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潇湘溪苑 -> 【原创】浮生梦(古风父子) -> 正文阅读 |
[潇湘溪苑]【原创】浮生梦(古风父子)[第1页] |
作者:夜过天微白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不知道为什么。 父皇总以为我要造反。 |
<楔子> 我名萧胜寒,年十八。 我是大景帝国的二皇子,太子萧济宁的弟弟,晏王萧承吉的哥哥。 我的封号是成王,加龙鳞金冠,受赐黄马褂,佩剑冲霄乃是尚方宝剑,持此剑可代父皇传命,连太子都要对我礼让三分。 这些都是我凭借自己的双手挣来:从十四岁开始,我便领兵南征北战,凭借父皇传授的奇谋诡略,破突厥,平叛乱,历经上百次战役而无败绩,令北境蛮夷对我闻风丧胆。 长城沿线千里疆土书写我的传奇,大景国的臣民们尽皆传颂着我的功业。这些嘉赏对我来说,难道不都是理所应当的吗? 可不知道为什么。 父皇总以为我要造反。 |
亲爹重生,懵逼儿子。 《东逝水》姊妹篇,独立成文,应该是短篇……吧。 楼主理科生,文笔渣,求轻喷。 坑品一向比较好,但除了坑品好似乎也没有别的优点了,再次求轻喷。 |
<一> 自从半年前我击退咄吉世大军,带着十万中原健儿得胜归来,父皇对我的态度……似乎就些变了。 发生在那时的一件事,让我敏锐地察觉到父皇的变化。 我的母亲、父皇后宫里微不足道的柳昭容,被人毒害在寝居揽霄阁。 我在回京的路途得到消息,其后我换乘千里快马连连夜奔袭,翌日清晨薄雾未尽,我得幸见到了母亲的遗容。 她安卧在寝居的大堂,身旁堆簇着素洁的秋花,孝布孝帘在殿堂里翻飞涌动,白得那般刺目。 我扑到母亲的灵柩前,悲痛得几乎死去。父皇恰好也来到揽霄阁,然而他一改往日的随和善感,既没有过多的悲叹,也没有急着给我安抚。 与他一同前来的,还有新任的大理寺卿和三位仵作——宦官夏春告诉我,就在母亲死后,父皇雷厉风行地传召大理寺查案,一夜之间撤换了三位大理寺卿,两度驳回关于母亲死于自尽的决断。 父皇命人把我从灵柩旁架开,破天荒地让仵作动了母亲的尸体:这可是多么的令人吃惊啊!那个神佛魔鬼玉帝老道什么都信的父皇,竟然主动让仵作查验母亲的遗体! 灵堂的烛光被带得四散摇曳,我看着仵作们上下忙碌,一时张大了嘴,木桩一样地杵着。 验尸过后,父皇又下令调集所有六扇门捕头参与调查,将后宫所有的男男女女分逐一排查,甚至将可疑的人押送到大理寺监狱严加盘问。 因为父皇的举措,我的悲愤平息不少。我相信父皇会给我和母亲满意的答案,即便没有,母亲知道父皇为她做这么多,应该也走得心安。 但父皇的行为又让我忧虑,我的母亲不受恩宠,父皇又天性寡柔乏断,他怎么会为了母亲这般大动肝火,乃至于对他恩爱多年的妃子们动手呢? 我不敢多有微词,便只能小心观察父皇的一举一动,然而收效甚微:除却在处理母亲的事上会变得凝重肃冷,平日的他仍是宽容和善的,举手投足比以往更加的淡然,少了帝君的威严之气,多了得道成仙的超脱。 这种变化从何而来,又意味着什么呢? 我至今理会不得。 ---------------------------- 两天过后,事情真相有了初步的论断。 太子的生母丽贵妃主使,萧济宁的母亲靖妃,以及小妹的生母燕妃携同参与,她们密谋毒害了我的母亲。 王寺卿说,除却表面的罪证,凭借已有的线索还可以推导得知,这些女人本打算让母亲曝尸宫外,污蔑母亲与人通奸,让母亲和我身败名裂。但兴许是出了什么纰漏,才不得不退而求次,直接让母亲死在了皇宫内苑。 这些罪证和推论几乎让我气得昏死过去,更令我气急的是,人证物证尽皆俱在,几个女人死不认罪,还串供说是我派人犯案害死生母、反过来栽赃陷害给她们。 她们说得头头是道,翻飞的嘴皮比洪水还要凶猛。我听得牙关里咬出血来,险些当场拔出冲霄给母亲报仇雪恨。 然而父皇攥住我的手,将冲霄按回剑鞘,示意我继续听下去。 至今我清楚记得,那时的父皇很冷静,冷静得不像我记忆里的父皇——他冷静地屏退了闲杂人等,冷静地听闻女人们的说辞,冷静地抚弄着袖口的褶子,若有所思地观察着自己的双手。 我按下心中激愤,索思着父皇是不是已经气过了,是不是正打算着息事宁人……以父皇往常的性子,多半会就此放过这些女人,随意给些小惩大诫而不了了之。 孰料,就当女人们委屈哭泣,开始你一言我一语指摘着我的狼子野心,把矛头集体对准了我——父皇倏地从龙座上站了起来。 他断然一喝:“来人!” “将丽贵妃降为婕妤,除去一切恩赏,迁入清安殿闭门思过。靖妃、燕妃降为庶人,除冠易服打入南苑,终生不得出禁地一步!” 哗! 我简直要对父皇刮目相看了:人生在世十八年,几时见他这般果决狠厉过?这个在朝堂上能被一群老骨头逼得有口难言的父皇,竟能这般果断地忍痛割爱,这般严厉地惩治他的这些爱妃爱妾吗? 