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诗词散文 -> 七年级下课外阅读 -> 46 我能,你也能(节选)挑战太空 -> 正文阅读 |
[诗词散文]七年级下课外阅读 46 我能,你也能(节选)挑战太空 [第47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46] 本页[47] 下一页[48] 尾页[7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七年级下课外阅读: 46 我能,你也能(节选)挑战太空
选自《我能,你也能》(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节选) 1985年4月29日,这一天我成了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中国人。 在巨大的红火浓烟中,航天飞机缓缓离地升起,强猛的引擎隆隆作响,我可以感觉到引擎往上冲刺的巨大力量。我们已经上路了。有人轻声赞叹:“哈利路亚!”我走上了多年梦寐以求“零地心引力”的旅途。 加速愈来愈厉害,人愈往椅子里陷进去,我感到十分沉重。由于舱内的装置和设备摇动得很厉害,我有点害怕,工程人员是否把设备锁得够紧?这样的震动会不会把装置震下来?我一阵胡思乱想…… 这时,手和身体都感到很重,发射后两分多钟时,我的身上大约承接了三倍地心引力的压力。在差不多两分钟正时,两个固体燃料加强火箭同时脱离航天飞机,设计者在接连处设置了炸药,利用炸药的力量把固体燃料加强火箭的外壳炸离航天飞机体。 固体燃料加强火箭一脱离航天飞机,我们身上顿时感到轻松许多,逐渐地,“外火箭筒”里的液化氢氧燃料接下了推航天飞机进入地球轨道的任务。外火箭筒燃烧大约花了四至五分钟的时间,才把我们身上承接的重力累积到三倍于地心引力,速度达每秒25 600英尺。这时,我感觉十分难受,像上面有三个人重叠在身上,重得要命,肺都无法呼吸。这时是发射后九分钟的时间。不久这种感觉逐渐减轻。在发射后11分钟时,我们进入地球低层轨道,高度是离地80英里。外火箭筒脱离机体。 我们进入“主引擎关闭”的状态,这时有低度地心引力的感觉,不过我们还是稍微陷入椅子里。接着,航天飞机发动了“轨道操作系统”的动力,继续向上爬升,从80英里推进到191英里高度。总共大约花了50分钟。 到了191英里高的地方,地心引力的感觉已不明显,人整个飘在座位上。此时离发射时间56分钟。我们离开座位,脱下身上的抗地心引力衣,收起头盔,并折叠好座椅,这些装置装备都是在升空时才有作用。在太空中穿抗地心引力衣服,行动十分不便。 刚上太空还不适应零地心引力的状态,大家有点笨手笨脚。整理舱座与更换衣服动作很慢,大脑好像比较迟钝,有点像小孩子,要慢慢学习适应。 刚到太空,零重力环境让人感到脚多余无用,而且有“缩水”的感觉。我的脸肿起来。血液一直往上冲,脚部几乎没血。我的脸又红又烫,肿起的脸,感觉像有原来的两倍大,照镜子连自己都不认识。 无重力时大部分血液都集中到头部。这时惟一办法是多上厕所,把血液中多余的水排出来。过了六小时,我总共排出了1 800CC的尿,脸才恢复正常。在太空,人血中不需要太多的水。 在太空中睡觉很简单,就是到一个像横长方壁柜的地方,游进去便悬浮在半空中。所谓的床,其实是个睡袋。我不习惯与别人共用睡袋,便随意飘浮在壁柜里,睡了五个小时。 上太空的第一天,老实说,真是难过又难受。睡醒之后我去洗了身体。所谓洗身体,其实是用毛巾沾水擦擦,并不能像在地球上,哗啦哗啦的冲澡。不过,经过放松之后,我的精神的确好得多。想起我马上要进行史无前例的液滴动力实验,身体整个兴奋起来。而且一夜之间,我已完全适应无重力状态。 升空第二天,在沐浴清洁之后,我喝中国茶,刷两次牙,穿新衣、新裤、新鞋,心中非常高兴,身体觉得十分爽快,迫不及待地要去做实验。 我照规矩一步步来打开液滴动力实验仪的开关,开到第五个电路开关时,出了毛病。我一打开,它就自动关掉,我连续试了几次,结果都是一样,让我感到十分诧异。不过我的脑子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我感到有点慌,我把所有的开关都关掉,然后一步一步又打开,与地面控制人员再度复习程序,再试开关,还是一样,第五个电路开关发生故障。 我受到绝大的打击,全身在发抖,又把所有的开关关掉,总希望是因为程序错误,不是真的发生故障。又一个一个地开到这个第五开关,还是没有反应。这时电视摄影机拍到我用拳头打液滴动力实验仪、心中咒骂不止的场面。 我眼中有泪,但我并没有哭出声来。我觉得这样的下场太不公平了。我说:“老天爷,太不公平了!不要这样对待我。你可以折我的手,断我的脚,怎样惩罚我都可以,千万别弄拧了我的实验。”我又重新开一次机,我祈祷,可是第五个电路开关仍然沉默。