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易经 -> 观物篇 -> 正文阅读

[易经]观物篇[第1页]

作者:木子2670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来学习一下邵雍的《观物篇》,说实话,邵雍的易学特别难懂,这不光是表现在他的理论上,并且他的书遣词造句,也不同。并不是说他的文字多么深奥,晦涩,而是行文太随意,造成很多文字的难读。观物篇分内外二篇,传说内篇经过邵雍笔削,而外篇就是弟子记录的他的语录。
 
易学的著作自古流传下来的书籍,应该是最多的。但是能成为经典被人们乐诵的也就那么几本。
从理论的角度来说,《周易本义》,王弼的易注,可以说易学史上的一个高峰,几乎可以说无可匹敌者。虽然宋人认为王弼于易为有所见。看怎么说,假如站在儒家的立场,道德的立场来说,王弼的注肯定有缺陷。但是从穷理的角度来说,王注的理论非常高。能统治易学八百年的注本,这不是开玩笑的,虽然后来朱熹的注本出现,经过官方的推广,然而王弼注一样分庭抗礼,这足以见出王弼注了不起。
 
《伊川易传》又称《周易程氏传》,这个注本,是小程子读一辈子易学,对于易学的体悟。但是可惜的是,小程子没有来得及成书,里面有很多缺失的地方。
小程子学问最大的来源是易学,北宋五子的学问,最著力的地方在易经。不象后来的大儒,更多的从四书的角度讲。
小程子的易传当然了不起,因为没有成书,后来朱熹在小程的基础上完成了对易学的改造,被官方推广,作为教科书。但是在《本义》成为教科书以后,程传一样的作为易注和本义并行不悖。可见程传在当时人心中的地位。
从易的角度来说,小程易传比朱熹的本义更有高度。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但不代表他是易学的集大成者。只从易学的角度来说,本义和正义,程传,都差了一个档次。(个人理解,非贬低朱子)
 
从理论的角度来说,正义很高,但是纯粹的理论,脱离了现实的话,只能是空中楼阁,美丽的海市蜃楼,中看不中用。
邵雍的易学是个另类。首先他本身是一个大学问家,另外他的预测术也是很牛。 一个理论用于现实的易学。理论经的起实践的检验的易学家。
其实他的易更多的是从术的方面来开展。 小程,朱熹,后来的人都认为他本身从术走到理。
这种术和传统的预测术,本身没有甚么差别。 如今天被人们喜闻乐道的《梅花易数》《邵子神数》,这些都和他牵扯上关系。
梅花和神数,伪或者不伪,这个问题,我不敢兴趣。首先伪作,为什么就偏偏和邵雍挂钩呢? 古来的名人多的很,为什么就偏偏要和他扯上关系,而不是别人呢?
首先一个不能否定的问题,就是邵雍的精于占,这点历史中记载的太多。应该没有什么好争论的。但是他的占法,一直都是一个谜。
首先从皇极经世的方法来说,从祝祢,黄畿,对于皇极经世的注解来说,都是各说各话。
 
我首先疑惑的一点,传说皇极经世连历史大命运都能占,一个连历史大命运都能占的方法,连一个小小的人事都占不了,这很奇怪吧?
古来学先天圆图的,按照那种方法,可否在现实中随便占一个呢? 我想当然是不行。 为什么不行呢? 是不是那种讲法本身就是胡说八道呢?
那么为什么小梅花能占,神数那么神奇,而皇极经世偏偏就占不了呢?
是否可以说,对于先天圆图的解释,本身就是后来人的附会呢?
不知道读了邵雍的观物篇,他到底讲什么,心里能清楚么?
圆图的一爻一变,这种讲法是从明朝黄畿开始的,而在宋朝传邵雍的易学的, 得到邵雍的手稿的有张行成,得到邵雍弟子手稿的有祝泌和晁一道。
但是这三家,并没有提到圆图一爻一变。不知道哪个一爻一变的说法,从那个垃圾堆里冒出来的。(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垃圾就是垃圾,这本身没有错,真正的对邵雍的著作有个理解,就绝对不会觉得今天流传的那些圆图的推历史是真实的邵雍传承,那不过是明朝人黄畿搞出来的,不懂装大象的垃圾)
 
