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古典名著 -> 白话治世经典 -> 第三章  见事机先(知几类) -> 正文阅读

[古典名著]白话治世经典  第三章  见事机先(知几类) [第105页]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04] 本页[105] 下一页[106] 尾页[12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白话治世经典: 第三章  见事机先(知几类)

[开宗明义]事情虽然还没真正发生,迹象其实已经显露。如果不能从初期的迹象去掌握即将发生的事实,就像无知的雀鸟,筑巢所在的柴薪已经冒起烟火,还悠哉游哉不知躲避防范,这是非常危险的。有智慧的人则不然,只要见到一点迹象,就能判断出事情未来的发展,而采取合宜的行动。

  62 失约表达亡国原因

  武王进入殷商之后,听说殷商有位长者,就前去拜见,并且问他殷商亡国的原因。

  殷商的长老回答说:“大王如果想知道,那么我们就等日正当中的时候,见面再说。”

  武王和周公旦,第二天一早去赴约,却找不到人了。

  武王感到不解,周公说:“我已经了解了。他是一位君子,情理上不愿批评他的国君所以下忍心拿他国君的过失告诫大王。至于约定日期而不见,表示说话不守信,这就是殷商亡国的原因。他拿这点来提示大王。”

  63 东郭牙:肢体语言专家

  齐桓公对管仲说:我和你计划攻打莒国,事情还没公开而整个国都的人都知道了,为什么呢?”

  管仲说:“国都里面一定有圣人。”

  桓公说:“啊,白天那些服劳役的人中,有一个拿着柘杵看的,名叫东离牙一我想大概是他吧!”

  不久,东郭东到了。

  管仲问他说:“说出要攻打莒国的人是你吗?”

  答说:“是的。”

  管仲说:“我没说要进攻莒国,你怎么知道?”

  答说:“臣下听说:在上位的人善于策划,底下的百姓善于意会。前几天,我看君王和你站在高台上。他的精神饱满,举止兴奋,这是准备打仗的表现。他的嘴是张得很大,不是闭得小小的,这正是说‘莒’字的姿态,而他的手所指的,又正是莒国的方向。我心里想,现在诸侯不服齐的,只有莒国了。所以我就这样告诉别人。”

  64 齐桓公内外得人

  齐桓公大会诸侯,卫国最后才到。桓公与管仲计划讨伐卫国。

  退朝回到后宫,卫姬望见桓公,走到堂下再拜见,请求宽恕卫君的过失。

  桓公说:“我对卫国没有特别的事要做,你为何求情?”

  卫姬回答说:“妾望见君进来的时候,走路的神态,趾高气昂的样子,就是有讨伐他国的心意。看见臣妾而神色不大一样,那就是要讨伐卫国了。”

  第二天,桓公临朝,拱手为礼而引进管仲。

  管仲说:“君放弃攻打卫国了吗?”

  桓公说:“仲父怎么知道了呢?”

  管仲说:“君临朝拱手为礼的态度很廉恭,而话也慢慢的说,看见我则有些惭愧的样子,所以臣知道。”

  桓公说:“好啊!仲父为我治外,夫人为我理内,我无论如何一定不会被诸侯取笑了。”

  65 蹇叔、百里奚知兵必败

  秦穆公三十二年(公元前 627 年)冬天,晋文公去世,郑国方面有人出卖郑国于秦,说:“我负责管理城门,趁此时可以来偷袭郑国。”

  穆公问于蹇叔和百里奚,他们回答说:“越过几个国家的领土,走上千里的路途,去袭击人家,哪里可能得到益处呢?况且有人出卖郑国,我国国人难道不会把我国军情也告诉郑国吗?千万不可出兵。”

  穆公说:“你们不了解。我已经决定了。”

  于是动员军队,派百里奚的儿孟明视,蹇叔的儿子白乞术及白乙丙带兵。

  出发当天,百里奚、蹇叔哭着送他们。

  穆公听到后,很生气的说:“我发动军队,而你们哭着破坏我军的士气,为什么?”

