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 《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撰者不详。一卷。内容为讲述宇宙生成与人之修炼。称宇宙之生成由“太初”(道初之“赤纂”)而“太素”(人之素之“黄霖”)而“太始”(气始之“白表”)。三霖相包,三一(道之虚、无、空)混合。谓人修炼之“守虚尢自然之法”有一j:“大者,解道根源.深洞玄妙;中者,守神去欲.还神绛寓;小者。除去情欲,闭塞耳目”。书 名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作 者不详类 别道经出版时间约南北朝目录 1 简介 《 太 上 老 君 虚 无 自 然 本 起 经 》 , 作 者 不 详 。 一 卷 。 内 容 为 宇 宙 生 成 论 和 修 道 论 。 以 《 道 德 经 》 一 生 二 , 二 生 三 , 三 生 万 物 为 理 论 依 据 , 论 述 道 为 三 一 之 说 。 认 为 道 之 初 的 赤 气 变 为 人 之 初 的 黄 气 , 再 变 而 为 气 之 始 的 白 气 , 此 即 为 三 气 相 包 , 三 一 混 合 , 名 叫 混 沌 。 由 此 而 生 成 万 物 。 道 的 三 一 表 现 为 「 虚 」 、 「 无 」 、 「 空 」 , 精 明 而 无 形 质 为 虚 , 气 有 形 可 见 无 质 可 得 为 无 , 没 有 天 地 万 物 为 空 。 修 道 就 是 要 获 得 这 种 虚 无 空 的 特 性 , 与 道 同 一 , 为 此 必 须 空 虚 其 心 , 不 起 欲 念 , 关 闭 耳 目 , 不 闻 不 见 , 从 而 返 归 於 道 。 书 中 所 讲 守 道 之 法 多 从 心 性 及 斩 断 情 欲 入 手 , 为 研 究唐宋以前 道 教 修 道 论 的 文 献 材 料 。收 入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 。 2 主要内容 [1] 主要内容编辑道者,谓太初也。太初者,道之初也。初时为精,其气赤盛,即为光明,名之太阳,又曰元阳子丹。丹复变化即为道君,故曰道之初藏在太素之中,即为一也。太素者,人之素也。谓赤气初变为黄气,名曰中和,中和变为老君,又为神君,故曰黄神来入骨肉形中,成为人也;故曰人之素藏在太始之中,此即为二也。太始者,气之始也。谓黄气复变为白气,白气者,水之精也。名太阴,变为太和君,水出白气,故曰气之始也,此即为三气也。夫三始之相包也,气包神,神包精,故曰白包黄,黄包赤,赤包三,三包一,三一混合,名曰混沌。故老君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曰:混沌若鸡子。此之谓也。夫人形者,主包含此三一,故曰三生,又曰三精,又曰三形。元包含神,神得气乃生,能使其形安,止其气。如此三事,当相生成。 夫道为三一者,谓虚、无、空。空者,白也,白包无。无者,黄也,黄包赤。赤为虚。何为虚?虚者,精光明,明而无形质。譬若日、月及火,其精明然。而无有形质,故为虚。何谓无?无者,气也。气有形可见,无质可得,故为无。何谓空?空者,未有天地山川,左顾右视,荡荡漭漭,无所障碍,无有边际,但洞白无所见,无以闻,道自然从其中生。譬若琴瑟鼓箫之属,以其中空,故出声音。是以圣人作经诫后贤者,欲使守道,空虚其心,关闭其耳目,不复有所念。若有所念思想者,不能得自然之道也。所以者何?道未变为神时,无端无绪,无心无意,都无诸欲,澹泊不动不摇。及变为神明,神者外其光明,多所照见,使有心意,诸欲因生,更乱本真。或曰思想不能复还反于道,便入五道,无有休息时。何谓五道?一道者,神上天为天神;二道者,神入骨肉形为人神;三道者,神入**为**神;四道者,神入薛荔,薛荔者,饿鬼名也;五道者,神入泥黎,泥黎者,地狱名也。神有罪过,入泥黎中考。如此五道,各有劫寿岁月,是以贤者学道,当晓知虚无自然。守虚无者得自然之道,不复上天也。常在世间变化,见死生,为世人师。守神者能练骨肉形为真人,属天官,当飞上天。此谓中自然也。守气者能含阴阳之气,以生毛羽,得飞仙道,名曰小自然。故神有广狭,知有浅深,明有大小。由是言之,学道赞诵圣文,寻逐明师,开解愚冥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