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易经 -> 周易本义,周易折中与周易禅解 -> 正文阅读

[易经]周易本义,周易折中与周易禅解[第1页]

作者:爵士爵士猫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周易本义.朱熹注》为朱熹著。
朱熹注解的《周易本义》初稿名《易本义》,定稿历经二十余年。初稿《易本义》依吕祖谦《古周易》本分卷。上经和下经各一卷;十翼(即 :《彖》上传、《彖》下传、《象》上传、《象》下传、《文言》、《系辞》上传、《系辞》下传、《说卦》、《序卦》、《杂卦》)每翼为一卷 。“经”、“翼”共合十二卷。成书定稿,朱熹将书名定为《周易本义》,将原稿割裂,重组成四卷。上经,卷一;下经,卷二;《系辞传》,卷三;《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为卷四;《彖传》与《象传》分附于各条经文之下。故朱熹注解的《周易本义》有十二卷与四卷本之别。
《周易折中》,康熙御纂,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主编。此书兼讲象数与义理,集汉易、宋易之大成,是研究清代易学最重要的典籍。《周易折中》遍采诸家大儒之说,考订古今,洋洋凡百万言。虽阐幽发微,却通俗易懂,不可多得。今人读易,多因少古文功底,望文生义,难解义趣。读此书,恰似与古之学者同习《易经》,事半而功倍。诚为学易者必读,研易者案头必备之典籍。详研之,易道之精微尽在其中矣。 本书遍采诸家大儒之说,考订古今,洋洋凡百万言。虽阐幽发微,却通俗易懂,不可多得。今人读易,多因少古文功底,望文生义,难解义趣。读此书,恰似与古之学者同习易经,事半而功倍。诚为学易者必读,研易者案头必备之典籍。详研之,易道之精微尽在其中矣。
《周易禅解》是智旭为了融合儒佛思想,47岁时所著。以禅解易是一门既古老又新颖的交叉学科。在《周易》的义理、象数和古史等研究路径中,以禅解易是其中一较为特殊的研究门类。明代僧人智旭是禅易会通的集大成者,《周易禅解》为其代表性著作。
 
周易本义
  
  〔南宋〕朱熹注
  序
  《易》之为书,卦、爻、彖、象之义备,而天地万物之情见。圣人之忧天下来世,其至矣!先天下而开其物,后天下而成其务,是故极其数以定天下之象,着其象以定天下之吉凶。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所以顺性命之理,尽变化之道也。散之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所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
  阴阳,一道也。太极,无极也。万物之生,负阴而抱阳,莫不有太极,莫不有两仪。纟因缊交感,变化不穷。形一受其生,神一发其智,情伪出焉,万绪起焉。《易》所以定吉凶而生大业,故《易》者,阴阳之道也;卦者,阴阳之物也;爻者,阴阳之动也。卦虽不同,所同者奇、耦;爻虽不同,所同者九、六。是以六十四卦为其体,三百八十四爻互为其用,远在六合之外,近在一身之中。暂于瞬息,微于动静,莫不有卦之象焉,莫不有爻之义焉。至哉《易》乎!其道至大而无不包,其用至神而无不存。
  时固未始有一,而卦未始有定象;事固未始有穷,而爻亦未始有定位。
  以一时而索卦,则拘于无变,非《易》也;以一事而明爻,则窒而不通,非《易》也。知所谓卦、爻、彖、象之义,而不知有卦、爻、彖、象之用,亦非《易》也。故得之于精神之运,心术之动,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然后可以谓之知《易》也。虽然,《易》之有卦,《易》之已形者也;卦之有爻,卦之已见者也。已形已见者,可以言知;未形未见者,不可以名求,则所谓《易》者,果何如哉?此学者所当知也。
 