  两位元老说:“臣不敢破坏君王军队的士气。军队出发后,臣下的儿子从军前往,臣下已老,如果回军太迟了,恐怕无法相见,所以才哭啊!”

  两位元老退下后,告诉儿子说:“你们的军队将会被打败,而且必定是在淆山关隘败北。”

  不久,秦军果真被晋襄公打败。

  66 救小国惹大国反而高兴

  齐攻打宋国,宋派臧子向荆国求救。荆王非常高兴,答应之后,表现得更是欢喜。

  臧子满心忧愁的返国,他的车夫对他说:“求救而有了回应,却了脸忧愁,为什么呢?”

  臧子说:“宋国弱小而齐国强大,为了救弱小的宋国,而与强大的齐国交恶,这是君王所忧心的事,而荆王表现太过高兴,必只是用来坚定我们对抗强齐的决心;一旦我国决心坚定,齐国必因此受些损失,这很符合荆国的利益。”

  臧子回到宋国,齐王果然攻下了宋国五座城,而荆国救授部队却一直没有出现。

  67 走不出新建的城门

  韩昭侯建造高门(公元前 306 年),屈宜咎(臼)说:“君王一定没有机会从这个门走出去。”

  昭侯问:“为什么?”

  屈宜咎说:“时机不对。我所说时机不对,不是指日期不对,而指做事的时机。任何人做事都会有恰当或不恰当的时机,以往君王曾有很好的时机,

  可是没有建造。如今,前年(公元前 307 年)秦国攻占了宜阳,今年我国闹旱灾,百姓三餐不饱;不在此时抚恤百姓,照顾人民生计,反而只顾自己奢侈浪费。这是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的道理。”

  高门建成,昭侯就去世了,竟然真的没出过此门。

  68 小儿有豺狼的哭声

  晋国叔向(羊舌肝),想要娶申公巫臣的女儿为妻。

  他的母亲说:“巫臣的妻子杀死三个丈夫,一个国君一个儿子,灭亡一个国家,使两个卿逃亡了,能够不引以为鉴戒吗?我听说:有美丽者必然也有很丑恶者。你可如何面对这些呢?”

  叔向害怕,不敢娶。平公硬是要叔向娶她,生了杨食我(字伯石)。

  杨食我刚生下来,叔向的母亲去看他,走到堂前,听到孩子的哭声就往回走,说:“这是豺狼的声音,除非这个人,没有人会毁掉羊舌氏。”

  于是就不看他了。

  69 列子不收赠

  春秋时代,列子穷困,面有饥色。有宾客(子阳食客)告诉郑相子阳,子阳就派人送他谷子数十车。列子再三拜谢而拒绝。

  使者走后,列子进入家门,他的妻子捶胸埋怨说:“听说有道的人的妻子,生活都能安乐,现在我饿得面有饥色,而相国令人送给你粮食,你却不接受,这岂不是命中注定要穷困吗?”

  列子笑着对她说:“相国并不是自己了解我的,是听了别人的话送我谷子。到以后怪罪我时,也是因听了别人的话呀!这是我不接受的原因。况且接受别人的供养,不为别人的危难效命,是不义;为他效命,等于是为无道的人牺牲,哪里算是义呢?”

  后来,郑国人民果然发难,杀了子阳。

  70 絺疵知韩、魏必反

  晋国智伯坐马车去观察水势(约在公元前 453 年),魏桓子、韩康子陪在左右。

  智伯说:“我现在知道水可以亡人的国家。”

  听智伯一说,桓子就用手肘碰康子,康子用鞋尖踢桓子的脚,意思说两人了解:用汾水可以淹灌安邑,用绛水可以淹灌平阳。

  后事,絺疵对智伯说:“韩、魏一定造反。”

  智伯问说:“你怎么知道?”

  絺疵答说:“从人情事理可以了解。你和两家一同攻赵,赵亡之后,灾难必然随之波及韩、魏。如今虽缔约在灭赵之后,将赵三分,各占其一,可是赵城都快投降了,康子、桓子却全无欣悦之色,反倒是满脸忧愁。这不是要造反,是什么呢?”

