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古诗 -> -> 正文阅读 |
[古诗] |
作者:沉溪落鸢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开此贴的目的,是让大家有个打卡交流的地方,用以督促自己,诸君可以:拍照、摘抄、语音朗读等方式进行打卡。 我们每月都会有推荐书籍,诸君亦可酌情选读。 本月推荐:乐府诗集 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上刚健清新,其五言、七言和杂言的诗歌形式,是文人五七言诗歌的先声,是中国诗歌史上宝贵的财富。 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书籍。 |
支持_(:з」∠)_ |
平实畅达、风格不一的《国语》 _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共21卷,243则故实,其中尚有一些虚构和想象的成分。以记言为主,但也注重写人,不同程度地揭示了当时形形色色的政治人物的精神面貌,刻画了一些性格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如重耳之故事,比《左传》之文更为具体更富情趣,人物性格特征更为鲜明) 《国语》于记言中展现故事情节,于情节中糅合虚构与想象,再加上一些幽默风趣、引人入胜的小故事穿插记述,体现了它在情节构思上的艺术创新。(这不仅是《尚书》《春秋》所无,也是《左传》有所不及的。) _ 《尚书》多载训诫之文,《春秋》多寓褒贬之言,《左传》多叙列国之事,《国语》则多记教诲之语。(《国语》显然按照某种明确的说教意图对史实作过一番选择,其所记者,大都是能从中引出某种教训的言谈和事件。其思想内容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重民”“尚礼”“崇德”,基本上体现了儒家的思想倾向。) _ 《国语》旨在说教,其所记载,往往不忘从中引出某种教训,而教训要从史事中自然引出,故其记言叙事,无论文章长短,都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节因果等交代得明白清楚、井然有序。——【这是散文艺术的一大进步,标志着史家之文的新发展】 _ 通俗自然,富于生活气息:《国语》的语言平实自然,明白流畅,既与《尚书》的“诘屈聱牙”大不相同,也有别于《春秋》的含蓄凝练和《左传》的委婉典美。(用词并不生涩,句式比较接近口语,大量虚词的出现和使用) _ 文章风格并不统一: 《国语》由八国史事汇编而成,并非出自一人之手。(旧传《国语》与《左传》均为春秋时左丘明作,其实《国语》主要来源于各国史官的记述,并非出自一人一时一地。大约成书在战国初年或稍后,由熟悉历史掌故的人,将各国史料排比润色,编纂成书。) 《周语》《鲁语》颇重文辞,较为典雅,风格近于《左传》。 《晋语》多记谋略,事胜于辞而不乏幽默风趣之笔。 《楚语》讲究修饰,文章亦较有气势。 《吴语》《越语》文笔别具一格,精彩动人。 |
打卡 |
打个卡,诗经好看 |
典美博奥、委婉含蓄——《左传》 _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优秀的散文典范。(原名《左氏春秋》,汉儒始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_ “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_ “情韵并美,文采照耀”——刘大櫆《论文偶记》 “众美兼擅”——刘熙载《艺概·文概》 “实圣文之羽融,记籍之冠冕”——刘勰《文心雕龙·史传》 “不遵古法,言之与事,同在《传》中。然而言事相兼,烦省合理,故使读者寻绎不倦,览讽忘疲。”——刘知几《史通·载言》 _ 其叙事:创造性地运用了不少出色的艺术手法,使其叙事 文约事丰,精妙优美,达到了微而显、婉而辩、精而腴、简而奥的辩证统一。 ——《左传》散文最突出的成就是长于叙事,其主要特点是简洁生动,工巧严谨。 _ 《左传》特别擅于描写战争,这是它高超的叙事艺术的集中体现。《左传》之写战争,结构完整,情节精彩,运笔灵活,并不局限于正面的战斗场面描写,而能着眼于战争的前后左右;重在描述战争的来龙去脉和胜败的内外因素,以历史家的卓越识见,揭示其前因后果、经验教训,因而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并且还以简练形象之笔,描写战争中的人物和事件,绘声绘色。 _ 《左传》散文艺术的另一突出成就是善于写人。(《左传》以年为经,以事为纬,并非自觉描写人物,但毕竟涉及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全书有姓名可稽者,几近三千之众。其中形象较为鲜明、具有一定个性者为数不少。作者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外交活动的描述,刻画了许多各具性格特征的动人形象。) _ 《左传》散文艺术的又一突出成就是工于记言。 “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大夫、行人,尤重词命。语微婉而多切,言流靡而不淫”——刘知几《史通·言语》 “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刘知几《史通·申左》 (外交辞令经《左传》采录后精心提炼,都已成为千古传颂的美文。) _ 小结 就散文艺术而论,《左传》确已趋于成熟、完善,无论叙事、写人、记言,都有不少新成就,达到其时最高水平。因而刘勰称之为“实圣文之羽融,记籍之冠冕”(《文心雕龙·史传》),后世作家往往视为典范,奉为圭臬。 |
不……不读书,我不要读书。 |
打卡第二天 |
|
《李夫人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悼亡赋,在辞赋题材方面具有开拓意义。 今存武帝之前的悼亡文学,有《诗经》的《邶风·绿衣》和《唐风·葛生》,但皆以诗歌形式出现。而文学史上的第一篇悼亡赋,则非《李夫人赋》莫属。马积高认为此赋乱辞一段“写得颇亲切,为后世悼亡之作所祖”。 其实,《李夫人赋》不仅仅在写作手法上“为后世悼亡之作所祖”,更在悼亡赋题材上有开拓之功。汉武帝《李夫人赋》之后,悼亡赋继作不断。如曹丕《悼天赋》、曹植《思子赋》、王粲《伤天赋》《思友赋》、曹髦《伤魂赋》、潘岳《悼亡赋》、南朝宋武帝刘裕《拟汉武帝李夫人赋》、江淹《伤爱子赋》《伤友人赋》、宋人李处权《悼亡赋》等,皆属此类。众多悼亡赋作的出现,使悼亡成了中国古代辞赋的一大重要题材。 _ 其二,《李夫人赋》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悼亡文学提供了借鉴。一是《李夫人赋》以“桂枝落而销亡”比喻李夫人之死,这一手法为后世悼亡诗赋所因袭。如,潘岳《悼亡赋》“含芬华之芳烈,翩零落而从风”、刘裕《拟汉武帝李夫人赋》“念桂枝之秋霣,惜瑶华之春翦”、梁简文帝《伤美人诗》“香烧日有歇,花落无还时”、阴铿《和樊晋陵伤妾诗》“画梁朝日尽,芳树落花辞”、李处权《悼亡赋》“信尤物之易毁兮,审奇花之早落”,等等,这些都是以花落喻妻、妾的死亡,是对《李夫人赋》中以“桂枝落”喻李夫人死的承袭。二是《李夫人赋》以幻觉抒哀情,将心理幻境与眼前实景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悼亡诗赋所继承。在《李夫人赋》之前,《邶风·绿衣》悼亡,主要通过睹物伤人,表现作者哀思;《唐风·葛生》悼亡,在睹物伤人的同时,对亡人坟茔的凄惨景象进行描写,以抒写作者“予美亡此,谁与独处”的悲伤。而《李夫人赋》悼亡,则充分利用辞赋长于铺陈的优势,展现了汉武帝伤悼李夫人时产生的种种幻境,以此表达心中的无尽感伤。在描写心理幻境的同时,《李夫人赋》还在乱辞中描写了伤悼李夫人的眼前实景,进一步写出了对亡妃的无限悲思。这虚实相间的抒情方式,使全赋在哀伤百转的同时,充满着神奇和迷幻。《李夫人赋》的这一艺术独创,为后世同类题材文学所接受。如潘岳《悼亡赋》:“神飘忽而不反,形安得而久安?袭时服于遗质,表铅华于余颜。……延尔族兮临后庭,人空室兮望灵座,帷飘飘兮灯荧荧。灯荧荧兮如故,帷飘飘兮若存,物未改兮人已化,馈生尘兮酒停樽”,想象亡妻灵魂的飘忽不返及其妆扮,并将这一心理幻境与“空室”、“人已化”的眼前实境结合起来,表达了不尽悼念之情。又如江总《奉和东宫经故妃旧殿诗》“犹忆窥窗处,还如解佩时。苔生无意早,燕入有言迟。若令归就月,照见不须疑”,李处权《悼亡赋》“悄空闺之岑寂兮,想音容于冥漠。……把怀平生之好合兮,竟缱绻而难舍。觊魂梦之可接兮,睇长松于广野。虽涸流以濡翰兮,浩予悲之莫写”,都是将眼前实景与心理幻境结合起来抒写对亡人的思念。这些,都可以看出《李夫人赋》对后世悼亡诗赋艺术手法的深远影响。 _ 其三,《李夫人赋》是汉代抒情赋作的先导。在《李夫人赋》之前,骚体辞赋已成为汉人抒情的主要文体,但大多是在代屈原立言之际表达个人的不遇情怀。