我觉得邵雍的预测源于推理与易数的结合。邵雍所建立的“元会运世”理论就是一种预测术。
 
噫!圣人者,非世世而效圣焉,吾不得而目见之也。虽然吾不得而目见之,察其心,观其迹,探其体,潜其用,虽千万年,亦可以理知之也。人或告我曰:天地之外别有天地万物,异乎此天地万物,则吾不得而知之也。非惟吾不得而知之也,圣人亦不得而知之也。
 
倚盖的说法,就是邵雍对于盖天说模型的怀疑。也就是他的天文模型是浑天说。这在外篇里有很多文字可以证明。
天地是否就是一个物体呢? 这在《易传》里面是否有文字作为他的证明呢?
我一直觉得对于《易传》,邵雍的理解是最透彻的。 他的论理,不管是哪里都有易传文字为证,不是空发议论。
从易传来说,天地二字连用的很多。天地,天下在一起的时候都表达的是唯物的概念。
而天字在《易传》里面出现的有两次,带有神意的味道。其他的几乎都是指物。
大于天地,然而有所尽。
这个尽字,和下文的阴阳,刚柔尽之。当是概括的意思。或者尽其力的意思。
用尽其力,阴阳尽其力然后四时成。
用概括意也通。
 
通过七楼的这段文字可以知道邵雍的预测方法是通过“察心”、“观迹”、“探体”、“潜用”来实现的。“察心”属于先天心学,要做到这点需要做到“以物观物”。“观迹”属于后天物理之学,就是通过眼睛观察万物的变化规律。《皇极经世书》中有讲“体者,生物者也。用者,运行者也”,体变化慢,用变化快。把体看作是变化慢的阴属性,把用看作是变化快的阳属性。“探体”容易,因为物像变化慢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而“潜用”是指物像变化太快,人的肉眼无法观察到,只可以用心观物。“潜”字有“潜藏,隐藏”之意,即这类观物法属于先天心学知识,“只可以意会,不可言传。”用邵雍在《渔樵问对》中的说法那就是“意在言之前,何言之有”。
 
有人问邵雍天地外是否还有一个天地与我们现在的天地不一样?邵雍说他不知道。从这点可以看出邵雍的品德之高,他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天之大,阴阳尽之。地之大,刚柔尽之矣。阴阳尽而四时成,刚柔尽而四维成。四时四维者,天地之至大之谓也。凡言大者,无得而过之,亦未始以大为自得,故能成其大。
首先从易经来说。易经开篇乾坤天地。
乾坤并不是天地,易经讨论的也不是这个天地如何,主要的是变化,天的变化,地的变化,物的变化。
天地对于物来说,形状是物中最大的,所以开篇从天行健说。
其实就是从用的角度来说,而不是从体的角度来说。
天的作用就是行健,乾健,坤顺。并不是说乾天坤地。
正如王弼说,夫乾者,用形者也。义苟在健,何必马乎?
是故触类可为其象。也就是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
从类的角度进行联想,引申,发挥。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从类这个最大的,最抽象处进行类比,推象。
乾的类,就是健,其他的象都是在健的基础上衍申出来的。
《伊川易传》:时故未始有一,而卦亦未有定象。
从预测的角度说,每个起卦的时间都不同,时间不同,卦象都不同。不一定每个乾卦都可以用马牛车,之类的乱套。都是和时间有关系的。都是根据不同的时间,当时的状态做出调整,对这个卦象进行解读。
 
天虽然大,但是可以用阴阳进行概括,描述,表示。地虽然大,同样可以用刚柔表达他。
即是用抽象的阴阳,刚柔这样的概念,对于有形的,具象的天地万物进行模拟,表示,概括,描述。
其实阴阳就是一个代号,或者说一个标签。他指代的范围很广,可以用这两个字来对天地进行模拟,这两个字完全可以包括尽天的属性。
四时,四维,从时间的角度来说,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或者更大的范围来说,四个不同的时势。
如放在129600年这样大的范围,还是可以分成四个不同时段。 因为春夏秋冬本身就变大四种不同的状态,作用。
四时,在这里并不单指四季,他表示的四个不同的时段。四种不同的状态。
四维,就是空间的东南西北,子午卯酉四正。
子午卯酉是四正,属于定天地之位。
寅申巳海是四孟,属于定日月之用。
辰戌丑未是四屿,属于天地日月之交杂之处。他不一定属于天或者地。
正如邵雍论后天八卦。 艮巽当不用之位,天地之杂也。就是这个意思。艮纳丑寅,巽纳辰巳。
 
