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西游记 -> 略论泉州印度教石刻在《西游记》成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 正文阅读

[西游记]略论泉州印度教石刻在《西游记》成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第1页]

作者:mnok2100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不少研究西游记的学者发现百回本《西游记》的一些故事情节竟然与印度教经典《罗摩衍那》的故事片段几乎一
模一样,如假包换。而且不是一两处故事情节有这种情况,我粗略的统计一下,至少已经发现六处相似度达到目的95%以上的故事情节。所以学者们才感到很困惑,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因为他们认为《罗摩衍那》一书是印度教的“圣经”,由于古代中国的佛教徒翻译的都是与佛教相关的经书,不可能去翻译印度的《罗摩衍那》。再加上印度教有悖于中国伦理道德的性崇拜,也有违中国传统佛教的禁欲思想,因此更不可能出现翻译《罗摩衍那》一书这样的事。
一两处相似的故事情节,可以用偶然巧合来解释。但是多达六七处近乎相同的故事情节,恐怕就不能用巧合来解释那么简单了!特别是《西游记》第六十八回到七十一回所写朱紫国国王的故事,简直就是一篇微型的罗摩失妻救妻的故事。这其中相同点是如此之多,能说是巧合吗?
我们先来看学者刘安武(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语系教授)对这一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章: “失妻救妻
——《西游记》中的微型罗摩故事
刘安武*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主要记述了,作为王太子的罗摩被流放森林,王妃悉多公主陪着他,还有一个异母弟罗什曼那相随。不幸,悉多被十首魔王劫走。罗摩和罗什曼那兄弟多方寻找,在神猴哈奴曼的协助下,终于证实劫持悉多的魔王罗波那就住在椤伽岛上。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杀死魔王,救回悉多。这是《罗摩衍那》的核心故事。
  我们中国有没有类似的故事呢?有的。《西游记》第六十八回到七十一回所写朱紫国国王的故事,就是一篇微型的罗摩失妻救妻的故事。只是因为《西游记》是许多故事联结而成的**体,不可能让这个失妻救妻的故事形成长篇巨制。我们先来看看朱紫国国王的故事。
  当朱紫国国王患了三年的病被孙悟空治好,盛情招待唐僧师徒四众,并说起致病原因时说:“寡人正宫称为金圣宫,东宫称为玉圣宫,西宫称为银圣宫。现今只有银、玉二后在宫”。行者道:“金圣宫为何不在宫中?”国王滴泪道:“不在已三年矣。”行者道:“向那厢去了?”国王道:“三年前,正值端阳之节,朕与嫔后都在御花园海榴亭下解粽插艾,饮菖蒲雄黄酒,看斗龙舟。忽然一阵风至,半空中现出一个妖精,自称赛太岁,说他在麒麟山獬豸洞居住,洞中少个夫人,访得我金圣宫生得貌美姿娇,要做个夫人,教朕快早送去,如若三声不献出来,就要先吃寡人,后吃众臣,将满城黎民,尽皆吃绝。那时节,朕却忧国忧民,无奈,将金圣宫推出海榴亭外,被那妖响一声摄将去了。寡人为此着了惊恐,苦疾三年……”。
  这是书中交代的金圣宫王后被劫持的过程,被劫持以后呢?当孙行者将妖精派到朱紫国索取宫女的先锋打败后,到麒麟山去探索妖精的下落时,遇到下战书的小妖。孙行者听小妖自言自语后也化作小妖从那个小妖的口中探听到的虚实是:“我家大王,忒也心毒。三年前到朱紫国强夺了金圣皇后,一向无缘,未得沾身,只苦了要来的宫女顶缸。两个来弄杀了,四个来也弄杀了。前年要了,去年又要,今年又要;今年还要,却撞个对头来了。那个要宫女的先锋被个甚么孙行者打败了,不交宫女。我大王因此发怒,要与他国争持,教我去下甚么战书。……自前年摄得来,当时就有一个神仙,送一件五彩仙衣与金圣宫妆新,他自穿了那衣,就浑身上下都生了针刺,我大王摸也不敢摸他一摸。但挽着些儿,手心就痛,不知是甚缘故。自始至今,尚未沾身……。
  这不是大体类似罗摩失妻的故事么?国王(或太子)的妻被妖精劫走充当夫人,遇到神猴来帮助。《罗摩衍那》中是哈奴曼,《西游记》中是孙悟空。
  我们再进一步看这两个故事的前因后果:《罗摩衍那》中罗摩的前生,毗湿奴大神得罪了那罗陀仙人,因为毗湿奴破坏了其婚姻,没有成其好事,受到他的诅咒,诅咒他转世后要承受离妻之苦。而《西游记》中,也正好追溯了以前的背景,那时朱紫国国王还是一个王子时,喜欢打猎。有一次,他率领人马,到森林里看到西方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所生二子,乃雌雄两个雀雏。王子用箭射伤了雄孔雀,那雌孔雀也带箭而归,佛母诅咒王子折凤三年,也即让他失妻三年。所以两个故事中的失妻之痛既是受到诅咒的结果,也是因果报应的必然。
 
