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名人传记 -> 陶渊明传 -> 居丧第六 -> 正文阅读 |
[名人传记]陶渊明传 居丧第六 [第6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2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陶渊明传: 居丧第六
1 风浪终于平息,陶渊明回到寻阳家中,一进家门,看到老母卧病在床,翟夫人正亲侍汤水。见渊明突然回来,老母少妻都惊喜万分。陶渊明询问母亲的病情,原来是上个月偶感风寒,拖拉到现在还没好。年愈七旬的母亲身体已经非常虚弱,整天咳嗽个不停,陶渊明很难过。直到晚间几个儿子都回来了,都来向父亲问好,他的心情才好一点。入夜夫妻同榻而眠,摸着翟夫人身上,又消瘦了许多,他的心里真不是滋味。想到她既要侍奉卧病的婆婆,又要看顾这么多孩子,还要照管田里的庄稼地里的瓜菜……实在是不忍心再离开家,把家庭的重担全扔给她。 可有什么办法呢?桓玄还急等着他的回音呢。他只在家中小住了两天,又登程赶路了。 这一别又是半年,直到腊月里,桓玄才让陶渊明休假回家过年。回家后看到老母已经瘦得不成样子,走起路来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身子驼得厉害,下巴几乎碰到了膝盖。母亲看了他半天,好不容易才认出来,嘴唇哆嗦了半天,才说出一句话。陶渊明意识到:这个冬天她是好不容易才熬过来的,母亲离大去之期,已经不远了。他又蓦然想到:过了新年,自己也已经五十岁了。 2 新年是晋安帝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农历辛丑年,这年正月五日,陶渊明和几个同乡好友一起畅游斜川(在今江西星子县,庐山东南),写下了《游斜川》这首诗。 斜川这地方很美,陶渊明在序中赞叹:“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诗中也说:“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弱湍弛文鲂,闲谷矫鸣鸥。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天气晴朗,天空澄澈,大家依长幼顺序围坐,依傍着溪水。鱼儿在平静流淌的溪水中悠闲自在地游动,沙鸥在幽静的山谷中高飞着鸣叫着……浩瀚的湖水荡开了远眺的目光,大家无限留恋地凝视着高耸云天的庐山……各人都想到了什么呢? 陶渊明想的是:“开岁倏五十,吾生行归休!”元日(古代正月初一为元日)一过,我就五十岁了,我这一辈子,已经快过完了。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可我却一点都不知道将来的命运,不知道前途在何方!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提起酒壶大家互相传递,斟满了酒又互相敬贺,不知道明年的今日,我还能不能和大家在一起,欢乐依旧。“中殇纵遥情,忘彼千载忧。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酒到半酣就放开肚皮喝吧,人生不满百,何必怀着千载的忧患,应该将它们统统忘掉。暂且痛享今朝的欢乐,明天如何又何必去强求? 陶渊明想借酒浇愁,只能是愁上加愁。这首诗反映出他在桓玄幕府中心情是相当苦闷的,至于对人生苦短的嗟叹,那是因为在战乱纷争的年代里,诗人们真正懂得了生命的可贵。 3 陶渊明过完年后一回到江陵,就听说刘裕和孙恩在海盐激战正酣。 刘裕不仅能征善战,而且文武双全,颇有计谋,在海盐城,孙恩就中了他的埋伏。孙恩攻城时刘裕只选拔几百人和起义军肉搏,将大队人马埋伏起来,并散布自己已经连夜逃走的谣言。等起义军兴高采烈地登上城楼,刘裕的伏兵突然发动猛攻,起义军损失惨重,只好丢下海盐,分水路两路向北挺进。 