  第二天,智伯将絺疵的话转述给两人,两人说:“絺疵分明是个馋妄之臣,想替赵国游说,让你怀疑韩、魏而放松对赵的攻势。难道韩、魏不喜欢

  早日取得赵国的土地,而只想去做这种危难不可能有成的事吗?”

  康子、桓子离去后,絺疵进去说:“主公为何将臣下的话,告诉他们两人呢?”

  智伯说:“你怎么知道?”

  答说:“他们看臣的眼神很严肃,而且很快的走过,必然知道臣已发现他们的隐情。”

  71 假逐太子真袭卫

  智伯想袭击卫国,于是假意放逐他的太子颜,叫他逃亡卫国。

  南文子说:“太子颜是智伯的儿子,甚受宠爱,没有严重的罪而逃亡,必然有别有缘故。然而人逃亡了而不接受他,是不好的事。”

  因此派人去迎接他,并且说:“兵车若超过五辆,当心不要让他们进来。”

  智伯听到此事,就停止攻卫的计划。

  72 没有白送的玉璧

  智伯想攻打卫国,先送卫君四百匹好马和一只白玉壁。卫君非常高兴,群臣纷纷庆贺,南文子却一脸忧愁。

  卫君说:“全国人都非常高兴,而你却面露优色,为什么呢?”

  文子说:“无功劳而受赏赐,不出力而得礼物,不可不仔细察究一番。四百匹好马和一只白玉壁,是小国应送大国的礼物,如今反而是大国送来的,君王应该要有所考虑、有所准备了。”

  卫君听了,就将这些话告诉边境,命令他们严加防守。

  智伯果然暗地起兵,到卫国边境才又退军,说:“卫国有贤人,预先知道了我们的计谋。”

  73 限期弥即时停止砍树

  齐国大夫隰期弥会见田成子。田成子与他一起登上城台,向四方了望,三面都非常平阔通畅,向南望去,隰子家的树却遮蔽了视野,田成子当时并没说什么。

  限子回去以后,立刻派人将树木砍去;才砍几下,斧头就裂了几个地方,子马上又叫人停下不砍”。

  他的属僚说:“为什么改变得这么快呢?”

  隰子说:“古人有句谚语说:‘知道深水中有鱼的人,不吉祥。’田子即将有一些行动,这个行动非同小可,而我却提示他我知道一些,那我一定会有危险。不砍掉树木,不会有过错。知道了人家所不说的,这样的罪过才大。所以才不再砍树了。”

  74 黄袍加身不吉祥

  西汉时,陈婴家住东阳,年轻时励修德行,在乡里间备受赞誉。秦末天下大乱之际,东阳人想奉陈婴为王自立。

  他的母亲说:“不可以。自从我嫁到你们家当媳妇,一向都是过着贫贱的日子,一旦突然享有富贵,不是一件吉祥的事,不如以手下的兵归收属他人,事情成功了,多少受到一些好处;失败了,灾难也有别人去承担。”

  75 王陵之母为子目杀

  汉朝王陵,沛县人。原先纠合徒众数千人,聚居在南阳。到后来才率领所有手下的兵士归属汉王刘邦。

  项羽于是派人把王陵的母亲带到军中,王陵的使者来到之后,就请王陵的母亲朝南而坐,以尊重王陵母亲,想借此招降王陵。

  王陵的母亲趁着送走使者的时候,私下一边流泪,一边对使者说:“希望代我向王陵说,好好的替汉王做事。汉王是一位长者,不要因为我这个老妇人,而怀有二心。”

  于是用剑自刎而死。

  76 匈奴示弱必有诈

  汉高祖(公元前 200 年)想要攻打匈奴,于是派人探察军情。

  匈奴将健壮的士兵及肥大的牛马都藏起来,表面上只能看到者弱妇孺及瘦弱的牲畜。派去探察的十个人都表示可以攻打匈奴。

  高祖再派刘敬前去,刘敬回来报告说:“交战的两国,正该夸示炫耀自己的长处。现在臣下前去,只见瘦弱老小的,这一定是匈奴想现出弱小的一面,而埋伏奇兵,借以臻胜,臣下认为不可以袭击匈奴。”