于是行者驾云去化斋去了。他们三人耐不住,在八戒的调唆下他们三人先后走出圈外,结果遭了殃,这且不表。单说孙行者画圈儿保护他们三人的事,这一情节不是《罗摩衍那》中也有吗?当时的背景是:十首王采用调虎离山计,先后使罗摩和罗什曼那离开了悉多。原来十首王指使他手下的小妖化作金鹿,在罗摩一行面前跑过。悉多要罗摩为她捉小金鹿回来,罗摩离开了,把保护悉多的任务交给罗什曼那。不久,似乎传来了罗摩呼救的声音,悉多说了一席难听的话,谴责罗什曼那见死不救是让罗摩死后好娶她,迫使罗什曼那离开悉多去营救罗摩。有心计的罗什曼那在离开前,一面在她周围画了一个圆圈,对悉多说:“只要你留在这个有法力保护的圆圈之内,就没有灾殃会落在你头上。我求你,在我回来之前,别走出这个圈子。”罗什曼那于是向她行了礼,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了她。不消说,所谓罗摩呼救是化作金鹿的小妖临死时的诡计,悉多孤身一人不听罗什曼那的警告,而听信化作苦行僧的罗波那的花言巧语,走出了圆圈,结果被罗波那劫持走了。2
  《西游记》的作者面对《罗摩衍那》中罗摩故事中这一生动情节,在朱紫国国王失妻的故事中安排不进去时,深为可惜,而把它改写在了这个在金兜山遇独角兕大王的故事里。读者也可能认为,用画一圆圈防妖魔鬼怪的作法也可能是《西游记》作者独自的创造,而不是借用人家的表现手法。这也是有可能的,我们不必忙于下结论。让我们继续往下看一些例子。比如想像要控制对方,或置对方于死地,最好能钻到对方的肚子里,则可以为所欲为。这种想像也可能是普遍性的,而不一定借用人家的或受人家的影响。
  请看钻进对方肚子里的表现手法:罗摩一行三人在森林流浪,悉多被楞伽岛的十首妖王设计劫持,要她充当他的妻子。罗摩和罗什曼那兄弟在猴子国找到了盟友,为探寻悉多的下落和救回悉多而共同努力。神猴哈奴曼准备越过大海到楞伽岛去寻找悉多,在越过大海时他遇女妖西弥迦。这个吃人的女妖伸手抓住了哈奴曼的影子,哈奴曼发现了她。这个女罗刹张着血盆般的大口对着哈奴曼,哈奴曼立刻变得出奇地小,钻进了她张开着的大嘴。西弥迦很高兴,合上了她的巨嘴,以为把哈奴曼吃掉了。谁知哈奴曼钻到她的肚子里,用手把她的五脏撕得粉碎,断送了她的性命。然后在她的尸体中钻了一个洞,走了出来。
