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西游记 -> 《看破西游便成精》(作者:御风楼主人) -> 正文阅读 |
[西游记]《看破西游便成精》(作者:御风楼主人)[第3页] |
作者:爱我大圣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2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或许会有人说,玉帝的力量在天界,神仙都是他的手下。 但是,在孙悟空大闹天宫一役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天兵天将不堪一击,十万个架不住孙悟空一个,而那些巨头们诸如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乙天尊、大罗金仙、赤脚大仙、镇元大仙、福禄寿三星等等,完全不上手,根本不听指挥,否则仅镇元大仙就完全可以收拾掉孙悟空。 而这些人无一例外,全是道家的巨头,但是他们却无视玉帝,不出力,不参战,几乎是完全置身事外。 所以说玉帝的力量只有一支,神仙。而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镇元大仙等不是玉帝的力量。 估计有的读者要迷惑了,太上老君他们不是神仙吗? |
在此,有必要理清一下概念,太上老君他们是通常意义上的神仙,但是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神仙。 我们常常把所有会法术的人统称为神仙,诸如太上老君、太白金星、托塔天王、哪咤、阎王、龙王,甚至于我们把如来、观音也叫做神仙,严格来说,这是不对的。 如来曾说过,世间的仙众分五种,天、地、神、人、鬼。 他们的实力综合排名就是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 实力超强的天仙是以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灵宝道君,即三清为首,包括太白金星等众的道家一派;其次的地仙是以镇元大仙为首;排名第三的神仙才是诸如托塔天王李靖、哪咤三太子、四大天王、九曜星宫、五方元老、二十八宿等等,排名第四的人仙即大家熟悉的修真之士,像天界的四大天师成仙之前均为修真炼丹之士,取经路上出场的真武大帝等一类人物也是人仙,排名最后的鬼仙则是以十代阎王为首,包括城隍、山神和土地等微不足道的仙众。 |
至于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十八罗汉等众,根本就不能称之为神仙,只能称为佛、菩萨、罗汉。因为仙只是道家特有的称谓。 弄清基本概念以后,玉帝的实力就很清楚了。 人仙和鬼仙的力量有限,三清为首的天仙和镇元子为首的地仙高高在上,平时里炼丹修道,看似居于世外,实际上势力强大,且不怎么搭理玉帝,玉帝手里能拿得出来的一张牌就是以托塔李天王为首的神仙了,他依靠的是李靖的十万天兵天将,天蓬的十万天河水军。 神仙在仙界中尚且是中流实力,玉帝凭借他们如何左右时局?更何况这仅有的可以依靠的力量里还有天仙安插的眼线。 领导弱势,历来就没有好下场,比如东汉的献帝,比如魏国的曹髦,比如清末的光绪,但同样处于不利地位的弱势玉帝怎么就能安然无恙呢?非但如此,他还能稳坐玉帝宝座长盛不衰,而且关键时刻都有高人保驾护航,这就得需要政治智慧了。 |
