勒摇就能赚大钱,还有名气。歌星出了名,比作家吃香。有一次蒋子龙到上海,住在上海大厦。蒋子龙看见歌星都到楼上的雅座去吃饭,便也跑到楼上坐下来,没有人理睬。蒋子龙叫服务员,服务员反问他:“你是啥地方的?”“我是蒋子龙。”“你楼下!”,蒋子龙也上不了楼,他不及歌星有名气。 流行歌曲能在体育馆里唱,唱一场上千块,甚至上万块钱,哪一个评弹演员能有这点魔力?但也要看到,流行歌星的艺术生命不长,没有多少时间就不流行了。人家吃的是青春饭,一生一世就是这么一点点时间,多赚几个钱也不要去眼热。比起流行歌曲,评弹学起来难,但是艺术生命力相当强,不少老阿姨现在还在说,说起来还是刮刮叫。 评弹在目前好像勿吃香,将来也很难说就会吃香。但是什么叫吃香,能赚到钱就算是吃香吗?有些赚了大钱的明星也不定就香,人家谈论她或他时并不论及艺术,而是谈一些并不那么艺术的东西。所以我劝同志们,眼光放远一点,想得要多一点。退一步说,一个人也不能太聪明,不能让世上的好处都被你尽占。特别是搞艺术的人,都要有点“戆”,苏州话说是发戆劲。“发戆劲”是个很有内涵的动名词,是下决心、下死力、有些傻呼呼、戆头戆脑的举动。搞艺术的人没有一点戆劲,没有一点傻劲是搞不下去的。 搞艺术的人,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艺术要有那么一股子戅劲,可以有出息,能成名,也可能不成名。成名的人总是少数,不成名的人总是多数,唱流行歌曲的人也不是人人都能成名的。不成名的人也默默地作了贡献,努力推动了整个评弹事业的发展,在那发展的顶峰,有那么几个人拔了尖,成了名,那成名的是靠未成名的人托起来的,不是从天而降,也不是从石头缝里迸出来的。个人努力,本事再大也不行,总要有个队伍,有相当人数的一帮人。你们几个人可能成功,也是靠大家帮助。成功了勿要骄傲。出了点名,也不要自以为了不起,老实说,人家帮了你不少忙,给你创造了成功的机会。 我常常劝一些年轻的朋友,既然喜欢艺术,已经干了艺术工作,就安心点罢。一生一世弄出点名堂来就行了,没有大名堂,就弄点小名堂。大家搞点小名堂,加起来,整个评弹事业就变成一个大名堂。事业都是加起来的呀。革命取得胜利,也是一点点加起来的。历史就是这样加起来的。现在不少人讲“人过留名,雁去留声”。人活一辈子要留一点脚印,一点足迹。听听倒有点道理。中国的知识分子讲究大丈夫立功、立德、立言,立言包括写作,总之是为后人留下点东西。我后来想想啊,留下点什么也像是在海滩上留下点脚印吧,明天早上潮水一来,全冲光,海滩又是平的。每个人都要竖块碑,都要在地球上留个脚印,地球不大,大家都要留下脚印,后来的人怎么走路?现在我们要考虑的,不是自己能留下点什么,而是首先要考虑的是让评弹如何能稳住阵脚,不能让它在我们的手里衰败下去。 评弹是一种市民艺术,过去的听众文化水平是比较低的。曹老(汉昌)讲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说,过去我们说书,在台上我是高级知识分子,听众不懂我懂。现在不行,我坐在台上,下头都懂,全是高中生、大学生,学问比说书先生要大。 有一次,我陪外国人去听书,听《白蛇传》里白娘娘和法海斗法一段。对这段书,以前听众很有兴趣,现在听的人不感兴趣,什么一道白光出来,现在听众不相信了,鼻头里怎么哼出宝剑来呢?弄弄白相相的。曹老说,他的《岳传》在抗战时期听众非常喜欢。为什么?抵抗侵略,可以发挥的呀。现在,金兀术是个少数民族,要讲究一下民族政策,怒打金兀术也不像过去那样容易引起共鸣。这就牵涉到脚本编写的问题了。 评弹要写市民生活,这条路试试看,是否走得通?所谓写市民生活,就是写各行各业的人的日常生活。这些生活写的人熟悉,说的人也熟悉,听的人更熟悉,大家容易沟通,加上评弹又善于刻划市民的心理,容易成功。 你说听众熟悉的事情,也不能就事论事。说一个老太太到小菜场去买小菜,买勿着菜,骂山门,可以讲得很生动,可以把各种老太太描绘得活龙活现。但是老太太的意见只是个现象,此种现象为什么会产生呢,你对物价问题,供应问题,要有你自己的看法,要在书中表达出来。评弹有个特点,即除掉说之外还可以评,可以大加发挥,这种发挥如果不是空论的话,可以说得十分精彩。 有人写了一篇小品文,说鲥鱼现在买不起了(当年鲥鱼尚未禁捕),但他没有说明鲥鱼为什么会贵,不能怪捉鱼的和卖鱼的,怪只怪鲥鱼太少了,太名贵。