  在《西游记》里钻到对方肚子里的写作手法有好几处,包括一次失败了的尝试,可见作者对这一表现手法的偏爱。在《西游记》第十六回、十七回中,唐僧师徒四众在黑风山遭遇熊罴怪。当时具体的背景是,他们来到一座观音禅院,由于显示他们的宝贝袈裟,使这件打开后红光满室、彩气盈庭的佛衣让禅院长老着迷,设法据为己有。在故意纵火的事件中惊动了黑风山的一个熊罴妖精,他乘机窃取了佛衣宝贝,并约请一妖道来共同庆贺。孙悟空借在观音禅院失去袈裟之故,请观音菩萨来降妖。他让观音化作妖道,将由他变化成的一粒仙丹,献给熊罴怪吞下。于是孙悟空进到了他的肚子里,“现了本相,理起四平,那妖滚倒在地。菩萨向妖取了佛衣,孙悟空这才从他的鼻孔中出来。”应该说,这是制服对方极厉害的一着。在肚子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破坏其内部各种可以致命的器官。《罗摩衍那》中哈奴曼就是用钻进女妖西弥迦的肚子里把她的种种内脏撕得粉碎,致女妖于死地。孙悟空没有要熊罴怪的命,只是因为他罪不当诛,留他一命,让观音菩萨收去看山。
  《西游记》的第五十九回到六十一回写的是唐僧四众过火焰山时受阻的故事,为了灭火孙悟空最后从罗刹女铁扇公主那里借扇成功,煽灭了大火过了火焰山。向当年结拜兄弟牛魔王之妻借芭蕉扇的过程中,孙悟空也曾化作蟭蟟虫儿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具体的情况是:
  “行者变作一个蟭蟟虫儿,从门隙处钻进。只见罗刹女叫道:“渴了,渴了,快拿茶来?”近侍女童,即将香茶一壶,沙沙的满斟一碗,冲起茶沫漕漕。行者见了欢喜,嘤的一翅,飞在茶沫之下,那罗刹渴极,接过茶,两三气都喝了。行者已到他肚腹之内,现原身厉声高叫道:“嫂嫂,借扇子我使使?”罗刹大惊失色。……行者却就把脚往下一登,那罗刹小腹之中,疼痛难禁,坐于地下叫苦。行者道:“嫂嫂休得推辞,我再送你个点心充饥!”又把头往上一顶。那罗刹心痛难禁,只在地上打滚,疼得她面黄唇白,只叫“孙叔叔饶命!”行者这才收了手脚道:“你才认得叔叔么?我看牛大哥情上,且饶你性命,快将扇子拿来我使使。”罗刹道:“叔叔,有扇,有扇!你出来拿了去!”行者道:“拿扇子我看了出来。”罗刹即叫女童拿一柄芭蕉扇,执在旁边。行者探到喉咙之上见了道:“嫂嫂,我既饶你性命,不在腰肋之下搠个窟窿出来,还自口出,你把口张三张儿:”那罗刹果张开口,行者还作个蟭蟟虫飞出来”。后借扇走了。
 