朱熹对于易经的考察,核心就是围绕【卦、爻、彖、象】而展开的。易经记载了圣人君子之道的生生不息,故而朱子云【卦、爻、彖、象之义备,而天地万物之情见。圣人之忧天下来世,其至矣!】。这就把易经最为君子之道而看待,而不是把易经简单的视为算命与看风水的工具。
朱子云,【以一时而索卦,则拘于无变,非《易》也;以一事而明爻,则窒而不通,非《易》也。知所谓卦、爻、彖、象之义,而不知有卦、爻、彖、象之用,亦非《易》也。】朱熹对待易经的认知,远远超乎历史上其他学者的认知境界。
而后朱熹把易经的哲学思想作为修身养性的最好的工具,只有君子之心性、君子之德行,才能与天地之道相互感应,朱子云【故得之于精神之运,心术之动,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然后可以谓之知《易》也。】
朱熹诠释易经,不是无的放矢,而是仅仅抓住易经的结构与文本,而展开义理的论述。
易经的结构是什么呢?
朱子云【阴阳,一道也。故《易》者,阴阳之道也;卦者,阴阳之物也;爻者,阴阳之动也。定天下之象,着其象以定天下之吉凶。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所以顺性命之理,尽变化之道也。散之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暂于瞬息,微于动静,莫不有卦之象焉,莫不有爻之义焉。】
朱熹认为易经的核心理念,乃是【卦、爻、彖、象之义】皆是【顺性命之理,尽变化之道也。散之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这一点,在朱子语类中,有极为详细的展开。
----------------------------
 
对朱子语类有关易经的条目,做一个简单的摘录。
首先,朱熹的哲学思想,乃是把太极,天地,道、理、气、阴阳、性命与仁义礼智的五常,视为浑然一体的天道人道,天理与人性的合一。
朱子语类 卷一 理气上 ◎太极天地上
问:"太极不是未有天地之先有个浑成之物,是天地万物之理总名否?"曰:"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在天地言,则天地中有太极;在万物言,则万物中各有太极。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动而生阳,亦只是理;静而生阴,亦只是理。"
问:"太极解何以先动而后静,先用而后体,先感而后寂?"曰:"在阴阳言,则用在阳而体在阴,然动静无端,阴阳无始,不可分先后。今只就起处言之,毕竟动前又是静,用前又是体,感前又是寂,阳前又是阴,而寂前又是感,静前又是动,将何者为先后?不可只道今日动便为始,而昨日静更不说也。如鼻息,言呼吸则辞顺,不可道吸呼。毕竟呼前又是吸,吸前又是呼。"〔淳〕
太极只是一个"理"字。〔人杰〕
有是理后生是气,自"一阴一阳之谓道"推来。此性自有仁义。〔德明〕
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铢〕
先有个天理了,却有气。气积为质,而性具焉。〔敬仲〕
问理与气。曰:"伊川说得好,曰:'理一分殊。'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及在人,则又各自有一个理。"〔夔孙〕
【案】点评,朱熹把天道与人道视为一体,这里要抓住朱熹的关键词语。人道与天道的关系,乃是君子之心性与天道合一而互感,所谓【今只就起处言之,毕竟动前又是静,用前又是体,感前又是寂,阳前又是阴,而寂前又是感,静前又是动,将何者为先后?】【此性自有仁义。】【'理一分殊。'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及在人,则又各自有一个理。】【气积为质,而性具焉。】
只有把握了朱熹的哲学思想的根本原则与出发点,那么朱熹的易经思想就很好理解了。
--------------------
 
