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古典名著 -> 庄子讲读 -> 山 木 -> 正文阅读 |
[古典名著]庄子讲读 山 木 [第15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4] 本页[15] 下一页[16] 尾页[2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庄子讲读: 山 木
【题解】 此篇与《人间世》一样,旨在说明要想处世免患,即在于虚己顺物,抛弃矜伐自恃之心。如鲁侯因不能去欲虚己而不免于患,孔子因有矜伐之心而遭陈蔡之围,逆旅美人因有矜美之意而不为主人所重,北宫奢能虚己无为,三月即成上下之悬,凡此等等都足以说明此意。 可是尽管此篇宗旨与《人间世》相同,但在许多地方却往往能翻出新意。若《人间世》以不材、无用为虚己免患之本,而本文却在大木以不材终其天年之后,忽然转出雁以无能见杀一喻,说明不材、无用同样不足免患,反而处于材与不材之间,似乎才能够远祸全身。但文章接着忽又一转,明确指出处出中间、似是而非仍不是大道所在,所以只有超然三者之外,浮游于道德之乡,与时俱化,物我两忘,才能够真正做到虚己免患。所有这些都表明,在“殊死者相枕”、“桁杨者相推”、“刑戮者相望”的残酷现实面前,作者已完全感到无可奈何,无能为力,因而只好韬光敛迹,超然物外,以便使自己远离祸患,到精神的自由王国里去获得彻底的解脱。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1],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2]。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3]。” 夫子出于山[4],舍于故人之家[5]。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6]。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7]。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8]。无誉无訾[9],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10],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11],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12]。若夫万物之情[13],人伦之传则不然[14],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15],尊则议[16],有为则亏,贤则谋[17],不肖则欺[18],胡可得而必乎哉[19]!悲夫!弟子志之[20],其唯道德之乡乎[21]!” 【注释】 [1]大木:大树。 [2]止:停步。 [3]不材:谓不具备良材的质地。 [4]夫子:指庄子。 [5]舍:寄宿。 故人:朋友。 [6]竖子:童仆。 雁:即鹅。 烹:通“享”或“飨”,以食款待人。 [7]不材:谓不能鸣叫。 [8]乘:顺。 浮游:谓游于至虚之境。 [9]訾(zǐ紫):毁谤,非议。 [10]和:顺。 量:原则。 [11]物物:视外物为物。 物于物:为外物所役使。于,被。 [12]法则:谓处世法则。 [13]情:情状。 [14]传:变化。 [15]廉:廉隅。引申为品行端方。 [16]议:非议。 [17]谋:谋算。 [18]欺:欺辱。 [19]必:谓拘守于一方。 [20]志:通“记”,记住。 [21]乡:同“向”,归向。 市南宜僚见鲁侯[1],鲁侯有忧色。市南子曰:“君有忧色,何也?”鲁侯曰:“吾学先王之道[2],修先君之业[3];吾敬鬼尊贤,亲而行之,无须臾居[4];然不免于患,吾是以忧。”市南子曰:“君之除患之术浅矣[5]!夫丰狐文豹[6],栖于山林,伏于岩穴,静也[7];夜行昼居,戒也[8];虽饥渴隐约[9],犹旦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10],定也[11]。然且不免于罔罗机辟之患[12]。是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今鲁国独非君之皮邪?吾愿君刳形去皮[13],洒心去欲[14],而游于无人之野[15]。南越有邑焉[16],名为建德之国[17]。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18],与而不求其报[19];不知义之所适[20],不知礼之所将[21];猖狂妄行[22],乃蹈乎大方[23];其生可乐,其死可葬。吾愿君去国捐俗[24],与道相辅而行[25]。” 君曰:“彼其道远而险[26],又有江山[27],我无舟车,奈何?”市南子曰:“君无形倨[28],无留居[29],以为君车。”君曰:“彼其道幽远而无人,吾谁与为邻?吾无粮,我无食,安得而至焉?”市南子曰:“少君之费[30],寡君之欲,虽无粮而乃足。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31],愈往而不知其所穷。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远矣!