  作者细致描写了孙行者的进入罗刹女肚中的过程和他据此施展动作,使罗刹女吃了亏,然后让她交出芭蕉扇。可惜孙行者不知芭蕉扇也有真假,他花力气第一次借走的却是假的,不起作用。后来的斗争更激烈,终于借得真扇,把火焰山的大火煽灭,师徒四众顺利过去了。
  在《西游记》的第六十五、六十六回中,弥勒佛的司磐黄眉童儿,化作黄眉大王和设小雷音寺,用一个金铙和搭包儿两样法宝,使得孙悟空从各处搬请来的救兵无计可施,救不得被劫持的唐僧、八戒和沙僧,最后还是找来了其主人弥勒佛。弥勒佛让孙悟空变作一个瓜,自己变作种瓜的。先引黄眉大王和孙悟空交手,然后孙悟空逃至瓜田里变成熟瓜。当黄眉大王向种瓜人要瓜吃时,弥勒佛奉上孙悟空变的熟瓜。于是“黄眉大王张口便啃。那行者乘此机会,一毂辘钻入其咽喉之下,等不得好歹,就弄手脚。抓肠蒯腹,翻跟斗,竖蜻蜓,任他在里面摆布。那妖精疼得搓牙俫嘴,眼泪汪汪,把一块种瓜之地,滚得似个打麦之场,口中只叫:“罢了!罢了!谁人救我一救!”弥勒却现了本像,嘻嘻笑叫道:“孽畜,认得我么?”那妖抬头看见,慌忙跪倒在地,双手揉着肚子,磕头撞脑,只叫:“主人公,饶我命罢!饶我命罢!再不敢了!”弥勒上前,一把揪住,解了他的后天袋儿,夺了他的敲磐槌儿,叫:“孙悟空,看我面上,饶他命罢。”行者十分恨苦,却又左一拳,又一脚,在里面乱陶乱捣。那怪万分疼痛难忍,倒在地下。弥勒又道:“悟空,他也彀了,你饶他罢。”行者才叫:“你张大口,等老孙出来。”那怪虽是肚腹绞痛,还未伤心。俗语云:“人未伤心不得死,花残叶落是根枯”。他听见叫张口,即便忍着疼,把口大张。行者方才跳出。……结果,弥勒佛收他而去。
  这一情节也写得较为细致,孙行者如何进入对方的肚子里,进入以后又施展了什么,最后达到目的后出来。进入到熊罴怪肚子里是孙悟空化作一粒仙丹,进入铁扇公主肚子里是化作小蟭蟟虫儿躲在茶碗的茶泡之中,让铁扇公主喝进肚子里,进入黄眉大王的肚子里是化作熟瓜。但三次使用这绝招时都未置对方于死地。我们再看看孙悟空第四次进入对手的肚子里的情况。
  在第七十四回到七十七回中,唐僧四众遇到三个厉害的魔头,即青毛狮子怪、黄牙老象和大鹏雕。大魔头主动把孙行者吞进肚里,自以为得计,殊不知为自己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开头,他想把孙行者呕吐出来,慢慢的煎了下酒。可孙行者在里面一动不动,却又拦着喉咙,让老怪吐得头晕眼花,黄胆都破了,而孙悟空说里面暖和,等过冬了再出来。老魔说他一冬不吃东西,饿死孙悟空,孙悟空说,他有折迭锅儿,可在里面煮杂碎吃,要吃他的五脏六腑。还要用金箍棒往顶门里一搠,搠个窟窿,一则当天窗,二来当烟洞。接着老魔又喝药酒,想毒死孙悟空,不成,被孙悟空接喝了,在肚里撒起酒风来,不住的支架子,跌四平,踢飞脚,抓住肝花打秋千,竖蜻蜓,翻根头乱舞。那怪物疼痛难禁,倒在地下。无奈,只好哀告孙悟空求他出来,答应用轿送他师父过山。孙悟空打算出来,二魔却暗地叫老魔等他出来时,把口咬啐他吞进肚里。孙悟空故意先把金箍棒伸出,那怪果往下一口,嘎喳一声,把个门牙都迸碎了。孙悟空指责老魔不念饶他性命答应出来之恩,反而要乘机加害他。后来三个魔头使用激将法,引他出来真枪真刀地战斗。悟空用绳儿栓住了老魔的心肝,用手窜着,自己则从其上腭往前爬,爬到老魔鼻孔里,老魔鼻子发痒,“阿嚏”一声打了个喷嚏,却迸出了他。最后是孙悟空请了如来佛,文殊、普贤两菩萨才收伏青毛狮子、黄牙老象和大鹏雕三怪。
  这里顺便提一下孙悟空有一次想进入对方肚子里的尝试,却失败了,这说明是时机欠佳,故未取得成功,并不说明这一办法不奏效,所以再次尝试就成功了。事情发生在《西游记》第八十二、八十三回中。在陷空山无底洞,有一老鼠精,变化成妖艳的女子想和唐三藏成亲。她把唐三藏劫持在洞里。百般迷惑他。孙行者先变成苍蝇儿,飞到唐三藏头上。“三藏满眼垂泪道:“怎生是好?”行者道:“没事!没事!那妖精整治酒与你吃,没奈何,也吃他一锺,只要斟得急些儿,斟起一个喜花儿来,等我变作个蟭蟟虫儿,飞在酒泡之下,他把我一口吞下肚去,我就捻破他的心肝,扯断他的肺腑,弄死那妖精,你才得脱身出去。”三藏道:“徒弟,这等说,只是不当人子”。行者道:“只管行起善来,你命休矣。妖精乃害人之物,你惜他怎的!”
 