朱子语类 卷六十五 易一
◎纲领上之上  △阴阳
  阴阳只是一气,阳之退,便是阴之生。不是阳退了,又别有个阴生。〔淳〕
  阴阳做一个看亦得,做两个看亦得。做两个看,是"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做一个看,只是一个消长。〔文蔚〕
阴阳有以动静言者,有以善恶言者。如"乾元资始,坤元资生",则独阳不生,独阴不成,造化周流,须是并用。如"履霜坚冰至",则一阴之生,便如一贼。这道理在人如何看,直看是一般道理,横看是一般道理,所以谓之"易"。〔道夫〕
天地之间,无往而非阴阳,一动一静,一语一默,皆是阴阳之理。至如摇扇便属阳,住扇便属阴,莫不有阴阳之理。"继之者善",是阳;"成之者性",是阴。阴阳只是此阴阳,但言之不同。如二气迭运,此两相为用,不能相无者也。至以阳为君子,阴为小人,则又自夫刚柔善恶而推之,以言其德之异耳。"继之者善",是已发之理;"成之者性",是未发之理。自其接续流行而言,故谓之已发;以赋受成性而言,则谓之未发。及其在人,则未发者固是性,而其所发亦只是善。凡此等处,皆须各随文义所在,变通而观之。才拘泥,便相梗,说不行。譬如观山,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也。〔谟〕
问:"理与数,其本也只是一。"曰:"气便是数。有是理,便有是气;有是气,便有是数,物物皆然。如水数六,雪片也六出,这又不是去做将出来,他是自恁地。如那龟,圣人所以独取他来用时,也是这个物事分外灵。尝有朋友将龟悫来看,背上中心有五条文,出去成八,外面又成二十四,皆是自然恁地,这又未为巧。最是七八九六与一二三四极巧:一是太阳,馀得个九在后面;二是少阴,后面便是八;三是少阳,后面便是七;四是太阴,后面便是六,无如此恰好。这皆是造化自然如此,都遏他不住。"〔义刚〕
问:"昨日先生说:'程子谓:"其体则谓之易。"体,犹形体也,乃形而下者。易中只说个阴阳交易而已。'。然先生又尝曰:'在人言之,则其体谓之心。'又是如何?"曰:"心只是个动静感应而已。所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者是也。看那几个字,便见得。"因言:"易是互相博易之义,观先天图便可见。东边一画阴,便对西边一画阳。盖东一边本皆是阳,西一边本皆是阴。东边阴画。皆是自西边来;西边阳画,都是自东边来。姤在西,是东边五画阳过;复在东,是西边五画阴过,互相博易而成。易之变虽多般,然此是第一变。"广云:"程子所谓'易中只说反复往来上下'者,莫便是指此言之否?"曰:"看得来程子之意又别。邵子所谓易,程子多理会他底不得。盖他只据理而说,都不曾去问他。"〔广〕
阳上交於阴,阴下交於阳,而生四象,便是阴阳又各生两画了。阴交刚,阳交柔,便是阴阳又各生两画了。就乾两画边看,乾兑是老阳,离震是少阴;就坤两画边看,坤艮是老阴,坎巽是少阳。又各添一画,则八卦全了。〔渊〕
---------------------------
 
朱子语类 卷六十六 易二   ◎纲领上之下
易本为卜筮而作。古人淳质,初无文义,故画卦爻以"开物成务"。故曰:"夫易,何为而作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此易之大意如此。〔谟〕
上古民淳,未有如今士人识理义峣崎;蠢然而已,事事都晓不得。圣人因做易,教他占,吉则为,凶则否,所谓"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者,即此也。及后来理义明,有事则便断以理义。如舜传禹曰:"朕志先定,鬼神其必依,龟筮必协从。"已自吉了,更不用重去卜吉也。周公营都,意主在洛矣,所卜"涧水东,瀍水西",只是对洛而言。其他事惟尽人谋,未可晓处,方卜。故迁国、立君,大事则卜。洪范"谋及乃心,谋及卿士",尽人谋,然后卜筮以审之。〔淳〕
魏丙材仲问"元亨利贞"。曰:"'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盖上古之时,民淳俗朴,风气未开,於天下事全未知识。故圣人立龟以与之卜,作易以与之筮,使之趋利避害,以成天下之事,故曰'开物成务'。然伏羲之卦,又也难理会,故文王从而为之辞於其间,无非教人之意。如曰'元亨利贞',则虽大亨,然亦利於正。如不贞,虽有大亨之卦,亦不可用。如曰'潜龙勿用',则阳气在下,故教人以勿用。'童蒙'则又教人以须是如童蒙而求资益於人,方吉。凡言吉,则不如是,便有个凶在那里。凡言不好。则莫如是,然后有个好在那里,他只是不曾说出耳。物只是人物,务只是事务,冒只是罩得天下许多道理在里。自今观之,也是如何出得他个。"〔道夫〕
易所以难读者,盖易本是卜筮之书,今却要就卜筮中推出讲学之道,故成两节工夫。〔贺孙〕
 
朱熹前辈的注释不看也罢 错误连篇
 

 
其实朱熹的书一开始去读《周易本义》不好,先去读读《朱子语类》,其中有关于周易卦辞爻辞的论述。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读《周易本义》,会有一番作为。
 