吃鱼的人不买鱼,买鱼的人不吃鱼,都是厂里拎着走后门的。两百多块钱一斤也要买。送条鲥鱼,想分两台冰箱,要几吨钢材。送条鲥鱼,查起来只是送条鱼呀。鱼么,是当地特产,送条鱼给你吃,勿晓得这条鱼要几百元钱!六百块钱买一台双缸洗衣机去走走后门,黄鱼车上装着一部洗衣机送上门,众目睽睽,谁还敢要?检查起来不得了。 现在人民生活改善了。你看吃“奥鸡”的排队,不少人说生活苦,但经常吃鸡。过去吃只鸡不容易,杀一只鸡是大事体。吃鸡的人多,办养鸡场,养鸡场的鸡不好吃。鸡要吃,牢骚还要发。不少人说现在苏州市的吃不如从前,我是想得通的。我读书的时候,“松鹤楼”也去过,只好吃一个肉丝烧黄芽菜,就是烂糊肉丝。现在,大摇大摆跑进松鹤楼的人真多。 以上的这些市民生活,社会现象,你不能浮光掠影地就事论事,只是讲菜不好卖,鱼卖不起,饭店时里的菜不如过去的好。这些事大家都知道,不足为奇。你要把这些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清楚,把这些的事体说到肉里去,要说得人家摇头晃脑,点头称赞,这种书听起来才煞瘾。这就要求说的人比听的人懂得多,理解得深。 现代书的脚本都是新编的,评弹的脚本编得再好,说的人也不能照本宣科,文字和口语有很大的差别,不能把脚本里的“的、了、吗”都读出来。演员要根据脚本加以发挥。评弹老演员都有即兴发挥的本事,那是神来之笔,是编剧本的人写不出来的。所以有人认为评弹不是编出来的,是说出来的。 评弹是通俗文学,形式通俗,但思想决非浅薄,它能够用通俗、生动的表述,来反映深刻、广阔的现代生活内容。评弹和昆曲不一样,昆曲演现代戏,我不要看。着了件西装上台,唱的却是一拖三哼的昆腔,怎么看都别扭。 一次,十多个国家的汉学家到苏州来游览,我请他们听评弹,看昆剧,他们都听懂了,看懂了,高兴得不得了。他们觉得苏州有文化,有高雅的文化。外国人来,如果唱流行歌曲给他们听,跳迪斯科给他们看,他们不感兴趣。还不如在曼哈顿的大街旁看黑人跳迪斯科哩,跳得很有水平。所以,我们决不能妄自菲薄,不要以为评弹就是不吃香的。 创作长篇评弹,有个问题要注意。写一部书要半年、一年。排书要几个月,不能刚开始说,内容就过时了,所以不能赶时髦。写一部书至少能说五年、十年,说的人也越来越熟悉,越说越好。所以选择题材千万不要配合中心任务,脚本刚刚编好,中心已经转移了,吃力不讨好。《玉蜻蜓》《三笑》,说到现在还在说,一代代的人加工修改,越说越精彩,他们那时没有什么配合中心,只是想如何让听众欢迎。 过去好的节目,五十年、一百年能保留,什么道理?原因当然很多,故事情节,说、噱、弹、唱等等都有关联,我个人觉得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评弹能够详尽地记载各个时代、各种人物的生活场景和细节,把各种人物说得栩栩如生,真实细腻,有声有色,那些非常遥远的事情,听起来好像就发生在自己的家门口。所以我们在编写脚本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要从生活出发,要对生活进行详细的描绘,不能粗枝大叶。 历史的传承有两个途径,一是文字,一是口头,我们的评弹是用口头的方式来记载历史,把历史上的各种人物,各种生活记录下来,特别是能把那些闾巷之中的无名氏记录下来,这也是一大贡献。我们从事评弹的人,包括搞创作的人,不要妄自菲薄,要有点精神,要做“赣大”,要不计成败。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考虑怎么成功,怎么不吃亏,完蛋了。 1989年(在苏州评弹学校的讲话)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79] 本页[80] 下一页[81] 尾页[9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诗词散文 最新文章 |
苏利·普吕多姆诗选 |
唐诗鉴赏辞典 |
宋词鉴赏辞典 |
苏洵集 |
乡关何处 |
周国平自选集 |
孙犁散文集 |
李白 |
陆文夫散文 |
毕淑敏散文集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