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名人传记 -> 陶渊明传 -> 桃源第十八 -> 正文阅读 |
[名人传记]陶渊明传 桃源第十八 [第18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7] 本页[18] 下一页[19] 尾页[2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陶渊明传: 桃源第十八
1 这是一个疲惫困顿的渔夫,茫茫然摇着橹,在溪流上航行着。他没有捕到鱼,出门时带的干粮快要吃光了。家里早就揭不开锅了,孩子们饥饿的号哭声仍在耳边回荡,他实在没脸空着舱回去。可到哪里能够捕到鱼呢?这条溪流里真的就没有鱼吗?他一网一网地撒下去,捞上来的只是水草和泥沙。 并不是老天爷不想养活打渔人,而是世道把人逼上了绝境。只要是有利可图的山川湖泽,早就被世家豪族霸占瓜分,渔人倘若在“他们”的江河湖泊里撒下一张网,就会被迫害得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实在是没有办法,渔人们只好把小船开向深山更深处,指望在某一条罕为人知的荒僻溪流里,捕捞到能暂且挨过眼前难关的鱼儿。 破烂潮湿的衣衫贴在身上,摇橹的双手已经软弱无力,可那一双通红肿胀的眼睛,仍然炯炯有神地盯着溪水。溪水清澈晶莹,毫无渣滓。这么清甜的溪水里为什么没有鱼呢?渔夫已经在这条溪流上逆流划行了大半天,实在不甘心一无所获地回头。 忽然看到一些花瓣随水漂流过来,有的红有的粉。花瓣那么细小,颜色那么鲜艳,是桃花。越往前行,溪水中漂浮的花瓣越来越多,好像结队而出欢迎远道而来的渔夫。再往前行,落花漂满了整条溪流,溪水完全被染红了! 前面一定有一片桃林。渔夫这样想着顿时来了精神,要赶上前去看个究竟。果然,拐过一个弯去,桃林赫然出现在眼前。沿着溪流的两岸,一株株桃树袅袅婷婷排列开去,足足有几百步的距离。桃叶还只是嫩芽,桃花却密密麻麻地点缀着枝条,红色的像一团团火苗在燃烧,粉色的如一颗颗星星在闪烁。风儿也嫉妒它们的娇艳,将花瓣片片吹落,如蝶舞,如蜂旋,远远望去,林间是一阵红雨,溪中是一汪粉腻!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小船开进了林子里,渔夫沐浴在落花雨中,心情为之一爽。等过了这片林子,再撒他一网,说不定就有鱼了。他继续往前行驶。溪流却越来越浅,小船划动得越来越吃力。莫非是到了溪流的源头?渔夫这样想着,终于划出了那片桃林,眼前突兀出现了一座大山! 这座山就像一扇巨大的屏风耸立在天地之间,它的阴影笼罩着那座桃林。渔夫仰头看去,山顶上有几只苍鹰在盘旋。船橹已经触到了坚硬的岩石,小船很快就要搁浅了。渔夫沿着水流的方向搜索过去,发现溪水是从一个山洞中潺潺流出的。 他将船停泊在岸边,登上岸来,走到了洞口。他已经忘记了自己还要打渔,完全被好奇心驱使着,想去察看个究竟。山洞有一人多高,里头黑黢黢的,但弯腰低头仔细观看,仿佛有一个明亮的小白点在跳跃闪烁。这个洞一定是两头通的,否则水是怎么从洞中流出的呢?就是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渔夫钻进了山洞。 溪水刚刚没到膝盖,他趟着水往黑暗深处前行。趟水的声音被回声放大,哗啦哗啦地。渔夫看着前面的那一点光亮,坚定地朝前走。那一点光亮渐渐被放大,变成一个圆孔,又变成一个圆圈,走了几十步,终于可以看得见洞口了。 渔夫欣喜不已,加快脚步向洞口奔去。等他爬出洞口,天地豁然开朗,好一处太平景象!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 一道道田埂笔直方正,使整块平整开阔的田野,看上去就像纵横十九道的棋盘,而四周环抱着它的群山,似乎是弈兴正浓的棋手。