《周易折中》易学思想概述
清代的易学是在清初经学的时代背景下孕育而成的,必然受学术主流基调和气氛的影响.清廷入主中原后就确立了重视儒家思想的格调.针对明亡的教训,清政府确立了学术要经世致用的原则,倡导经道合一的理念.
所谓经就是儒家的经典,道就是经在政治文化生活的应用,是管理国家和社会的谋略.应从经典中引申出大道,阐释出经文中的微言大义,用来开国承家,弘济天下,达到内圣外王的目的.这种文化氛围和学术基调影响了清代易学.表现在易学上就是特别注重对周易经传中义理的精妙阐发.
《周易折中》一书为李光地奉旨修纂的重要易学著作,在易学史上影响很大.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学界对李光地的研究越来越多,该书也受到了较多关注,成为研究李光地易学思想的重要依据和原始材料.
在这些研究中,同时有一种现象,即笼统将该书认定为李光地易学思想的反映,将之作为李光地易学思想的代表著作,言李光地易学必论《周易折中》.
然而,该书从决定修订到内容编写和主旨确定,都是在康熙帝的一手操持和严格把关下进行的,该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政治原因.同时,该书实际上是一个集体劳动的结果,其中反映的不仅仅是李光地一人的易学思想.
李光地《周易折中》以「折中」治《易》,一方面折中众说,另一方面面对众说分歧,而「折中」於朱子,因朱子兼取象数,义理之故.李氏释《易》重视「义例」,尤要者为「卦主」.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流之一,但由于《周易》意旨颇为丰富,历代易学家对它作出了各种解释,逐渐形成了各种解易体例,"卦主"说便是其中之一。"卦主说"中蕴含的易学思想也是历代易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卦主说"发端于《易传》,后经历代易学家的发展,成为比较完善的理论。到了清代,李光地等人发展了前人的理论,为"卦主说"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卦主说发端于《易传》,后经西汉京房,魏王弼,清李光地等地阐述及运用,卦主说发展到相当完备的程度
."卦主说"是发端于《易传》并经由京房,郑玄等易学家发展的一种解易体例,在王弼那里达到了新的高峰.
王弼"卦主说"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爻为主说","内外二体说"和"卦名,卦辞以定卦义说".
从其"卦主说"这一侧面分析,王弼的易学具有义理象数兼用,易玄结合两个基本特征
其理论的最终落脚点是人事道德,社会政治.
卦主,是抓住主要矛盾分析卦义的思想方法.卦主思想蕴于孔子及其后学所成《易传》,尤其是《彖传》之中.
易学史上首次提出卦主说的是西汉象数易学大家京房,其后,
东汉郑玄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为"爻体说",
汉易集大成者虞翻也以卦主解《易》.
魏时之王弼在汉易卦主说基础上,站在哲学的高度以更宽阔的视野,将汉易卦主说进一步系统化,哲理化,玄学化,从而将其作为释《易》的重要体例.
由汉易提出的卦主说理论,经过王弼的继承,发展后,成为后世象数派及义理派特别关注的体例.
清代易学家李光地系统地分析了六十四卦的主卦,使"卦主"之说得到了发展,
 
对于《周易》发展史的总结,以《四库全书总目》最为简明。此书将历史上的周易学分为“两派六宗”,即象数派下的象占宗、禨祥宗、造化宗,以及义理派下的老庄宗、儒理宗和史事宗。然而四库馆臣对这“两派六宗”皆不满意,认为只有《周易·大象传》体现了《周易》的根本精神,其言曰:“六十四卦大象皆有‘君子以’字,其爻象则多戒占者,圣人之情见乎词矣。其余皆《易》之一端,非其本也。”我们所熟知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出自《周易·大象传》。其他卦也有类似这种“君子以”的一句话,如《屯》卦大象传:“云雷屯,君子以经纶。”《蒙》卦大象传:“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等等。在我们看来,这实际是“境遇”与“境界”的关系问题。每一卦象象征一种境遇,在各种不同的境遇下,人应该具备什么德行,追求什么境界。所谓“境遇”,包涵生存的环境和发展的机遇。人生无不在境遇中,境遇各种各样,有顺境,也有逆境。对待各种境遇,应该有怎样的境界?其实“境界”并不是某种玄虚的精神,而是处理不同境遇问题所表现的最佳的人生态度。
《周易》义理派名著首推王弼的《周易注》。汉魏以后,学者鹜于象数之学,牵强附会,违背《周易》原意。王弼尽扫象数,畅以义理,使天下耳目为之一新。
程颐所著《周易程氏传》(即《伊川易传》)是以理学思想解经的第一部成功之作。此书在后世享有盛名,被列为官学科举考试的规定内容。清代顾炎武以为宋明易学以程颐《易传》为第一。
南宋杨万里《诚斋易传》。此书属于易学史“两派六宗”中的“史事宗”。其特点是以历史人物故事解《周易》卦爻辞,段段节节用古事引证。
李鼎祚作《周易集解》,辑录汉唐以来四十余家说《易》之书,特别重视辑录象数易学之书,由此汉唐象数之学的一些重要资料,赖此书得以保存和流传。
 