第三,玉帝善于平衡力量。玉帝在力量均衡上,很注意对佛道两家的并重,玉帝本身是道家的,但是玉帝却不着痕迹的亲佛,一有重要事务就请观音和如来参政议政,而且嘱咐手下听从如来和观音等人的调遣,这就大大地防止了道家一家独大的局面,从而牵制佛道两家的力量,平衡了局势,自己从中获利。 三、启示 笔者说过,恰恰不是最强的,往往能牵制最强的,看似柔弱,却能克刚,领导从来都是如此。 当然,玉帝之所以能牵制佛道两家,坐稳帝位,是因为他身边的强者有两方,如果世间无佛,玉帝能否自保?如果道派被灭,玉帝何以长存? 所以说,如果领导弱势,那就不要依靠一个强者。 就像历朝历代的英明君主,他们即将过世,如果留下的是一个主弱臣强的摊子,他所设立的顾命大臣,往往不会是一个,就连对诸葛亮言听计从的刘备,死前也托孤了两大臣——诸葛亮和李严。 与强者周旋,用智不用力,而最重要的智慧便是平衡。 平衡,是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尤其是领导的艺术。 如刘备文不如孔明,武不如关张,如宋江智赖吴用、公孙,武需俊义、武松,但刘备和宋江却都能坐上老大。 玉帝就是这样。 |
第五章 乌巢禅师——你究竟是谁 一、破解最神秘的高手 《西游记》中,有两个十分神秘而且都法力巨强的人物,一个是孙悟空的授业恩师须菩提祖师,另一个就是孙悟空收服猪八戒时遇到的乌巢禅师。 须菩提祖师的神秘之处在于他有头无尾,昙花一现(前文已述),但是乌巢禅师比他更神秘。 乌巢禅师从出场到退场连《西游记》一个回目中的五分之一篇幅都不到,而且此人来历不知、去处不知、用意神秘、法力无边,可谓是《西游记》一书中最神秘的绝世高手。 《西游记》第十九回中这样写道——(唐僧、悟空、八戒)三众进西路途,有个月平稳。行过了乌斯藏界,猛抬头见一座高山。三藏停鞭勒马道:“悟空、悟能,前面山高,须索仔细,仔细。”八戒道:“没事。这山唤做浮屠山,山中有一个乌巢禅师,在此修行,老猪也曾会他。” 三藏道:“他有些什么勾当?”八戒道:“他倒也有些道行。他曾劝我跟他修行,我不曾去罢了。” 乌巢禅师由此登场。 |
从猪八戒口中可知,乌巢禅师曾经想收猪八戒为徒弟,但是猪八戒因为有观音菩萨交待的取经任务在,所以不曾去。但是乌巢禅师为什么要收猪八戒修行,原因不得而知,或许是空山寂寞,或许是看中了猪八戒某一点,总之用意很神秘。而且猪八戒为非作歹,乌巢禅师就住在附近,以他的法力,竟然袖手不管,原因也不得而知。 下一节——却说那禅师见他三众前来,即便离了巢穴,跳下树来。三藏下马奉拜,那禅师用手搀道:“圣僧请起,失迎,失迎。”八戒道:“老禅师,作揖了。”禅师惊问道:“你是福陵山猪刚鬣,怎么有此大缘,得与圣僧同行?”八戒道:“前年蒙观音菩萨劝善,愿随他做个徒弟。”禅师大喜道:“好,好,好!”又指定行者,问道:“此位是谁?”行者笑道:“这老禅怎么认得他,倒不认得我?”禅师道:“因少识耳。”三藏道:“他是我的大徒弟孙悟空。”禅师陪笑道:“欠礼,欠礼。”三藏再拜,请问西天大雷音寺还在那里。禅师道:“远哩,远哩!只是路多虎豹难行。”三藏殷勤致意,再问:“路途果有多远?”禅师道:“路途虽远,终须有到之日,却只是魔瘴难消。我有《多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三藏拜伏于地恳求,那禅师遂口诵传之。 这一段说明了乌巢禅师认识唐僧,却不认识孙悟空,而且好像是专门等着唐僧到来,告诉他前途艰难,灵山尚远,想到大雷音寺,必须先除心魔,并且要传授他《心经》。 用意依然很神秘,玄机何在? 当唐僧问前途吉凶的时候,那禅师笑云:道路不难行,试听我吩咐: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处。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行来摩耳岩,侧着脚踪步。仔细黑松林,妖狐多截路。精灵满国城,魔主盈山住。老虎坐琴堂,苍狼为主簿。狮象尽称王,虎豹皆作御。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 这一段话,几乎预言了整个取经过程的经历,乌巢禅师的神通之大,殊为可怖。而且,乌巢禅师在此又说出了孙悟空的来历——多年老石猴,与前文之不认识相悖。 奇哉怪也! 继续神秘! 抛下这个谜团暂且不顾,先从别处探幽。 |