刘裕全力追击,没想到一遭遇就损失了一千新兵,起义军士气大振,官兵则吓得魂飞胆丧,且战且退,几乎要全军覆没。刘裕又使诡计,设下许多假埋伏,每地不过几人,却插上许多旌旗,交战时挥旗擂鼓,虚张声势。孙恩在海盐吃了亏,这次又怕上当,逡巡犹豫,不敢进攻。刘裕乘机逃跑,刚跑出去就遇到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的救兵,算是躲过一劫。 孙恩水陆两军继续北上,占领沪渎(今上海市西),兵船往返海岛,将岛上人马全部运送到陆地,然后全力向京口、建康挺进。刘裕赶到娄县(今江苏昆山)阻击,但并未延缓起义军的进军步伐。由于刘牢之只想让刘裕在前面拼命,自己行军迟缓,鹅行鸭步,使孙恩的战船抢先到达京口,占领蒜山(今镇江西)。刘裕随后赶到蒜山交战,被起义军打退。 孙恩以为刘牢之已经到达京口,便撇开京口,一千多条战船直驶建康。司马元显带领官兵拒战,屡遭失利,眼看建康要被攻破。可老天偏要让司马元显多活一年,突然西风怒号,暴雨倾泻,起义军的战船逆风逆水,行驶不便,过了好几天才到达建康北端的新洲(今南京市江心的八卦洲)。司马元显大摆酒宴,醉乐如常,司马道子天天冒雨去钟山求神拜佛,好似在淝水之战前那样,祈求天兵天将。 刘牢之和刘裕从陆路赶到建康,其他地方的兵马也前来保卫京师,敌众我寡,孙恩只好撤出了长江,浮海北上,到达郁洲(即今连云港,当时尚未与陆地连接,是一座海岛)。刘裕和刘敬宣跟踪而来,攻击孙恩。起义军远离家乡,粮食匮乏,大部人马死于饥饿和瘟疫。郁洲不比翁洲,兵力难以分散隐蔽,不断削弱。孙恩只好南下翁洲,途中又死伤一万多人。 4 起义军逼近建康的时候,桓玄不动声色,孙恩败退回海岛后,桓玄突然又让陶渊明写《讨海贼表》,向朝廷请示要率领水军渡海攻打孙恩,令陶渊明迷惑不解。他拿出去年的底稿照葫芦画瓢,又写了一份草稿交给桓玄。桓玄修改后让陶渊明誊抄,陶渊明拿回来一看,大吃一惊,草稿已经被桓玄改得面目全非。去年送表时桓玄还让他带上礼物,而今年这份表,分明带着威胁的口气。 桓玄加了这样的话:“孙恩只是因为连日暴风骤雨,兵船开不进建康,粮食吃尽,才撤走的,并非为王师所败。你们不要自鸣得意。眼前你们的心腹,谁是有名望的?八郡的祸患,都是你们身边的这些小人惹出来的,兵祸到今天也没有了结。朝廷里的君子,怕惹火烧身不敢说实话,只有我敢说出事实。”这不是在指责司马元显的过失吗?言外之意是说,只有他桓玄才能收拾残局。他到底想干什么呢?莫非他要…… 陶渊明使劲摇摇头,似乎想将脑子里的想法甩掉。司马元显的确是个昏庸无能而又自以为是的小孩子,桓玄加上去的话并没有错。也许他真是因为担忧国事才这么说的……但他在孙恩逼近京师时无动于衷,却在孙恩败退后送讨贼表,决不是出于公心。这样明显的事情陶渊明还是看得清楚的。他想,如果桓玄还让他去送这份表,他可就麻烦了。司马元显见表后一定会大发雷霆,对使者破口大骂,这还是小事……如果桓玄真有不臣之心,自己帮他去送这么一份表,岂不要留下千载骂名?无论如何也不能去送这份表。可桓玄要是下令让他去送,军令又如何能够违抗呢? 陶渊明就拖拉着好几天没把这份表誊抄完,整日里忧心忡忡,坐卧不宁。这一天却收到一封家书,拆开一看,是母亲病危,要陶渊明赶快回家一趟。这实在是一个脱身的好理由。陶渊明连忙把《讨海贼表》誊抄完,然后去进见桓玄,交上表后紧接着以老母病危告假。 这样的理由桓玄自然不能不批假,但他的脸色阴沉下来,似乎知道陶渊明心中的隐私。 陶渊明从中军大帐里出来,回到宿舍急忙收拾行李,如逃出笼子的鸟儿,当天就踏上了归途。 5 等他回到家的时候,母亲的病又缓过来了,可以下地走动,精神还蛮好的。一见陶渊明回来,母亲惊喜中又有些歉疚,觉得是自己的病拖累了儿子的公事,一个劲地唠叨,不该写信叫他回来。陶渊明在心里自言自语:“幸亏来了这封家书,使我躲过一劫。”但又没法对母亲明说。他反而说自己在桓玄的幕府里干得挺好,桓玄对自己很器重,劝母亲不要担心。 嫁到武昌的陶渊明的异母妹妹,也被翟夫人去信叫回了娘家。兄妹俩多年没见面,现在都已经人到中年,两鬓斑白,形容憔悴,风尘仆仆,四目相对,不胜唏嘘。 在家里呆了没几天,母亲就催促陶渊明赶快回去,老怕耽误了陶渊明的公事。