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说实话,不同的人写同一个题材,在对人物或是情节的看法和把握上总会有不同,这是常情,所以番外的创作者当然也会有自己的偏好,犹其是正文中的骨和画经历了太多的痛苦,所以爱他们的读者总会想在自己的笔下让他们活得甜蜜一些,这是人之常情,我看过不少的番外,大多都是小骨和师父甜蜜相伴的,就算是有波折也是剧情本身的波折,与两人的感情并无伤害,所以几乎都是甜文,如果偏爱师父一些的,就多半会写一下小骨知道当年师父找自己是如何痛苦,并为此内疚,再受点儿小伤害,算是读者们为师父小小“报复”一下,当然结局都是不错的,仍然是以小骨和师父甜蜜结尾;如果偏爱小骨一些的,多半会让师父多感受一下当年小骨的惨状,并多后悔一些日子,多写一些师父找小骨受煎熬的情节,当然最后还是以师父找到小骨为结局,并且幻想小骨从此以后彻底翻身把歌唱,也在师父面前平等一些,夫君,子画等等称呼相继出炉,青菜萝卜各有所爱,番外本身的意义也多是填补正文感情茫点的空白,读者希望在自己的番外里让子画和小骨过自己想像中的生活也未尝不可。在不以是否能跟正文相结轨或说彻底延续正文风格为前提的情况下,客观来说,番外的情节和构思都各有其特点和优点,读者们都很有才,也很用心,感觉文笔都是不错的,赞一个。 但我本人很少有看完的,也算是个人爱好吧,我更倾向于原著中的禁忌之爱,虐恋情深,所谓禁忌之感和前面已经很详细的说过了,不再赘述,我觉得作为师父的白子画的暗恋就是禁忌之爱的精华,暗恋即暗暗喜欢,暗暗思慕,无论如何不能让对方知道,那无法喧之于口的爱恋,那纠节的心理,两难的决择正是这篇文真正的看点;而小骨的单恋也很好的诠释了爱情本身,无论如何我都放不下,无论你怎么伤害我,我都无法伤害你,这种感情感人至深。白子画的绝不放手,绝不放弃,矛盾挣扎与小骨的至死不悔,百折不改的痴迷连在一起,撞出了真正的火花,这不是作者笔下刻意以剧情推动的火花,而是两人内心挣扎而产生的火花,这种禁忌之恋才让我真正觉得欲罢不能。 我喜欢白子画人前的绝情与人后痛苦的强烈对比,不需过多台词,只那淡淡一笔便能窥得其中真味,白子画收了小骨后,觉得小骨总算又回到自己身边的描写,曾让我看时真的掉了泪,我前面看东方死都未能流泪,但看到这里却忍不住流泪,不管再多伤害,不管再多误解,她总算又回到了我的身边,只要她在我身边就够了,其他已无需多求,多么深刻的爱。 爱之深责之切,责之切才能体现爱之深,白子画的责罚也正是禁忌恋的关键所在,责罚小骨他心痛,但又不能不罚,如果不罚就是对小骨的不负责任,一旦惩罚又自己心疼,恨不能以身相代,不知如何是好,痛心无奈,恨她不争气,痛她遍体鳞伤,恼她不悔过,不回头,一句孽障已胜过无数甜言蜜语。 我曾想,我为什么我为什么最喜欢重读白子画与小骨的虐心情节,师父罚小骨的片段我更是喜欢,原因只有一个,爱情其时只有在伤害面前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爱与痛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越爱越痛,如果不经过伤害的考验,你怎么知道你付出的或得到的是不是真正的爱情,只想享受爱情的甜美,不想经历爱情的痛苦是极其不现实的,这世上有没有波澜壮阔又婉转温柔的大爱,没有,有没有让人不痛的刻骨深情,也没有。师父对小骨的责罚和小骨心甘情愿的领受,才是真正让人感动的地方,也是展现禁忌之恋的最好地方。 至于小骨和白子画到底有没有孩子,怎么说呢,这个不好猜测,但个人觉得如果单从写文的角度来说,有没有孩子已无大的意义,师父和小骨的执念已经很好的体现在对方身上,犹其是师父,他是个无情无欲的人,这是人物基调,不可逆转,他的执着也是只对小骨的,对其他人他不可能发疯发狂,他的一生心血都在小骨身上,很难想象他再以这种方式去精心雕着其他人,且小骨于师父而言也有孩子的成分,师父对小骨是有父性的,慈爱和管教都已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是否多加一个孩子来体现师父的父性已变得可有可无的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