大字。
易传论大。乾文言: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邵雍的论大和老子文比较一下。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爱养万物不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显然这里邵雍的论述和老子文的大,行文模式很一致。
个人觉得他的很多论理,得和老子文配合着读。
 
内篇开篇就用了说卦传里面的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柔刚。
天用阴阳表示,地用柔刚表示。阴阳和柔刚还是有区别的。不管是易传还是邵雍的观物。
原文:天生于动者也,地生于静者也。一动一静交,而天之道尽之矣。
这里有一个天之道。道字如何解是个问题。
易传里面有天之道的文字。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
易传这里的天之道,其实就是天道。民之故,其实就是人事。天道和人事搭配。
天之道和人之情,在内篇里面出现的次数挺多,他两是互搭的。 喻天道明人事。
道,邵雍说道无形,行之则见之于事。如道路之道坦然,使千万年人行之而知其归者也。(这个可能和原文有几个字的差别,我懒得查书,都是靠记忆来的,有可能引用邵雍的书,里面的字可能有些误差,估计就是语助之类。)
邵雍用道路之道进行描述,指点道字。
道路是有形的,可见的,而道是不可见,无形的,无声的,博之不可得的。
 
本来有阴阳,为什么又要说动静呢? 邵雍自己有解释。
《内篇》:人皆知天地之为天地。不知天地之所以为天地。不欲知天地之所以为天地。如欲知天地之所以为天地,则舍动静将何之焉?
之所以。离开了动静,根本就不知道天地的神。 之所以就是天地的神用。外篇有对所以然的解释。
或问“显诸仁,藏诸用”,曰:若日月之照临,四时之成岁,是显仁也。其度数之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藏用也。
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天地为天地,不知道天地之所以为天地。所以然,就是理。
意思就是离开了动静,很难去把握天地的体和用。
这里有点问题。也就是动静可以用阴阳刚柔来表示。但是阴阳在邵雍理解就是说的气,刚柔是质,但是理,神这些个东西不属于阴阳气所含摄的范围。
潜天潜地,不行而至,不为阴阳之所摄,神也。
意思就是天可以动表示,地可以用静表示。动配阴阳,静配柔刚。
但是能潜天,潜地,能动能静,不被阴阳所含摄,有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叫神。
也就是这个玩意就是没有限制。不可以用动静,阴阳,柔刚之类的东西去表示他。
 
天生于动者也,地生于静者也。
意思就是有了动者就有了天这个概念的产生。有了静者,就有了地这个概念产生。这是解释天和地。
一动一静交,而天之道尽之矣。
这里的天之道,当包括了地之道。
如外篇:是以言天不言地,言君不言臣,言父不言子,言夫不言妇也。
也就是说邵雍有时候说天的时候,为了省略,就把地字去掉,言天,地自然在其中。正如这句话里面,只有天之道,天之用,地之用。只有这三者,而没有地之道。即一动一静交,天之道尽之矣。当然这里天之道尽,地之道肯定也尽。这就是言天不言地,但是要知道地自然在其中。
天地,一是站在主,从的角度进行说明。一种是站在大小的角度进行说明。他们之间是不同的。
天主地从。天大地小,天包括地,地不得含天。这都是有层次结构的。如
举例: 举年见月,举月见日,举日见时,阳统阴也。是天四变含地四变。
这里明显说,天四变里面含了地四变。天大地小,地包含在天里面。阳统阴也。用了一个统字,就是乾彖里面的乃统天。 即乾卦可以统天,天的范围小,包含在乾卦里面。
语其体则天分而为地,地分而为万物,而道不可分也。
从体的角度来说,天分而为地。地从天里面分出去的。 从用数的角度说,天三,地二。这个地二是从三里面分出二个。天比地大,天包含了地。
邵雍内外篇,对于天地的论述是很复杂的。并且行文散乱。
天有时候是包括了地,也就是说天,地就包含在其中。 天地省一个字,单言天。
天有时候比地大,数比地多。这是天包含了地。大之中包含了小。
天地有时候是并列的关系。 正是有这些区别。假如不把天地在特别的地方,他的意思说明白,后面就会形成混乱。
 