我们来看一下乌巢禅师的法力,原文中——行者心中大怒,举铁棒望上乱捣,只见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行者纵有搅海翻江力,莫想挽着乌巢一缕藤……八戒道:“师兄息怒。这禅师也晓得过去未来之事,但看他‘水怪前头遇’这句话,不知验否,饶他去罢。”行者见莲花祥雾,近那巢边,只得请师父上马,下山往西而去。 孙悟空在乌巢禅师面前的打斗简直如小儿击壮汉,儿戏一般,而且以孙悟空的本领,竟然近不得乌巢禅师的巢穴,乌巢禅师的法力已经到了令人惊悚的境界,真正是高人! 综合书中所有的信息来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乌巢禅师是佛门中人。 因为从乌巢禅师的表现来看,他是来鼓励唐僧西行取经的,而且给唐僧打了预防针,又给唐僧吃了稳定剂——《波若波罗密多心经》。 《心经》之重要不言而喻,如果乌巢禅师不是佛门中人,怎么可能懂《心经》,并会传授唐僧《心经》?除此之外,当孙悟空击打乌巢的时候,只见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这分明就是佛家法相。 其次,乌巢禅师是如来佛祖级别的人物,但却不是如来。 以乌巢知过去未来的神通和无边的法力,他和如来很相似,但是他又说不认识孙悟空(因少识耳),所以不是如来。但他听说过孙悟空的事迹,也知道唐僧的大徒弟是谁,所以唐僧一说“他是我的大徒弟孙悟空”时,乌巢恍然大悟。这说明乌巢是取经计划制定的核心人物之一,不然他不会在不认识孙悟空的前提下就知道唐僧的大徒弟是多年老石猴,这也正说明了取经人选是内定的。 最后,乌巢禅师的来龙去脉仍未交代,可见作者是在书中伏了暗线。通观全书,笔者唯一感觉可能的就是——乌巢禅师是燃灯上古佛的化身! 这样推断,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
燃灯上古佛的实力和如来相当,他也有必要鼓励唐僧取经,而且他曾经和太上老君会晤取经之事(前文已述),所以是取经大计的制定者之一,必然清楚唐僧的大徒弟是谁。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燃灯和太上老君会晤,不曾见过孙悟空,所以说,因少识耳。 至此,乌巢禅师的秘密被全部破解。 二、燃灯的故事 既然认为乌巢禅师就是灵山的燃灯上古佛所幻化的,那么许多问题就需要进一步分析了。 首先,燃灯上古佛在灵山势力中处于什么位置? 在《西游记》中,仙界、灵山,表面上看起来都是其乐融融的局面,仔细研究下,二者无一不是暗藏波涛,甚至波涛汹涌。 |
三、启示 如来佛祖法力广大,修持仍需深居雷音,端坐莲台,而乌巢禅师却无府无寺无殿,只在树顶结庐,虽然如此,仍有大神通,法力无边,由此可知世间处处可修行,而修行高低更是在人,不在物。 莲台是佛门修行的圣物,其作用就在于清心静体,让修行者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大树枝叶则会随风摇摆不定,因此在树上修行,难度巨大,这就犹如外界环境杂乱,人们无法安心学习一样,但乌巢禅师偏偏选树顶居住,仍能有所得,有所悟,这正是风动、树动,我心不动,即是佛性,由此可见修行与学习之本,在内心,而不在外界。 乌巢禅师给唐僧传授《心经》,更提前告知唐僧取经一路险恶非常,正是说明前途漫漫,磨难重重,想要成大功大业,须有坚韧心性,无畏胆气。 |
孙悟空对此不以为然,然而清风、明月并无吹嘘之意。当孙悟空推倒人参果树逃跑后,镇元大仙追击唐僧一众,仅凭一只玉麈,几乎是两三个回合之内,就施展袖里乾坤的法术,把唐僧师徒连人带马装进袖子里,可谓法力无边。 孙悟空除了在如来那里吃过大亏,还没受过这等挫折,前翻遇见乌巢禅师,估计心中已经黯然神伤了,这次又遇见一个一等一的高手,估计想死的心都有了。 或许,这也是孙悟空开始转变作战风格,在取经一途中开始奉行谨小慎微、处处留心原则的原因。 |