陶渊明纵有满腹心事,也不能对老母明言,只好说再住两天就走。他知道母亲的病已经很严重了,随时都有危险,真担心这次一走就成永诀。又拖了好几天,母亲越发焦急,问陶渊明到底是怎么回事。陶渊明被逼无奈,害怕母亲为了自己的事情又添心病,只好答应明天就走。 终于又要启程了,陶渊明可真不愿离开家园,回到桓玄的江陵幕府。他真是悔死了,当初不该听叔父陶夔的话,去投奔桓玄,现在是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寻阳在桓玄的势力范围之内,他的心胸多么狭窄,连自己昔日的同乡好友都不肯放过,何况他陶渊明呢?现在如果不去,把桓玄惹恼了,说不定一家老小都要遭殃,只能到他的幕府里硬着头皮和他继续周旋了。 往回走走的是水路,小船在长江中逆水而行,慢慢悠悠,在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来到了涂口(今名金口,在湖北武昌),陶渊明写下了《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心情。 6 “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世冥。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如何舍此去,遥遥至南荆?”从二十岁游学回来到投奔桓玄幕府之前,除了在江州刺史府干了几个月祭酒,我已经闲居了快三十年,早就对官场的人情世故非常隔膜了。三十年里我只知道春季秋季在田间耕作,冬天夏天在家中读书,活得多么逍遥快活,为什么舍弃自己的家园,跑到那么遥远的江陵去呢? “叩泄新秋月,临流别友生。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坐在小舟中,看船夫摇动双桨,击碎了印在江心的明月。迎着滚滚东逝的长江水逆流而上,我知道自己离家乡越来越远了,心中牵挂着老母和妻儿,也忘不了兄弟和朋友们!傍晚时分江面上的微风多么清凉舒爽,夜色也是如此清澈空明!粼光闪闪,波平如镜,这么美好的初秋的夜晚,如果在家园里和几个朋友一起泛舟江上,那是多么快乐啊。可我现在呢?面对如诗如画的大好江山,我却记挂着桓玄幕府里那些腌臜事,连觉都睡不着!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直到今天我才明白,博取功名实在不是我能干的事情,现在回忆起在田园里耕作的情景,觉得那时的生活是多么恬淡安逸,又多么充实满足,真是值得怀恋啊!真想甩掉这官帽回到家园去,高官厚禄什么时候打动过我的心?在蘅门茅舍里才能够修身养性,也许我可以用高洁的善行来建立自己的声名。 这个夜晚是陶渊明一生的思想转折点,他终于明白了:肮脏黑暗而又动荡险恶的官场,实在不是自己应该呆的地方,他终生的归宿是在田园里,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农夫。尽管他后来还做过刘裕和刘敬宣的参军,还当过彭泽县令,但要么是不得已而为之,要么是为归耕田园做准备,都不是为了厕身官场博取功名。 7 陶渊明到达江陵岸边,也是在傍晚时分,但江上灯火照耀如同白昼,水兵正在操练船攻,规模之大,是陶渊明四年来从未见过的。兵船战舰往来无数,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船上大纛、牙旗、帅幡、旄旌,都迎着江风猎猎招展,如一片森林。训练这么多水军,真是为了渡海攻打孙恩? 两岸所看到的情景,也使陶渊明惊愕万分。在长江北岸,有骑兵在操练奔驰、越障、骑射之术,步卒则在练习阵法。三军一呼百应,震天动地,简直要让江水停流。在长江南岸,岸边在修造战船,舫船、楼船、劲舸、轻舟,应有尽有,光是备用的船钉就堆成几座小山。近处是工匠们在锻造兵器铠甲,炉火熊熊,映红了半条江。远处则是新建的粮仓,一座一座排列到看不见的黑暗中,谁知桓玄到底囤积了多少粮草?