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古典名著 -> 白话孙膑兵法 -> 见威王 -> 正文阅读 |
[古典名著]白话孙膑兵法 见威王 [第4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3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白话孙膑兵法: 见威王
此篇题为编者所加。本篇记孙膑初见齐威王时,陈述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孙膑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禁止争夺,对春秋战国以来儒家所鼓吹的以“仁义”去战的说教,作了有力的批判。 孙子见威王,曰:“夫兵者,非士恒势也(1)。此先王之傅道也(2)。 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3)。战不胜,则所以削地面危社稷(4)也。是故兵者不可不察。然夫乐兵(5)者亡,而利胜(6)者辱。兵非所乐也,而胜非所利也。事备(7)而后动。故城小而守固者,有委(8)也;卒寡而兵强者,有义也。夫守而无委,战而无义,天下无能以固且强者。 尧有天下之时,黜王命而弗行者七,夷(9)有二,中国(10)四,……素佚而致利也(11)。战胜而强立,效天下服矣。昔者,神戎战斧遂(12);黄帝战蜀禄(13);尧伐共工(14);舜伐劂□□而并三苗(15),……管;汤放桀(16);武王伐纣(17);帝奄(18)反,故周公浅之(19)。故曰,德不若五帝(20),而能不及三王(21),智不若周公,曰我将欲责(22)仁义,式(23)礼乐,垂衣裳(24),以禁争夺。此尧舜非弗欲也,不可得,效举兵绳(25)之。” (1)士,借为恃。意谓军事上没有永恒不变的有利形势可以依赖。 (2)傅,借为敷,布,施。意谓这是先王所传布的道理。 一说“傅”为“传”宇之误。 (3)在,存。孙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战争的胜负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与孔丘复辟奴隶制的反动纲领“兴灭国,继绝世”的含义不同。 (4)社,士神。稷(ji既),谷神。古代以社稷代表国家。 (5)乐兵,好战。 (6)利胜,贪图胜利。 (7)事备,做好战争的准备。 (8)委,委积,即物资储备。 (9)夷,指古代我国东方地区的部族。 (10)中国,指中原地区。 (11)此句上文残缺,原文大概是说帝王不能无所作为而致利。佚,同逸,安闲。 (12)神戎,即神农。斧遂,或作补遂。《战国策·秦策》:“昔者神农伐补遂。” (13)蜀禄,即涿鹿,地名。《战国策·秦策》:“黄帝伐涿鹿而禽蚩(chi痴)尤。” (14)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 (15)并,借为屏,屏除,放逐。传说舜曾征伐过南方部落三苗。 (16)汤,商朝开国国君。桀,夏朝最后的国君。放,流放。 (17)武王指周武王,周王朝的建立者。纣,即商纣王,商朝最后一个王。 (18)帝,疑是商宇之误。奄,商的同盟国,在今山东曲阜东。 (19)周公,周武王弟。武王死,子成王年幼,周公辅政。 浅,借为践,毁、灭之意。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灭商后,被封的纣王之子武庚又联合奄、徐等国叛周,被周公征服。 (20)关于五帝,历来说法不一。据《史记》,指黄帝、颛顼 (zhuanxu专恤)、帝喾(ku酷)、尧、舜。简文似以神农为五帝之一。 (21)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的君主,即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 (22)责,借为积。 (23)式,用。 (24)譬喻雍容礼让,不进行战争。 (25)绳,纠正。意谓以战争解决问题。 [ 原文]孙子见威王,曰:“夫兵者,非士恒势也。此先王之傅道也。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是故兵者不可不察。然夫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兵非所乐也,而胜非所利也。事备而后动,故城小而守固者,有委也;卒寡而兵强者,有义也。夫守而无委,战而无义,天下无能以固且强者。尧有天下之时,黜王命而弗行者七,夷有二,中国四,..素佚而致利也。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昔者,神戌战斧遂;黄帝战蜀禄;尧伐共工;舜代劂□□而并三苗,□□..管;汤放桀;武王伐纣;帝奄反,故周公浅之。故曰,德不若五帝,而能不及三王,智不若周公,曰我将欲责仁义,式礼乐,垂衣裳,以禁争夺。此尧舜非弗欲也,不可得,故举兵绳之。 [ 译文]孙膑进见齐威王,说道:“用兵之道,并没有永恒不变的模式。这是先王所陈述的道理。一个国家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可以避免亡国,把江山世代延续下去。