  当时汉朝三十万大军已经出发,皇上很生气,骂刘敬说:“你这个齐国的奴才,凭着一张嘴得官,现在竟敢乱说话,坏我军队士气,触这军队霉头。”

  于是把刘敬用刑具羁禁在广武(今山西附近),大军就出发了。

  到了平城,匈奴果然派出奇兵将高祖包围在白登,前后被围了七天。

  后来逃离重围,高祖到了广武,赦免刘敬,并说:“我没听你的话,因此被困平城(山西大同县)。我已杀了原先说可以出兵的十个人。”

  于是封刘敬三千户,为关内侯。

  77 先见之明没功劳

  刘朝宣帝时(公元前 73~前 49 年),霍光家族生活奢侈靡烂,茂陵的徐福说:“霍家一定败亡。在众人之上,而生活奢侈,这是败亡之所在。”

  于是上书皇帝,表示:霍家生活奢靡,陛下即使疼惜他们,也该适时的加以抑制,不要使他们走上败亡之路,三次上书,都获回报知晓此事。

  后来霍家果然因谋反被除(公元前 66)。董忠等人因为发现霍家谋反的行为,而被封为侯。

  于是有人替徐先生上书说:

  “臣下听说,有一位客人去拜访朋友,看见烟囱是笔直的,旁边又有一堆木柴,就对主人说:‘要把烟囱弄弯,把木柴搬开,否则会引起火灾。’主人听了不作声,也不理这些事。没多久果然失火了。邻里的人好心的纷纷过来救火,终于把火扑灭。于是杀牛摆酒席,宴请帮忙救火的人;头发被烧,

  身上被火的伤的人坐在最上位,其余依各人的功劳入座,但是却不去请建议弄弯烟囱的那位客人。早先若是主人听那位客人的话,根本不必浪费牛、酒,也不会有火灾发生。

  ‘现在茂陵的徐福几次上书,提醒霍家可能会有叛变的行为,应该加以防范、杜绝。若是先前依徐福的话去做,那么就不会有割地封爵的耗费了,并且国家一样安全平静。如今这件事情已以结束,而徐福去得不到封赏,盼望陛下能明察那位客人搬开木柴、弄弯烟囱的建议,而让他居于那些头发烧焦、身上的伤的人之上。’

  书信上秦,皇帝就派人赐徐福帛十匹,任命他为郎官。

  78 甜酒不再有,穆主赶紧走

  西流时,楚元王(刘交)对申公(及鲁穆生、白生)等人非常礼遇。穆生不喜欢喝酒,元王每次设酒席,经常为穆生特别准备甜酒。

  到了汉戊继位以后,起初也时常特别准备甜酒,后来就渐渐忘了。

  穆生退席之后说:“可以离去了。甜酒忘了准备,表示侯王的心意已经懈怠;再不走,楚人可能铁枷把我送到刑场。”

  于是借词生病留在家中。

  申公、白生一意的劝他,说:“难道就不顾念先王对待我们的恩情吗?现在侯王偶然疏忽小小的礼节,也还不至于严重到要这样的地步。”

  穆生说:“《周易》上说:‘知道事情变化的征兆契机,谓之神。’征兆契机,是一切变动的隐微表现,也是吉凶事先可见的表征。君子发现征兆契机,就要有所行动,不可等到最后。先王之所以礼遇我们三人,是因为道义犹在的关系。现在疏忽这些礼节,已经是忘了道义。忘了道义的人怎可以长久相处呢。”