殿堂里一时哭声贯耳,萧济宁和萧承吉更是跪在父皇膝下拜了又拜,父皇龙袖一挥将人全扫了出去,又对左右下命道:“进封柳昭容为柳妃,赐金銮玉带,着太常寺以贵妃服制厚葬。王卿,你继续携人彻查此事,务必将一切涉案人等查个一干二净,即便是朕的儿子,只要他敢沾染这种恶毒卑劣之事,朕也绝不姑息!” 王寺卿默默看我一眼,很是意味深长。 他大概是在提醒父皇:要不要把成王殿下也查一查? 父皇甩了甩手,道:“成王与此事无关,你只需去给太子和晏王谋个清白便是。” 后来案子彻查清楚,牵涉到案中的宫女宦官足有数十人,但萧济宁和萧承吉是无辜的,他们确实不知道内情。 最终,下人们斩首的斩首,流放的流放,妃子们也都迁去了冷宫。 然而太子依然是太子,晏王依然是晏王。 ------------------------- 母妃下葬后,父皇单独把我传进寝殿,问我:“这事的结果,你可还满意?” 我抬头望他,只觉得他的目光平静中带着冷冽,就像一把利刃刺进我眼中。 于是我垂下眼眸:“父皇英明圣断,终还母妃以公道,儿臣拜谢父皇隆恩。” 只要太子还在储位,只要晏王还是晏王,把他们的母亲打入冷宫又算得了什么处罚?它日太子即位,不一样太后太妃地供着么? 不过,父皇能做到这份上已实属不易,我对他的确是感激的——仇固然要报,不仅要报,还要好好地报、滴水涌泉地报。但报仇是个长期活计,以后有的是机会,不必急在这一时。 万不曾想,父皇却这样对我说:“你母亲新入皇陵,难免会觉得寂寞冷清,你应当去给你母亲守三年陵,尽一尽你应尽的孝道。” 我脑中咯噔一下:“啊?” 父皇见我如此,竟是轻浅如水地笑了。 “不去守这几年陵,你怎么能让满朝臣下认可你的孝心,把你当做一位心地纯良、人善可欺的皇子?将来你要造反的时候,又怎么能令他们顺从你、接受你呢?” |
<二> 母亲下葬后的几日,我时常深怀忧思,独自坐在揽霄阁外的梧桐树下,看枯叶飘落,看层云卷逝。 除却回想昔年哺育之恩,母亲的谆谆教诲也时常萦绕在耳畔。她告诫我不要与人相争,不要对皇位动哪怕一点歪心思,告诫我远离我的皇兄和王弟,以免给自己招来祸端。 然而她躲了这一世,终没能躲出个什么名堂。 尽管父皇查明真相,给予母亲不曾想到的身后尊荣,但我却愈加的焦虑不安,乃至于常常辗转难寐。 经历这次的事件,我算是和萧济宁、萧承吉彻底决裂了:就算没有参与毒害母亲的计划,身为那两个女人的儿子,他们怎么可能不听他们母亲的话呢? 一旦父皇百年而逝、萧济宁即位为帝,那些女人因为母亲收到的责罚,岂不就要变本加厉地报复回来吗? 他们报复不了九泉之下的母亲,但他们可以报复我啊! 到那时候,还有谁能保护我,给我讨来一个公道呢? 父皇太宽容了,他绝不可能因为我而去伤害他的另两个儿子。有些事我必须要自己做,就算不去争夺皇位,也该要给自己谋求到足够的底气,让萧济宁和那些女人不敢对我稍加祸心。 再回头去想,如果我早一日强大起来,早一日察觉到这些阴谋诡计,母亲还会落得这样的结局吗? 我明明有着这样的实力,明明可以让她平安喜乐、一生无虞。 可我什么都没能做到。 现在母亲过世,我总得继续活下去。 我需要培植自己的势力:无论庙堂之中,无论江湖四海。 要做这些事,既需要钱,也需要时机。 钱我是有的,这么多年领兵征战,父皇给的赏银加上从敌人身上搜来的银子,几乎让我称得上富可敌国——户部库房的存银不过百万,还没有我成王府地下埋的银子多。 至于时机——来皇陵为母妃守墓,既没有远离皇城,又能避开各方眼线,岂不正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也所以,其实守陵这事,父皇不让我守,我也会主动来守。 可惜,父皇让我守陵来,和我主动来守陵,完全是两码不同的事。 唉。 ------------------------- 来到皇陵前,父皇收了我的兵权。 大战之后立即收回兵权,虽然无可厚非,却总难免透露出对我的不信任。 再想想那日父皇说的话——“将来你要造反的时候,又怎么能令他们顺从你、接受你呢?” 我总觉得,父皇是真的怀疑我要造反。 前来皇陵的过程当中,这种感觉逐渐得到证实。 我的亲信侍卫全被撤走,陪我来到皇陵的是一群脸比铁皮还冷的御前侍卫。我指名来服侍我的下人也一个没来,跟来的尽是父皇宫中忠实的老宦官。 马车也不让用我府上的,而是赐了御马御车。 赶车的车夫也不怎熟,是个二十几岁的小年轻,长着一张板寸脸,戴着一方粗布帽,他的表情总令我觉得是不是什么时候欠过他钱。 问名字,说叫徐川,新进的太仆寺卿。 太仆寺卿,五卿之一,管全国车马调度,从三品大员,如今却被派来给我这小小王爷赶马车。 或许他真觉得我欠他钱。 --------------------------- 自父皇起兵、大景建国,至今算来不过十四年。