《罗摩衍那》中的悉多则没有这么幸运了。她被劫持后,十首妖王说等她回心转意,他之所以不对她施暴,还表示等待她,不是出于客气,而是因为他受到过诅咒,施暴就会自取灭亡。这一点只他自己知道,悉多是不知道的,她不能凭此稳坐泰山。对她来说,时刻对她都是威胁,妖王说话能够信任吗?所以她是否被十首王施暴不仅引起罗摩的一再怀疑,就是其他的人也产生怀疑,因为十首王是个好色之徒,他贪恋悉多的美色才劫持她,把她劫持那么久(将近一年),却对她彬彬有礼,不加侵犯,有谁能完全没有一点怀疑呢?还有她自己,哈奴曼要驮她回去她却不愿意,因为她不愿罗摩之外的男子接触她的身体,看来她考虑贞操问题够细致的了。殊不知这是以小失大,是考虑了小节而忽略了大的安全问题。在危难中,即在非常时期,正如十首王劫持她时接触过她的身体,别人不会非议一样,现在哈奴曼要尽快地让她摆脱牢笼,救她出水火,不得已接触她的身体,又有谁会非议呢?不错,《罗摩衍那》的作者也是为悉多设了防线的,十首王施暴要自取灭亡是一道防线。消灭十首王后,悉多回到罗摩身边时她跳进火里,由火神托出,完好无损。“真金不怕火烧”,悉多通过了火的考验,她是圣洁的。不过,这两道防线也不是那么过硬的,十首王受诅咒并不为人所知,至于通过火的洗礼,按印度的传统,火是圣洁的,任何事物经过火的考验,可以由不圣洁而达到圣洁。也就是说,悉多长久在魔窟里染上了妖气魔气,经过火的锻炼,变得圣洁了,并不直接证明,悉多在被劫持的一年里,没有受过任何强暴。
  至于陈光蕊的夫人——丞相的小姐满堂娇,丈夫带她赴任,被强人抢劫。丈夫和家僮俱被杀,她投水不成,考虑到身怀有孕,要给丈夫留下后代,暂且忍气吞声,顺从强人。她既没有神佑,也没有其他什么超自然的能为可以作为安全屏障。她的丈夫倒是被龙王庇护起来。后来她生了孩子,为了避免强人的陷害,忍痛将孩子放在木板上,让他在河中漂流,幸遇金山寺长老法明和尚救起,养育十八年。后来报仇雪恨,满堂娇一再自缢、投水,俱被婆婆、儿子劝阻,当夫妻团圆后,她毕竟还是从容自尽了,这又为什么?
  从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恩爱夫妻一别十八年,都经历过生死浩劫,怀着深仇大恨,而今大仇已报,正好是夫妻美满团圆的喜庆时候,为什么她一再要自尽呢?她的父亲在劝阻她时,她说:“吾闻‘妇人从一而终’。痛夫已被贼人所杀,岂可腼颜从贼?止因遗腹在身,只得忍耻偷生。今幸儿已长大,又见老父提兵报仇,为女儿者,有何面目相见!惟有一死以报丈夫耳!”丞相道:“此非我儿以盛衰改节,皆因出乎不得已,何得为耻!”这位父亲大人思想还比较开明,要知道,这是开导自己的女儿,如果是对他人的女儿或者社会的妇女,他就不一定持这种开明的态度了。我们看到,丞相的小姐满堂娇还是在忍辱含垢后,在“烈女不事二夫”的教条的指导下仍然香消玉殒。再看悉多,她并不曾被劫持她的强者占有,但她有口难辩,谁能证明她是贞洁的呢?结果她最后求救于地母,她投入地母的怀抱,也不是等于自尽了吗?诚然,满堂娇可以不死,她的父母——身为丞相夫妻能理解她,她的婆婆和她的儿子能谅解她,她的丈夫呢?丈夫是什么态度,书中没有说。我们推想,开头一些日子,她还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以后呢,天长日久,她那曾屈身事强人十八年的经历对她来说不啻是无形的猛兽撕裂着她,周围人们异样的目光不啻是一支支毒箭射向她,她的丈夫对她热情一些她会认为是虚伪的做作,对她要是冷漠一些她会认为是憎恶和嫌弃她,她不可能得到安宁和平静。精神上的折磨和肉体上的曾被摧残的创伤一直是她挥之不去的梦魇,只有死才是她彻底的解脱。她的悲惨的结局代表了古代社会中这一特殊群体的共同命运。中国是如此,印度也是如此,尽管表现形式有某些差别。
  《西游记》中朱紫国国王失妻救妻的故事和《罗摩衍那》中王子罗摩失妻救妻的故事对比,可以发现这两个故事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隐约可以看出朱紫国的故事有借鉴罗摩故事的痕迹。由于叙述这两个故事的篇幅的极大差别,《西游记》中朱紫国国王的失妻救妻故事只写了四回的篇幅,不可能像《罗摩衍那》中那样展开罗摩故事的始末和前因后果。还有,细心的读者看了《罗摩衍那》后,再看《西游记》,还可以在《西游记》的其他回目中发现某些情节和写法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是不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在朱紫国国王失妻救妻的故事中,未能把这些情节或写法写进去而感到可惜,只好在其他故事中来表现,即分别记述到其他的故事中呢?
 