只要一声令下,这些粮草都会被运到船上,大军就可以沿江而下了。 看来他很有可能进军建康,威胁朝廷……桓玄一旦发兵西下,自己就要被裹胁其中……如果随着他反叛大晋朝廷,自己就成了乱臣贼子,活着辱没老母妻儿,死后无颜见陶家列祖列宗!可要是不顺从他,与他顶起牛来,罗企生就是前车之鉴!这可如何是好?我这次真的是不该来,要不趁现在还没有照面赶快溜回去…… 正这样想着,有一条兵船已经朝陶渊明乘坐的客船靠过来,一队士兵上了船,为首的兵曹见到陶渊明忙恭身施礼:“参见记室大人。” 陶渊明只好随他们上了岸,到中军大帐去拜见桓玄。 8 接下来的日子陶渊明可真不好过,在幕府中坐立不安,度日如年。又过去了两个月,到了秋收的时候,桓玄突然下令,断绝长江航道的漕运,商人旅客都不能自由往来,所有过往船只都要经过都督府盘查,运粮船只一律扣押。这等于切断了长江航道对朝廷的粮食供给,卡住了下游北府兵的脖子。如果不是下决心对抗朝廷,桓玄是万万不会这样做的。 陶渊明悬在心中好几年的疑惑,终于有了答案,他在心中默默说道:“桓玄必反。” 接下来的几天桓玄进行了周密的战略部署,他让他的哥哥桓伟任江州刺史,坐镇夏口,让他的司马刁协为护国将军,都督江州八郡军事,派重将冯该、皇甫敷戍守湓口,调豫章太守郭昶之为寻阳太守,把江州府、寻阳郡府迁自柴桑,既集结了兵力,又作出一副守势迷惑朝廷。他又迁移沮水、漳水的蛮民,将散居在长江北岸的流民集结到江南,建武宁郡、绥安郡,这样一旦发兵就可以将他们武装起来,迅速扩大自己的兵力,用兵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 桓玄是肯定要造反了,可陶渊明何去何从呢?桓玄近来很注意军中的议论,可能是担心一旦扯旗造反,有人会反对他,现在正想找个出头鸟杀一儆百,自己万万不能给他充当祭旗的牲口。可就这样甘心随着他去干篡逆之事?找个什么借口离开呢?还真是找不出来。这个时候一般的借口肯定是不行的。陶渊明焦虑不堪,更后悔去又复来,万分思念桑梓家园和老母妻儿,思念过去的闲居耕读生活。他只在心中默默祈祷,祈祷桓玄尽量晚一点发兵,祈祷自己能够有逃脱的机会。 到了这年冬天,机会终于来了,却是以母亲的去世换来的。陶渊明接到家书,打开一看,是母亲去世的噩耗。悲痛之余他又庆幸,自己终于可以平安逃脱了。在古代,父母去世子女都要守孝三年,做官的都要将官职辞去,回到家乡守孝。这是朝廷的通例,也是古已有之的道德规范,桓玄当然不能不遵守。 就这样,陶渊明怀着对亡母的悼念之情,驾一页扁舟,离开了桓玄的都督府,离开了江陵,回到了自己的家园。他终于躲开了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9 桓玄手下的武昌太守庾楷,也看出了桓玄的谋反之意,他担心桓玄会像王恭和孙恩一样失败,秘密派使者到建康,拜见司马元显,报告了桓玄最近的种种异常举动,并保证一旦朝廷举兵讨伐桓玄,自己一定做内应。 建康的粮食供应,以前主要依靠三吴和浙东,这些地区经孙恩一闹,已经残破不堪,饿殍遍地,根本无粮可供。桓玄下令截断长江中上游的漕运,朝廷所属的兵士们只能用麸皮糠末和橡树的果实充饥,司马元显气得够呛急得要死,就是没有办法。听庾楷这么一说,他以为有了内应打败桓玄就不成问题了,于是征发水兵准备战船,要讨伐桓玄。 公元402年(晋安帝元兴元年)元日,朝廷下诏,向桓玄兴师问罪。司马元显亲自挂帅,任骠骑大将军、征讨大都督,都督十八州诸军事,又任命刘牢之为前锋都督。 桓玄听到这个消息,开始有点害怕,打算集中兵力保住江陵。但他的长史卞范之给他打气,认为司马元显乳臭未干,骄横跋扈,刘牢之背叛王恭,反复无常,大失人心,现在发兵东下,就能够一举平定天下。桓玄认为他言之有理,立即发出讨伐司马元显的檄文,准备兴师东下。 檄文传到建康,司马元显还没有发兵,一见桓玄把自己骂得狗血淋头,又听说桓玄已经发兵东下,船坚炮利,心里又害怕起来。朝廷摆了盛宴欢送他,他和刘牢之在酒宴上见了面,都一言不发,各怀鬼胎。 司马元显喝了晋安帝赐予的饯行酒,登上帅船,面对滔滔的江水,忽然觉得一阵恶心,把刚喝下去的酒又翻肠兜肚全吐了出来。