  后来刘戊因荒淫暴乱,和吴国共同计划叛变(公元前 154 年),因失败自杀。

  79“屠杀道长”没好下场

  汉朝的太守严延年主持政务,阴狠毒辣,曾经把各县的囚犯集中到郡府,全部处死,血流长达好几里路,河南人都叫他为“屠伯”(屠杀道长)。

  他的母亲从东海郡(在山东一带)来找他,刚好看见秦报要处决犯人,非常的震惊,就停留在城下的亭里,不愿进去郡府。

  后来严延年去迎接她,她就责备儿子说:“天道神明,一个人不可能只是杀人而不被杀的。没想到活到老了,要看到自己盛壮的儿子犯刑被杀。走了,我要回东方去,去为你把墓地先准备妥当。”

  于是,就回到东海郡。过了一年多(公元前 58 年),严延年果然因案被杀,东海的人无不称赞他的母亲贤德明智。

  80 自古文人祸从口出

  申屠蟠,东汉末人,当时游学京师的人士,如汝南范滂等人,经常批评攻击朝廷的政治措施,从公卿大夫以下各阶层的人,都降尊纡贵以礼遇他们;

  大学生纷纷推崇钦慕他们的风范,认为这是学术文风鼎盛,在野读书人被重用的时候。

  申屠蟠却慨汉说:“以前的战国时代,在野知识份子放言批评,各国诸侯,甚至做到持帚扫门来迎接他们,最后却有坑杀读书人、焚烧书籍的灾难。今天的状况和当日可以说差不多。”

  于是就隐居在梁国砀县的地方,靠着树干搭盖一间屋子,日子过得像仆役一般。

  过了三年,范滂等人受“党锢之祸”牵连(公元 169 年),有的死了,有的被刑,只申屠蟠一人幸免于难。

  81 华歌远见,废君无成

  东汉末年,陶丘洪与华欲同郡,自认为眼光见识高于华歆,当时王芬等人企图废了灵帝(公元 168~189 年)。王芬叫华歆、陶丘洪来共同策定大计。

  陶丘洪准备前去,华歆制止他说:“废立君主是非常的大事,伊尹、霍光都觉得艰难而不轻易为之。王芬才性疏略且不够武勇,一定不会成功。”

  王芬后来果然失败,陶丘洪才对他心服。

  82 顾雍识破公孙渊诡计

  三国时、公孙渊(据有辽东)想欺诈魏国,认为如果不和吴国绝交,魏国必定不会相信,若是诱骗吴国的使者来杀了,那么魏国就会相信,并且可以得到宽缓喘息的机会,慢慢地再自立为王。因此就对吴国称藩,并且献马给吴国。

  吴王孙权非常高兴,讨论要派遣张弥、许晏等人,率一万随从兵士前去为公孙渊赐爵封位。

  议论决定之后,群臣纷纷庆贺。

  顾雍却哀吊说:“太过份了,上下竟然互相欺瞒。这是件可悲可叹的事,竟然为它庆贺。”

  孙权说:“远方的藩国向慕公义,首先臣属于我国,世祖(曹丕)即位之前得到了河右(河西)之地,比起我们今日,哪些比得上呢?而丞相一人却为此哀吊,为什么呢?”

  顾雍回答说:“臣下哀吊张、许两位使者回不来。陛下虽然威名恩德远播,比起魏国,哪个力量强大呢?现在公孙渊不称臣于魏,而称臣于吴,如此舍弃邻近的强大外交援国,却结交远方穷乏的国家,这不人之常情。”

  吴王说:“那为何要称藩(臣)于我国呢?”

  顾雍说:“公孙渊想自立为王,怕魏攻打他的后方。想要臣事魏国,又因已经称臣于吴,怕被认为立场摇摆不定;如要进贡一些物质,臣事吴国,那么吴国一定派使者回报,并且加以册封。如此一来,他一方面既可图得我们将送他的金银宝器等贵重物资,同时趁此扣留我国的使者,再向魏国输诚。魏国必然认为他已经断绝和吴国的关系,一定更加重视公孙渊,而不去讨伐他。公孙渊便可借此得到休兵养民、称雄辽东的机会。”