从该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先是用巧合和道听途说等来试图来解释《西游记》与“《罗摩衍那》及《摩诃婆罗多》”故事情节近乎相同的现象,然而到文章结尾,他似乎推翻了这两种可能性,以“还在探索中及暂时无法解释”这样的口气给文章画上的句号。
如果你的文章是建立在别人错误的理论基础上,那么你写出的文章也是错误的,永远不可能接近历史的真相,反而错得更离谱。
说到这些,就不能不再说一下《西游记》作者的问题。根据现有的证据,我们知道明清两代的百回本神话小说《西游记》都不署作者姓名,而只有一些编篡者的名字。这些编篡者到底在百回本《西游记》的成熟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我的估计是他们把一些故事情节已经基本完备,无需再添加的早期(元代)的《西游记》版本进行润稿润色,使之文字更优美,更通俗易懂。他们只是百回本《西游记》门面的装饰者,而不是创造者。
因此,在未找到吴承恩是百回本神话小说《西游记》的作者的确凿证据(署有吴承恩是作者的名字的明代版本《西游记》)之前,一切将理论基础建立在“吴承恩是《西游记》作者”之上的考证文章,就必然会出现很多永远无法解释的矛盾现象。
现在我来指出该文作者在文章出现的一些认知上的错误和再添加一处《西游记》与《罗摩衍那》近乎相同的故事情节。
先看作者说的这段话:“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在古代并没有翻译过来,就是改写本、缩写本也没有,原因是它不是佛典,而是印度教的典籍。由于宗教的排它性,在我国大量翻译佛典的同时,并没有人翻译它。但是,有些佛典中确实提到罗摩故事,不过都很简单,只不过是些片断而已。真正出版改写本、缩写本,甚至全译本还是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事。”
这些话,作者基本上说对了,但他还是出现了一个认知上的错误。那就是他不知道:元代的泉州城出现了一座由印度教徒指导,泉州人雕刻的印度教寺庙。
详看以下文章:“伊理《印度史》载,元初南印度马八儿国王孛哈里,与其父不和,偕其妃来泉州寓居。《元史·马八儿国》云,“世祖至元间……占城、马八儿国新村马头”。马八儿国在南印度,在泰米尔人的居住区,流行泰米尔文石刻。1981年,经日本大阪大学斯波义信教授翻译,译文大意是“向庄严的褐罗致敬。愿此地繁荣、昌盛。时于释迦历1203年哲帝莱月(1281年4月),港主挹伯鲁马尔……由于察哈台枣罕的御赐执照……并愿吉祥的察哈台枣罕幸福昌盛”。碑文中的“褐罗”,即印度教的湿婆神。本碑文是承蒙元延颁发御赐执照的机会一并向最高神灵婆神致敬的祝词纪录。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正门顶上的“御赐佛像”印度石雕,是出于同一座湿婆神庙的。
泉州城区发现的元代印度教寺的石构件,大多集中于南校场、通淮门附近和城西北隅。这表明元代泉州的印度教寺庙,祭坛有多处。泉州出土的印度教神话故事石刻,反映了泉州的印度教有不同的派别。如开元寺大雄宝殿后回廊的两根十六角形石柱上有毗湿奴的雕像,南校场上出土立姿毗湿奴雕像和摩罗、猴王哈努曼的石雕门框石。这一切表明元代泉州有印度教毗湿奴教派创建立毗湿奴神庙。印度教湿婆教派崇拜男性生殖器,又视牛为神圣,泉州发现的元代湿婆石雕神像、“磨盘”石雕和石牛。这表明元代泉州有印度教湿婆教派创建的湿婆神庙。”
泉州这座全中国独一无二的印度教寺庙,元末被毁,石刻散落四处。直到清末民初拆泉州城墙或其它途径才陆续出土。有趣的是,从明代起就有很多泉州印度教寺残存的石构件被当成佛教遗物被移到佛寺或道观当做装饰物或建筑构件,抑或被当做佛教神像为不明真相的泉州人所供奉。
从这些事实可以看出,由于明代闭关锁国,那时的泉州人已经不知道那些被当成佛教遗物的建筑构件,实际是元代印度教教徒建造的印度教寺庙。
寺庙上所雕刻的宗教内容恰恰来自《罗摩衍那》及《摩诃婆罗多》这两本印度教经典史诗。所以刘安武认为《罗摩衍那》及《摩诃婆罗多》没有传入过中国并翻译的结论是错误的。
 