在群山脚下,在桑林掩映中,一排排屋舍鱼鳞般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有些屋顶上升腾起摇曳回旋的炊烟。而无数条溪流就环绕在屋舍周围,也环绕着田野,全都汇聚到渔夫眼前的这个池塘里…… 这个池塘真大啊,如果驾船划到对岸,总得一顿饭的功夫。一道竹闸矗立在池塘和洞口之间,池塘里的水要经过竹闸过滤,然后才能流到洞中流到山外……难怪那条溪流里没有鱼了,鱼全都被阻挡在池塘里了。凭多年打渔练出来的这双眼睛,渔夫看得见水面有无数条鱼儿游动的身影,有几条鱼甚至突然跳出水面,仿佛在欢迎渔夫的到来。池塘周围白花花的芦苇丛中,一群白鹅花鸭在嬉戏觅食,隐约还看得见几只无主的小船,没有系缆绳,随风随水悠闲自在地飘荡…… 临近的山中传来樵斧砍柴的“坎坎”斧声,一些衰羸的老牛正在山梁间休憩,而健壮的小牛穿过前面的竹林,正向田野奔去。渔夫简直看傻了,他懵懵懂懂地跟着这群牛犊,走到了田野边。禾苗的清香已经沁入脾肺,真是一块块良田啊,像糕酥那样松软,像醴酪那样膏腴,哪里还需要铧犁?无数只雪白的鹭鸶从山谷间飞来,散布在稻田上,真是一幅没有边框的画屏……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几个放牛的牧童发现了渔夫,他们先不作声,悄悄跟在他后面,直到他走出竹林走到田野边,才大喊大叫起来。渔夫吃了一惊,等他回过神来,看到田野里的农夫们都向他围拢过来。大家圆睁着双眼上下打量他,脸上是惊诧狐疑的表情。渔夫也觉得奇怪,他们为什么这样看他,仿佛他是个怪物。看这些农夫们的衣着打扮,和他并没有两样,只不过穿得干净鲜亮一些。他们在小声议论着什么,大概在揣测渔夫的来历。 “你是……从哪里来的?”终于有一个头戴斗笠留着八字胡的中年人,上前来跟他打招呼。 中年人的口音怪怪的,渔夫勉强能够听得懂。他回答道:“我是从那个山洞里钻进来的,我是个打渔的,渔船还留在了洞外。不信我可以带你们去看……” “不,不,不看”,中年人连忙摆手拒绝,然后回头对众人说道,“他真是从外面来的。” “当然是了,”有人接他的话,“我们又不认识他,他不是外面来的还是哪里来的?” “祖祖辈辈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外人进来过呢!你怎么进来的?”中年人歪着脑袋注视着渔夫,似乎还不相信他的存在。 “我就是逆着溪流划船到这里的,然后只身穿过洞穴,就来到了这里。”渔夫也很奇怪,看来这里的人们与世隔绝已经很久了。 “既然来了,你就是我们尊贵的客人,请吧。” 中年人说着朝后一挥手,众人让出一条路。渔夫被他们请进了村舍里。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3 刚走近村子前面的那片桑林,就听见狺狺的犬吠声。桑树上那些采摘桑叶的蚕娘,都探出头来向人群张望。各家各户听说山外面来了个人,都跑出来观看,一时间村路两旁站满了人,那些在树丛草窠里找食吃的鸡婆,只好呼扇着翅膀“咶咶”叫着四处躲藏。 这些人当中有鹤发苍髯的老者,也有总角垂髫的儿童,有头插野花的大姑娘,也有怀抱婴儿的小媳妇,面颊都带着红晕,嘴角都留着笑影,目光齐刷刷地落到渔夫身上。他们的气色都那么爽朗,神情都那么安详,都朝着渔夫指指点点说说笑笑。渔夫暗想:他们一定过着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的生活。 终于走到一个钟鸣鼎食的大户人家,中年人请渔夫进去,在堂屋里坐下来,奉上一杯香茶。不一会出来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虽然满头霜雪,却面红唇润,目光矍铄。他笑问道:“客官是何方人氏?为何来到此地?” “我是南陵乡面阳村的打渔人,是逆着溪流划船到这里来的,只想打点渔回去过生活,并没有什么歹意。”