如果不能取胜,就会割让土地,以至危及国家生存了。所以,用兵不可不慎重对待。那些轻率用兵的人常遭失败,贪图胜利者常遭屈辱。所以说,用兵绝不能轻率,胜利也不是靠贪求而能得到,用兵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才能付诸行动。这样,哪怕城池很小,也能够坚持,这是因为有充足的储备;兵力不足,而战斗力强,是因为正义在自己一方。如果储备不足而守卫,没有正义而进行战争,那样,世上没有任何人能够固守不败,没有任何人能取得战争胜利。唐尧治理国家时,拒不执行王命的部落共有七个,其中蛮夷地区两个,中原地区四个..只因唐尧注重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才创造了有利条件,战胜了各部落,而居于强者地位,全国都归服于他。从前,神农氏和斧遂作战,黄帝和蜀禄交锋,唐尧讨伐共工,虞舜征讨劂..及平定三苗,..商汤驱逐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商奄反叛,周公很快就将其平定了。现在,有些人,功德不如五帝,才能不如三王,智慧不如周公,却说“我要以积蓄仁义,实行礼乐,不用武力,来制止争夺”。其实,这种办法,并不是尧、舜不想实行,而是这种办法行不通,只好用战争去制止战争。 [ 解析]这篇文章,孙膑以进见威王,陈述意见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看法,这是从宏观上阐述他的战争观。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述了这样几个观点:一、在一定形势下,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靠战争,并且取得胜利,才能解决问题。作者说得很肯定:“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作者列举了被列为圣贤的尧、舜、神农、黄帝、商汤、周武王等人以战争统一国家,以战争除暴安良,以战争推翻暴政,建立盛世的大量事例,最后强调归结为:“故曰,德不若五帝,而能不及三王,智不若周公,曰我将欲责仁义、式礼乐、垂衣裳、以禁争夺。此尧舜非弗欲也,不可得,故举兵绳之。”作者以被人们一致崇敬的尧舜也不得不用兵的事例作论据,确实很有说服力,令人信服。以暴除暴,以战争反对战争,以战争求得和平,这在古今中外,实不鲜见。在我国长达几千年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曾饱受压迫和奴役,尤其在暴君当政,权奸掌权的时候,更是民不聊生,除了起义反抗之外,别无出路,所以才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黄巾起义,黄巢起义,李自成起义,直至近代的太平天国起义..这些事例都充分说明,只有用战争手段才能推翻暴政。再有,经过三国争战而结束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局面而归于一统,李世民协助其父南征北战而结束隋未的割据局面,统一全国,开创贞观盛世。这类事例,也说明孙膑的观点是正确的。不但古代中国如此,在近、现代中国也是这样。是毛主席提出了以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走农村包围城市,建文革命根据地的道路,才开创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道路,最后取得胜利,难怪毛主席把武装斗争列为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试想,当时如果按照合法斗争的路线,靠和平手段去反对反动统治,那中国人民的解放何时才会得到,今日的中国会是什么局面。就世界范围来说,在一定时期,一定形势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远的不说,单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德国法西斯突然袭击苏联,日本飞机偷袭珍珠港之时,这些国家如不奋起进行反侵略战争,那又会是什么局面?所以说,在一定形势下,必须以战止战,以暴除暴,通过战争手段求得和平。二、“事备而后动”,主张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才能用兵作战。为了证明这一观点正确,孙膑指出:“城小而守固者,有委也。”并举出尧能让天下归服的原因是“素佚而致利”。孙膑这一主张,确实是用兵的一条重要原则,只有准备充分之后才能用兵,即只有充分明了敌势、我势、地势等等,才能订出切实可行的作战计划,从而保证作战胜利。“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是有见识的军事家们的共同信条。诸葛亮作为一名著名的军事家,帮助刘备入川,建立蜀汉后,念念不忘统一中国,曾经六出祁山,和魏军交战。论军事指挥,论用兵神奇,诸葛亮确实高人一筹,连司马懿都心悦诚服地自叹不如。