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韩愈 ——读梁衡《读韩愈》有感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题记 “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这是作家梁衡对韩愈的评价,是韩愈为官的写照。 翻开市面上的古诗集,你会发现李白的诗作数量居首,其次是杜甫,而韩愈远远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他也写诗文,只不过没有李白那么多痴话、没有杜甫那么多忧国忧民——他的不幸与挫折,却远比李白杜甫多。 文中作者对韩愈的评价甚高。不但详细地介绍了韩愈的种种经历,又对他的作为做出了详细的评述。韩愈本人正直,“肝脑涂地”地直接向唐宪宗“陈利害表决心”,不料宪宗丝毫不领情,还将他贬官千里,这已算是一桩挫折;押送出京途中小女儿又遭惨死,更是一大悲痛;当他到了潮州后,却发现这里还残余落后的文化和陋习,然而韩愈仍不忘将自己的能力付诸一方水土,心系百姓,这真是“难能可贵了”。他两次犯上直言,又倡导古文运动,身处逆境却不屈不挠,不依不服,这正是他生命中的韧劲所在。“他出身小户,考进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进士,在考官时又三次落第”,如此看来韩愈并不是一个向挫折低头的人。身处逆境,他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踏踏实实做好他认为是他应该做的事情。在历史上,他的作为也许称不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也足以令后人为之敬佩、为之称道。韩愈所受到的挫折,究竟是他的个性决定还是掌朝的宪宗皇帝造成的?文中作者认为无关紧要。他认为重要的是人对待自己不幸的态度。他的思想在今天依然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纵观历史,拥有韩愈这种精神的人大多与他有类似的悲惨命运。但这又何妨?人生的凄苦也许是命中注定,但他们却将个人利益抛诸脑后,用自己的能力改变了别人甚至整个地区乃至国家的命运。倘若没有韩愈,却有一个昏庸的皇帝,那还会有一个这样的韩愈吗?“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历史上就是有了这样一个韩愈。与其同倡导古文运动的柳宗元,同样遭到了贬谪,拥有相似的遭遇,也心系民间凄苦,然而在我看来他的思想境界并不如韩愈。他只能停留在“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的精神层面上,偏偏少了韩愈的倔强。当然,韩愈身后出了一个“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林则徐,也是有着很大贡献的。潮州山水多有以韩公命名,而林则徐留下的则是一条至今还在为后人所用的“徐公渠”。他们都是舍身忘己的朝代伟人。 现在的我们不需要经受如此之多的人生磨难,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处处抱怨。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受到的委屈或是挫折,跟韩愈在仕途上所遭的不顺根本不能相提并论。更何况韩愈内心深处所隐藏着的奋斗精神并未随着一次次的碰壁而消失殆尽,他倔强的力量换来的是一方百姓的精神文化素养提升。 我读《读韩愈》,读到的是他曾并不为我所了解的人生经历;我读《读韩愈》,读到的是他不畏挫折的倔强力量;我读《读韩愈》,读到的是他孤独却坚强的人生写照……我读韩愈,读到的是他那种“奉献于民,求成于心”的高尚品格。他作出的贡献所带来的影响,在天国的韩公已不可知,但他的行为足以让后人捧一缕心香,令山河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