为什么天地会有这么多不同的解释呢?
《外篇》:天可以理尽,不可以形尽,浑天之术,以理尽天可乎? 天之象数可得而推,至其神用则不可得而知。
也就是说,在邵雍的体系中,天地当然属于自然界的天地。
但是从古代的关于天文的计算来说,一直都存在计算上的差。也就是在当时的时代,对于天文,不管数字如何的精密,时间久了,自然会产生差。
邵雍认为,盖天,浑天,用形来计算天文,这当然会产生差。也就是天必须要从理的角度进行说明。而不是从形的角度进行计算。
他一方面认为不可以形尽天。一方面又认为可以用象数来进行模拟。这其实和天文有关系。
《河南程氏遗书》:历象之法,大抵主于日,日一事正,则其它皆可推。洛下闳作历,言数百年后当差一日,其差理必然。何承天以其差,遂立岁差法。其法,以所差分数,摊在所历之年,看一岁差着几分,其差后亦不定。独邵尧夫立差法,冠绝古今,却于日月交感之际,以阴阳亏盈求之,遂不差。大抵阴常亏,阳常盈,故只于这里差了。历上若是通理,所通为多。尧夫之学,大抵似杨雄,然亦不尽如之。
这是程子和邵雍在一起讨论天文,程子认为古今那些天文学家都不通理。所以在计算的时候永远有误差。
只有邵雍的计算和古代所有的天文学家不同,不抄袭胡鹏,也就是他的计算就在日月交感的时候,利用阳多阴少,阳盈阴缺这一理论进行计算。
最后他觉得他算出来的不差。也不知道是真不差呢?还是假不差?
其实这是他从扬雄哪里受到的启发。他称赞扬雄不断知历法,并且通历理。
也就是那个阳多阴少,阳常盈,阴常虚。 如扬雄用九数,五个单,四个偶。81首,怎么分,也分不出阴阳一般多。
 
所以天地二字表示的范围很广。有时候从具象的头顶蓝天星球,站在形体的角度说。
有时候站在理的角度说。所以他的收缩性很强。在特别的地方表示的意思是不同的。
动之始,则阳生,动之极,则阴生。
始和极, 一个少,一个老。一个始,一个终。有始和极,当然会有中。这个中,其实邵雍用神来表示。
动之开始,是阳生。动之极,是阴生。
首先这里动之最开始,动之最穷极,
动之极,是不是就静了呢?
动之始,在动之始开始前,那是什么状态呢? 是不是静止呢?
一动一静交。动交静,静交动,两者互相交。
动静怎么交呢! 谁去交谁呢? 这都没有说。
假如没有动和静怎么交,谁去交谁,谁动谁静。动之始,动之极。动之大,小者,这些句子都不能说。
说了只是毫无意义。
 
动之始,动之极。静之始,静之极。
动之始之前是什么状态? 动之极以后是什么状态?
静之始之前是甚么状态? 静之极以后是甚么状态。这都没有说。或者不可说。
既然这里分天和地并列着说。当然动静交,才有天之道。
假如没有动和静交,动和静基本上毫无意义。
如《外篇》:天行未尝有昼夜,人居地上有昼夜,遂以地上之数为人之用。
这句话就说的很清楚了。
不管是甚么,只有地上的数,地上的东西才能为人所用。
地下的,澳大利亚的那边天空,我们这边用不上。
至于太阳从地下落下去,照不照澳大利亚,这和这边没有一毛钱关系。
南北极的昼夜现象,和这边还是没有一毛关系。
从他的地直方大,主静,天抟圆大主动的天文模型,可以来进行模拟这个动静到底是如何动静的。
也就是邵雍认为天行,天体运转,他没有所谓的昼夜现象。他转他的,他也没有静的时候。
但是和地结合以后就有了,动静的说法。
如太阳从东边升起来,西边落下去。月亮西边升起来。这就是动静交。
首先的动静交,其实就是邵雍理解的天文的天和地在哪里交。
即天南边高,北边低。天从南边开始运转,然后到北边。这就是天从高处向下运动,当低处。这就是天地交。
其实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冬夏二至,地球离太阳的距离的远近。
邵雍就搞出个天从高处向低处运动。这就是天向下布施气,地静止不动于下。这个气就从上下来。然后回去。这就是天地交。
日月交是在天地交的基础上产生的环道。
 