故有人者累[32],见有于人者忧[33]。故尧非有人,非见有于人也。吾愿去君之累,除君之忧,而独与道游于大莫之国[34]。方舟而济于河[35],有虚舩来触舟[36],虽有惼心之人不怒[37]。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38]。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39]。向也不怒而今也怒[40],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也,其孰能害之!” 【注释】 [1]市南宜僚:姓熊,名宜僚,楚国人,家住市南。 鲁侯:即鲁哀公。 [2]先王:谓王季、文王。 [3]先君:谓周公、伯禽。 [4]须臾:片刻。 居:休息。 [5]浅:浅陋。 [6]丰狐:大狐。丰,通“封”,大。 文豹:身上长有斑纹的豹子。 [7]静:宁静。 [8]戒:警戒。 [9]隐约:困穷,穷乏。 [10]旦:当为“且”字之误。 胥疏:远避。 [11]定:心神安定。 [12]罔、罗、机、辟:都是捕鸟兽的器具。罔,通“网”。 [13]刳(kū枯):剔净。 [14]洒心:清洗内心。 [15]无人之野:指至虚的大道之境。 [16]南越:虚构的地名。 [17]建德之国:虚构的国名,有建立大道之义。 [18]作:耕作。 藏:私藏谷物。 [19]与:给与。 报:报答。 [20]适:往。 [21]将:行。 [22]猖狂:谓随心所欲,没有任何拘束。 妄行:任意而行。 [23]大方:广大之境,即大道。 [24]去:离开。 捐:捐弃。 [25]辅:依。 [26]彼:指南越建德之国。 险:谓道路多险阻。 [27]有江山:谓有山河阻隔。 [28]无:通“毋”,不要。 倨(jù巨):傲慢。 [29]居:守,偏执。 [30]费:花费。 [31]崖:端崖。 [32]有人者:掌管人的人。人,人民。 [33]见有于人者:谓被人所役使的人。 [34]大莫之国:谓至虚的大道之境。 [35]方舟:谓两舟相并。 济:渡。 [36]舩:通“船”。 [37]惼(biǎn匾)心:心胸狭窄。惼,通“褊”,狭小,狭隘。 [38]张:撑开。 歙(xī希):收敛。引申为向岸边靠拢。 [39]恶声:辱骂之声。 [40]向:刚才,从前。这里指虚舩来撞之时。 北宫奢为卫灵公赋敛以为钟[1],为坛乎郭门之外[2],三月而成上下之县[3]。王子庆忌见而问焉[4],曰:“子何术之设[5]?” 奢曰:“一之间[6],无敢设也。奢闻之:‘既雕既琢,复归于朴[7]。’侗乎其无识[8],傥乎其怠疑[9];萃乎芒乎[10],其送往而迎来;来者勿禁[11],往者勿止[12];从其强梁[13],随其曲傳[14],因其自穷。故朝夕赋敛而毫毛不挫,而况有大塗者乎[15]!” 【注释】 [1]北宫奢:卫国大夫,名奢,居北宫,因以为号。 赋敛:募收民财。 钟:青铜铸成的乐器,悬挂于钟架之上,用槌叩击发音。 [2]为:筑。 坛:土筑的高台,用于祭祀。 郭:外城。 [3]县:通“悬”,钟架。 [4]王子庆忌:即吴王僚的儿子。 [5]术:方法,手段。 [6]一之间:谓守于纯一无为的自然之道中间。 [7]朴:事物的原始状态。 [8]侗(tóng童)乎:愚蠢的样子。 [9]傥(tǎng躺)乎:无心的样子。 怠疑:呆滞的样子。 [10]萃:为“芴”之借字。 [11]禁:拒绝。 [12]止:强留。 [13]强梁:力大强悍的人。 [14]傳:当为“傅”字之误。傅,即附。 [15]大塗:大通之塗,即大道。塗,通“途”。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1],七日不火食[2]。大公任往吊之[3],曰:“子几死乎?”曰:“然。”“子恶死乎?”曰:“然。”任曰:“予尝言不死之道[4]。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5]。其为鸟也,翂翂翐翐[6],而似无能;引援而飞[7],迫胁而栖[8];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9]。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10],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汙[11],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12],故不免也。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13]:‘自伐者无功[14],功成者堕[15],名成者亏。’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16];纯纯常常[17],乃比于狂[18];削迹捐势[19],不为功名。是故无责于人[20],人亦无责焉。至人不闻[21],子何喜哉?” 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22],食杼栗[23],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鸟兽不恶,而况人乎! 【注释】 [1]围于陈蔡:已见《天运》篇注。 [2]火食:谓举火做饭。 [3]大公任:虚构的人物。 吊:慰问。 [4]尝:试。 不死之道:长生之道。 [5]意怠:即下文的“鷾鸸”,燕子。 [6]翂翂(fēn纷)翐翐(zhi秩):迟缓不能高飞的样子。 [7]引援:援引朋友。 [8]迫胁:即偎依,挤在众鸟之中。 [9]绪:馀弃,谓残剩食物。 [10]卒:终于。 [11]明汙:显露别人的污秽。汙,同“污”。 [12]昭昭:明亮的样子。 揭:举。 [13]大成之人:泛指有道之人。 [14]伐:自我夸耀。 [15]堕:败。 [16]得:同“德”。 名:同“明”。 [17]纯纯:内心纯一不杂。 常常:行为平常而不特异。 [18]比:类似。 狂:指随心所欲,任意而行的人。 [19]迹:有为、有心之迹。 捐:抛弃。 势:势位。 [20]责:谴责,责备。 [21]不闻:不求闻达于世。 [22]衣:穿。 裘褐:粗陋之衣。 [23]杼(xù序):即橡子,似栗而小。 栗:即栗子,也称板栗。 孔子问子桑雽[1]曰:“吾再逐于鲁[2],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3]。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 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4]?林回弃千金之璧[5],负赤子而趋[6]。或曰[7]:‘为其布与[8]?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9]?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10],此以天属也[11]。’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12];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13];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14]。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15],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16],其爱益加进。 异日,桑雽又曰:“舜之将死,真泠禹曰[17]:‘汝戒之哉[18]!形莫若缘[19],情莫若率[20];缘则不离,率则不劳;不离不劳,则不求文以待形[21];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22]。’” 【注释】 [1]子桑雽(hù户):姓桑,名雽,隐士。 [2]再逐于鲁:鲁昭公时,季平子、孟氏、叔孙氏三家势力强大,昭公迫于此而逃到齐国。因孔子当时反对三家“犯上作乱”,不久也被迫离开鲁国。鲁定公继位后,孔子被任为大司寇。齐人害怕孔子执政将会危及他们的利益,就送女乐给定公及季桓子,于是孔子辞职而再次离开鲁国。所谓再逐于鲁,即指此而言。 [3]“伐树于宋”四句:见《天运》篇注。 [4]假:国名。 亡:逃亡。 [5]林回:假国逃民之一。 千金之璧:价值千金的玉璧。 [6]赤子:婴儿。 [7]或:有人。 [8]布:古代钱币。 [9]累:累赘。 [10]彼:指玉璧。 [11]此:指赤子。 属:连接,相连。 [12]迫:逼近。 [13]醴(lǐ里):甜酒。 [14]绝:断绝。 [15]翔佯:彷徨。 [16]挹(yì亦):揖让。 [17]真泠禹:即乃命禹。真,乃,就。泠,命,令。 [18]汝:指禹。 [19]缘:谓因其自然。 [20]率:谓任其天真。 [21]文:文饰,修饰。 [22]固:通“故”。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1],正緳系履而过魏王[2]。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3]?” 庄子曰:“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4],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王独不见夫腾猿乎[5]?其得柟梓豫章也[6],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7],虽羿[8]、逢蒙不能眄睨也[9]。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10],危行侧视[11],振动悼慄[12]。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13],处势不便[14],未足以逞其能也。今处昏上乱相之间[15],而欲无惫,奚可得邪?此比干之见剖心徵也夫[16]!” 【注释】 [1]衣:穿。 大布:粗布,指粗布衣服。 补之:谓衣服破烂,缝有补丁。 [2]正:当为“以”字之误。 緳(xié协):通“絜”,麻带。 系:捆绑。 过:拜访。 魏王:即魏惠王。 [3]惫:疲困,困乏。 [4]弊:破旧。 穿:破烂成洞。 [5]腾:跳跃。 [6]柟(nán南)、梓、豫章:都是端直乔木。柟,楠木。豫章:樟木。 [7]揽蔓:把捉牵引。蔓,引。 王长其间:谓称王称长于树枝间。 [8]羿:后羿,古代善射的英雄。 [9]逢蒙:后羿的弟子。 眄睨(miǎn nì免腻):斜视的样子。 [10]柘(zhè这):桑属,有长刺。 棘:即酸枣,多刺。 