渔夫忙躬身答道。 “面阳村?”老人摇了摇头,“没听说过。你往大里说,是哪个郡县的?” “武陵郡常德县呀。” “武陵郡?离这里多远?听祖上人说,这里叫作‘九江郡’。” “九江郡?”渔夫也茫然,“哪里有这个郡呀?这里也应该是武陵郡。” 老人愣怔了半天,才说,“也许吧,毕竟过去五六百年了,地名应当是改了。现在传到多少世皇帝了?” 渔夫也楞了好一会,才满腹狐疑地问道:“你说的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当然是我们大秦的皇帝了。我们的祖宗是在二世皇帝的时候隐居到这里来的,世世代代再也没有出去过。现在总该传了好几十代皇帝吧?” “啊?”渔夫大吃一惊,“秦朝早就灭亡了,秦以后是汉朝,汉以后是魏朝,魏以后是现在的晋朝,我们晋朝都传了十几个皇帝了!” 老人也惊奇不已:“大秦早就亡了?” “早就亡了,秦朝只有二十多年就亡了!传到三世子婴就亡了。”渔夫感慨万千。 “真是世事难料!始皇当年还想着能传千万世呢,没想到三世而亡……”老人也很感慨,“自从祖先为躲避战乱来到这里,几百年都没有人出去过,外边的事情一点都不知道。现在应该是天下太平了吧?” “哪里天下太平?只怕比那个时候还乱呢!”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夫的历史知识并不丰富,他把秦亡后五六百年间的历史事件,连蒙带编地胡乱讲了一通。村里人却听得大眼瞪小眼,以为他句句是实。直到讲起这几十年来的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渔夫才说得有板有眼,再提起自家饥寒交迫的窘况,不禁痛哭失声: “连山上的树木河里的鱼虾,都让豪强地主霸占了,我们打渔人哪里有活路?可官府的租税还是一年比一年加重,简直把人逼上了绝路。要是大江大河里让打渔,我也不会跑到这深山里来,也不会闯到你们村来……” 村里人听到这里,都唏嘘不已。既同情渔夫的悲苦命运,也庆幸几百年来幸亏没有人出去过,要是招来了贪官酷吏,这个村也要被闹得鸡犬不宁了。 老人安慰渔夫不要过分哀戚,吩咐家人为他做好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渔夫见了酒肉饭菜,像饿狼一样扑了上去,风卷残云般吃了个精光…… 村里人都很好客,家家户户都准备好美酒佳肴来款待渔夫。这样一连过了三天,渔夫虽然贪恋这里富足康宁的生活,但想起家里的妻儿还饿着肚子等着他,说什么也要走了。 村里人知道再也无法挽留,就让他带上这里出产的锦衣美食,把他送到洞口。已经有人网住了满满一网鱼,放在溪水里,渔夫出洞的时候可以抓住收网的绳索,把鱼儿顺着水流拖拽出去。 真到了离别的最后时刻,渔夫又对这世外桃源依恋不已。他环顾这一片山水田园,无限艳羡地对老人说:“这一座人间天堂,我将永生难忘!” 老人感叹道:“我们的祖先刚来的时候,这里也是一方荒芜凋敝的穷山恶水,多少代人披荆斩棘筚路蓝缕,才开垦出泽被后世的良田美池。几百年来世世代代辛勤地劳作,才换来了丰衣足食的生活!我们并不是不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而是担心有人进来破坏这山清水秀的家园。” 村里人谁都不肯出洞,就在洞口跟渔夫作别。临走时老人又叮嘱渔夫: “千万不能把这里的事情说出去啊!不能让官府知道我们这个村!” 渔夫含着泪点点头,钻进了山洞。 (“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 渔夫从洞中出来,看到自己的小船还停泊在原地。他把那网鱼全倒进船舱里,又把小船拖到溪流中,摇起了双撸。 再回头看一眼那个山洞,泪水顿时在眼眶里打转。想不到人间还有这样富足美好的家园! 小船顺水漂流,行驶得飞快,渔夫心中悲喜交集。