在以天和地的动静变化中,他觉得,从地下冒出来个太阳,冒出来个月亮,冒出来个28星宿,冒出来个日月的交会和合点。
这就是日月星辰。
从天的天度说,天浑浑运于上,反正就转来转去的。天体运转无死角。
但是和地一配合以后,这个地上出现的就有了死角。天上有的玩意,在这个地上是不出现的。
如南北极,邵雍认为极南大暑,极北大寒,万物不生。站在今天的角度,当然可以批评他一下了。 所谓的他的认知,都是比类推知的。反正他也没有去到过南北极嘛。到底极南和极北什么个情况,他也整部明白,我虽然也整部明白,但是可以看看记录片了解一下。
他的天文模型,和他的穷理,站在今天的角度来说,问题很大的。
站在中国的地域进行观察,这个28星宿,有时候出来,有时候不见。这个就是28星宿对于这个大地,他还是有死角。
邵雍里面的星,当是28星宿,不是金木水火土五星。
所以从这两点就可以得出。他最终的用数。天和地一定不能平等。因为这两个概念都不是平等的。
 
天地交,子午线。日月交,寅申线。
这就是他的先天八卦圆图,左右分天地。上下分日月。南北两端的移动,从天来说。 东西的移动从日月来说。
东西的移动是在南北移动的基础上,带动了东升西落。这是邵雍的理解。
先天方图,起于西北,东南,这就是他所谓的极南极北不生物。
地西北高,东南下。天南高,北下。以天体的运动从南高处向下交这个地的西北高,东南低。当然会有不同的组合。
先天圆图,方图的位置排列,是和他的天文模型有关系的。先天图真天文,他理解的反正那个圆图和方图,反正就是讲的天文。至于真实情况是不是那样! 就不知道了,今天人们完全可以比较一下,就能知道他那个模型了。
所以邵雍是矛盾的,他认为昆仑四垂为海。西北高,东南低。东南多水。这个地又是直方大的。 这个水落到东南那个位置,他不是一个倾斜的么? 这个水跑哪里去了。他不知道。
所以他觉得用形尽天,有的地方讲不通。所以得以理尽天。
但是不管后面他的以理尽天如何的尽。首先他的理是在他的天文模型基础上出现的。而不是没有事物的空理。
如地直方大,用四方形进行计算。把地作成一个四方体。天用圆进行计算。都是和具体的天象搭配着来的。不是**划。
 
这个模型出来以后。 以一个直方大画出一个四方形的大地结构图。这个地西北高,东南低。 天画个圆,南高北低。
天从南开始运转向北。 从北向南。这样就分出了阳道,阴路。
这个气的高下运动就出现了。
这样动之始,极就好理解了。动之始,就是从这个四方形下面突然冒出来一个动的玩意,这个叫动之始。这个动的玩意动到了极处,他自然要从这个四方形的上面落下去,这就是动之极。
静之极,静之始,同样的道理。
如水,邵雍觉得水生于西北之高山发源地,流于东南之海。这其实就是一个倾斜的水向下落。然后日东升,带动了这个东南方向的水,随着太阳一起升。 又从西方落下去。这个就是他的水火之说。
静之始,则柔。静之极则刚。水火土石。本身从物质的角度说,他是静止的,但是天运带动了这些东西的运动。
 
动之大者,谓之太阳,动之小者,谓之少阳。静之大者,太阴,静之小者,少阴。
这句话很不好理解。 动之大者,怎么叫动之大,动之小者呢?
是大的物,小的物呢? 还是运动的大和运动的小。也就是快慢的说法。
这也是没有说清楚的。必须从观物篇中去寻找答案。内篇没有,外篇找。外篇没有,就先放一下,往后看。否则的话,这个书很难读懂。
每一个概念都要清晰明白,不能含糊。说一些朦胧的,似是而非的话,那没什么意思。
 