可是,诸葛亮为什么最终没能成功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后勤保障不利是重要原因之一,前几次出祁山都是因军粮不能及时运到而不能久战,只好退兵,这个事例从一个侧面说明,准备对于用兵取胜是何等重要。想当年,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国民党反动派占据绝大部分国土,拥有装备精良的四百多万大军,而我军只有互不相连的几个解放区,一百万稍多的“土八路”。可是,仅仅三年半时间,我们却战胜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准备,应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环。经过八年抗战,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浴血奋战,一百多万解放军都是打出来的精兵强将,在大后方坐山观虎斗、没有实战经验的国民党反动派将领和官兵,自然打不过;解放区人民多年艰苦抗战,军民同心,这也是极好的准备。更重要的是毛主席运筹帷幄,各级指挥员精心策划,灵活指挥,而国民党军队往往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两者的“备”就大不一样,其结果自然也不一样了,弱胜强败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和任何战争一样,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我们这里是仅就一个“备”字而论。何止用兵作战,干什么事都离不开一个“备”字,千百年流传的名言,“有备无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是同一个道理。就以我们当今经济建设中的许多事例来看,一些大项目,其施工难度之大,可以说世界少有,可为什么却能多快好省地完成呢?这里离下开一个“精心设计,精心施工”,这就是准备充分。而有些项目却久拖不成,或质量低劣,或效益很差,甚或成了赔本买卖,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都在于准备不足,很多是凭长官意志决策,事先缺乏周密的分析论证,缺乏必要的准备。看来,对我们的许多领导者和企业家来说,真正深刻领会“事备而后动”太重要了!另如,当今的热门话题之一是“下海”,可有的人“下海”后能够如鱼得水,畅游四海,而有的人却呛了水,甚或遭了没顶之灾,究其原因,也有一个“事备而后动”的问题。君不见,有的人一无股票经营的常识,二无炒股风险的思想准备和承受心理,只是见人发了就眼红,见人赚了就跟上,结果出现了亏几千元就自杀的悲剧。其实,在商海中游泳是大有学问的,要想游得好,学习必要的专业知识,预想到各种风险,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早期那种投机而一夜暴发的机会已大大减少了,代之而起的是靠科学经营。成功的企业家必须有必要的专业准备和心理准备,“事备而后动”,方能常盛不衰。三、“卒寡而兵强者,有义也。”“乐兵者亡,利胜者辱。”这里,孙膑又提出了一个战争的根本原则——“义”。战争历来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进行正义的战争,可以变弱小为强大,最后战胜敌人;进行非正义战争,即使一时强大,最终仍不能逃脱失败的命运。战争的性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这是人类历史上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真理。就拿当今活着的中国人亲自经历的事实来说,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战胜国民党反动派,中朝人民战胜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都是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而其取胜的根本原因,都在于胜者打的是正义的战争。战争的性质决定战争的胜负,所以作者进一步提出“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战而无义,天下无能以固且强者”,明确反对穷兵黩武。孙膑关于战争性质的观点并不难理解,也不乏例证证明其正确,而最难能可贵的在于,是在两千多年以前,他就提出了这个观点,足以证明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杰出的军事家。综合上述三点,可见孙膑在《见威王》中完整地论述了一个战争观,值得人们深入思考,细心领会。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3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古典名著 最新文章 |
南齐书 |
梁书 |
魏书 |
南史 |
周书 |
仪礼译注 |
五代史演义 |
周易全解 |
隋唐演义 |
白话尚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