喜的是想着回到家中妻子儿女见到这满满一舱鱼,见到他带回的锦衣美食,一定会兴高采烈;悲的是越往前行,自己离世外桃源就越远了…… 虽然不能把这个世外桃源告诉官府,但我下次还可以再来呀……这样想着,他就留心记下溪流两边的景物,以便下次来的时候不会迷路。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直到傍晚时分,他才回到家中,妻子儿女见他满载而归,果然欣喜若狂。晚上全家人都吃了顿饱饭,穿上了新衣,在庭院里手舞足蹈,兴奋得根本不想睡觉。直闹腾到半夜才相继上床就寝。 刚刚睡下忽然听见急促的敲门声,渔夫刚打开门,一伙身穿铠甲的士兵就蜂拥而入,二话没说就将他绳捆索绑。原来是素有嫌隙的邻居窥探到他突然带回来那么多华丽的衣衫,怀疑他非偷即抢,将他告了官。 渔夫被抓到官府,官吏追问他那些锦衣美食是从哪里来的,鱼又是在哪条河里捕捞的。开始渔夫还不想说,但一见到刑具就吓破了胆,只好说出实情。官吏们头一回听到这样的奇闻,都不敢做主,只好报告了太守。 太守让渔夫领路,带着一队士兵再逆流而上,去探寻那个世外桃源。渔夫只好领着士兵们去寻找,不知是他有意隐瞒,还是确实记不得路,他带着士兵们在许多条溪流里转悠了好几天,始终没有发现那一片桃林,更没有发现那个山洞……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郡有一位隐士刘子骥,听说了这件事,对那个世外桃源非常神往,决心去探寻。但他还没有动身就得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以后再也没有人去寻访那个世外桃源了……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5 陶潜写完《桃花源记》,意犹未尽,又在草纸的后面写了一首诗。《桃花源记》讲述了一个曲折新奇的故事,而《桃花源诗》则详细描述了他用心灵塑造出来的那一方净土。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秦王朝的苛政违背天命,圣贤们纷纷逃避当时的乱世。像夏黄公和绮里季这样的名士,人们还知道他们隐居到商山,而好多的老百姓无影无踪,便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消息。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他们的事迹早就湮灭无闻,进山的道路也已经荒芜废弃。太阳出来他们就相聚到农田里耕作,太阳落山就回家休息。 这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隐居到此地的人们世世代代辛勤劳作的结果。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桑林竹林里浓荫匝地,块块良田里种满了谷物豆子。春蚕结茧后收取的长丝,可以纺织出锦绣衣裳;秋天收获的庄稼自己享用,不用向官府交纳赋税。 这里的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富足康宁的生活,不用忍受贪官污吏的剥削压迫。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 崇山峻岭隔绝了外面的交通,只有里面的人能听得见鸡鸣犬吠。祭祀的仪式还是秦朝的古法,穿着的衣裳也延续着古老的样式。 陶潜在《桃花源记》里写道,桃花源里的人们穿着的衣裳,同外面的人们并无而致。但他在诗中又说他们的衣裳还保持着古老的样式,实际上是想说:他们穿着的衣裳,不像外面那样标志出严格的等级。没有人着官服,也没有人穿铠甲,桃花源里没有等级倾轧,也没有争权夺利和尔虞我诈,所有的人都平等地生活在一起。 