皇陵自然是新建的,选址就在城东一片环山当中,与紫玄宫隔着四十里路, 去年十月,我抱着未解的哀思来为母亲守陵。抵达皇陵的时候,正逢上秋后第一场雪,环眼四周山景,几处郁郁葱葱,几处萧萧瑟瑟,皆隐在若即若离的云霭中。如幕如盖的天穹下,雪花像柳絮般四散飘落,纷纷洒洒,延绵无尽。 守陵的日子很是清苦:每日跪坐在碑塔之下,望着那一方刻着母亲生平的石碑,从那些并不仓古的字迹里追寻着与母亲相惜相依的点点滴滴。身侧便没有旁人,唯青灯香烛作伴,和风细雨为衣。 纵然有十余年抚养之恩,这般日日想,夜夜想,总也有想无可想的时候。 于是我找来几本随身带着的书册,坐在母亲的墓碑前读书。 后来冬寒甚烈,我读书的地方移换到缅思殿。 殿内竖着母亲的排位,燃着终年不熄的香火,我仿佛能感受到母亲陪伴身侧,一面绣着她的娟秀手帕,一面絮叨着宫廷深居的凄冷凉薄。 十一月初,我收到一封来信。 信是蓝钰写的,字迹刚烈毫不拖沓,开篇便是正事。 在我离开长安之后,父皇将禁卫军大统领一职交付给我闻所未闻的家伙,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调换三军将领,连他都被撤去军职,赋闲在家。 这条消息像一道晴天霹雳,毫不容缓地劈到我脸上。好半天时间,我就那么盘腿坐着,一刻不停地想着这事——父皇到底想做什么?他是真的要以造反的罪名处置我吗? 现在我不仅没了军权,连在军中的人脉都断绝干净,几乎可算是手无寸铁。三年之后我回到长安,可该怎样和萧济宁分庭抗礼,怎样谋得自己的安生之地? 我胸中憋闷得很,于是到庭院里散了几步,踩着新覆的雪,嗅见腊梅的香,心绪渐渐平复下来,又回到殿内继续读信。 信中又说,我刚离开长安,萧济宁便因为结党营私受到父皇斥责,不仅撤去所有亲信侍卫,还被罚天天跪书房。 萧济宁经常被罚跪书房,这实在不是什么新奇的消息。但我心中的弦还是松了松:看来父皇只是想收揽大权,并没有单独针对我。 于是继续往下读:太子殿下不仅要罚跪,还被罚抄华严经,陛下说他心胸狭隘迁怒臣下,不符合做一位太子的本分。 我当即笑了——华严经,六十九万九千字,抄不死他,最多半死。 怎料未过三日,父皇便派来使官传命: “成王殿下为母守孝,其情其心感天动地,但成王年岁尚幼,行止多有待磨炼处,仍需思悟体本以成大器,故赐《大方广佛华严经》凡八十卷,着成王日日抄写诵读,勉以思之,不得有误。” |
<二> 其实守陵这事,父皇不让我守,我也会主动来守。 ------------------------------ 母亲下葬后的几日,我时常深怀忧思,独自坐在揽霄阁外的梧桐树下,看枯叶飘落,看层云卷逝。 除却感怀十余年哺育之恩,母亲的谆谆教诲也时常萦绕在耳畔。她告诫我不要与人相争,不要对皇位动哪怕一点歪心思,告诫我远离我的皇兄和王弟,以免给自己招来祸端。 然而她躲了这一世,终没能躲出个什么名堂。 尽管父皇查明真相,给予母亲不曾想到的身后尊荣,但我却愈加的焦虑不安,乃至于常常辗转难寐。 经历这次的事件,我算是和萧济宁、萧承吉彻底决裂了:他们的母亲因我的母亲而被父皇治罪,他们又怎可能不为他们的母亲着想,怎可能不记恨我呢? 万一哪天父皇百年而逝,他们又将会如何待我? 父皇太宽容了,他绝不可能因为我而去伤害他的另两个儿子。有些事我必须要自己做——为母报仇是一,培植自己的势力、让自己免于祸患是一。 而要做这些事,既需要钱,也需要时机。 钱我是有的,这么多年领兵征战,父皇给的赏银加上从敌人身上搜来的银子,几乎让我称得上富可敌国。 至于时机——来皇陵为母妃守墓,既没有远离皇城,又能避开各方眼线,岂不正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可惜,父皇让我来守陵和我主动来守陵,完全是两码不同的事。 ------------------------- 来到皇陵前,父皇收了我的兵权。 大战之后立即收回兵权,虽然无可厚非,却总难免透露出对我的不信任。 再想想那日父皇说的话——“将来你要造反的时候,又怎么能令他们顺从你、接受你呢?” 令我不安的事情不止这些——裁去我的调兵大权之后,父皇又调走了我府邸上的侍卫,连仆从婢女都给我换了新的。 这次陪我前来皇陵的下人,我竟然一个都不认识。 就连赶车的车夫都不肯放过,亲自指派了他信任的人选。 车夫是个二十几岁的小年轻,长着一张板寸脸,戴着一方粗布帽,他的表情总令我觉得是不是什么时候欠过他钱。 问名字,说叫徐川,新进的太仆寺卿。 太仆寺卿,五卿之一,管全国车马调度,从三品大员,如今却被派来给我这小小王爷赶马车。 或许他真觉得我欠他钱。 --------------------------- 自父皇起兵、大景建国,至今算来不过十一年。