枳(zhǐ止):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茎上长刺。 枸(gǒu苟):即枸杞,落叶小灌木,茎丛生,有短刺。 [11]危行:小心行走。 侧视:因恐惧而不敢正视两边。 [12]振动:发抖。 悼慄:战慄。 [13]加急:收缩,紧缩。 [14]便:利。 [15]昏上:昏君。 乱相:乱臣。 [16]比干:殷纣王叔父,官少师,因忠谏而被剖心致死。 徵:明证。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1],七日不火食,左据槁木[2],右击槁枝[3],而歌猋氏之风[4],有其具而无其数[5],有其声而无宫角[6],木声与人声[7],梨然有当于人之心[8]。 颜回端拱还目而窥之[9]。仲尼恐其广己而造大也[10],爱己而造哀也,曰:“回,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无始而非卒也[11],人与天一也。夫今之歌者,其谁乎?” 回曰:“敢问无受天损易。”仲尼曰:“饥渴寒暑,穷桎不行[12],天地之行也,运物之泄也[13],言与之偕逝之谓也[14]。为人臣者,不敢去之[15]。执臣之道犹若是,而况乎所以待天乎[16]!” “何谓无受人益难?”仲尼曰:“始用四达,爵禄并至而不穷,物之所利,乃非己也,吾命其在外者也。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吾若取之,何哉?故曰:鸟莫知于鷾鸸[17],目之所不宜处[18],不给视,虽落其实,弃之而走。其畏人也,而袭诸人间[19],社稷存焉尔[20]。” “何谓无始而非卒?”仲尼曰:“化其万物而不知其禅之者[21],焉知其所终?焉知其所始?正而待之而已耳。” “何谓人与天一邪?”仲尼曰:“有人,天也[22];有天,亦天也。人之不能有天,性也。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23]!” 【注释】 [1]穷于陈蔡之间:见《天运》篇注。 [2]据:凭依。 [3]击:敲打。 [4]猋氏:即焱氏,指神农。 风:歌曲。 [5]具:器具。 数:节奏。 [6]宫、角:皆为古代宫、商、角、徵、羽五声之一。 [7]木声:木枝敲击声。 人声:歌曲之声。 [8]梨然:令人忧消情娱的样子。 [9]端拱:正身而立。 还(xuán玄):通“旋”,旋转。 [10]广己:谓张显自己。 造:至。 [11]卒:终结。 [12]穷桎:穷塞。 不行:不通达。 [13]运物:当为“运化”之误。意即自然之道的运行变化。 泄:推移。 [14]逝:往。 [15]去之:谓逃避君命。 [16]待天:对待天地自然之道。 [17]鷾鸸(yì ér意而):即上文的“意怠”,燕子。 [18]不宜处:不适宜停留。 [19]袭:入。 [20]社稷:指鸟巢。 [21]禅:嬗变,蜕变。 [22]天:指自然之理。 [23]晏然:安然。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1],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2],翼广七尺[3],目大运寸[4],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5]。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6],目大不睹?”蹇裳躩步[7],执弹而留之[8]。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9];螳螂执翳而搏之[10],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11]。庄周怵然曰[12]:“噫!物固相累[13],二类相召也[14]!”捐弹而反走[15],虞人逐而谇之[16]。 庄周反入[17],三月不庭[18]。蔺且从而问之[19]:“夫子何为顷间甚不庭乎?”庄周曰:“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20]。且吾闻诸夫子曰[21]:‘入其俗,从其俗[22]。’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异鹊感吾颡,游于栗林而忘真,栗林虞人以吾为戮[23],吾所以不庭也。” 【注释】 [1]雕陵:丘陵名,上面长有栗林。 樊:树林茂密处。 [2]异鹊:异常大的鹊鸟。 [3]广:指鸟翼的宽度。 [4]运:横直,直径。 [5]颡(sǎng嗓):额。 [6]殷:大。 不逝:不能远飞。 [7]蹇(qiān牵)裳:揭起衣裳。 躩(jué觉)步:疾行。 [8]留之:谓留守其下,伺机发弹。 [9]美荫:浓密的树荫。 [10]翳(yì益):遮蔽。 搏之:捕杀蝉。 [11]真:真性。 [12]怵(chù触)然:惊惧的样子。 [13]相累:互相牵累。 [14]召:招引。 [15]反走:掉头就跑。 [16]虞人:掌管山泽的人。 谇(suì岁):责问,诘问。 [17]反入:返回家中。 [18]三月:当为“三日”之误。 不庭:不愉快。 [19]蔺且:庄子的弟子。 [20]浊水:比喻异鹊等物。 清渊:比喻自己的真性。 [21]夫子:泛指有道者。 [22]俗:当为“令”字之误。令,禁令。 [23]戮:谇骂。 阳子之宋[1],宿于逆旅[2]。