这正是老子迷恋的“小国寡民”,庄子神往的“在宥天下”。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儿童们蹦蹦跳跳放歌嬉戏,老人们悠闲自在四处游憩。春草繁茂的时节沐浴着暖日和风,秋风萧瑟的日子欣赏着枯叶落地。 桃花源里没有战乱纷争,也没有朝代更替,老有所养幼有所乐,大家都和平安宁地生活在一起。 这正是孔子向往的大同社会,孟子心仪的王道乐土!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馀乐,于何荣智慧!” 虽然没有历书记载岁月,四季交替自然就是一年。怡然自得地享受着美好的生活,何必劳神伤智地算计每一天? 桃花源中的生活是平静安稳的,所有的人都只知道春种秋收,没有人去注意岁月的流逝。这里没有生的烦恼和死的恐惧,机巧权谋也没有存在的余地。 桃花源是生活的福地,更是心灵的净土,是无为而治的美好家园。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这么一方神奇的乐土,已经隐藏了五六百年。那里的淳朴风尚和世间的浮华情态,正好是南辕北辙。它虽然被渔夫偶然发现,但终究没有暴露,仍然隐藏在深山幽谷中,没有被官府侵害。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借问各位巡游的方士们,你们又哪能测度尘寰之外的胜境?还是让我伴随清风明月,到崇山峻岭间去寻访它吧…… 晋宋易代之后,陶潜希望自己的心灵能摆脱亡国亡君之苦,就幻想出一个无君无臣的理想社会,一个平等仁爱的乌托邦。桃花源就像一面镜子,以它和平富足的美好图景,洞鉴了那个时代战乱纷争、权利倾轧的的黑暗现实;桃花源就像一只火炬,以它灿烂夺目的理想光辉,反照出那个世道充满剥削压迫的罪恶本质。 6 刘裕去世后不久,日渐强盛的北魏兴兵犯境,攻陷滑台。第二年也就是公元423年(宋少帝景平元年)正月,占领金墉城,四月又进攻虎牢。 司州刺史毛德祖领兵坚守虎牢二百多天,将士们昼夜苦战,眼角都生了疮,但感念刺史的恩德,没有人背离他。兖州刺史檀道济、豫州刺史刘粹、青州刺史沈叔狸等三路兵马都相距不远,但他们畏惧魏军强大,都不来救援。魏军挖地道连通了虎牢城中的水井,将井水泄出。城中水源断绝,人马饥渴困乏,受伤士兵的伤口都流不出血来。后来又流行起瘟疫,终于被魏军攻陷了城池。毛德祖不愿逃亡,壮烈殉国。 虎牢陷落后,魏军长驱直入,占领司州、豫州、兖州许多郡县。到了十一月,魏军又相继攻克许昌、汝阳,刘裕几次北伐收复的失地,几乎全被北魏夺了回去。 大敌当前,外患堪忧,但建康城里却在酝酿着一场内乱。宋少帝刘义符丧期未满,就狎玩宫女私昵侍从,游嬉无度。他在宫中白天骑马射箭操练兵士,鼙鼓急敲惊天动地;夜里纵酒豪饮载歌载舞,笙箫齐鸣响彻云霄。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人,深恐有付先帝刘裕的托付之恩,便私下商议要将他废掉。 废掉他立谁呢?按照长幼顺序,应该轮到刘裕的次子庐陵王刘义真。但这个当年从长安一路损兵折将猖狂逃回的刘义真,为人轻佻,言行狂放,不足以承当大任。他喜好文艺,与太子左卫率谢灵运、员外常侍颜延之、僧人慧琳过从甚密,经常在一起饮酒酬和。谢灵运疏狂自傲,颜延之嗜酒放纵,早就被徐羡之傅亮等人视为眼中钉。还在刘裕活着的时候,刘义真就在酒酣耳热之时放出狂言,说什么一旦得志,要以谢灵运颜延之为宰相,慧琳为西豫州刺史。徐羡之等人想,要是让他当了皇帝,只怕连刘义符都不如。他们决定在废掉刘义符之前,先解决刘义真。 废立之事不能仓促行动,刘义真却好收拾。徐羡之傅亮等人先剪除掉他身边的人,424年(宋少帝景平二年)春,以“煽动人心非毁执政”为名,将谢灵运贬为永嘉太守,颜延之贬为始安太守。然后又利用宋少帝和刘义真当年争夺帝位时就结下的怨恨,列出他的罪状,将他废为庶人,谪徙到新安郡。 