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一万零一条理由: 习惯
记得有一年高考语文卷的作文就命题为“习惯”,想想出这样的题还是讲理的:谁没有习惯呢?许多习惯已成自然了,形成固定的行为方式,熟稔于心,成为人性的一部分天性。哪天试试,若要把习惯统统摒弃掉,恐怕举步维艰,心里只剩茫然,不知如何做人了。
有的习惯是美妙的,仿佛亲密的老朋友,知根知底,闭上眼睛都能忆起从何相识,相知。记得念中学时,有一次来过个代课老师,个子小小的,梳着辫子,面带羞涩,稚嫩如学子。她推门进教室前总要先把脑袋伸进来张望一番,随后才小心地跨进来,不似其他老资格的老师,手一背,堂而皇之地走进来。不过,这老师仍将学生们镇住了:她知识渊博,思路异常敏捷,谁在她身上以貌取人注定是失策的。我们几个女生纷纷向她讨教如何才能如此出类拔萃。她笑而不语,隔了几天,借给我们每人一本书,说答案在书中。我回家看这是本普通的散文,写得也乏味,所以翻看几页就草草收场。过了几天,我把书还给她,她接过去翻弄着,说:“你没有找到答案。”
后来才知,这个小老师颇有心计,她在那书里将其中的两页粘住一点。据说,只要精心将这拉开就能获得她用铅笔题在书页之间的赠言。当然,我失却了这礼物。然而,它使我从此懂得对世界保持一份凡事不仅知其然,还要想方设法知其所以然的热情。渐渐地,它变成一种习惯,这种严谨、通达的对待人与事的态度使我不断地获得长进。
习惯还是一个人的根源,写着一个人的来历,它还能区分这样的人,或那样的人,有教养的人或者恶俗无礼的人。当一个人,理想成为一个高尚的人,那么,除了灵魂需要升华,习惯也得有一番修正。
习惯几乎都是后天造成的,但称得上习惯,那肯定是顽固的,形成已久的,所以也就较难修正。不说大的,仅说一些枝节,比如懒散拖拉,我有个同学,诨名“木太太”,就是如此,每次同学们约在一块聚会,她总是最晚一个到,抵达后还要絮絮叨叨解释半天迟到的来由。后来,大家达成了共识,每次约她时,总是心照不宣地将时间提前半小时,这样,当大家赶过来时,她正好姗姗而至……习惯似乎是以小节的面貌出现的,但仍是与一切美德隐隐相关:一个勤勉、诚信、恪守礼貌的人怎么可能拥有一大串拖泥带水的坏习惯呢?人们在宽容一些人的坏习惯时,已不知不觉地降低了尊敬的成分。
习惯看似皮毛却威力十足,有时还左右人的行为举止甚至思维。良好的习惯助人向上,贵在持久;而不良的习惯也因年代越久而顽劣,积习难改。不过,所有的坏习惯都能寻到根源,那就是缺乏自制力,人最难的就是管束自己,修理自己,这种软弱,几乎人皆有之。
更有一种有害的习惯,那就是“习以为常”,让固有的一切困囿思维,不思改变与奋进。我曾在郊外的公园里见到过一只鹈鹕,它被一个顽童捉着剪去了羽翼,还在它项脖上缚了一根黄丝带。那鹈鹕展开秃了的翅膀试着飞翔,可总是屡试屡败,那空空的拍击声响了一遍又一遍,叫人听了心里难受。隔了一阵,我又去那公园,这缚着黄丝带的鹈鹕羽翼已长出来了,却不见它拍击翅膀凌空而飞,不知会不会是它经历了过多的尝试,慢慢灰心,习惯了蜷缩在湖畔打发时光?
我在那儿站了好久,可连一遍搏击长空的拍翅声都没听见。它什么时候才会飞翔呢?我至今仍想着当初应该蹚过河去,将它高高抛起,亲眼看着它忽悠悠飞起来。
那么,我们每个人的能够飞翔的心,是否也已被习惯收拢住?还会不会飞得高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