  “陛下如果不相信,只要去一封信责备他过于轻率,他的诡计马上就拆穿。依臣下的办法,只要派遣士兵百人护送使者就好。魏国知道此事后,一

  定认为公孙渊奉事吴国非常诚心,最后依然不会相信公孙渊,那么他的诡计就不能得逞了。”

  后来,公孙渊果然背叛吴国,完全如顾雍所预测的一般。

  83 何曾知晋必乱

  晋朝何曾(公元 199~278 年),字颖考,晋武帝时为丞相,加赠侍中,又进位为太傅(侍中、太傅都为荣街),每天三餐要花上万钱之多,还嫌说不知有哪样菜好吃。

  何曾侍奏皇上宴饮,回去之后,告诉他儿子何遵、何劭说:

  “国家承顺天命,接受了魏朝的禅让,创立基业,延续正统。可是,我每次与皇上宴饮,不曾听皇上提起治理国家的大政计划,只是谈一些家常琐事,这不是为后世子孙计谋着想的现象,这一番基业大概自身过去就结束了,后世子孙可能不堪设想。”

  又告诉何遵说:“你们大概可以平安的过一生。”

  随后指着诸位孙辈说:“这些孩子一定会遇到动乱危亡。”

  后来,何遵的儿子何绥被杀,何绥的弟弟何嵩悲伤的说:“我祖父真是圣明啊!”

  84“痴姨”因痴免祸

  晋朝姚某人的太太杨氏,是宦官符承祖的小姨子。当时符承祖深受文明太后(晋武帝之母后)宠爱。

  杨氏对她姊姊说:“姊姊虽拥有一时的尊荣,却比不上妹妹快乐。”

  杨氏自己时常穿着破旧的衣服,亲手做许多费力气的工作。

  承祖曾派人用专车子去迎接她,杨氏硬是不肯坐车,派去的人强把她抬上车子,却大哭说:“他们想杀了我啊!”因此符家上下的人都称她为“痴姨”。

  后来承祖出事了,主办的官吏将他的两位小姨子抓去,姚某的太太(痴姨)因为衣着破旧,特别赦免。

  85 张翰知败思归

  晋朝张翰(字季鹰)辞去齐王炯大司马东曹掾(大司马符中的高级官员)的职务,对同郡的顾荣说:“天下纷乱不安,拥有盛名的人,想要退隐都艰难。我本来就是乡野之人性好闲适,早已不求一时的名望。你要好好的以你的聪明防患未然,以你的智慧预留退路。”

  顾荣拉着季鹰的手,说:“我也很想和你一起退隐,自在的去采拾山间的野菜,喝江河中的清水。”

  季鹰有一天看到秋风吹起,想起吴中(江苏吴县)的莼菜羹、鲈鱼脍,说:“人生的可贵,在于能够适情适性罢了。怎能因当官而羁留在离故乡数千里外的地方,为的只是虚名爵位?”

  于是就叫人驾车赶回故乡,不久,齐王炯败亡(公元 302 年),许多人都说季鹰能见事机先。

  86 韦忠不贪官,临祸不遭殃

  晋朝裴推荐韦忠给张华(公元 232~300 年)张华要任韦忠为官,他却以疾病为由辞谢。

  别人问他原因,他说:“张茂先(张华的字)为人虚华不实,裴逸民(裴頠的字)贪欲多而不满足,两人都不顾礼法制度,依附贾后,我时时掂忧他们会遭覆败,波及到我;怎么可以再撩起衣裳,不知顾忌的来接近他们呢?”

  后来张华等果然遭祸,如韦忠所预言一般。

  87 高欢散尽家财交朋友

  北齐神武帝(高欢,公元?~547 年),从洛阳回乡之后,散尽家产来结交四方的朋友。

  亲戚故旧很讶异的问他缘故,他说:“我到了洛阳,看到京师的待卫军士,成群结队的去焚烧将军张彝的住宅,朝廷害怕动乱,竟然不闻不问。国家政事到了如此的地步,未来的情势可想而知,钱财怎么可能永远守得住呢?”