皇陵自然是新建的,选址就在城东的一片山林,与紫玄宫相距仅四十里, 去年十月初,我抵达皇陵陵园,抱着未解的哀思来为母亲守孝。 那时正逢上秋后第一场雪,环眼四周山景,几处郁郁葱葱,几处萧萧瑟瑟,皆隐在若即若离的云霭中。如幕如盖的天穹下,雪花像柳絮般四散飘落,纷纷洒洒,延绵无尽。 守陵的日子难免清苦:每日跪坐在碑塔之下,望着那一方刻着母亲生平的石碑,从那些并不沧古的字迹里追寻与母亲相依的点点滴滴。 除了两个不善言辞的老宦官,以及时不时来陵园内视察的徐川,我的身侧便没有旁人,唯青灯香烛作伴,和风细雨为衣。 纵然有十余年养育之恩,这般日日想,夜夜想,总也有想无可想的时候。 于是我找来几本随身带着的书册,坐在母亲的碑前读书。 后来冬寒甚烈,我读书的地方移换到缅思殿。 殿内竖着母亲的牌位,燃着终年不熄的香火,我仿佛能感受到母亲陪伴身侧,一面绣着她的娟秀手帕,一面絮叨着宫廷深居的凄冷凉薄。 十一月初,我收到一封来信。 信是蓝钰写的,字迹刚烈毫不拖沓,开篇便是正事。 在我离开长安之后,父皇将禁卫军大统领一职交付给我闻所未闻的家伙,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调换三军将领,连蓝钰也被撤去军职,赋闲在家。 好半天时间,我就那么盘腿坐着,一刻不停地想着这事——父皇到底想做什么?他是真的要以造反的罪名处置我吗? 现在我不仅没了调兵的权力,连在军中的人脉都断绝干净,几乎可算是手无寸铁。他这样做,岂不是要让我任人鱼肉、听凭宰割吗? 他难道完全不曾想过这样的问题:三年之后我回到长安,该怎样和萧济宁分庭抗礼,怎样谋得自己的安生之地? 我思来想去,越想越是憋闷,遂起身到庭院里散上几步。踩着新覆的雪,嗅见腊梅的香,我的心绪渐渐平复,又回到殿内继续读信。 信中又说,我刚离开长安不久,萧济宁便因为结党营私受到父皇斥责,不仅撤去贴身侍卫、削减五成俸银,还被罚天天跪书房。 消息虽不怎么新奇,还是令我的心弦松了松:看来父皇只是想收揽大权,并没有单独针对我。 再往下看,我竟未忍笑了起来。 萧济宁不仅被要求罚跪,还被罚抄华严经,父皇说他心胸狭隘迁怒他人,不符合做一位储君的本分。 华严经,六十九万九千字,抄不死他,最多半死。 怎料未过三日,父皇便派来使官传命: “成王殿下为母守孝,其情其心感天动地,但成王年岁尚幼,行止多有待磨炼处,仍需思悟体本以成大器,故赐《大方广佛华严经》凡八十卷,着成王日日抄写诵读,勉以思之,不得有误。” |
<三> 使官走后,我将御诏在书桌上铺开,逐字逐句细加钻研。 鲜黄的绢帛,朱砂的题字,笔迹是父皇亲笔无疑:父皇的字迹向来刚烈,提笔落锋多锐冽之气,旁人模仿不得。 但这诏书里的内容,着实很耐人寻味。 年岁尚幼。 行止多有待磨炼处。 仍需思悟体本以成大器。 犹记前年我刚满十六,北疆战报传来,父皇派我前去领兵退敌。当时他拍着我的肩膀,飞扬的长眉下尽是骄傲自豪:“吾儿已长大了,是我大景的国之重器,可以镇得住山河血脉、守得住千里边关。去吧,去杀退那些凶残的敌人,把中原江山的命运交到你手里,朕放心!” 就在去年,我趁着战事延缓擅自离开军营,返回长安探望生病的母亲。父皇不仅没有怪罪我,还当着我的面劝服他的臣下:“成王回家探望病母,乃是出于一片孝心,而且他行事自有分寸、断然不致于延误军情,朕又怎么能因为这点小事惩罚他呢?” 我的指尖在落款处敲了敲。 这一年来我行事处处小心,除了擅离军营那次,绝没有任何可能触怒到父皇的地方,造反二字更是无从谈起——就算把最近的动作加上去,也够不着造反这样的罪名啊。 那他让我抄书的真正目的,又到底是什么呢? 难道仅仅是出于猜忌,就要以莫须有的罪名惩罚我吗? 不过,无论心中如何憋屈,这经书我当然是要好好抄的。 我向来很听父皇的话。父皇予我的教养之恩,我剖心沥血尚且无以为报,抄书这种小事,又算得了什么? -------------------------- 我的抄书生涯便这样开始了。 当然,除却勤勤恳恳地抄书,招兵买马的工作也在蓝钰的帮助下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我的暗线已经遍布长安,南苑冷宫里飞过的鸟,萧承吉府上吹过的风,全都被我看在眼中。 每隔几日我便会收到京中来信,除却官驿上递来的,大半是由飞鸽送来。收信时我会很小心避开旁人,包括长着马脸的、如今在皇陵里负责祭祀扫除的徐川。 近来获取的一些消息,让我心中非常不安。 腊月二十当天,父皇连着下了三道诏令。 收揽军权、革新吏治、设置台狱监察百官。 一改往日怀柔的作风,道道皆是实打实的重锤。 