周易折中:
凡所谓卦主者,有成卦之主焉,有主卦之主焉。成卦之主,则卦之所由以成者。无论位之高下,德之善恶,若卦义因之而起,则皆得为卦主也。主卦之主,必皆德之善,而得时、得位者为之。故取于五位者为多,而它爻亦间取焉。其成卦之主,即为主卦之主者,必其德之善,而兼得时位者也。其成卦之主,不得为主卦之主者,必其德与时位,参错而不相当者也。大抵其说皆具于夫子之《彖传》,当逐卦分别观之。
若其卦成卦之主,即主卦之主,则是一主也。若其卦有成卦之主,又有主卦之主,则两爻皆为卦主矣。或其成卦者兼取两爻,则两爻又皆为卦主矣。或其成卦者兼取两象,则两象之两爻,又皆为卦主矣。亦当逐卦分别观之。
《乾》以九五为卦主,盖乾者天道,而五则天之象也。乾者君道,而五则君之位也,又刚健中正。四者具备,得天德之纯,故为卦主也。观《彖传》所谓“时乘六龙以御天”,“首出庶物”者,皆主君道而言。
《坤》以六二为卦主,盖坤者地道,而二则地之象也。坤者臣道,而二则臣之位也,又柔顺中正。四者具备,得坤德之纯,故为卦主也。观彖辞所谓“先迷后得主”“得朋”“丧朋”者,皆主臣道而言。
《屯》以初九、九五为卦主,盖卦唯两阳,初九在下,侯也,能安民者也。九五在上,能建侯以安民者也。
《蒙》以九二、六五为主,盖九二有刚中之德,而六五应之。九二在下,师也,能教人者也。六五在上,能尊师以教人者也。
《需》以九五为主,盖凡事皆当需,而王道尤当以久而成,《彖传》所谓“位乎天位,以正中也”,指五而言之也。
《讼》以九五为主,盖诸爻皆讼者也,九五则听讼者也。《彖传》所谓“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亦指五而言之也。
《师》以九二、六五为主,盖九二在下,“丈人”也;六五在上,能用“丈人”者也。
《比》以九五为主,盖卦唯一阳居尊位,为上下所比附者也。
 
