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红楼梦 -> 《红楼梦》原作者就是吴梅村,不服来辩! -> 正文阅读 |
[红楼梦]《红楼梦》原作者就是吴梅村,不服来辩![第2页] |
作者:整子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吴梅村《蒲東》 背解羅襦避月明,乍涼天氣為多情。紅娘欲去喚鍾動,扶起玉人釵半橫。 《红楼梦》蒲东寺怀古 其九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
不懂,我看个小说,还能读出作者名字? |
迪祖士著公可能是修编人之一,不服来辩。 |
仅凭一个字句流的断定作者是谁,有点武断。必须全盘考虑! |
《红楼梦》作者祖居【中翰第】 |
吴梅村生于1609年6月21日,逝于1672年1月23日。 时间不对,除非《石头记》是多人所写。 |
石头记作者是吴梅村,脂评石头记和红楼梦与他无关! |
吴应该参与了创作 但是我觉得还有许多人 我不认同作者是曹雪芹 书中开头的曹雪芹 应该是一个人的笔名 |
高大上的40回!悲惨的28回!我也跟着批评28回,但背地里把28回收藏了 |
吴梅村生于1609年6月21日,逝于1672年1月23日。 假如《石头记》作者是吴梅村,那他写的作品中的情节应该是以他去世之前的环境为素材,而决不能写出在他去世之后才会发生的事情。 《石头记》情节中提到玻璃窗,这是一个确定时间的标致性的事物。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四月,圆明园淳化轩后殿安装的玻璃窗,是平板无色透明玻璃,此为中国最早安装玻璃窗之事。 中国最早有玻璃窗的时间只能在1770年四月了,而这只限于皇宫内的人才能知道,普通百姓要在以后的时间才能知道玻璃窗。 吴梅村去世时间是1672年,中国第一次安装玻璃的时间是1770年,时间相差了接近一百年。 吴梅村怎么能知道百年之后的1770年皇家的圆明园才第一次安装玻璃窗(此后百姓家才可以陆续安装玻璃窗)? 除非吴梅村是神仙,能够穿越到百年后的未来,把百年后才会出现的玻璃窗,写到百年前的作品之中。 显然这都是不可能的! 所以吴梅村不可能是《石头记》的作者。 |
孙云球(1628年—1662年),字文玉(或字泗滨),江苏吴江县人,生于明崇祯初(1628年),卒于清康熙初(1662年),享年仅34岁。明末光学仪器制造家,发明家。他著有专著《镜史》,制造的各类光学仪器达七十余种 [1] 。被誉为“明朝科学巨人”。 |
孙云球出身于一个已衰落的官宦之家。其父孙志儒,曾做过福州、漳州知府。其母董如兰,是个有知识的妇女,孙云球著作的序,就是他母亲写的。孙云球年幼时,随父母迁居苏州虎丘山畔,他自幼聪颖异常,13岁即为吴江县乡学生。不久父亲去世,家境中落,又遇明朝灭亡清军南下,生计艰难,他遂以采集出售中草药谋生。虽然如此,孙云球并未丧志,仍勤奋好学,钻研数学知识,探讨测量、算指、几何之法。他精于器械制造,《吴县志》说他“精于测量,凡有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为了校准自鸣钟,他制造了“自然晷”,这是一种据日影以定时刻的仪器。经过使用后证明,以之判定时刻,十分准确。据文献记载,眼镜在元代已有,但是其价格昂贵,非一般人所能享用,至明代,眼镜仍是珍贵的稀罕之物,到了晚明,杭州成为我国早期眼镜制作的中心。孙云球年轻时就到杭州去学习制镜技术,而在他的思想中又根据中国古代的几何、物理等科学知识,经过自己制作眼镜的实践积累和探索,最后终于掌握了“磨片对光”技术,创造性地用水晶材料磨制成镜片,还创造了磨制镜片的牵陀车。经他一番悉心研究改进之后,使磨镜对光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他能根据眼疾患者年令大小、疾症不同,而随目配镜,而且还可以“以年别者老少花,以地分者远近光”,让患者配到适合自己眼睛的镜片。在磨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础上,他又利用水晶石磨制成存目镜、万花镜、鸳鸯镜、放大镜、幻容镜、夜明镜、千里镜(望远镜)等各类光学制品,使广大的眼疾患者能减轻痛苦。他的好友文康裔在《读〈镜史〉书后》中写道:“其远镜尤为奇幻,偕登虎丘巅,远观城中楼台塔院,若招致几席,了然在目;睹彼天平、邓尉、穹隆诸峰,崚嶒苍翠,如列目前,体色毕现。神哉!技至此乎!向见时晷,愚谓奇亦至矣,何幸又得此幻观也?先生曰:‘是未足以尽其奇耳。’更以存目镜相贻,试之两眸,心旷神怡,百倍光明,无微不瞩。先生资我披览诵读者,殆锡我以如意珠也。悉之有数十种类,各有不同,而功用亦迥别。”孙云球在制作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还写了一本眼镜制作方面的专著《镜史》,“令市坊依法制造,(眼镜)遂盛行于世。”(《虎阜志》)眼镜的价格也一路走底,最终使一般的老百姓都能消费得起。“顺治(1644年—1661年)以后价渐贱,每副值银不过五六钱。近来苏杭人多制造之,遍地贩卖,人人可得,每副值银最贵者不过七八分,甚而四五分,直有二三分一副者,皆堪明目,一般用也。”(清叶梦珠《阅世编》) |