我感觉写这书的人,就像现在的一些大师一样,自创一套不传统的理论,别人难看懂,学又测不准,我还没见那个人用过
 
简单点说一下邵雍的方法失传的原因吧。
失传,是因为文化意识形态的原因,故意的对他的书进行曲解。 近代,现代
很多大学者,论述邵雍都以明朝黄畿的那个圆图变来变去。
我搞不明白的是,这些牛到极点的大佬们,他们就没有文本为依据么?
但是有文本,偏偏不用,就要用流传的说法,对于真实的文本,有用的文本,视而不见,干脆的弃而不顾,也就是有意识的造成一种引导,引导人们走向那种黄畿搞出来的垃圾中。
《宋元学案》里面,百源学案,这是邵雍的流派,后继无人。但是毕竟里面有保留着得他草稿的一些人。如四川临邛张行成得14副图。 晁一道从邵雍杨贤宝哪里得到了邵雍的布算天文图。
《程氏遗书》里面有很多条记录邵雍的,这作不了假吧? 这些材料比后来的人猜谜,谁更有权威性呢??
后世邵雍出名,一是朱熹的努力,但是朱熹的努力同时也和蔡元定两解皇极经世。蔡元定认为自己对于邵雍数已经明白了,朱熹并不认可。
朱熹的学问太大,影响力太广,后来对于邵雍的议论,都是以朱熹的说法为主。
但是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难道是易学的集大成者。这两者怕是有区别,并且区别很大。
明末大儒《易学象数论》里面可是收录了黄宗羲得到的一部分邵雍的传承,这个传承从何处得到,黄宗羲没有交代。
但是黄宗羲收录的皇极经世的解释中,并没有黄畿的那个圆图的60卦360爻,一爻一变,管一年。
这个一爻一变,其实不过是朱熹乱套,说 尧继位当飞龙在天。这不过是朱熹一时的开玩笑,不懂随口一说。
后来的黄畿就根据他这句话,在广东云浮山上,琢磨了30年,搞出一套那个什么的推历史的笑话出来。
后世反正也是不懂,邵雍的方法到底如何,也没有人管,就按照黄畿的那个圆图变来变去。所谓的推历史。
先天图,是圆图方图合一的。圆图只是运行数,天动行。方图是生物数,地生物。 方图和圆图本身就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
他的方图,和声音数牵扯到一起,哪里不光是有天文,还有音律在里面。这两块的知识,古来有多少人去触碰呢?
都不懂音律,天文,如何能讲他的方圆图。
看黄畿,王直,祝祢,张行成。他们讲解的邵雍的数字章节。
除了凑数,还有什么?
数字假如离开了具体所指,就加法,乘法,方圆这些几何图形和数学加减,他有什么意义呢?
数字如果不和具体的事物挂靠,那都是猜谜,凑数。
看了一遍又一遍,除了学会个 加减乘除,方和圆的这些简单计算,还有什么呢?
难道邵雍外篇的那些数字,就是无病呻吟的空发议论,古龙玄虚的忽悠后人的。
这恐怕不是这样吧。我更愿意相信北宋五子的道德,而不愿意相信之后的人。
因为北宋儒学兴起的源头,是从易经处展开的。
如周敦颐的太极图说,通书。程颐一辈子搞易传。 张载的正蒙,里面的很多文字都是从宇宙论的模式来进行展开论述。
北宋五子的学问源头都在易,而不是在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书里面。
后来从朱熹把儒家的道德强行融合进易经里面。这读他的本义,和程传进行比较,痕迹太明显了。
朱熹大力推广四书,后来读书,都从四书处作文章。对于易来说。基本上就算讲解,那也得和四书结合一起。否则那都不叫易。
 