7 从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陶潜一直躺在病榻上。七十三岁的他离开拐杖根本不能行走,站立时间长了都吃不消。他不可一日无酒,但家中的生活日见困顿,饭都吃不饱,哪里有钱给他打酒喝?酒瘾犯起来的时候全身酸软无力,心乱如麻,涕泪横流,陶潜只好躺到被窝里忍受煎熬…… “爷爷爷爷,来客了!”小孙子阿寅突然跑进来唤他。 如今还有谁会来呢?陶潜心中纳罕。南山下的隐士们已经风流云散,刺史王弘也有一年多没见面了。 晋宋易代后陶潜再也不肯去他的刺史府,王弘也从没有到园田居来过。江州刺史府已经是大宋朝的刺史府了,陶潜不想留下屈身仕宋的嫌疑。王弘在司马道子被流放的时候,不惧怕桓玄的淫威,扶着司马道子的囚车洒泪送别,曾让陶潜钦佩;而在刘裕篡位称帝后,他却阿谀奉迎了一番,为陶潜所不齿。王弘也体会得到陶潜的反应,也不主动来邀约他了。已经有好几个月,都没有差人送酒来,也不再接济他钱米。两人虽然没有正式断交,关系却日渐疏远,即使见了面只怕也形同陌路。 陶潜披衣而起,来到堂屋,有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人朝他走过来,抱拳道:“陶公,还认得我吗?” 陶潜定睛看去,他头缠乌巾,身着锦衣,胸前飘拂着几绺稀薄的髭须,一双迷离朦胧的醉眼正笑眯眯地迎接着他的目光。倒真是有些面熟,可怎么也想不起来…… “是我啊,颜、延、之。”颜延之笑道。 “啊……”陶潜喜出望外,“是你啊,延年兄!哎呀呀!哪阵风把你给吹来了?” “九年不见,陶公还是原来的样子,而我已经老得你认不出来啦!”颜延之大笑道。 陶潜掐指一算:“还真是九年,真是弹指一挥间!你不是在京城做了大官吗?怎么有空跑到寻阳来?是不是出公差?” “我是被人家从京城赶出来了,”颜延之苦笑道,“不过也好,路过寻阳,正好再来拜访你老人家。” “怎么回事啊?” “一言难尽……”颜延之不愿马上提起伤心事,“我一到寻阳,连刺史府都没去,下了船就往这里奔。” “好啊好啊,”陶潜连连朝里屋挥手喊道,“老太婆,快炒几个好菜,我要与延年开怀……”说到这里忽然停住嘴,脸上的笑容也凝固了,片刻之后又叫来小孙子阿寅,“你快去隔壁李老爹那里讨点好酒,就说我家来了贵客。” “不必去讨,我带了酒来。”颜延之道。 这时有两个差役抬了一桶酒进来,陶潜的目光立刻直了。颜延之急忙让差役将酒盖打开,陶潜连一句客套话都没有,立刻舀了一勺酒扬起脖子一饮而尽,口中“啧啧”连声,叹道,“啊……我已经三天没有尝到一滴酒了!” “陶公的豪气还是不减当年呀!”颜延之笑道。 “什么豪气?应该叫馋相才对,”陶潜拍拍肚子自嘲道,“我这肚子里早旱得冒烟了,今日要不是你来,还不知道要旱到哪一天去。” “陶公还是如此海量,果然老当益壮。” “我只是更老了,还能熬到今天与你重逢,老天爷已经是格外开恩。你却是从壮岁走到中年,从风流才子变成旷世文豪,着实不敢认了。”陶潜道。 陶潜须发已经雪白,两腮也塌陷下去,四肢枯干形容憔悴,离开拐杖就不能行走,颜延之说他“老当益壮”,有点言不由衷。九年前刚过而立之年的颜延之,血气方刚,风神爽朗,才华横溢,踌躇满志;而现在的他,经历了人世沧桑宦海沉浮,又是在从京城被贬谪到异地的路上,当年的才情与抱负早已消磨殆尽,鬓边嘴角印上了许多磨难与忧患,难怪陶潜认不出来。 两人聊了一阵,翟夫人面带愧色地端上来几样小菜。颜延之一看,全是清淡的素菜,不见一点荤,甚至有一盘野生的荠菜,心中暗自吃惊:没想到陶潜困窘到如此地步。他急忙吩咐随从差役去街市上买些鸡鸭鱼肉,陶潜本想阻拦,但张了张嘴又没有说出话来。 8 那天夜里两人又开怀畅饮了一个通宵,颜延之向陶潜诉说了自己这九年来的仕途艰险。 颜延之离开江州返回建康是在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任豫章公刘裕的世子中军行参军。