这个还没长胡子的小娃娃,此时才觉得不是那么回事,想到这一去说不定会被桓玄抓住,也有可能葬身鱼腹,眼角就沁出泪来。他在宫廷内可以颐指气使飞扬跋扈,可哪里见过发兵打仗的阵势?就这样,他呆呆地在战船上坐了一天,始终不敢发出开船的命令。前锋都督刘牢之跟司马元显离心离德,自然乐得按兵不动。 桓玄虽然兵发江陵,但一点儿不知道朝廷的内幕,色厉内荏的他担心骁勇善战的北府兵一旦出击,自己不是对手,所以心里一直盘算着一遇劲敌,怎么赶紧缩回江陵去。可是过了寻阳,还是见不到朝廷派来的一兵一卒,说明司马元显根本不敢前来迎战,不禁欣喜若狂,全军也士气大振。这时,庾楷要做朝廷内应的秘密已经泄露,被桓玄扣押起来。 朝廷饯行后过了十几天,司马元显讨伐的战船依然停泊在石头城边,不敢去和桓玄对阵。朝廷只好另外派人带着驺虞幡,到桓玄军前要求罢兵。可送信的使者还没见到桓玄,脑袋已经被前锋将士砍下。再过了十天,桓玄的大军打到历阳,离建康只剩下一个昼夜的路程。刘牢之被朝命催逼,只好将北府兵从京口开拔到溧洲(今江苏江宁西南的江心中),和已经占领姑孰的桓玄面对面扎下营寨。 但刘牢之不仅不去攻打桓玄,还和桓玄套上了近乎,派遣使者乘小舟秘密往来。他的参军刘裕、儿子刘敬宣都劝他以国家安危为重,攻打桓玄,刘敬宣更是告诉他一旦桓玄得势,他就没有容身之地。刘牢之听不进去,他斥责儿子:“你小小年纪懂得什么?今天我要打垮桓玄易如反掌,但司马元显一贯重用小人,他们一定容不得我,到时候就要兔尽狗烹了。”随后他派刘敬宣作为专使,正式向桓玄投降。 在建康王师的帅船里,司马元显还在和将士们纸上谈兵,议论如何抵抗桓玄的进攻,桓玄的大军却在刘牢之投降后如入无人之境,跃马扬鞭直捣建康城内。司马元显束手就擒,连同他的六个儿子以及亲信党羽,都被桓玄斩首示众,时年才二十一岁。他的父亲司马道子从酣醉中刚被吓醒,就听到了朝廷宣布将他废为庶人流放外地的诏书,等到了流放地,桓玄又派人用毒酒将他毒死,时年三十九岁。 桓玄兵不血刃就从江陵打到建康,被任命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又兼扬州牧,领荆、江、徐三州刺史,一身独揽朝内朝外的军政大权。 10 陶渊明回到寻阳后办完母亲的丧事,过年后就得知了朝廷准备讨伐桓玄的消息。他见过司马元显,知道他是什么人物,又亲眼目睹了江南八郡在孙恩起义后“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更清楚桓玄的军事实力,自然为朝廷挑起战端而担心。他明白只有刘牢之的北府兵可以抵抗桓玄,日夜盼望着北府兵占据寻阳。寻阳“据三江之口,当四达之冲”,是古来兵家必争之地,桓玄的大军一旦过了寻阳,朝廷就无险可守,桓玄就可以直抵京师建康了。他盼来盼去,始终不见北府兵的影子,心中非常困惑。桓玄此前将主要兵力都集结在荆州,戍守寻阳的兵力非常之少,而北府兵统辖的范围已经到了寻阳边上,占领这样一座“空城”绝不费劲,绝对可以抢在桓玄的大军前面。等到桓玄的大军到达寻阳,陶渊明明白了,既然刘牢之不肯占据寻阳,就说明他根本无意抵抗桓玄,桓玄去建康的路上就不会遇到任何有力的抵抗了。 桓玄一旦掌握朝廷大权,他会篡位吗?想当年桓玄的父亲桓温西平巴蜀三次北伐,身经百战,文韬武略桓玄不可望其项背,久怀篡逆之心,最终却不敢行篡逆之实。他可以废立皇帝,但就是不敢自己当皇帝,不敢犯这个天下大不韪。桓玄根本没打过什么硬仗,无论火并殷杨还是打败司马元显,都是趁人之危再加上侥幸,并非靠自己的实力。其实他打起仗来色厉内荏,胆小如鼠,根本不是刘牢之的对手。桓温经营长江中上游几十年,根深蒂固,桓玄从发迹到掌握天下大权,却不过几年。陶渊明想:只要他不疯不傻,不鬼迷心窍,几年之内是不敢篡位的。但后来的事实证明,陶渊明高估了桓玄。 陶渊明离家好几年,没有同妻儿一起生活,这次回来踏踏实实地住下,才注意到几个儿子都已经长大了,但都不成器。他写了一首《责子》诗,诗中写道:“阿舒已二八,总不好纸笔。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长子阿舒已经十六岁,不喜欢提笔写字;二儿子阿宣已经到了孔夫子“有志于学”的十五岁,却懒惰得不成样子;老三老四这一对双胞胎儿子,都已经十三岁了,却连六和七都分不清;小儿子阿通也已经九岁,只知道寻找鸭梨和板栗。