周易折中:
凡所谓卦主者,有成卦之主焉,有主卦之主焉。成卦之主,则卦之所由以成者。无论位之高下,德之善恶,若卦义因之而起,则皆得为卦主也。主卦之主,必皆德之善,而得时、得位者为之。故取于五位者为多,而它爻亦间取焉。其成卦之主,即为主卦之主者,必其德之善,而兼得时位者也。其成卦之主,不得为主卦之主者,必其德与时位,参错而不相当者也。大抵其说皆具于夫子之《彖传》,当逐卦分别观之。
《小畜》以六四为成卦之主,而九五则主卦之主也。盖六四以一阴畜阳,故《彖传》曰“柔得位而上下应之”,九五与之合志,以成其畜,故《彖传》日“刚中而志行”。
《履》以六三为成卦之主,而九五则主卦之主也。盖六三以一柔履众刚之间,多危多惧,卦之所以名《履》也。居尊位尤当常以危惧存心,故九五之辞曰“贞厉”,而《彖传》曰“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
《泰》以九二、六五为主,盖泰者上下交而志同,九二能尽臣道以上交者也,六五能尽君道以下交者也,二爻皆成卦之主,亦皆主卦之主也。
《否》以六二、九五为主,盖否者上下不交,六二“否亨”,敛德辟难者也。九五“休否”,变《否》为《泰》者也。然则六二成卦之主,而九五则主卦之主也。
《同人》以六二、九五为主,盖六二以一阴能同众阳,而九五与之应。故《彖传》曰“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
《大有》以六五为主,盖六五以虚中居尊,能有众阳。故《彖传》曰“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
《谦》以九三为主,盖卦唯一阳,得位而居下体,谦之象也。故其爻辞与卦同,《传》曰“三多凶”,而唯此爻最吉。
《豫》以九四为主,卦唯一阳,而居上位,卦之所由以为豫者。故《彖传》曰“刚应而志行”。
《随》以初九、九五为主,盖卦之所以为随者,刚能下柔也。初五两爻,皆刚居柔下,故为卦主。
《蛊》以六五为主,盖诸爻皆有事于干蛊者,至五而功始成,故诸爻皆有戒辞,而五独曰“用誉”也。
《临》以初九、九二为主,《彖传》所谓“刚浸而长”是也。
《观》以九五、上九为主,《彖传》所谓“大观在上”是也。
《噬嗑》以六五为主,《彖传》所谓“柔得中而上行”是也。
《贲》以六二、上九为主,《彖传》所谓“柔来而文刚”,“刚上而文柔”是也。
《剥》以上九为主,阴虽剥阳,而阳终不可剥也,故为卦主。
《复》以初九为主,《彖传》所谓“刚反”者是也。
 
《无妄》以初九、九五为主,盖初九阳动之始,如人诚心之初动也;九五乾德之纯,如人至诚之无息也。故《彖传》曰“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指初也;又曰“刚中而应”,指五也。
《大畜》以六五、上九为主,《彖传》所谓“刚上而尚贤”者是也。
《颐》亦以六五、上九为主,《彖传》所谓“养贤以及万民”者是也。
《大过》以九二、九四为主,盖九二刚中而不过者也,九四栋而不挠者也。
《坎》以二五二阳为主,而五尤为主,水之积满者行也。
《离》以二五二阴为主,而二尤为主,火之方发者明也。
《咸》之九四当心位,心者感之君,则四卦主也。然九五当背位,为咸中之艮,感中之心,是谓动而能静,则五尤卦主也。
《恒》者常也,中则常矣,卦唯二五居中,而六五之柔中,尤不如九二之刚中,则二卦主也。
《遁》之为遁以二阴,则初二成卦之主也。然处之尽善者唯九五,则九五又主卦之主也。故《彖传》曰“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
《大壮》之为壮以四阳,而九四当四阳之上,则四卦主也。
《晋》以明出地上成卦,六五为离之主,当中天之位,则五卦主也。故《彖传》曰“柔进而上行”。
《明夷》以日入地中成卦,而上六积土之厚,夷人之明者也,成卦之主也。六二、六五皆秉中顺之德,明而见夷者也,主卦之主也。故《彖传》曰“文王以之”“箕子以之”。
《家人》以九五、六二为主,故《彖传》曰“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
《睽》以六五、九二为主,故《彖传》曰“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
《蹇》以九五为主,故《彖传》曰“往得中也”。盖彖辞所谓“大人”者,即指五也。
《解》以九二、六五为主,故《彖传》曰“往得众也”,指五也。又曰“乃得中也”,指二也。
《损》以损下卦上画,益上卦上画为义,则六三、上九,成卦之主也。然损下益上,所益者君也,故六五为主卦之主。
《益》以损上卦下画,益下卦下画为义,则六四、初九,成卦之主也。然损上益下者,君施之而臣受之,故九五、六二为主卦之主。
《夬》以一阴极于上为义,则上六成卦之主也。然五阳决阴,而五居其上,又尊位也,故九五为主卦之主。
《姤》以一阴生于下为义,则初六成卦之主也。然五阳皆有制阴之责,而唯二五以刚中之德,一则与之相切近以制之,一则居尊临其上以制之,故九五、九二为主卦之主。
《萃》以九五为主,而九四次之,卦唯二阳而居高位,为众阴所萃也。
《升》以六五为主,《彖传》曰“柔以时升”,六五升之最尊者也。然升者必自下起,其卦以地中生木为象,则初六者巽体之主,乃木之根也,故初六亦为成卦之主。
 