那一年刘裕兴兵北伐后秦,十月收复洛阳。颜延之就在年底奉朝廷之命出使洛阳,祝贺刘裕被授予宋公爵位。他在出使途中写下《北使洛》、《还至梁城作》两首诗,文辞藻丽,被谢晦傅亮赏识。到洛阳后又写下《黍离篇》,得到刘裕的垂青,就留在刘裕身边供职了。 到了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周续之被刘裕邀请来到建康宫廷讲学,颜延之多次同他辩论学术,常常三言两语就驳倒了周续之的长篇大论,得到刘裕和朝廷众官员的激赏。刘裕让他把自己的论点详细讲述阐释,他就写下许多文辞简约道理晓畅的文章,才学得到朝野上下的公认。于是刘裕提拔他为尚书仪曹郎,后来他又升任太子中舍人,春风得意了几天。 颜延之博学强识才华横溢,难免就有文人恃才自负言行狂放的通病,遭到了徐羡之等人的嫉恨。他又缺乏政治头脑,小孩子刘义真只是酒后狂言,说日后如果称帝要让他做宰相,他却捡个棒槌就当“针”,以为刘义真真心赏识他,死心塌地地成为刘义真的心腹,更成为徐羡之傅亮等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刘裕一死,徐羡之等人就拿他来开刀了。 颜延之说到被贬官降职出守外地的经过,讲起一路上的颠簸劳碌和众多官员的幸灾乐祸落井下石,不禁悲从中来,连连唉声叹气,泪水也在眼眶里打转。 陶潜却笑道:“延年兄此次谪守始安,其实是一件好事。” “啊?”颜延之大吃一惊。 “当今皇帝年幼无知游嬉无度,四位顾命大臣早存废立之心,这已经是路人皆知。当此朝局动荡大变将至的时节,延年兄离开京城,正好躲过一场劫难呀。老朽听说江州刺史王休元大人,还苦无脱身之计呢。” “果真发生了废立之事,徐傅之流必将大权独揽,哪里还有我的出头之日?” “徐羡之傅亮谢晦都是文人,见识浅薄不知止足,如何能够控制大局?檀道济虽有武略手握重兵,但胸无大志胆小如鼠,只会见风使舵随波逐流,顶多能够保住自家性命,绝对成不了大气。如果他们真作出废立之事,日后必然成为他人的把柄,终有身败名裂的一天。等到那个时候,延年兄就可以东山再起了。” 颜延之听得发愣,问道:“陶公久处江湖足不出户,怎么如此洞察朝廷政局?” “二十年前我在镇军将军府的时候,就结识了徐羡之和檀道济,徐羡之是仰仗姻亲关系才成为太祖(刘裕)的心腹,檀道济是借着家兄(檀韶)的名望执掌军权,都是庸碌无能之辈。傅亮谢晦虽未谋面,但他们的言行却时有耳闻,只是数黑论黄投机钻营的小人之儒,如何能成大事?谢晦的家兄谢瞻因为忧惧弟弟将来兴灾惹祸辱没家门,有了病竟然拒绝延医问药,最后不治而亡,你听说过吧?” “话虽如此说,只是世事难料啊,”颜延之长叹道,“我只能托陶公的吉言了。” “我正是深知仕途险恶才隐居田园的啊!”陶潜笑道。 “唉,说这些烦恼事做什么?”颜延之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当啷”一声抽出腰间宝剑,说道,“还是让我为陶公舞一回剑,助助酒兴吧。” “好啊,我们到外面去。” 两人来到屋外庭院中,颜延之在月光下挥舞着寒光闪闪的宝剑,虽然没有九年前矫健敏捷,也舞出了豪侠之气。陶潜却手指僵硬无法弹琴了,他仍然将那张无弦琴放置在膝前,手指随着舞步随意挥洒。 舞着舞着颜延之忽然吟唱起陶潜的那首《拟古》诗:“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这首诗正是九年前分别时陶潜送给他的,也是在这样一个万籁俱寂的夜晚,颜延之也是舞着,陶潜也是这样弹着无弦琴,只不过那时吟唱这首诗的是他自己。 陶潜听着听着,眼角沁出泪来…… 颜延之舞累了,停下来兴冲冲地说道:“陶公,这九年里你一定写了不少诗,吟唱一首新作如何?” “好吧,”陶潜哽咽地说道,“我吟唱一首新的《拟古》诗,是去年写的。” 