读百源学案,这里面根本就没有黄畿这个人。
不懂的是,黄宗羲的人品肯定有问题。因为他搞出的宋元学案,都不能成为引用的文本,那可见黄宗羲掺杂了多少水分。
假如黄宗羲的道德没有问题,那只能是今天的大学者,道德人品有问题。
有文本不用,有证据不用,偏偏选择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说法,突然从明朝出现的圆图的推历史方法。
这种方法,在祝泌,张行成,黄宗羲的书里面都见不到。
真正的真传的东西成了垃圾,归到垃圾堆中。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一个东西成了宝贝。
这也是很奇怪的现象。 张行成和祝泌的书里面可是保留了很多论述。
都是围绕着一十百千展开。黄宗羲的书里面一样有一十百千的算位计算法。
只是这个算位的计算法,一是凑数凑不拢。另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加减。
以十千作卦,百个当干支。数衍画,画衍卦,卦配十位,千位,十万位,千万位。 个位,百位,万位,百万位,用干支替代。
不知道这些书里面出现的东西,和今天市面上流传的神数,是否有某些联系呢。
黄宗羲的书总不能作假。南宋的那些书,不都保留在哪里。总是不会作假的。
 
千年的注本,无一能读的本子,实话实说,我读皇极经世也有那么些年,虽然没有10年,6年还是有的。但是一直都没有读懂过。
今天一样还是读不懂,里面很多的章节解不了,解不了不强解,只能说我的知识面不够宽,或者说心境不够,不足以解答里面的句子,不代表里面的句子没有答案。
站在今天的这样的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假如说随便找几句话解一下,网上随便翻一下都是有答案的。
但是把握全章的情况下,谁能解他一句话呢!
我想是没有的。都是断章取义,离开了邵雍的特定的数,去空说理,这个理到底是谁的理呢?
每个时代都有他的特定的影响力超强的理论出现,能说很早以前,这种理论就一定存在,恐怕不见得吧。
任何理论都可以飘荡,这个讲的也得对,那个讲的好像也是对的。
但是数字可是不能作假的,这个数学的模型,他该是么样,就得么样,这个理论假如离开了数字的计算,任意的套进一个理论中,都是可以和其理论吻合。但是这个数字假如只有他的理论能够融洽,那么他的理论就只能是这样。
易,日本人不是解为蜥蜴,变色龙的么,见什么就变出什么颜色,他本身的包容性就很强,任何的理论,在易这个变化不定的体系中,都可以被融合。
一千个读易,会有一千个解释。但是能说别人的解释错么?
只能说易传的文字的朦胧性,他的概念的不清晰造成很多解释。
就好比我读王弼的易注,周易略例,以前总觉得哪里不对,但是比对易传文字,王弼的文字都有易传作为根据,并不是乱解,你反都反不了。这很让人无语。
感觉总是觉得不对,但是找不出毛病,对比着易传文字,都是有根据的。
但是跟着他的思维走下去,始终觉得无法走通,这就是最让人难受的地方。
对于邵雍的解释,不能东拼西凑,他的东西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假如东边王弼,西边朱熹,表面看起来很高明。
但是只是一种拼凑的死尸罢了,假如你拼凑出一件有颜色的花格子的衬衣,我一定跟你学,但是哪种拼凑的东西,经不起问的玩意,配称为易me?
不过对于易的侮辱罢了。千年易的注本差不多有上万本,垃圾够多了,每个人都能装大象的,随便解两句话,抄两句古人的东西,东拼西凑的搞出一个甚么的易注。
但是对于易经里面的问题,敢直面回答么? 敢问么? 怕是没有的,不能问的易,配挂上易这个字么?
可能我的话很严重,直接否定了别人几十年的辛苦劳动成果,但是这是一个现实问题,既然是现实问题,就得解决。
而不是藏着,掖着。今天佛学,道学,都受到了他应有的尊重。
唯独作为五经之首的八卦,偏偏和小道,骗术挂钩。这是易学的悲哀否?
易学真正的就这么不堪么?
人家北宋时代,周敦颐,小程子,可以狂妄的说,一部华严经,易经一个艮卦就讲完了。
64卦啊。 老子的天之道。 一个谦卦就给你搞定,难道不是么? 你能否定么? 文字搬出来对比一下不清楚了。
 