我总觉得父皇做这些事,不仅是为了打压包括萧济宁在内的各方势力,也隐隐和我在京中的行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窥探纸条上的蝇头小字,我仿佛看见父皇站在我面前,慈祥和蔼地拍着我的肩膀:胜寒啊,朕看你近来蠢蠢欲动,再这样下去,岂不是要越动越蠢吗?所以朕想出这些点子来,让你如坐针毡,让你如芒在背。你再不乖乖老实呆着,朕可真的要以为你在造反了哦。 我赶紧抖了抖浑身寒毛。 不可能的,那些线人布置得天衣无缝,绝对不可能露出马脚。 我这年纪轻轻的,想这么多干什么。 --------------------------- 是夜我长卧在床,总怀疑近几个月见到的父皇会不会是个假父皇。 不过仔细回想起来,又觉得他似乎只是回到从前罢了。 十四岁科举入仕,十七岁起兵称王,十年征战一统天下,二十七岁即成为我华夏史上最年轻的开国君主——在我幼年的记忆里,父皇本就英明果敢不怒自威。他站在奉天殿上诏令天下登基为帝、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的样子,虽经十余年光阴流逝,仍令我记忆犹新。 他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温温吞吞得过且过的呢? 大概是在登基两三年后?在卸下战甲银枪、终于不用再扬麾沙场的时候? 那如今又为何变回去了呢? 是因为母妃的死?还是朝廷里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的事? 话说回来,父皇这样的变化,某种程度上也算得一种好事。我的日子固然不好过,萧济宁怕是比我更不好过——他在朝中那群五蠹俱全的蛀虫跟班,还不知道该怎么在这种高压政策下活下去呢。 想着想着,我从枕下摸出一枚玉璜,握在手中看了起来。 烛光下的玉璜剔透莹润,丝状的细纹在里面涓涓流淌。 稀世奇珍天青玉,萧家代代相传的至宝。 十岁生日那天,父皇将它交到我手里,并对我说了一句令我永生难忘的话。 “父皇还等着你们快点长大,等着抱小孙子呢,怎么会舍得离开你们,又怎么可能抛弃你们呢?” 这是他许给我一生的承诺,是百代过客最后的归乡。 ------------------------- 腊月廿七,晨,天未大亮,我被一阵叩门声惊醒。 老宦官在门外低声唤:“殿下,陛下御驾到了。” 当我趿着鞋履出门,迎着一面寒风打喷嚏的时候,正逢上父皇从庭院的月门外走来——他穿着一身玄青长衣,身上未着金玉佩饰,面容被晨曦的微光照亮,带着别样的平静祥和。 |
<四> 见我从房中出来,父皇竟笑了:那是何其温雅的笑啊,是我从不曾在他脸上见过的、令我说不出地喜欢的笑容。 我愣了一息,打着喷嚏往他脚底下跪,还没触地便被他伸手扶起:“不必多礼。” 又听他催促道:“去加件衣服,快去。” 我应诺着退下,回到屋内加了件中衣,再入庭院时,父皇已移驾到偏厅了:他坐在一方红木小桌旁,桌上置着几只碗碟,应是方才唤人备下的。 几步小跑到偏厅檐下,我打理着未怎么整饬的衣冠,时不时用余光偷偷看他。 今日的他似乎又有了另一番模样:不似早年的英姿勃发,也不似近些年的宽厚随性,倒更像是一个羁旅半生归家的行客,伴着一身仆仆风尘,疲倦却又兴奋的样子。 他知道我来了,招呼道:“愣啥,粥都快凉了,快过来。” 我赶紧上前跪礼,又在他的示意下落座。 下半身刚沾上凳子,父皇便自顾着端起粥碗,就着调匙啜了起来:“自个吃,别指望朕又喂你。” 这话听着很是奇怪——自打开蒙记事,我几时让人喂过饭了? 但要反驳,却又没个反驳的道理。 于是我嗯了一声,也跟着端碗喝粥。粥是下人们一早熬上的,白米里掺着绿豆薏仁,很是清淡适口。 喝下两口清粥,肠胃里便暖热了,整个人都舒坦起来。我着意瞅了父皇两眼,问:“父皇,您怎么这么急着过来,都不提前派个人给儿臣说一声。” 不仅父皇没派人通知,我自己的眼线也没有报信过来。 这可就匪夷所思得很了。 “怎么,朕要去哪里,还需要经过成王的同意吗?” 我赶紧解释:“不,不,儿臣只是觉得您来得太快了,都没有好好准备接驾。您不会是赶夜路过来的吧?” “二更出的门,本该昨天来的,有些事耽搁了。昨晚在车上睡过,你不必担心。” 他额角散着几缕发丝,眼底含着些难掩的困倦,脸色也略有些苍白,这样的形容,怎么能不让我担心呢? 好在父皇未及不惑,远没到衰风悲年的岁数,且还有着多年征战积下的体魄——便是彻夜奔波,也只是稍见疲倦而已。 如是想一想,我便又释然了。 一餐早饭潦草地用完,天光刚刚大开,父皇便赶着要去造访故人。 如今这皇陵葬着的,除了我的母妃,还有父皇的元配夫人仁安皇后。 腊月廿七正是仁安皇后的忌日。 我想起这事,才总算明白为何父皇为何这般心急——仁安皇后虽然故去多年,毕竟是父皇的结发夫妻,且还和父皇青梅竹马、有过一段令人艳羡的美好故事。