原著中,吴承恩特意对人参果树做了各种渲染夸张的描写,极力凸显其宝贵,并且以福禄寿三星、东华帝君等仙众的口吻,极尽对镇元大仙和人参果树的推崇,其目的就是为了给孙悟空和镇元大仙的矛盾做铺垫。 果树被推倒,孙悟空等人逃跑,镇元大仙追击,于是矛盾由此而生,我们也由此进一步得见镇元大仙的种种风度。 当镇元大仙回庄的时候,听说人参果树被推翻,却是这样表现——大仙闻言,更不恼怒,道:“莫哭,莫哭!你不知那姓孙的,也是个太乙散仙,也曾大闹天宫,神通广大。既然打倒了宝树,你可认得那些和尚?”清风道:“都认得。”大仙道:“既认得,都跟我来。众徒弟们,都收拾下刑具,等我回来打他。” 清风明月没看好家,坏了人参果树又走了凶手,镇元大仙不仅不恼怒,反而安慰他们,又替他们开脱,实在是难得的长者之风。 同样是作为师父,唐僧对孙悟空就不一样了,孙悟空一闯祸,唐僧就开始“泼猴、泼猴”的骂个不停,然后就是抱怨其连累了自己,最后就是威胁要念紧箍咒,没有一点为师的大度雍容气概。 |
且看唐僧等人被清风明月锁在屋子里以后,唐僧埋怨行者道:“你这个猴头,番番撞祸!你偷吃了他的果子,就受他些气儿,让他骂几句便也罢了。怎么又推倒他的树!若论这般情由,告起状来,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说不通。”行者道:“师父莫闹,那童儿都睡去了,只等他睡着了,我们连夜起身。”沙僧道:“哥啊,几层门都上了锁,闭得甚紧,如何走么?”行者笑道:“莫管,莫管!老孙自有法儿。”八戒道:“愁你没有法儿哩!你一变,变什么虫蛭儿,瞒格子眼里就飞将出去,只苦了我们不会变的,便在此顶缸受罪哩!”唐僧道:“他若干出这个勾当,不同你我出去啊,我就念起旧话经儿,他却怎生消受!” 而四人在孙悟空的引导之下,逃跑之后,一夜马不停蹄,只行到天晓,唐僧又骂道:“这个猴头弄杀我也!你因为嘴,带累我一夜无眠!” 反观孙悟空,处处为唐僧等人着想,打人的时候,大仙道:“唐三藏做大不尊,先打他。”行者闻言,心中暗道:“我那老和尚不禁打,假若一顿鞭打坏了啊,却不是我造的业?”他忍不住开言道:“先生差了。偷果子是我,吃果子是我,推倒树也是我,怎么不先打我,打他做甚?” |
第二次打人的时候,大仙又吩咐道:“还该打三藏训教不严,纵放顽徒撒泼。”那仙又轮鞭来打。行者道:“先生又差了。偷果子时,我师父不知,他在殿上与你二童讲话,是我兄弟们做的勾当。纵是有教训不严之罪,我为弟子的,也当替打,再打我罢。” 当受刑结束,镇元大仙等人休息时,再看看唐僧的嘴脸——那长老泪眼双垂,怨他三个徒弟道:“你等闯出祸来,却带累我在此受罪,这是怎的起?”行者道:“且休报怨,打便先打我,你又不曾吃打,倒转嗟呀怎的?”唐僧道:“虽然不曾打,却也绑得身上疼哩。”沙僧道:“师父,还有陪绑的在这里哩。” 看到这一点时,笔者差点笑喷了,孙悟空挨打挨了一天,吭都没吭,唐僧倒抱怨绑得疼,简直是岂有此理,令人发指! 上下一对比,唐僧的尖酸刻薄、心胸狭隘显露无疑,亏他还是如来的二弟子转世,可见如来教徒弟的本领真是不怎么地,一个个人品都奇差,真正是让道家的人笑话。 接下来再看镇元大仙的霸气之处。 当孙悟空被镇元大仙活捉并三番几次捣乱脱逃之后,原著中如此描写——却说那镇元大仙用手搀着行者道:“我也知道你的本事,我也闻得你的英名,只是你今番越理欺心,纵有腾那,脱不得我手。我就和你讲到西天,见了你那佛祖,也少不得还我人参果树。你莫弄神通!” 这番话,真正霸气,除了大闹天宫时的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绝对找不出第二人来。 而且这话说的不仅仅是霸气,还有礼有节,不卑不亢,孙悟空伶牙俐齿却无可辩驳。 由此,孙悟空才真正了解到镇元大仙的厉害。 |
其实,由最开始,镇元大仙得知人参果树被推翻后不着急、不愤怒的表现,可以推知,镇元大仙应该是有把握医治好人参果树的,不然他不会那么轻松,整天和孙悟空纠缠来去。 而且以常理推断,身为地仙之祖的镇元大仙是和如来佛祖平起平坐的一派领袖,连如来的徒弟观音都能医好人参果树,没来由他自己却医不好,如果他真的连自己种了数万年的果树都医不好,他又如何以此灵根得道成仙? 不要忘了镇元大仙可是地仙之祖,地上的根,岂有他医不好之理? 镇元大仙之所以非要孙悟空医治,那是因为孙悟空砸了人家道场,毁了人家灵根,而且此时的孙悟空是佛门徒弟,不是以前的太乙散仙了。 就这样一声不吭地放孙悟空等人走,然后自己医好树,堕了自己的名声是小,堕了道家一派名声就事大了。 所以,镇元大仙必须得让孙悟空医好树,哪怕事后再与孙悟空和好也行。 