观物篇,内篇,外篇本身就不好解。
内篇里面牵扯到五经。只是从五经的角度进行解读(当然了五经,今天哪里有什么五经,今天只有尚书,诗经,易经,春秋经,)至于乐经,谁见着了。
或许在历史中,存不存在这样的一部经都不好说。就当四经,四书罢。
所谓的四书,我的理解,四书就是 动画片,卡通罢了,从书籍的角度说就是漫画罢了。
每个人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认识。今天我的只是储备,只能让我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这并不可耻。或许我明年就改变了自己看法,这很正常,人都是在进步中,或许在倒退中,这谁又知道呢?
我不是要反四书,而是觉得四书就是四书,各归各家,易就用易的文字互解,不用四书的文字去解。
最后看一下解出来的答案如何。 对与错先不论,谁又敢保证自己的解的绝对正确呢?
说自己绝对正确的,就用圣人四道来说,卜筮道开始。假如你的易学,连这个卜筮道都过不了,吹甚么圣人四道呢?
离圣人太遥远,如何能让人信服呢? 别装了,今天的社会很开明,能容纳各种学说,觉得自己的理论很牛。
就拿出来,扭一下屁股,扭扭,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太阳,太阴,动之大,小者,这几句话特别不好懂。
从太阳,太阴开始,邵雍都有配数字,假如这里概念不清晰,后面的数字也不会知道他如何的配。
如:日月配寒暑,从寒暑的角度来说,就是一年的冬夏至。从昼夜来说,昼夜就是一天。
这好像是分年周期为阴阳寒暑,分日周期为阴阳昼夜。分年,分日,都可以以一二来表示,如昼一,夜二。
但是内篇:有一物之物,有十物之物。有百物之物。这里又是一十百千的计算法。
日经天之元,月经天之会,后面又出现了,元之元一,会十二,运360,世4320。
从元会运世的角度来说。 一十百千,元一,会12就是十,运360就是百,世4320就是千。
从元一,会二12,运三,3百。世四,4千。又可以是一二三四。
以12,30的模式不管如何衍。后面的数字总是以二六结尾。12,360,4320,129600,1555200,46656000,最后面结尾的数字永远是二或者六。
《内篇》:太阳之体数十,太阴之体数十二。阳刚数40,阴柔数48。合之88,11的八倍。五六二中之积11。这是体数。
进太阳少阳,太刚少刚之体数,退太少阴柔之体数,是谓太少阳刚之用数。阳刚用数112,阴柔用数152,合之264。这是11的24倍。
160-48=112。
192-40=152。
体数40+48=88
用数112+152=264。
体数和用数之间,三倍的关系。
这是太少阴阳柔刚之用数。
又用用数互相唱和,即112×152=17024。 这是日月星辰之变数。
用天的日月星辰变数唱地,17024×17024=289816576。
当动植通数。
这些奇怪的数都不同,但是都和日月星辰有关系。从日月星辰处衍出来。
假如这里不弄清楚,后面的外篇的数字,都是毫无意义的废话。
外篇的所有数字,都是围绕着内篇展开,离开了内篇的框架结构,外篇的数字都是混乱的,可以随便瞎解,因为没有规定。
观物篇分为内篇和外篇。
内篇是邵雍弟子记录邵雍的话,然后拿去邵雍过目,经过邵雍之手,进行了整理,排列。也就是内篇完全等同邵雍著。而内篇是邵雍弟子记录的语言,并没有经过邵雍的手进行整理。
所以外篇的篇章分节,在历史中有两种分法。
一是南宋的张行成的《观物外篇衍义》,一是明朝黄畿的《皇极经世书传》,有两个本子,两个本子的章节排列都不同。
可以说外篇的章节是混乱不堪的。他并没有一定的顺序。
不管是张行成的解,黄畿的解。他们对于外篇的整理,文字的排序,并不一定就完全正确。
个人理解,读外篇,必须把文字打乱分开,和内篇比配进行阅读。
以内篇为主,毕竟内篇层次分明,论述不同处都有提到。
 
我来了,楼主好!

帖子太长,没来得及细看,大概扫了一眼。
首先,楼主是一个潜心作学问的人,赞一个。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易经 最新文章
目前较为合理的阴阳之道图示
我个人很喜欢玄学,我想学易经那些怎么入门
好想知道答案
易经经文
革言三就怎么理解?
问个简单的问题
易经儿童诵读本
阴阳交合解河洛,天下诸家对不同。
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颐是嘴,鼎是锅,大过就凭阳爻多…上等吧友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13 23:11:05  更:2021-07-13 23:15:05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