颜延之又舞动起宝剑,陶潜凄凄惨惨地吟唱起来——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在长江边种植下桑树,指望几年之后就可以采摘桑叶。眼看着枝条已经茂盛,忽然间山陵崩塌江水泛滥,枝条立刻被催残折毁,整片桑林连根带树都漂向大海…… 西晋武帝司马炎在做魏国中垒将军的时候,曾经在直庐外种植桑树,后来茂盛不衰,于是桑林成为晋朝兴起的祥瑞之兆。阮籍、傅咸、陆机、潘尼等文人,都曾经以桑树为题吟诗作赋,歌咏晋朝的兴起。陶潜引用这个典故,是为了表达深切的亡国之痛!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春蚕既然没有吃的,寒衣又用什么来织成?这片桑林本来就没有种植在高原之上,今天被催折又有什么怨悔? 东晋自司马睿南渡称帝开始,一直是主弱臣强,皇权从来没有稳固过,经过百年之后才覆亡,实在已经是够长的了,还有什么值得怨恨呢?其实晋朝覆亡的根子还是在“八王之乱”,而“八王之乱”的根子是司马炎分封宗室各据一方,又立一个痴呆儿子继位,这样一来,他死后皇族间的骨肉相残也就成了势所必然,晋朝的统治根基也就动摇了。 陶潜将西晋武帝的“桑林”典故,与东晋最后的灭亡联系起来,表现出深远的历史眼光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园田居里回荡着陶潜哀婉凄切的吟唱。颜延之早已停止了舞剑,陶潜似乎没有觉察,仍然在旁若无人地吟唱着:“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颜延之发现他的脸上已经有亮晶晶的泪痕,轻声唤道:“陶公……” 陶潜停止了吟唱。 9 颜延之一连在园田居住了好些天,终于到了要分别的时刻。 陶潜已经一年多没有走出园田居,这回破例把颜延之送到了柴门外的小路上,刺史府来接颜延之的车驾,已经等候多时。 颜延之回头看了看园田居荒凉破败的情景,眼里又沁出泪来,感叹道:“陶公,你这里的庭院屋舍,需要好好修葺一番了。” “屋舍一如人身,一旦老朽,万难修复。本来就是草庐茅屋,也没有什么好修的。” 颜延之让侍从提来一个钱袋,交到陶潜手中:“陶公,区区几个小钱,不成敬意,留给你修缮屋舍贴补家用吧。” 陶潜将钱袋掂量了一下,笑道:“还是让我把它送到酒肆里存着,这样就可以随时取酒来喝了。” 颜延之这一下给了两万钱。当时的官布一匹只要一千钱,一升米在平时不足百钱,如果全都拿来买米,可买二十余斗,颜延之确实送了一份厚礼。饥肠辘辘的家人对陶潜将这笔钱全都送到酒家,当然有怨言,但陶潜年事已高来日无多,而且确实是一日不可无酒,家人也只好随他的心愿了。 颜延之又说道:“延之落魄到如此地步,才深知仕途险恶人生无常,终于明白了陶公当年归隐田园躬耕自食的大义,实在是惭愧……” 陶潜轻轻摆手,止住了他的话:“既知官场污浊仕途险恶,为何还要去始安赴任呢?所谓知易行难,归隐田园也并非易事,像你这样的江左大才子,如何忍得住饥寒耐得了寂寞?你我虽然是忘年之交,却不是同路人,所谓人各有志,你还是去做你的官吧……” 颜延之无言以对,最后拱手道:“陶公,我与你相约九年之后,再来拜访。” 陶潜大笑道:“九年前本不承望还有今日的相见,今日则知九年后绝无再见之理。老朽行将就木,此番一别,当是永诀。我与你相约地下再见吧。”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7] 本页[18] 下一页[19] 尾页[2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名人传记 最新文章 |
中外作家辞典 |
共和国大将张云逸 |
中国历代大儒 |
徐志摩的前世今生 |
巨人百传丛书 |
管子传 |
老子传 |
撒切尔夫人传 |
隆美尔传 |
罗荣桓传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