镇元大仙做事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实不愧是地仙一派巨擘翘楚。 从以后孙悟空三岛四海求方的经历来看,镇元大仙的威望很高,当孙悟空到了南海,更是劈头盖脸地遭到观音菩萨的一顿臭骂。 当孙悟空请动观音菩萨医树之后——大仙躬身谢菩萨道:“小可的勾当,怎么敢劳菩萨下降?”菩萨道:“唐僧乃我之弟子,孙悟空冲撞了先生,理当赔偿宝树。” 镇元大仙是观音菩萨的师父辈人,而且两人不同门派,但镇元大仙能如此降尊屈礼,当真是风度翩翩。 道家和佛家作为两大政治派别,从来不乏勾心斗角和互比高低,从前文观音菩萨的话里可以看出,观音菩萨没少跟太上老君比试高低——菩萨道:“当年太上老君曾与我赌胜:他把我的杨柳枝拔了去,放在炼丹炉里,炙得焦干,送来还我。是我拿了插在瓶中,一昼夜,复得青枝绿叶,与旧相同。” 而如今,镇元大仙和观音做出一派和谐的情景,也正是佛道两家和平共处,大秀清平政治的基调继续。 |
笔者推断,镇元大仙去元始天尊处听讲也只是个幌子,实际上的内容还是与取经大计有关。 到最后,人参果树医好之后,“那大仙十分欢喜,急令取金击子来,把果子敲下十个,请菩萨与三老复回宝殿,一则谢劳,二来做个人参果会”。 按理说,佛门中人推了他的果树,就应该佛门处理,不问他们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已经很给面子了,凭什么还要请他们吃果子? 但是镇元大仙就不这么想,人家还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由此再见大仙的雍容大度风范。 镇元大仙的故事结束之时,镇元大仙与孙悟空结拜为兄弟,依依惜别。 书中的描写时镇元大仙再三挽留,和孙悟空有说不尽的兄弟情义,直至不得已而放之西去。 此一处的表现十分暧昧,孙悟空是唐僧的徒弟,唐僧是观音的弟子,观音是如来的弟子,而如来和镇元大仙平辈,所以,镇元大仙的辈分足足高过孙悟空三代,却与孙悟空结为兄弟,不得不让人起疑。 |
据笔者推测,镇元大仙这样做的原因有三: 第一,镇元大仙十分欣赏孙悟空,英雄惜英雄,惺惺惜惺惺,因此而结拜。这一点,镇元大仙在和孙悟空干架的时候也表示过。 第二,镇元大仙当时为让孙悟空医好树,曾经许下要和孙悟空结为兄弟的诺言,一诺千金,当然不能反悔。 第三,镇元大仙要以此和孙悟空订立极为稳固的关系。 镇元大仙为什么要如此拉拢孙悟空? 前文已经说过,道家派系林立,并不团结,以玉帝为首的神仙一派和以三清为首的天仙一派并不十分和睦,玉帝对如来尊崇,对观音礼敬,可以说是为了政治利益,刻意对灵山势力十分亲近,借此潜质道派天仙一系的力量,他们就是道家里的亲佛派。 而唐僧一众行至五庄观之前不久,镇元大仙又刚好被元始天尊叫走,这不能不说其中有戏。 其中的戏就是要拉拢已经委身佛门的孙悟空。 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孙悟空和镇元大仙结拜这个结果皆大欢喜。 而且我们也可以想见,虽然镇元大仙是道家的领袖,但是并不拘束于繁文缛节,是真性情的人物,这也是他和孙悟空相似的地方。 |
三、启示 从镇元大仙的故事里,我们也可以明白这么一个道理,一派宗师之所以能成一派宗师,是因为他该有的雍容大气,该有的谦谦风范,该有的知恩图报,该有的政治觉悟,他都具备,否则他也不足以开宗立派,稳固基业数万年而不倒。 太上老君走亲民路线,如来佛祖走霸气路线,镇元大仙则走风度路线,而风度翩翩也正是镇元大仙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镇元大仙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想具备不俗的地位和强横的实力,他必须要掌握能创造出核心竞争产品的技术,仙丹是太上老君的核心竞争产品,蟠桃是王母娘娘的核心竞争产品,而人参果树就是镇元大仙的独有技术,天地之间,独此一份!企业想要做大,需要如此,国家想要强盛,也必须如此。 |