她在父皇心中的位置,确实不是后进的嫔妾可以相比。 按照我朝规矩,父皇并不能亲自祭拜平辈的亡者,只能由我替他上香祭奠。依照顺序,我应拜嫡母,后拜生母:先给仁安皇后磕头,再给我母亲磕头。 宦官喋喋念叨着祭词,我跪了又起起了又跪,从天星启明忙到日上三竿,忙得四肢酸软眼花头晕。 父皇始终陪在我身边,时而仰观碑塔,时而沉湎怀思。有时他似想起什么,收却那些远久的思怀,用一种若即若离的眼神打量起我来。 某次起身的时候,正巧看见他这样的形容——他站在树荫底下,深青的衣袂随风拂荡,眼底下积着半圈黑影,眸光黯淡而飘渺。 我惊得一个趔趄,险些没一屁股摔地上:“父,父皇?” 父皇回过神,旋即温和地一笑,又变得鲜明生动了:“怎么?累了?休息一会?” 我确实有些累了,与父皇在树荫下小憩片刻。 柔暖的阳光散去晨雾,也将寒意驱赶干净。向来幽邃的陵园难得鲜明上几回:青的瓦,红的墙,绿的树,残雪夹盖的道路中央,荒草从砖缝里长出来,很是有些倔强不休的坚挺样儿。 没坐多久,父皇又开始看我,含笑的眼神颇有婉转,像是打量一件失而复得的宝贝。 我被他看得浑身发痒,却又不好悖逆了他,趁着那头宦官吆喝,腾地从小椅上站起来,继续做我的正事去了。 午时将至,祭祀终于结束。 我跪回父皇膝下,深拜道:“儿臣谨代母后、母妃,谢父皇悼飨厚养之恩,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辛苦你了,起来吧。” 我战战兢兢地起身,眼观鼻鼻观心地站着——别问我为什么紧张,你来被父皇这样换着花样的看一整上午试试? 父皇又问:“饿了没有,去吃午饭?” 他的声音分明比以往更加宽和,仿若一阵和煦的风,拂进耳里说不出的舒坦。 然而我心中的石头却吊到天上去,连发出的声音都开始打颤:“嗯。” ---------------------------- 午饭仍在偏厅里吃,清漆的门扉开敞着,任由清风穿帘而过。 我和父皇都不怎么怕冷,只我二人呆着的时候,向来用不着炭炉烤火,门窗也这样习惯地开着。 桌上摆着四碟小菜,三荤一素。 我就着肉丝扒饭,父皇把一碟水煮白菜搬到他面前,挑起一根嫩白的菜柄,沾一点酱醋搁进碗里,就着米饭吃了起来。 我总觉得哪里不对:“父皇,菜不合胃口吗?儿臣让人再去弄点——” 父皇摇头,他似乎有什么心事,筷子握手里半天没动,面色说不上沉郁,却也绝不自然。 我也不好再吃了,放下手中竹筷,不解地看着他。 过了一小会,他像是醒过神来,问:“咱爷俩,多久没这样一起吃过饭了?” 诶?问这干嘛? 这问题可难倒我了:父皇即使要赐宴,也必会捎带上萧济宁和萧承吉。算算时日,上次和父皇单独吃饭,好像是我十岁生日那天的事。 我摸了摸腰间玉璜:“得有七八年了吧?” 父皇毫不避讳地看着我,眸眼里暗藏千古沧海,仿佛能把我的人生一眼看尽。 “父皇?” 我这样唤一声,他便又笑了,漆黑的眸子又变得澄澈起来:“你小子很不错,这几月动作挺多,心机很深,手段很高明。以前你爹看不出来,现在可不一样了。” 刚被我夹起的炒肉掉回盘子:“诶?” 父皇淡淡地瞄一眼炒肉,复又继续挑他的白菜:“诶什么?先吃饭,待会再和你算账。” |
<五> 听到父皇这话,我立刻警觉起来了。 若无其事吃饭的同时,我一刻不停地观察着他: 看一看这微蹙的眉,看一看这凝沉的眼,看一看这拉得马一样长的脸——他多半真的要和我算账! 尽管我百思不得其解:什么叫心机很深?什么叫手段很高明?我究竟到底做出什么事惹到他了? 然而就算是假账,我也只能任着他算啊! 怎料一顿饭后,父皇却不提算账这事了。 他放下精雕的竹筷,慵懒地打着哈欠:“昨夜路赶得急,朕得去歇一会。忙这一上午你也该累了,也去休息休息。” 未说完话便起了身,两步跨出偏厅大门,头也不回地往卧寝去了。 我:?? --------------------------- 父皇离去不久,我追着他来到寝房外屋,绕着四墙踱来踱去。 恍然间我想起什么,赶到后院放了只信鸽:不是让你们好生看着父皇?父皇都来皇陵了你们怎么声都不吱一个? 又给蓝钰去一封信:父皇离京了,可让南苑的家伙早些动手。 眼见信鸽跃上树梢,扑腾着翅膀越墙而去,我在庭院里转起了圈。 倘若换在往年,腊月末的长安,总该是北风萧萧雪飘飘的。然而今年却是另一番景象:冬日照得极是灿烂,浑然见不到雪云的影子;纵然下过两场小雪,地上也薄薄地积了些暗白,然而北风不怎么吹,室外也并不怎么冷;院子里还立着许多绿树,除却常见的松柏,几株云杉华盖亭亭,很有些昂然的气势。 这景象看着喜人,然而我总觉着有些担心,总觉着做什么事都不妥当。思来想去,又往长安发了第三封密信:“若无良机,南苑的事可以暂时搁置,多留意萧承吉和萧济宁的动向。” --------------------------- 父皇一睡便是半个下午,他醒来的时候,我正在自己房里抄着经书。 