明代泉州人不知那是印度教遗物,那么元代的泉州人是否知道并熟悉《罗摩衍那》及《摩诃婆罗多》这两本印度经典呢?答案是肯定的,理由是:印度教教徒一来要在泉州传教,就必须翻译《罗摩衍那》及《摩诃婆罗多》这两本史诗,二来他们需要让泉州工匠熟知其中的内容,才能传神达意的将这两本印度教的书籍的内容雕刻在印度教寺的石刻上。
所以我认为元代的泉州是有《罗摩衍那》及《摩诃婆罗多》两本书的汉译版本的,不过由于纸质的印刷品不易保存,再加上元末那场泉州持续十年的兵乱,这可能是造成我们今天无法找到元代《罗摩衍那》及《摩诃婆罗多》两本书的汉译版本的重要原因。
但是幸运的是,泉州印度教寺是纯石刻的寺庙,虽经战乱和人为的四处移动,却依然保存到现在,数量达200多方。主要分布于泉州开元寺.天后宫.海交馆和泉州市郊一座把印度教神当成佛教神仙的小庙内。
今天我们通过专家的考证解读,已大致知道泉州印度石刻所雕刻的宗教故事内容和神仙的名字,它们都来自《罗摩衍那》及《摩诃婆罗多》这两本印度教经典。其中保存在开元寺大雄宝殿后面被用来做柱的两根印度教石柱,在其中一根辉绿岩十六角形的柱头上,雕刻的是爱情之神戏弄七名在恒河中洗澡的女子,拿走了她们的衣服,而《西游记》中亦有孙行者拿走洗澡的七个蜘蛛精的衣服的故事情节,这是一种巧合吗?
在泉州印度教石刻中,也有蜘蛛的故事。这蜘蛛在林加上面结网,以防树叶落到林加上面。而大象却认为蛛网结在林加上面很不雅观,就把蛛网除去。结果蜘蛛愤而钻进大象鼻子,欲置大象于死地......。
到现在,我们已经明确的找出《西游记》与《罗摩衍那》及《摩诃婆罗多》六处近乎相同的故事情节及一处相同的怪物。并且三者之前完全有一条纽带把它们连接在一起,那就是元代泉州印度教石刻所雕刻的《罗摩衍那》及《摩诃婆罗多》的宗教题材。这为元代《西游记平话》的作者把他熟悉的《罗摩衍那》及《摩诃婆罗多》的故事情节借用到《西游记平话》里找到了理论依据。
如果有心人在对此深究下去,相同的故事情节恐怕还不止这六七处。
元末在福建印刷出版的《西游记平话》与后来百回本的《西游记》到底有没关系?有,而且关系非常之大。因为根据专家对保存在朝鲜的《西游记平话》残文考证,证实现在百回本《西游记》里基乎所有的故事情节它都有。而且要把《西游记平话》和百回本《西游记》联系在一起,还有一条纽带。那就是我先前考证的《西游记》里花果山.慈云寺.孙行者.金箍棒.及诞生石猴的石卵等诸多原型这一条纽带。因为它们都跟福建主要是泉州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有了泉州印度教宗教石刻这条把《西游记》与“《罗摩衍那》及《摩诃婆罗多》”的纽带。使我更加相信,元代《西游记平话》的作者曾经在当时无论是经济还是宗教文化都处于极盛的泉州生活了很长时间,接触并熟悉印度教《罗摩衍那》及《摩诃婆罗多》的经典故事。并且回答了我先前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在元朝短短八九十年时间内,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到泉州傀儡戏《三藏取经》和西游杂剧,再到《西游记平话》,故事情节的飞速演化充实的问题?
原来是外来文化(印度教两大史诗)因子的在泉州这座元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的介入融合,而导致的结果。
 