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惜逝》、严忌的《哀时命》等,情感虽挚,但终隔一层。而《李夫人赋》虽为骚体,但直抒作者在李夫人死后的内心感受,这种抒情手法不仅较借代古人立言来抒情要自然亲切得多,而且开启了汉代抒情赋作的先河。这种情感的直接抒发,是对《诗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精神的继承,也是对屈骚“发愤以抒情”传统的弘扬。《李夫人赋》之后,虽代屈原立言的拟骚赋仍有继作,但抒情赋作至东汉已逐渐蔚为大观,特别是汉末魏晋的伤悼赋,基本上都是直抒胸臆的赋作,这是《李夫人赋》导夫先路的结果。 _ 其四,《李夫人赋》为魏晋时代人生命意识的普遍觉醒开了先河。汉武帝《李夫人赋》在沉痛伤悼李夫人的同时,体现出对生命易逝的思考。这与汉武帝的世界观变化有关,据《史记·封禅书》和《汉书》之《武帝纪》《郊祀志》等记载,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得了一场大病之后,深感到生命的脆弱,从此逐渐沉迷于神仙。这种变化同样体现在他的《秋风辞》和《李夫人歌》中。在这里,对功业的孜孜以求已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是对生命的思索与追问、对生命存在的珍视与爱恋。汉武帝的这类作品,与同时代出现的《战城南》、乌孙公主的《悲愁歌》等作品一道,透露出汉代文学创作的嬗变:从一味地歌功颂德、润色鸿业的主题逐步转向抒写真情、思考生命的主题。这种看似转向颓唐的文学风尚变化,实际上体现了西汉人个体生命意识的逐渐觉醒,为魏晋时代人生命意识的普遍觉醒开了先河,其意义之重大,值得后人在研究西汉文学时给予充分重视。 |
1.由于汉末士大夫饱经党锢之祸,藏隐在门第,而没有门第可躲藏的寒士,则心情大变,无心关怀政治,遂创出一类作品:专注于人生的悲欢离合,社会日常琐事;谈富贵功名者少,论儿女私情者多。这类作品的代表作:《古诗十九首》 2.《古诗十九首》最早收录于萧统《文选》 3.曹操的《短歌行》歌咏渴慕贤才的政治怀抱,以兴会为宗,点化《诗经》妙语,且善于写景,创造了一个光风霁月的境界,与思想内容高度契合。 4.“此应自比黄雀,望救于人,语悲而调爽;或亦有感于亲友之蒙难,心伤莫救”,这段话形容的是曹植的《野田黄雀行》 5.王粲的《七哀诗》记董卓部将李傕、郭氾作乱长安,人民流离失所的情形,其中一句可与曹操《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参读。 6.蔡琰的《悲愤诗》是一首自传体五言长篇,记录了汉末大动乱中诗人独特的悲惨遭遇,也写出了人民共同的苦难,具有史事的性质和悲剧的色彩。作者站在受害者的特殊角度,就战争对妇女人权的践踏的揭露,力透纸背。题目作者。 7.阮籍《咏怀》82首是集中表现诗人内心寂寞痛苦和愤懑的一组诗。表现了找不到人生位置和归宿而歧路彷徨的人生苦闷,委婉讽刺曹氏集团的腐败,间接揭露司马氏集团的虚伪和残暴。作者是曹植以后在五言诗的创作上取得突出成就的诗人,这组诗还开辟了文人抒情诗的一个专题。 8.刘琨《扶风歌》,一首持危扶颠的壮士之诗,本可以写的豪情满纸慷慨激昂,却采取了一种低调的写法,突出的是行军中的种种凄凉感伤而忧惧的心情,展示的是普通的人情,与曹操《苦寒行》十分相近,表现出“英雄失路,万绪悲凉”“随笔倾吐,哀音无次”的特色。 9.“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形容的是陶渊明的诗文 10.萧统“白璧微瑕”说的是谁的哪部作品?苏轼评价为:好色而不淫,合乎风骚之旨。 答案:陶渊明《闲情赋》 |
11.今存较为成熟的文人七言诗,比较完整,没有句末的语词。题目作者 答案:曹丕《燕歌行》 12.元好问论诗绝句中的“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是对谁的评价 答案:陶渊明 13.与齐梁划清界限,批评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出追踪《风》《雅》汉魏,讲求风骨兴寄,标榜建安作者和正始诗人的是: 答案:陈子昂 14.“淡到看不见诗了”,“语淡而味终不薄”,“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形容的是谁的诗? 答案:孟浩然 15.