抄书固然枯燥,却的确可以使人心平气和,甚至能进入这般玄妙的世界:在我视野得及的地方,唯见笔墨如流水徜徉,窗外照来半缕斜阳,佛光般落入字里行间。 耳畔响起父皇的声音:“竟已写了这么多,不错。” 我未免一惊,慌忙起身下跪:“父皇。” 父皇稍点了点头,走到桌旁,拿起一沓抄好的经文,仔仔细细端详起来。 房间又静了,一时只闻得见纸页翻弄的声音。 没等片刻,我额上不觉起了汗:父皇怎不叫我平身? 这样一纳闷,“算账”俩字又从脑门上跳出来,惊得我心脏扑扑地跳。 蓦地,我听见一声嗤笑。 父皇从经文里抽出一页薄纸,轻飘飘地拎到我面前。 接过纸页一看,上面是我的笔迹,工整罗列数十位官员名姓,全是萧济宁手下得力干将。 我窒了一息,生锈的脑仁吱呀作响。 我当然知道这名单是哪来的:前夜抄经百无聊赖,我将萧济宁的人脉网络推敲着玩儿,随笔写下这一张单子,其后便回了内房休息。 等我一觉睡醒,这名单却不知去了哪里。 我还当小春儿把它当废纸扔了,哪知道它竟夹在抄好的经文里啊! 但我很快冷静下来。 这纸名单能做得了什么数? 它能证明我图谋不轨?能证明我结党营私?能证明我真的想要造反? 那也太可笑了。 在我愣神的过程里,父皇将椅子拖身后坐下:“你写这些做什么?” 他唇角提起一丝浅笑,像是等着我自投罗网似的。 我将纸页放下,平淡如常地答:“儿臣顺手写些名字,并没有别的用意……这,没犯着什么禁忌吧?” 父皇将衣袖理了理,手指点一点膝头,语声清清淡淡地:“过来,趴着。” |
<六> 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我的身体似乎脱离了控制。 明知道自己面临着什么,明知道应该加以抗拒,然而却没有半点犹豫地、木偶般地移动到父皇身旁。 纵然十余年物换星移,这四个字依旧是我根本无法违逆的禁咒。 脚跟还没落稳,又听父皇道:“老规矩。” 我浑身一僵,跟着意识都停了片刻。 当我反应过来,裤带已被抽落在地上了——这一定是我自己干的好事,该死的双手。 腿间拂过微凉的风,我脸颊一热,眼前恰见到这样的景象:父皇并没有看我,臂弯搭在扶手上,神情里满是耐心。写满名字纸页被我遗落在它处,就像浮海里一叶偏远的小舟。 父皇似乎在等着我自己过去,也似乎,笃定了我一定会自己过去。 我狠狠地摇了摇头,逼迫自己不要胡思乱想,狠一咬牙弯腰趴了下去。 手脚的着落让我稍微心安,我又往上挪了挪,小腹抵在父皇腿上。 这便是再熟悉不过的感觉,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总算恢复了正常的思维,开始琢磨起这样的问题: 父皇要打我? 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啊。 自从七岁开蒙,他可是连重话都不再对我说过半句。 而他今天却要打我?! 我想我一定是惹到他了,一定做了什么错事。 可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我轻轻吐了口气,试图让自己放松一点,努力寻思着自己的行为,推敲其中可能的纰漏。 父皇搂住我的腰身,提起衣摆搁到腰后。 我闭上眼睛,专注地等待。 啪。 轻微的痛意卷上脑海,带着一串酥麻的余感,我眼神晃了晃,上齿抵住下唇,不吱声。 又一声——啪! 我定住了身子,沉默地关注青砖的裂纹。 屋子里便这样热闹起来,房梁瓦间尽是啪啪脆响。 疼痛分明是可以忍的,心头却回荡起奇怪的苦涩。未过多久我绷紧了双腿,鼻头泛开阵阵酸意,眼眶也跟着发热。 我到底错在哪里? 这次退敌获胜回来,父皇没给我半点嘉奖,反而分付我来皇陵守墓。 守墓也便罢了,还不由分说地、没有道理地让我抄经。 抄经便抄经吧,这几百页抄下来,我连个错字都不敢落下,但凡抄错的都给重抄了,有时一页经文反反复复要写好多遍。 我尽心如此,可父皇他…… 想着想着,我鼻头抽了抽。 吸溜一声,很是突兀。 噼啪声停了,父皇轻缓地揉着我右臀:“委屈了?” 这感觉着实很要命:伤处分明一片火辣,可这一被揉,又觉得无比的舒服,恨不得能被谁这样揉上一辈子。 我臊得满脸透红,极轻地嗯了一声,不太想让他听见。 “这名单。”父皇又问:“真是你随手抄的吗?” 可,它的确是我随手抄的啊…… 我细细地想了想:“儿臣……儿臣只是觉得,这次母亲的事,皇兄肯定会记恨儿臣。所以,最近,儿臣时常揣测皇兄的人脉关系……以防将来被皇兄报复……” 父皇的手便彻底停了,从我的臀上撤了开去。 我本能地将右手伸到身后,妄图自己丰衣足食。 父皇将我的手拿开。 我的手在半空顿了顿,终还是撑回到地上。 “说完了?” 我点头道:“完,完了……” “除了不想被报复,就没有别的打算了?” 