这一帮小畜生,可怎么办呀?“子不教,父之过”,自己好几年不在家,把儿子们的学业都荒废了,真是罪过呀! 高堂老母已经去世,自己也年过半百,“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这辈子不会有多大出息了。儿子又都是这样,将来恐怕没有一个可以重振陶门家声……哎,“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老天爷如果就是这样安排,自己又何必发愁呢?还是痛痛快快地喝杯酒吧。 11 桓玄收拾了司马道子父子,夺取了朝廷大权,就要想办法清除刘牢之了。他调任刘牢之为征东将军、会稽内史,实际上是要夺走他的兵权。刘牢之登时傻了,去找刘裕商议进攻桓玄,刘裕说:“将军以数万劲卒投降桓玄,使他大权到手,你却大失人心,再想把他拉下台,谈何容易?我刘裕就此告退,回京口去了。”他和刘牢之手下的广武将军何无忌一起离开了刘牢之。 刘牢之又召集将佐,宣称要割据长江北岸,讨伐桓玄,遭到将士们的一致反对。原来北府兵将士们的家属都在京口,京口是徐州的治所,桓玄兼任徐州刺史,倘若此时发难,家属都要被桓玄屠杀。参军刘袭铁青着脸对刘牢之说:“天下最丢脸的事就是背叛,将军先反王恭,后反司马元显,如今又要反桓玄,朝秦暮楚,会有什么好结果?”说完拔腿就走,众将佐也一哄而散。 刘牢之着了慌,赶紧派儿子刘敬宣到京口去接家属。约定的限期过后,却不见儿子和家人归来。刘牢之以为走散的僚佐已经向桓玄告密,儿子和家人都已经被桓玄杀害,眼看手下的将士成群结队地离他而去,思忖无脸见人,就在长江边的丛林中自缢而死。 刘牢之咽气后,刘敬宣的船舶才赶了回来,原来遇上风暴,回来迟了。上岸后见父亲已死,顾不得披麻带孝,就和亲友一起逃到洛阳,以子弟为人质,请求后秦姚兴派兵攻打桓玄。姚兴只让他们自行招募了几千兵马,回到彭城一带活动。桓玄不把他们放在心上,让人劈开刘牢之的棺材,砍下头颅,带到建康,高悬示众。 这时孙恩又在临海附近登陆,准备向南打到广州。但他的兵力已极为单薄,被临海太守辛昺打败,全军覆没。孙恩被逼到陡峭的海岸上,最后投海自杀,跟随他的几百人都壮烈投海。起义军的残余人马共推孙恩的妹夫卢循为主帅,继续活动。桓玄任命卢循为永嘉太守,想收买他,卢循没有接受。他又派已经假意投降他的刘裕去征讨,卢循打不过刘裕,逃到了广州。 刘牢之、孙恩被消灭后,在桓玄眼里,整个东晋王朝,他都没有了对手,于是内心里就有些痒痒了…… 12 此时陶渊明正在家中写《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这篇传记的内容,在《家世第一》里已经介绍过了。他写外祖父孟嘉的传记,是为了纪念去世不久的母亲,但也有深一层的含义:孟嘉当了桓温多年的长史,但始终没有与桓温同流合污,就像自己虽然做过桓玄的幕僚,但不曾和桓玄同流合污。陶渊明特别突出了外祖父的品德和节操,也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 这一天他正写着,翟夫人进来说,柴桑县令刘程之来访,陶渊明急忙出来迎接。但看到刘程之布衣素服,他就猜到刘程之已经辞去了县令职务。 刘程之字仲思,彭城人,才思敏捷,见识过人,在荆、江一带有清操高誉,被时人推崇。他曾经是殷仲堪的座上客,桓玄是个有文才的人,坐镇荆州后也多次将他请到都督府里,谈书论文,每次都是十天半月,陶渊明和他就是在桓玄的都督府里认识的。桓玄多次邀请他在都督府里供职,他死活不肯。后来因为仰慕在庐山东林寺修行的名僧慧远,对佛学倾慕不已,准备师事慧远,就向桓玄提出,请求到哪个县当几年县令,好积攒一点入山学佛的本钱。桓玄也很倾慕慧远,就答应了,把刘程之安排在庐山脚下的柴桑县,以便他可以经常去拜见慧远法师。 说起慧远,这里不得不插上一段。慧远是东晋有名的高僧,佛教中国化的开拓者。他俗姓贾,出身官宦之家,早年生活优裕,游学各地,博览群书。