取经一途中,唐僧一众五个最主要的经历是斩妖除魔,消灭了包括黑熊精、红孩儿、牛魔王、万圣老龙、九头虫、犀牛精等在内的大的草根起义,也肃清了各路神仙、佛老、菩萨的腐败问题,纠正了世间偏信道教的现象,发扬光大了佛门。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十万八千里路走下来,草根妖怪和思凡下界的妖怪基本上被剪除干净,而那些原本崇道灭佛的国家,诸如说祭赛国、灭法国、车迟国等又纷纷尊崇佛教,至于狮驼国更是被灭国,这原因就很有可能是狮驼国不尊佛教。所以,取经结束,佛教势力大为扩张。 取经之后,唐僧师徒功德圆满,成佛的成佛,作菩萨的作菩萨,而事先说好的正事——普度众生、超度亡魂则不了了之。 《西游记》最后一回中这样写道——长老捧几卷登台,方欲讽诵,忽闻得香风缭绕,半空中有八大金刚现身高叫道:“诵经的,放下经卷,跟我回西去也。”这底下行者三人,连白马平地而起,长老亦将经卷丢下,也从台上起于九霄,相随腾空而去,慌得那太宗与多官望空下拜。(中间省略若干字)太宗与多官拜毕,即选高僧,就于雁塔寺里,修建水陆大会,看诵《大藏真经》,超脱幽冥孽鬼,普施善庆,将誊录过经文,传布天下不题。 作为最初唐帝选择的德高望重的高僧——唐三藏,在取回真经之后,根本就没来得及念诵,更别说去超度亡魂了。而事实上,如来也没打算让他念诵,刚把经书传回去,就急着让金刚把他们一众叫回来论功行赏,而凡人李世民对此当然也无话可说,西天取经的初衷与真相由此可见一斑,那分明就是一个谎言。 |
二、取经的真相 笔者认为,西天取经的实际真相只有两个——升官发财,巩固统治。 升官发财的是唐僧师徒,昔日如如来佛祖的爱徒金蝉子得以重新归位,甚至成佛,孙悟空也成斗战胜佛,如来驾下平添两大助力,猪八戒、沙僧、小白龙也各有升迁,大发横财,皆大欢喜。 巩固统治则是孙悟空一路披荆斩棘、斩妖除魔、广传教化的结果。 因此,西天取经的好处显而易见,唐僧师徒一路走来,佛教扩大了影响力;地方上草根妖怪起义被歼灭,天庭巩固了统治;各路神仙的坐骑、家眷、宠物被收回,腐败现象得以整治;唐僧等人被封赏,皆大欢喜。 吴承恩虽然是在写神魔之事,但是暗寓的却是人间之事。 西天取经一途中,佛教扩大了影响力,这对佛教所在的灵山势力有绝对的好处,但是对于道教,又有什么好处呢?太上老君等人为何不反对,反而在取经途中大加帮助呢? 吴承恩所要暗寓的就是其所处的明朝嘉靖皇帝时期,朝廷崇道过于严重,以至于朝政荒废,东南倭寇不断,北方蒙古兴起,民间人怨沸腾,所以吴承恩在此寄托了一种理想,就是国家执政者要儒释道并重,这样才会国泰民安。 以儒为主,以佛道为辅,三角结构,最为稳固。 儒家约束了封建士大夫,佛道并立,既约束民众,又不至于形成统治者过于宠信其中一个而荒废政事的局面,这就叫做力量均衡。 所以,在吴老爷子的书里,凡是一国君主只宠道教的,必然是民心不稳、朝政荒废,而经过孙悟空等人的整治之后,必然是欣欣向荣、国泰民安。 |
有人么?来捧个场啊 |
坐等更新~! |
坐等更新啊~~! |
继续 |
坐等啊楼主!!! |
更 |
马可 |
不错哦 |
马克 |
没了?????? |
你怎么不更啊,你几天一更啊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2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西游记 最新文章 |
孙悟空闹过天宫为什么还能去天宫呢 |
关于大圣西行路上的强敌,仔细看一看,也没 |
猪八戒的战斗力比哪吒强,原著中描写道,哪 |
原著大闹天宫是不对的吧?为什么电视剧都把 |
二郎神vs猴子那里 |
奎木狼对猴子的恐惧真是刻在DNA里的 |
我算是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阴谋论 |
生活在明朝的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为什么知道那 |
孙悟空对上这些传统神话中的战神能不能赢? |
西游记中能使孙悟空破防的除了蝎子精百目星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