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笔下向来不缺让人感慨、感动到心酸甚至流泪的女子,二狗中有一个曹蒹葭,蛤蟆中有一个小狐狸,甚至连长时间断更的桃花中都有个秦香君。 雪中写了二十多万字,我不知道能让诸位感到感动的女子是哪个? 是那个字里行间藏剑意,却又彷徨的姜泥? 是那个报仇不成,却能安于蛰伏的花魁鱼幼薇? 其实有寥寥二十几万字刻画出来的人物已经相当不少了,深入人心的恐怕也不止我例举出来的这两个,像是徐脂虎,像是徐渭熊,像是那几个丫鬟死士,甚至还有那个风骚苦命的舒大娘…… 其实从雪中开书第一天毅然决然的跳坑开始,无论是主角徐凤年,还是那一干配角都没有给我当年追蛤蟆的时候那种激情,直到有一天,我在那个顶上有神仙的张家界,一个白衣缟素的女子空降般投入我的眼中,其实只有短短几十个字而已:最后一战便是那西垒壁,王妃缟素白衣如雪,双手敲鱼鼓营等人高的鱼鼓,一鼓作气拿下了离阳王朝的问鼎之战。 顿时,鼻腔发酸,眼角竟然湿润到积蓄了大滴的泪水。泪光中:寒风飒飒中,一营百战悍卒杀气凛然连战马鼻中喷出的白息都带着刺骨的杀机,寒风卷起枯草呜咽作响,战将抽出鞘中长刀斜指敌军,马蹄踩碎了寒风,百战悍卒如钱塘大潮般冲锋而去。一营悍卒冲锋的背影后,孤零零的一座鼓台矗立在瑟瑟寒风中,台上一名女子看不清面容,一袭白衣,胜雪缟素。一双纤纤玉手没有握鼓槌,几乎与军卒冲锋同时擂响了那比她还高的巨大战鼓,鼓声入雷甚至将战马冲锋的蹄声都压了下去,悍卒耳中那由缓至急的咚咚鼓声化作他们身体中无限的战意,化作他们手中杀人利器上凛冽刺目的寒光。 两军轰然相撞,敌军数倍于我,西垒壁近在眼前,我鱼鼓营死战不退。刀光血影,肢体横飞,喊杀震天……那隆隆的鼓声毫不间歇,一直震响在众将士的耳畔、心间。离阳王朝的军队也不是泥捏纸糊,死战第一的鱼鼓营存一十六人,白衣女子自始至终擂鼓不停,众将士死战不退。大溃离阳王朝军队,自此离阳王朝一马平川。 那个擂鼓的白衣女子是当时的大将军,后来的大柱国北凉王徐骁的王妃,两军阵前擂鼓激军,不能说西垒壁一战胜败关键系于此,毕竟那一营的好汉拼死冲杀,几近全军覆没才得来的胜利,但王妃却也是功不可没,试想王妃在军后擂鼓,即便是孬-种也会决死回护的吧?何况是一营嗷嗷叫的血性汉子。王妃当时白衣缟素,缟素一般引申为丧服,王妃身着丧服擂鼓激军,乃是为这一营的汉子送行来的。鼓声既是激励他们勇往直前痛饮敌军鲜血,更是为他们送行,震慑一路牛头马面。黄泉路上鱼鼓营好汉不孤单,有王妃的鼓声为引,魂去归来。 王妃的这一身缟素其实也是在为自己送行,离阳王朝军队难道就真的是那么好打的?一营鱼鼓营就能拿下那西垒壁?这就是楚霸王破釜沉舟了,在这鱼鼓营好汉背后擂鼓的这个白衣王妃,就是存了必死之志的那条天堑大江,只要鱼鼓营一溃,即便是王妃身负绝世武功,一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子? 战火中,一十六位幸存好汉,浑身浴血,夕阳下,那*的鼓台上白衣女子擂动战鼓为死去的弟兄送行,缟素胜雪。 笔力有限,心中莫名的感动却无法尽书而出,那白衣缟素的女子挥动素手擂响战鼓的画面,那震天的喊杀声,那隆隆的鼓声一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泪水再一次盈眶,徐骁那大柱国、北凉王的位子当真只是听潮亭下那六百余灵位就能换回来的?这其中必不能少了这个白衣缟素为自己为鱼鼓营送行的大王妃吧? PS1:北凉铁骑群内部,凤字营和骁骑之间的书评友谊赛,我是凤字营第一弹。凤字营的好汉们,我抛砖了,希望能引来你们的美玉。 PS2:文明评书,文明书评,从你我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