二十一岁出家,跟随名僧道安修行,得到他的真传。慧远潜心钻研佛经,又会用儒家道家的某些论说来解释佛教,因此深为道安器重,认为他是能将佛教普及到全国的人。公元386年(晋太元十一年)在庐山东林寺定居后,慧远开始弘扬佛法。由于他精通儒家道家典籍,能够用儒道释佛,因而和当地的清谈名士们交往密切,声誉越来越大。殷仲堪在世时专程到庐山探望他,终日倾谈不倦。桓玄本来是想去找茬的,后来也被他的高谈博辩所折服。 司马元显父子崇信佛教,桓玄就和他们对着干,竭力压制佛教势力。他下令要慧远下山,慧远不理睬,他就跑上山去找麻烦,一见面就引用《孝经》中的“身体发肤,受之始也,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古训,责问慧远僧人为什么要剃头。慧远也用《孝经》中的“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孝之终也”来答复他,一下把他给镇住了。倾谈一番后,桓玄对慧远大为尊敬,日后两人书信往来不断。不久桓玄下令拆毁大批寺院,令许多僧尼还俗,惟独对慧远和东林寺网开一面,加以保护。他热心安排刘程之去柴桑当县令,原因就在于此。 柴桑县和陶渊明的老家寻阳县正好挨着,现在刘程之带着当了一年县令的俸禄,辞职去投奔慧远,也顺路来拜访陶渊明。两人在桓玄的幕府里就有交往,互相都为对方的文才和品德所倾倒,陶渊明也知道他是怎么去当县令的,现在看到他一身山野草民的打扮,自然什么都明白了。 寻阳县城就在庐山脚下,陶渊明却从来不曾拜访过慧远。他从小受到的儒家教育根深蒂固,“子不语怪力乱神”,对于佛教、道教他总是不以为然,就是对刘程之,他虽然倾慕,心里也有隔阂。刘程之这个人,对妻子儿女不管不顾,人情冷漠。有一次他在桓玄幕府,家人送来急信,说他的夫人去世了,要他立即赶回去。他却拖延了两日,脸上毫无悲戚之色,居然说:“她已经死了,我急着赶回去又有什么用?”在陶渊明看来,他虽然没有入佛门,但行为举止完全与和尚无异。 13 送走了刘程之,陶渊明又接着写《孟府君传》,反复推敲,最后定稿的时候已经是冬天。然后冬去春来,到了第二年春天,陶渊明又要到田间劳作了,他写下了《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田舍”是在田地旁边临时搭的草棚子,供耕作的人白天临时休息、堆放农具和夜间照管田地所用,“怀古”是陶渊明给自己的田舍取的名字。这两首诗都是在田舍里对着田野构思出来的。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当年就听说过南村的水田很肥沃,却不曾亲自耕种过。现在呢,自己穷得就像“屡空”的颜回一样,再不亲自耕种,就要饿肚子了。孔子瞧不起种田人,认为读书人不应该参加耕作,他赞许颜回安贫乐道,颜回又听他的话,饿着肚子却不能耕作,还要整天哈哈笑,结果年纪轻轻就死了。陶渊明自幼学儒,一直对孔子瞧不起耕作耿耿于怀,也为颜回的英年早逝深深惋惜。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鸟弄欢新节,泠风送馀善。寒草被荒蹊,地为罕人远。”清晨将牛车驾好,登上去田间的小路,我的心就飞到了旷野深处。鸟儿已经在为春天的到来高兴地啼鸣,清风却还送来残冬的余寒。刚刚冒出地面的嫩草,开始覆盖荒废了一个冬天的小路,在凉风里瑟缩着。田间地头少有人来,置身此地就远离了烦嚣的人间。陶渊明那颗诗人的心,对春天的到来是多么敏感呀,他记下了冬春交替的这一时刻。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子路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有一次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位用拐杖挑着锄草工具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看到过孔夫子吗,老人说:“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凭什么算作‘夫子’呢?”