昨天在泉州海交馆内拍摄的印度教猴神哈奴曼的石刻照片。
 
西游记中的“猴”是“侯”的意思,这点与佛教也吻合,但加上“诸(猪)”的话更倾向于前者,在今天“契丹”故里冀东一带还有“侯佑卫”这句话遗存。“猴”在西游中代表的是“鸡(西)人”。
 
而冀东一代对父辈的人称呼时通常会称“石侯(叔)”。
 
只要你找到白马皇帝,就很容易找到负山抱海“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的滦州地区。
“傲来国”指的就是这一地区。“敖”指的是“辽河”与“洛(勒敖)安河”的上游地区,后者今简称滦河。
 
“两界山”至今还在,名为“亮甲山”,因其处在早其炎黄分家的界限上在《西游记》中则写成“两界山”。
 
中国的几大名著都产生于这一地区。而且前三个是相通的,不是孤立存在的。
 
至今很多海外人尤其是东南沿海出去的人会说自己祖上来自“唐(炭)山”。如果你理解成唐朝则离真实会远很多。
 
建议楼主赶快读辽金史。
 
中国最早的黄河今叫滦河。
 
佛教是《西游记》表象,因为辽代上佛,“易”才是《西游记》主框架,因为“契丹”就兴起在“易”的发源地“洛安(滦)州”,用四个字能概述《西游记》的主框架,即:契合丹成!
 
白日依山尽(近),黄(潢)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观雀(qiao)楼”原址在滦县老城北门外的高台上,为单层建筑形式,就是说没有第二层!
 
文是好文,可惜太长没人看
 
顶一下
 
金箍棒的原型是大力明王的金刚棒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西游记 最新文章
孙悟空闹过天宫为什么还能去天宫呢
关于大圣西行路上的强敌,仔细看一看,也没
猪八戒的战斗力比哪吒强,原著中描写道,哪
原著大闹天宫是不对的吧?为什么电视剧都把
二郎神vs猴子那里
奎木狼对猴子的恐惧真是刻在DNA里的
我算是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阴谋论
生活在明朝的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为什么知道那
孙悟空对上这些传统神话中的战神能不能赢?
西游记中能使孙悟空破防的除了蝎子精百目星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13 20:36:50  更:2021-07-13 21:16:15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