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3],其一人恶[4],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5],逆旅小子对曰[6]:“其美者自美[7],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8],安往而不爱哉[9]!” 【注释】 [1]阳子:即杨朱,字子居,战国魏人。 [2]逆旅:旅店。 [3]其:其中。 [4]恶:丑。 [5]故:原因。 [6]小子:指旅店主人。 [7]自美:自以为漂亮。 [8]后“行”:当为“心”字之误。 [9]安:哪里。 【文化史拓展】 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前进在发展,可与此同时社会问题从各个方面张牙舞爪地袭击着我们。究竟人们该如何自处,才能减轻内心的焦虑不安,才能从从容容地立足于这人世间,平平安安地走过这一生不长不短的几十年?《山木》篇正是讲如何处世免患的妙文,或许能给现代人一些启发。 在内篇《人间世》中,庄周提出以无用为大用、为免患之本的处世哲学,本文对这一观点又有所发展。山木以不材得以终其天年,是对《人间世》篇主旨的重申,而雁却以不材见杀,可见:即使无用,也未必能全生免患。所以庄子的弟子就发生疑问:材,不能免患;不材,仍不能免患。到底“将何处”呢?其实,这是古人乃至现代人常常会碰到的两难境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智慧如老聃也不敢为天下先;可做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又要被人瞧不起,难免也会处处受气。庄子却笑着答:“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乍听上去好像也不外中庸之道,仔细品味才体味得出其言语的幽默,就像庄子把那条著名的大鱼叫做鲲一样。而且,如果读者认为真的要这样处世,就又错了。后文明确指出“材与不材之间”也“未免乎累”,真正的处世方法应该是“乘道德而浮游”,“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物物而不物于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全生免患的目的。这样的方法,就超脱了“材”与“不材”的困惑。在庄子那里,根本不会考虑是成为“材”还是“不材”,因为“材”和“不材”,不过是大道的“形迹”而已。本文所推崇的游于“道德之乡”,和《逍遥游》中所说的无己、无功、无名,与自然化而为一是一个意思,也是和庄子处世哲学超然尘世之外的总特征相一致的。 当然,从本文的字里行间也可以感受到,庄子心里还是心系人世的,否则那一则则生动的寓言故事从何而来?不是对世情了如指掌,怎么能描摹出众生相?不是对生活留意热爱,又怎么能洞悉世情?假人之亡的寓言中,林回弃璧负子不正是对人间真情的肯定吗?你看那虚船触舟一节,特别是“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人情世态如在眼前。庄子过魏王一节,庄子着破衣烂鞋,却不卑不亢地进行“贫”、“惫”之辩,并直言:“此所谓非遭时也。”甚至说:“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邪?”又借孔子之口道出“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这些难道不是对现实的抗议么?谁说庄子泯灭了是非观念? 要真正理解庄子,必须把庄子放在知识分子这个层面上去体会,而不能强把他理解为一个哲学家、政治家之类,更不该用晚他两千多年的马列主义去要求他。再者,马列主义提倡的是扬弃,而不是求全责备。如果我们可以理解鲁迅在那个时代所写的一些隐晦曲折的文字,也就应该能够理解庄子了。 【文学史链接】 1、相关文学典故 建德之国 建德有遗民,道远我无车。 (苏轼《和陶诗·和〈读山海经〉之一》)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后数年,闻山东雷击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淫杀过度,又伏天诛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挟弹者又在其后,此之谓矣。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 打虎功思悬赏,杀人身被官拿,试看螳螂黄雀,劝君得意休夸。(《水浒传》第四十三回) 2、后世有关诗赋文 真德秀《虚舟铭》 3、文学技法 在著实地上作虚空境界,又在虚空隐显中发著实道理。“虚己游世,孰能害之”,是此一篇主意。文能纵笔所之,发挥控送,无不如意,疏淡之中,神韵悠长,以其炼也。炼意、炼气、炼笔,真无不炼而后有此。 (方人杰《庄子读本·山木》对“市南宜僚见鲁侯”故事的评论) 接连写出数层妙境,使人有目不及眨之趣。蝉一层,螳螂一层,异鹊又一层,已数累之上矣;又转出虞人逐谇一层,收入当身,如穷幽陟险之后,又转一胜,真文家乐事也。 (宣颖《南华经解·山木》对“庄周游乎雕陵”故事的评论) 此段极写世途之危险。见得而忘其形,见利而忘其真,说透病根,是一篇扼要之语。