  88 到底谁要造反?

  唐太宗令卫公李靖(公元 571~649 年)教侯君集兵法。

  随后侯君集对皇帝说:“李靖将会造反,他在教臣兵法时,往往在隐秘奥妙的关键,不开示给臣了解。”

  太宗拿此事来责问李靖。

  李靖答说:“这就是侯君集要造反了。当今中国安定无事,臣所教他的,已足够克制四方的蛮夷了。而还要求臣将所有的兵术都传授给他,这就是有异心了。

  后来侯君集果然造反。

  89 郭子仪小心待侯卢杞

  唐朝郭子仪(公元 697~781 年)病重时,任何朝廷百官来探病,都不屏退服待的姬妾,可是卢杞来探访时,却屏退姬妆,自己靠着椅子来接待他。

  家人很讶异的问他原因,他说:“卢杞面貌丑陋,心地阴狠,妇人见到他一定会笑他,以后他若是得志,一定会报怨,那么我们家族的人全都逃不过。”

  90 首长仆役时

  唐德宗时(公元 780~805 年),翰林学士潘炎受到皇上特别的恩宠,他的夫人刘氏,就是宰相刘晏的女儿。

  京师的行政首长有事来拜访他,等候了好多天,都没有遇上,于是就送守门的人三百匹缣。

  他的夫人感叹的说:“哪有当臣子的人,京师首长要见他一面,还得先送仆役三百匹缣的呢?处境危险可以想见了。”

  因此,就劝潘公辞官。

  91 韩熙载听歌舞避相识

  朝熙载在南唐的时候,家里找来许多侍妾女仆,日日夜夜听歌赏舞。

  他告诉人家说:“我这样做,正是为了避免被任命为宰相。”

  人家问为何要逃避?

  他说:“中原的那些帝位争逐者,对江南一直虎视眈眈,早有并吞之意,一日真命天子出现,江南弃械投降都来不及。我不愿成为后代千古取笑的对象。”

  92 王旦反对庆贺死蝗

  宋朝王旦,宁子明,真宗三年(公元 1000 年)时,受命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曾有大群蝗虫为害,朝廷派人去探察灾情,结果在郊野发现死蝗,皇上拿来给大臣看。

  第二天宰相就带着死去的蝗虫上朝说,“蝗虫确实都已死了,希望将死蝗摆在朝中,让百官来庆贺一番。”

  王旦却认为做不得。

  过了几天,朝中正进奏事务,却见飞来大批蝗虫遮蔽了整个天空。

  真宗看着王旦说:“假使百官正在庆贺,而蝗虫却像这样蔽开而来,岂不是要让天下人笑话了?”

  93 邵雍闻鹃知乱

  宋朝治平年间(公元 1064~1067 年),邵雍和他的朋友在天津桥上散步,听到社鹃的叫声,神色优伤的说:

  “洛阳以前没有杜鹃,现在才有杜鹃来到。天下将要大治的时候,地气会从北向南移动;将要动乱的时候,地气会从南向北移动。现在南方的地气已经来到了。飞禽鸟类,是最先感受到地气移动的。不出二十年,皇上会起用南方人为宰相,并且会援引许多南方人入朝,一意的更张旧有的典章制度,从此以后,天下会有很多事端了。”

  到了王安石被命为宰相之后,邵雍的话果然应验了。

  94 避免成为最后的受害者

  宋朝时,有一位非常凶狠的人,邻居有人想卖掉屋子,搬到别处好避开恶人。

  别人对这位邻居说:“那个恶人罪恶快满了,你不妨媛一缓看看。”

  邻居回答说:“我就是怕被他当成作恶的最后一个对象。”

  于是就搬到别处去了。

  没多久,那位恶人果然因为杀人而被处死。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04] 本页[105] 下一页[106] 尾页[12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古典名著 最新文章
南齐书
梁书
魏书
南史
周书
仪礼译注
五代史演义
周易全解
隋唐演义
白话尚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1 00:34:39  更:2021-07-01 04:29:59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