我完全失去控制,我的灵魂好像已经出窍。 五分钟之后,我逐渐恢复常态,整个航天飞机沉静无声,我的感觉是,整个世界动作都慢下来。我想,我不能这样子就回家,我不能接受这种失败。 我一辈子从未如此慌张不知所措过,这真是我一生中最艰苦的时刻。我终于接受了事实,一旦这么想,心中好过了些。我去洗脸,并喝了一点水,与地面控制中心交换意见。表示我要修复机器的决心。 地面控制中心反对。理由是,没有工具,机器又太复杂,可能引起麻烦,何况又没有零件。我告诉地面中心,如果不让我修复,我不回去了,我是说真的。指挥官欧博麦这时帮了我大忙。他说:“我们有正选太空科学家在场,又深知这台机器,如果我们不让他试的话,有点不太合理!”地面控制中心终于答应了。 …… 液滴动力实验仪有两个部分,一是电力系统,一是实验操作系统。我一一做了拆解检查,到底是哪里发生短路。我不久后确定问题是出在电力系统。电力系统是由七个电路板组成,我一一分离检查每个电路板。终于查出问题是在电力系统有一个面板坏掉。这时已经是第四天了。 地面管制中心建议为电力系统做了“小手术”,由其他两个电力系统来分担已坏掉的电力系统的工作。这是很冒险的事,再烧坏的话,就完全没指望了。 做好重新配电的工作之后,我装好机器,告诉所有期待已久的朋友:“各位,信教的人请祷告。”我手有点发抖,我也有点心虚,实验手册是我自己写的,可是现在我却必须自己看一遍,确定没有问题。一切就绪之后,我逐一打开开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灯光全亮。但我没有做声,因为还不知道是否可用。我再开第六开关以及声响系统,结果一切正常。 我大喊一声:“修好了!”我的叫声极大,吵醒了所有的人。我一直喊:“它动了……”唐林德说:“你的叫声,不必用无线电,地球上也听得到了。”我叫得喉咙都痛了起来。我快乐得不得了。 我连续工作了16个小时,把大部分液滴实验所需的工作做完,即使现在航天飞机必须返航,我所做的资料已经足够使用了。 …… 第六天下午,我望着窗外。回想液滴实验在惊险中完成,我的的确确已可以回家,心中兴奋着。航天飞机快速移动,地球真是一个漂亮的星球,像一个漂亮得令人觉得很容易就会破碎的玻璃水晶球。大地蓝白纹痕相间,水蓝色大气层薄薄一层覆盖,我紧紧盯住每一幅过往的风景,心中不禁升起怜爱的念头,觉得应该尽力量来保护它。 航天飞机每天飞越中国四次,两次黑夜两次白天。早在任务开始之前,我已经根据太空总署的飞航预定表,写下所有飞越中国的时间、轨道。我很想看看这个生养过我的地方。在等待中,我怀着近乡情怯的忧郁之心。自1950年离开中国大陆之后,35年来关山远隔,如今竟以如此凌空虚度之势归向故土。这真是一程教我不能不伤感的旅途。 中国上空老是多云,让我不能很清晰地看见它,在长江口上海滩上空我拍了照,连海南岛都让我感到无比兴奋。 航天飞机从广西入境,从东北出境,历时七分钟。我在舱内用环带扎腰,在中国上空慢跑。我想着:故乡,我来了!就这样静悄悄,我走过大江南北。尽管只有短短七分钟,已经让我这个游子感到安慰。 第七天,航天飞机的惟一任务是回家。我一起床便到浴室里清理自己,刷牙,擦洗身体,擦脸,梳头,弄到自己觉得干净,回家的心思才真正感到踏实。 航天飞机进入运行轨道时是以尾翼垂直于地球轴心方向做离心旋转,离开运行轨道之前,必须把航天飞机晒得到太阳与晒不到太阳的两侧温度调整好。驾驶员与指挥官忙着转动梳体,像烤面包一样。翻动航天飞机,让整个航天飞机两侧轮流烤太阳,使外部温度达到一致。这是回家之前的“暖身运动”。 航天飞机“挑战者”号调转头,做好进入大气层的准备动作。航天飞机必须以鼻尖向上,腹部向前的古怪姿势冲向地球。这时航天飞机以高达音速21至25倍的速度逼向地球,通过大气层时会摩擦生热,产生3 000 ℃的高温,这个温度必须由腹部的瓷砖来承受。 航天飞机返回地球的角度十分重要,大约只能在两度到三度之间。小于一度的话,航天飞机就会弹出去,我们就回不来了。如果大于四度,飞机会因摩擦太热而烧毁。 进入轨道后,由于引擎已经关掉,航天飞机的运动方向不再是完全巡行轨道,离心力大减,地球重力的影响增加,航天飞机往地球掉下去。因为有重力加速度,所以速度又回到25马赫,重力仍维持半倍地心引力。经过大约40分钟,高度从191英里降到50英里。 航天飞机在50英里处接触大气层,此时电讯中断,重力从半倍地心引力开始增加,由于大气层阻力,速度只剩下18马赫。电讯重新接通的时候,我们的速度已减至9马赫。重力已经增加到与地面相同的地心引力。 航天飞机速度下降之后,地面控制的声音很快恢复通讯,告诉我们说:“你们进来了。”这时,每个人都发现,身体突然变得重得不得了。从来不知道人的身体竟然有这么重。 在进入气层之前,我在更换“抗地心引力衣”的时候就发现过,我的身高多长了一英寸出来,“抗地心引力衣”比我短了一英寸,这衣服原是照我在地球上的尺寸裁剪的。