《困》以九二、九五为主,盖卦以刚掩为义,谓二五以刚中之德,而皆掩于阴也,故两爻皆成卦之主,又皆主卦之主。
《井》以九五为主,盖井以水为功,而九五坎体之主也;井以养民为义,而九五养民之君也。
《革》以九五为主,盖居尊位,则有改革之权;刚中正,则能尽改革之善,故其辞曰“大人虎变”。
《鼎》以六五、上九为主,盖鼎以养贤为义,而六五尊尚上九之贤,其象如鼎之铵耳之相得也。
《震》以二阳为主,然震阳动于下者也,故四不为主,而初为主。
《艮》亦为二阳为主,然艮阳止于上者也,故三不为主,而上为主。
《渐》以女归为义,而诸爻唯六二应五,合乎女归之象,则六二卦主也。然渐又以进为义,而九五进居高位,有刚中之德,则九五亦卦之主也。
《归妹》以女之自归为义,其德不尊,故《彖传》曰“‘无攸利’,柔乘刚也”。是六三、上六成卦之主也。然六五居尊,下交,则反变不尊而为尊,化凶而为吉。是六五又主卦之主也。
《丰》以六五为主,盖其象辞曰“王假之,勿忧,宜日中”,六五之位则王之位也,柔而居中,则日中之德也。
《旅》亦以六五为主,故《彖传》曰“柔得中乎外”。又曰“止而丽乎明”。五居外体,旅于外之象也;处中位,为离体之主,得中丽明之象也。
《巽》虽主于二阴,然阴卦以阴为主者,唯离为然,以其居中故也。巽之二阴,则为成卦之主,而不得为主卦之主。主卦之主者,九五也。申命行事,非居尊位者不可。故《彖传》曰“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指五也。
《兑》之二阴亦为成卦之主,而不得为主卦之主。主卦之主,则二五也。故《彖传》曰“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
《涣》以九五为主,盖收拾天下之散,非居尊不能也。然九二居内以固其本,六四承五以成其功,亦卦义之所重,故《彖传》曰“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
《节》亦以九五为主,盖立制度以节天下,亦唯居尊有德者能之。故《彖传》曰“当位以节,中正以通”。
《中孚》之成卦以中虚,则六三、六四,成卦之主也。然孚之取义以中实,则九二、九五,主卦之主也。至于孚乃化邦,乃居尊者之事,故卦之主在五。
《小过》以二五为主,以其柔而得中,当过之时而不过也。
《既济》以六二为主,盖既济则初吉而终乱,六二居内体,正初吉之时也。故《彖传》曰“初吉柔得中也”。
《未济》以六五为主,盖未济则始乱而终治,六五居外体,正开治之时也。故《彖传》曰“未济‘亨’,柔得中也”。
以上之义,皆可以据《彖传》、爻辞而推得之。大抵《易》者,成大业之书。而成大业者,必归之有德有位之人。故五之为卦主者独多。中间亦有因时义不取五为王位者,不过数卦而已。自五而外,诸爻之辞,有曰王者,皆非以其爻当王也,乃对五位而为言耳。如《随》之上曰“王用亨于西山”,则因其系于五也。《益》之二曰“王用亨于帝”,则因其应于五也。《升》之四曰“王用亨于岐山”,则因其承于五也。皆其德与时称,故王者简而用之,以答乎神明之心也。又上爻有蒙五爻而终其义者,如《师》之上曰“大君有命”,则因五之出师定乱,而至此则奏成功也。《离》之上曰“王用出征”,则因五之忧勤图治,而至此则除乱本也。皆蒙五爻之义,而语其成效如此。《易》中五上两爻,此类最多,亦非以其爻当王也。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易经 最新文章
目前较为合理的阴阳之道图示
我个人很喜欢玄学,我想学易经那些怎么入门
好想知道答案
易经经文
革言三就怎么理解?
问个简单的问题
易经儿童诵读本
阴阳交合解河洛,天下诸家对不同。
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颐是嘴,鼎是锅,大过就凭阳爻多…上等吧友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12-14 15:08:12  更:2021-12-14 15:13:13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