他的诗歌同时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和禅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位诗人是? 答案:王维 16.此诗可推为盛唐边塞诗的力作,以刻画边塞战士的集体形象为主,按其辞阙、赴边、激战、乡思、警戒和怅怨为主要线索展开描写,交织以天子送行、胡骑猖獗、将帅腐朽、少妇愁思等内容。题目作者 答案:高适《燕歌行》 17.他以诗人的敏感去描绘战斗生活和边塞风光,取审美的态度来歌唱边塞新鲜的、富于活力的、甚至带有原始野蛮气息的景物、事物和人物。诗中表现的人物和事实“都是最伟大、最雄壮、最愉快的,好像一百二十面鼓,七十面铜钲合奏的鼓吹曲(军乐)一样,十分震动人的耳鼓”。他是 答案:岑参 18.长于七绝,篇篇俱佳。其边塞绝句主要特色是站在人民和士卒的立场言志抒情,对边塞戍卒寄予极大的同情。他的边塞诗和用乐府旧题新题写作的宫怨、闺怨诗,都表明了诗人体察生活人情之微和富于人道主义的关怀。他是 答案:王昌龄 19.李白因为哪首诗被呼为“谪仙”,被谁。 答案:《蜀道难》;贺知章 20.他的诗歌“往往风雨争飞,鱼龙百变,又如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诚可谓怪伟奇绝者矣”,内容溢出形式,是对旧的社会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决和突破,其结果是建立了一种崇高的美学规范。他是谁 答案:李白 21.“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①其中的“沈宋 苏李 曹刘 颜谢 徐庾 分别指谁?②or:这段话是形容哪位诗人 答案: ①沈佺期宋之问 苏味道李峤(或苏武李陵) 曹植刘祯 颜延之谢灵运 徐陵庾信 ②杜甫 22.《秋兴八首》中,凝结着鲜明的色彩,浓郁的香气,剔除一切虚词,达到最高的浓缩的一句诗,将六朝以来诗歌语言不断诗化的过程推向极致。这句是 答案:“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
打卡 |
南宋文学在小说和诗文评方面较为明显,因为小说和诗文评的政治性相对较弱,读者面较广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是南宋最重要的诗话之一,可谓是诗话的资料库。该书传入北方后,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重视。 北方最著名的《滹南诗话》与《苕溪渔隐丛话》关系就非常密切。《滹南诗话》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资料来源于《苕溪渔隐丛话》。王若虚的辨驳相当一部分是针对包括胡仔在内的南宋人而发。也就是说,南宋诗话是《滹南诗话》写作的重要背景和前提。 山谷之诗,有奇而无妙,有斩绝而无横放,铺张学问以为富,点化陈腐以为新;而浑然天成,如肺肝中流出者,不足也。 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鲁直好胜而耻其出于前人,故为此强辞,而私立名字。夫既已出于前人,纵复加工,要不足贵。虽然,物有同然之理,人有同然之见,语意之间,岂容全不见犯哉!盖昔之作者,初不校此。同者不以为嫌,异者不以为誇,随其所自得,而尽其所当然而已。至于妙处,不专在于是也。故皆不害为名家而各传后世,何必如鲁直之措意邪! 黄庭坚诗歌理论中最著名的主张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的一种方法,目的是要在诗歌创作中“以故为新”。 |
打卡 |
请给我来片记忆面包… |
打卡《中兴四大家诗学研究》 |
打卡 《唐宋诗举要》 |
顶一下,打卡最好别写太多贴上来。 |
人不漂亮就该天天读书学习 |
打卡 |
打卡《黄庭坚诗集注》 |
打卡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古诗 最新文章 |
诗词写作指导 第六讲 七言律诗及对仗上下句 |
图配诗,藏头诗,多参与,多支持,寻诗请进 |
古诗吧二〇二二感恩活动 |
跟風詠未來 |
藻社诸公中秋诗词集 |
岭草已青今岁叶,岸芦犹白去年花。杨万里 陆 |
避暑诗话卷二 |
一七年词习作至今 |
我就不信,一个评论也赚不着? |
分享: 批发 个人原创结集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