在没有重力影响之下,身体不受压迫,七天之内伸展出一英寸。足见在重力吸引下,人体的确是受了很重的压迫。 这种压迫,在我们返回地球的瞬间,马上就让我们吃足了苦头。就好像有一个人坐在身上一般,站不起来,手、脚也都似乎有百斤重一样,举得很辛苦,此时别说走路,就连站都站不起来,一站起来就好像有个人拖住一样,身子马上想滑落到地上。 在准备返航前,依照飞行指示,我喝下了50盎斯(大约3 000 CC)的水,并且吞下了多粒盐片,以增加身体内血压及血液的量。这些水分与盐分发挥了功能,使我们逐渐有足够的血量让腿部适应地球环境。至少站得起来,并能缓慢移动脚步。 此时,航天飞机内已经恢复到与地球表面相同的重力状态。可是舱内同伴有人还不改七天来的习惯,用手指头弹茶杯互相传递。这个动作在天空中做来十分容易。手指一弹,茶杯便往加力方向飘浮,到了地球上还做这个动作,茶杯应声而落,掉在航天飞机内的地板上。这时大家才发现,虽然只是短暂的七天太空经历,我们大部分的人已经完全适应太空中的那一套,反而对地球这一套感到陌生与不习惯。 在准备着陆之前,我们发现航天飞机里突然变得干净许多,原来在无重力状况下到处飘浮的脏东西及细碎之物,现在都已应重力而落,空气清洁许多。 航天飞机在爱德华空军基地着陆。着陆时我们没有一个人知道已经着陆,它的动作平稳、流畅、细致非凡,与升空时那种雄猛威壮的情境完全两样。我们在机舱内等待30分钟后才出来。地面人员忙着为我们清除机体上的毒性雾气。 走出航天飞机时,我很高兴,加州真美,阳光普照,万里无云。我们每个人都举步艰难,随时有可能跌倒,地球的重力环境我们一点也不喜欢。没有人愿意在此时跌个“倒栽葱”,没有人愿意在此“光荣时刻”笨手笨脚。 每个人都昂首挺胸奋力向前跨步。 脚踏在地面上,我才真正相信我回来了。走在机坪上,上了来接我们的巴士,回想七天来的一切,我经历了一生最重要的时刻。在这百感交集之时,遥望欢迎我们的人潮,喧闹震天,一切美丽如昔,我心中感动万分。这时才发现,在我心中,我是一个多么中国的人,我的血中流的是中国的血!我成功了!我没有丢中国人的脸! * * * * * * 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华裔科学家王赣骏,把他奋斗在太空的七天七夜的经历记录下来,写成了《我能,你也能》一书。书中所写的故事,给人前所未有的知识、情趣和思想启迪。本文所选编的就是该书所写的部分内容:飞向太空的情景,太空中的衣食住行,排除故障胜利完成液滴实验,返回地球的情形。所有这些,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科学之窗,相信你会被深深吸引的。它激起了你飞翔的欲望吗? 读完本文,增长了你关于太空巡游的哪些知识?文章中反复流露出作为一位炎黄子孙的自豪感,找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的深沉感情。 【有关资料】 王赣骏,物理学家,第一位美籍华人宇航员。祖籍江苏盐城,1940年6月16日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52~1960年先后迁居台湾、香港。1963年在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物理系学习。1971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72年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下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工作。1976年提出“零重力液滴状态研究”的太空实验课题,后被选为航天飞机上的科学实验项目。1984年被选定为参加太空科学实验的科学家。1985年4月29日至5月6日,他和其他6名宇航员乘坐“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进行了为时7天的太空飞行。飞行期间他用自己设计的“液滴动力测定仪”研究了液滴在失重状态下的行为,并获得成功。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46] 本页[47] 下一页[48] 尾页[7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诗词散文 最新文章 |
苏利·普吕多姆诗选 |
唐诗鉴赏辞典 |
宋词鉴赏辞典 |
苏洵集 |
乡关何处 |
周国平自选集 |
孙犁散文集 |
李白 |
陆文夫散文 |
毕淑敏散文集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