叶梦珠,上海人,生卒不详。《阅世篇》中记有明崇祯七年(1634年)金伯固设塾于上海城南,叶梦珠前往就读,叶时年十二岁(《金伯固先生》),可考知叶梦珠当生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另外叶梦珠所著《续编绥寇纪略》卷首有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自序,而此书中亦有康熙三十几年的纪事,表明作者康熙中叶尚在世,因此可以推知叶梦珠活到十七世纪九十年代,享年七十多岁。《阅世编》载,玻璃眼镜“近来苏杭人多制造之。” 屈大均(1630—1696)《广东新语》(康熙三十九年刊刻)中《货语》有“玻璃”西洋人以为眼镜……以玻璃为方圆镜,为屏风……每裁锯为大小物,或以镶嵌壁障。潘尼所谓“灼爚旁烛,表里相形,凝霜不足方其洁,澄水不能喻其清”者。广人或铸石为之,然殊不及。 |
屈大均(1630—1696)《广东新语》(康熙三十九年刊刻)卷十五《货语》: 玻璃,来自海舶。以玻璃为方圆镜,为屏风,每裁锯为大小物,或以镶嵌壁障。潘尼所谓“灼爚旁烛,表里相形,凝霜不足方其洁,澄水不能喻其清”者。广人或铸石为之,然殊不及。 镶嵌壁障 |
读书,先把东西捋清楚再来下判断。。。。 |
以前有个人非要认为i红楼梦是洪升写的。理由是洪升的《长生殿》出现在批语中。 写批语肯定晚于石头记的原稿。这不用说。 而其实洪升长生殿之前,早就有《长生殿》的剧本流行于世。脂砚斋的批语有可能是指洪升的长生殿,但也有可能个指更早的长生殿版本。不一定就是洪升的东西。关于长生殿的相同体裁和内容,从元朝到明末清初,各种版本多得不得了。 |
要说玻璃制品不止明朝有,据说最晚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古人叫琉璃。 到宋朝瓷器大量普及之前,琉璃器皿、工艺品一直在生产。瓷器兴盛之后,琉璃的行业也慢慢衰落,以致根本没有发展出高品质的透明玻璃。 玻璃制品有很悠久的历史,但这不能说明现代很常见的平板透明玻璃,在很久前就能够出现了。 恰恰相反,只有在科学逐渐发达后的近代,才有可能研制发明成功大张的平板透明玻璃。 查了一下:“1874年,比利时首先制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国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机,此后,随着玻璃生产的工业化和规模化,各种用途和各种性能的玻璃相继问世。” 那乾隆朝安装玻璃窗的玻璃是怎么来的?(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皇家在圆明园安装玻璃窗) 任何科学工程都是在无数次失败后逐渐成功的,平板玻璃也不是昨天没有今天就突然出现了,它是从废品、半成品到成品的过程中逐渐研制成功的。 估计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四月,圆明园淳化轩后殿安装的玻璃,就属于半成品工艺生产的玻璃。(因为1874年比利时才首先制出成品的平板玻璃) 据说是先把液体玻璃汁吹制成薄玻璃,再想办法把没硬化的软薄玻璃片制成大体近似平板形状的玻璃。 比现代工艺落后太多了,其产品只能算次品,但在当时已经算非常了不起“超大平板玻璃”了! 这种薄玻璃不可能大批的生产,成本一定很高,产品的价格当然想怎么要价就怎么要价(独一家的垄断产品)。 而且运输的破损率非常高,因为其平整度度非常低(和现代成品玻璃比凸凹不平),这也是玻璃窗玻璃价格贵的原因。 所以在乾隆朝看似非常高科技的透明平板大张玻璃也就是产量很少的半成品而已。而且价格非常贵,只有皇家才有可能买得起。 只有等到1874年比利时首先制出平板玻璃后,可以大批量生产了,价格也就降下来。 此时百姓才能够买得起,中国糊窗户纸的窗户改为玻璃窗,才逐渐普及起来。 所以不要把有悠久历史的古代玻璃制品,和科技逐渐成熟后才可能生产出的成品平板玻璃相提并论。二者的科学技术含量相差太大。 |
我们吴氏红学支持整子! |
乡下人 |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夏夜即事 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 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 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 水亭处处齐纨动,帘卷朱楼罢晚妆。 -------------------------- 玻璃槛,这就是玻璃栏杆。大片的,常规猜测,大概最小也有一个平米见方。 |