蝉得美荫而螳螂已乘其后,螳螂执翳而异鹊又乘其后,祸机之展转相生,皆物类之自相为感召也。现前指点,便使人动魄惊心。执弹而留,捐弹而走,前后均从异鹊生波,而以螳螂执翳一层夹在中间,与《国策》文引喻黄雀、螳螂,另是一样机杼,极错综离合之奇。尤妙在虞人谇逐,又转出一层,文心矫变不测,正如惊涛骇浪中,忽逢峭石,叠嶂层峦之外,突起奇峰,真非寻常意境。通体筋节灵动,脱化无痕,亦有石栈天梯,架危凌虚之胜。 (刘凤苞《南华雪心编·山木》对“庄周游乎雕陵”故事的评论) 【集评】 是篇以“山木”命题,即大樗栎社之义,皆以不材得终天年,又以雁不能鸣而见杀相对立论,则南华之于世谤观之亦熟矣。 (褚伯秀《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山木》篇末总评) 此篇所论全身免患之道,最为详悉,与内篇《人间世》参看。其要只在虚己顺时而去其自贤之心。熟读此者,可以经世务矣。 (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山木》总论) 此篇阐发全身远害之理,可以补内篇《人间世》所未备。大意以道德为眼,其所云虚己顺时,乃道德中事也。精议奥旨,可当涉世韦弦。 (林云铭《庄子因·山木》篇末总评) 此篇虽从处世免患上立论,纯是达天知命工夫。“道德之乡”四字,括尽通篇奥旨,处处须从此收敛入来,乃可透入清虚,超然物外也。 (刘凤苞《南华雪心编·山木》总论) 【思考与讨论】 1、此篇对《人间世》的宗旨有哪些发展? 2、请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并体味其所包含的哲理: (1)、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庄周反入,三月不庭。蔺且从而问之:“夫子何为顷间甚不庭乎?”庄周曰:“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且吾闻诸夫子曰:‘入其俗,从其俗。’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异鹊感吾颡,游于栗林而忘真,栗林虞人以吾为戮,吾所以不庭也。” (选自《山木》) 王独不见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俯啄蚉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鼔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醎,倐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游于江海,淹乎大沼,俯噣鳝鲤,仰啮陵衡,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髙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碆卢,治其缯缴,将加己乎百仞之上。彼礛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鼐。夫黄鹄其小者也,蔡灵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游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灵王,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蔡灵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辈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载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 (选自《战国策》卷十七) 颍滨释《荘子》曰:“鱼不畏网罟而畏鹈鹕,畏其天也。”物之畏其天,诚有可怪者。余里中一村童,尝见大蛙十数聚于污池丛棘之下,欲前捕之。熟视,乃一巨蛇蟠棘下,以次啖群蛙,群蛙凝立待啖,不敢动。又村叟见蜈蚣逐一蛇,行甚急,蜈蚣渐近蛇,不复动,张口以待蜈蚣,竟入其腹。逾时而出,蛇已毙矣。村叟弃蛇于深山中,踰旬往视之,小蜈蚣无数食其腐肉,盖蜈蚣产卵于蛇腹中也。余又尝见一蜘蛛逐蜈蚣甚急,蜈蚣逃入篱抢竹中,蜘蛛不复入,但以足跨竹上,摇腹数四而去,伺蜈蚣久不出,剖竹视之,蜈蚣已节节烂断如鲎酱矣。盖蜘蛛摇腹之时,乃洒溺以杀之也。物之畏其天有如此者。夫蛇之恣啖群蛙,自以为莫己敌矣,而不知蜈蚣之能涉其腹也。蜈蚣之毙蛇育子,自以为莫吾御矣,而不知蜘蛛之能醢其躯也。世之人昂昂然以凶毒自多者,可以观矣。且蛙之不能敌蛇,固也。蜈蚣小于蛇矣,而能制蛇,蜘蛛小于蜈蚣矣,而能制蜈蚣,物岂专以小大为强弱哉! (选自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4] 本页[15] 下一页[16] 尾页[2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古典名著 最新文章 |
南齐书 |
梁书 |
魏书 |
南史 |
周书 |
仪礼译注 |
五代史演义 |
周易全解 |
隋唐演义 |
白话尚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