把子路给问楞了。陶渊明是赞同这位老人的,觉得他才是“通识”之士,觉得应该像他那样躬耕田园来保全自己。 第二首写道:“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孔子留下“忧道不忧贫”的遗训,我却很难遵循,贫穷对人的折磨是逃避不了的,饿着肚子怎么能不发愁呢?我只愿终身劳作,辛勤地耕耘,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做一个心安理得的人。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手执犁锄愉快地按时耕种,高高兴兴地劝慰一起耕作的农友。平旷的土地像一位沉睡的少女平躺着,让远方的风儿轻轻地吹抚,茁壮的麦苗也随着微风搔首弄姿,好像在欢迎春天的到来。虽然今年的收成好坏还不知道,但从事农活本身就给人带来多少欢欣呀。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耕作得累了,我们就歇一会,却再也没有子路前来问路了。太阳落山大家就结伴回家,我提着酒壶去慰问近邻。回家后长吟着诗句将柴门掩蔽,做一个耕田的农民,不也逍遥快活吗? 陶渊明已经有了归隐田园耕读为生的志向,为什么一年之后又做了刘裕的参军呢?这是因为不久之后桓玄篡位,刘裕起事,使他不得不再次出仕,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 14 桓玄消灭了刘牢之、孙恩后,就有了篡位称帝的想法,在篡位之前他还一连演了好几出戏,想欺骗天下人心。他先是辞去丞相和三州刺史的职务,又从建康回姑孰,辞去录尚书事,表示自己不愿总揽朝政。但朝中大权已经被桓家独占,他这样做纯粹是沽名钓誉。接着他大杀北府兵的旧将,逼得好多人只好去投奔在彭城打游击的刘敬宣。他大兴土木,巧取豪夺,双手整天离不开珠宝。他为了炫耀自己关怀民生,下令开仓救灾,把散在江湖的百姓全都赶到城里,城里又无粮可救,只剩下一口气的百姓疲于奔命,死得更多,尸体在道路旁排成了长队,绵延不绝,惨不忍睹。 桓玄又上表要求回荆州,同时又自己起草诏书挽留自己,皇使宣诏后他再次上表要求归藩,转眼又叫人去威胁皇帝亲笔写诏书不让他走。他任命西晋名士皇甫谧的六世孙皇甫希之为著作郎,又秘密派人不许他去就职,然后大力宣扬皇甫希之是当代“高士”。他上表要求出师北伐,又让皇帝下达诏书不同意他出师北伐。种种丑事,说也说不完。 他别出心裁地宣称,要恢复砍手、断足、割鼻、挖眼等肉刑,又要废除钱币,用谷子和布帛买卖物品,朝令昔改,变化无常,只是为了哗众取宠,却让朝野上下怨声载道。渐渐地他透露出篡位的野心,让各地的亲信们胡报什么甘露下降的吉祥瑞兆,并自己矫诏称这些吉兆都是他德高望重所致。其中的意思,只有傻子才看不出来。 有想坐轿的就一定有抬轿的,自然就有许多人向他“劝进”,劝皇帝“禅位”。公元403年(元兴二年)九月,晋安帝下诏,任命桓玄为相国,封楚王,领地十个郡,加九锡。十一月,迫不及待的桓玄逼迫晋安帝正式禅位,十二月,桓玄正式登基,国号为楚,改元永始。 桓玄志得意满,更加骄横不可一世,浅薄无知的他不知道坐上皇位就等于坐到了火山口上,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人起来将他的宝座掀翻。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2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名人传记 最新文章 |
中外作家辞典 |
共和国大将张云逸 |
中国历代大儒 |
徐志摩的前世今生 |
巨人百传丛书 |
管子传 |
老子传 |
撒切尔夫人传 |
隆美尔传 |
罗荣桓传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