《红楼梦》(第6回)已经出现“玻璃炕屏”以及包括宝玉房中的玻璃大镜子。 红楼梦使用的到处都是玻璃制品。这同屈大均的记载在时代上是互证的。 你乾隆是什么时代?早就有了,你拿100年后的东西来否证100年前的东西不存在,成立吗。 你只有证明早前的记录为假,就可以了。乾隆确实是最早。乾隆之前不存在玻璃窗,或者玻璃镜子,玻璃大屏等等。 |
这只是说明你们的视野狭隘,坐井观天罢了。知识储备不足以胜任解释红楼梦的能力,来解释啥东西。解释啥? |
在明代的时候,不但外国玻璃有进口,中国人自己也早已经学会制造。 明代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一书中说,因为“三保太监郑和曾携西洋烧玻璃人来”,从此以后,明朝才开始了大规模生产玻璃。 明代崇祯年间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记载:“琉璃石产于西域,因其五彩晶莹,为中原人喜爱而仿造。” 文人墨客们对玻璃制品非常喜爱,明代叶宪祖在《鸾鎞记·途逅》中写道:“归来愁日暮,孤影对琉璃。” 明代的玻璃不仅被称为琉璃,也沿用了宋朝“药玉”的说法。《明制》中记载:皇帝颁赐给状元的佩饰,就是药玉,四品官员以上才能配用。 清康熙35年(1696),内务府造办处设立了宫廷玻璃场。《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提到:“三十五年奉旨设立玻璃厂,隶属养心殿造办处,设监管司一人……四十九年,设玻璃厂监造二人。” |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玻璃,本作颇黎」。颇黎国名也。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故名水玉。与水精同名。 |
咱们别说乾隆,雍正的朝代不会在乾隆之后吧? 清宫档案记载,雍正九年,祖秉圭送往宫中“大玻璃片一块,长五尺、宽三尺四寸,随白羊绒套木板箱” |
从水晶到琉璃,到玻璃,玻璃因根据不同的技术水平,杂质处理,有不透明和透明度纯高的技术演进。 平板玻璃,也有不透明和透明度高的技术演进。 玻璃是可以切割的。 不透明的玻璃,古代也有称为琉璃。玻璃这个名字一般指只具有透明工艺的东西来说。后来就泛指材质。琉璃的名字使用就逐渐减少。 不透明的平板玻璃,玻璃镜子明朝中后期都早已经存在。西方进口的纯度高的透明平板玻璃,这个中国人还造不出来。 |
回复 整子 :口气挺大呀:“不服来辩!”。我是看到这种牛气的题目才过来讨论的,没想到理性讨论却换来了“简直就是有病”!朋友,有理说理,说不了也不必要如此吧?早知如此我也不提国家专家说的这些话了。楼主有一点出言不逊了吧?算了我的根据你也看到了,犯不着再折腾这种辩解技巧了。不会删贴吧? ----------------------- 这个东西,你别看什么口气不口气。看内容。如果平板玻璃是1874年后才有的,红楼梦中的镜子是不是平板的。是不是玻璃的。难道程高本在1874年后才出来? |
hls324:回复 整子 :镜子和窗户玻璃不能混淆,因为科技含量不同产品生产的时间也不同,眼镜镜片也是同理。混淆了不同的玻璃产品也就是混淆了时间概念,这是讨论的关键。我是看了国家专家结论才过来向你提示的,仅此而已。其他有关涉及的我才没有兴趣管呢。 ------------ 玻璃窗的东西记载很早就有。因此,这个问题无意义。想通过说明雍正或者乾隆时代才有的东西,来否定吴梅村的根据是不成立的。这是胡搅蛮缠。 |
那你把故宫圆明园专家的结论:“乾隆三十五年四月,圆明园的淳化轩新建宫殿的后殿窗户安装玻璃。此为中国最早安装玻璃窗之事”,推翻了。 但其它资料是:“1874年,比利时首先制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国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机,此后,随着玻璃生产的工业化和规模化,各种用途和各种性能的玻璃相继问世。”,这个资料也有可能是假的。 我是以此两条为根据,仅此而已,无需推翻我的观点,去推翻这两条根据吧。 |
【想通过说明雍正或者乾隆时代才有的东西,来否定吴梅村的根据是不成立的。这是胡搅蛮缠。】 就算吴梅村到去世前都在写石头记,雍正朝也和他联系不上。雍正元年差了五十年,雍正末年差了六十三年。 如果以此说事,还是犯了时间概念混淆。 说我“这是胡搅蛮缠”你觉得合适吗? 我不过是依据两条根据还有你的邀请来讨论而已。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红楼梦 最新文章 |
林黛玉喜欢袭人、不喜欢晴雯的铁证多的是 |
《红楼梦》所营造的情境和语境非常重要 |
宝玉的通房丫头是谁?是袭人吗? |
同为四大名著,为什么红楼梦新翻拍的最少? |
新年第一贴一定要在红吧 |
滴翠亭事件并非嫁祸 |
王夫人这个人好奇怪好矛盾啊 |
不爱打扮的薛宝钗 |
晴雯,死的必死。 |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段文字还存世吗?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