仿似有一道雷光闪过,我脑中生起可怕的念头:父皇难道是在问我穿插在京城的暗线? 他会不会知道我想对清安殿和南苑的那几个女人下手? 不,不可能,这事就只有蓝钰知道内情……他绝不可能出卖我。 而且,父皇总以为我要造反,这件事和造反也扯不上关系。 这样想一想,我便又有了些恍然:父皇说我要造反,是以为我要和萧济宁争储位吗? 可这过去十几年里,我什么时候和萧济宁争过任何东西? 哪怕历经多年烽烟洗礼、握着如今这样深厚的底气,我也绝没有打算过要去争什么皇位啊! 是以我轻轻吸了口气,答道:“没有了。” “好得很!” 一声惊叹才刚入耳,父皇的巴掌又落了下来。这回他明显更加用力,手比榉木的板子还硬,打到肉上可是好不威风。 我只觉臀肉像被沸水翻来覆去地泼,两腿死死蹬在地上,强忍着不发出任何声音。 然而越忍便越是难忍,心绪也越是杂乱:彷惶,无措,委屈与困顿,就像破闸而出的野兽,汹涌咆哮着袭上我的脑海。 父皇变了。 不再是以前那个会将我搂在怀里,告诉我无论怎样都不必害怕的父皇了。 萧济宁是太子,是父皇认定的继承者,是萧家江山未来的主人。、 父皇到底是向着他的。 就因为一张随笔写下的名单,就因为一点出于自卫的意念,就因为根本不曾存在的“造反”。 父皇就至于要这样教训我。 父皇真的变了。 娘亲不在世上了,父皇也变心了,以后我可该怎么办呢? 泪滴从睫毛颤到地上。 视野陡然清晰,遗落在近处的纸,青砖的灰缝,乃至细小的尘埃。 然而水光很快漫开,这些东西又淹没进迷蒙的光影。 我哭了? 我竟然哭了?! 我怎么能为这点小事哭呢? 小时候挨打我几时哭过?初入军营犯戒条吃军棍,被打得干天干地干祖宗的时候我几时哭过?利剑穿胸血染黄沙马革裹尸向死而生的时候,我几时哭过?! 可为什么,为什么会这么难过。 |
抱歉伪个更…… 最近睡眠又不好了……大晚上瞑不了目好痛苦…… 晚上飙车到峨眉山后把东逝水捋了一遍,发现一些可大可小的问题,以及发现自从八月份码字以来自己的睡眠水平一直在不断下降,码出来的东西水平也在跳崖式下跌…… 突然想起正好是六年前的九月,我写了第一篇圈文,而后就因为失眠淡了几年的圈…几年休养下来,有些毛病似乎不能彻底解决,只能听之任之。 嗯,不过大家不要担心,说这么多废话其实只是想给小寒寒人设OOC找个借口 国庆休息一下捋一捋后面的剧情改了再发,谢谢亲们的理解和宽容…… 祝大家国庆快乐! |
<七> 正当我难受得不能自已,几乎就将要哭出声来,四周又安静了。 这静寂来得毫无征兆,裂帛一般的戛然而干净。一段漏空的间歇后,我听见父皇沉冷的声音:“暗地里监视朕的行动,往南苑冷宫植入线人、企图对朕的女人下手,做出这些事还能假装无辜,还能像现在这样委屈,你的脸皮难道是城墙做的不成?” 我吸溜了一下鼻头:“哦,您,您说这个啊……” 父皇没有说错,我的脸皮,还真就是城墙做的。 分明是被抓了现行的贼,但我不气恼,也不觉得后悔,只在心中嘿呀一声:父皇是怎么知道的? 他一早知道,怎么不一早说出来呢?这不是害得我平白难过嘛! 不过半瞬踟躇,我用手背揉了揉眼,把这些没用的泪花儿擦掉:“儿臣以为您不知道嘛……以为您是为别的事怪罪儿臣……” 父皇又往我屁股上拍了一掌,大概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我哼唧道:“儿臣只是想给母妃讨个公道,父皇要是不准,儿臣……儿臣……” 儿臣暂时不做就是了嘛! ---------------------------- 总而言之,接下来的事,大概是诸位可想而见的了。 也许觉得我比核桃还硬,也许觉得我比毛栗子还棘手,父皇终于不再用手打我,而是改而用戒尺锤。 他是在什么时候、从哪里掏出来一把戒尺,我全然不曾知道。在一阵微凉的触感后,传入耳中的声音仍是熟悉而干脆的,温热而微妙的疼却成了成燥辣而实在的痛,险些没让我当场跳起来。 才两三下我便给打蒙了,满心只求他能快点停下,哪怕暂时歇一会、哪怕换个地方下手也好:父皇是练过武的,他这样实打实地锤,就不怕把我的屁股锤烂了吗? 然而无论再怎样难受,我始终不曾开口求饶,始终不敢有哪怕半寸动弹。 父皇是真的生气了。 不管这当中是不是我的过错,不管我是不是真的无辜。我怎么能给他的火上浇油、让他更加地生气呢? 当我终于被打得七荤八素、眼前成圈地转着星星,父皇将我放到地上,叹着气问我:“冤冤相报何时能了,你找他们的母亲寻仇、企图害死他们的母亲,一旦事情有分毫败露,以后又该怎么和他们相处?难道你要连自己的兄弟亲人都一起杀了吗?” 我疼得缓不过劲,门牙咬破了唇上的皮,出个气都带着血沫味儿,费了好大力气扶着膝头跪好,手往身后摸了摸,又嘶着冷气缩回来。 搞完这套小动作,我早忘了父皇问了什么,只能瑟瑟颤颤地望向他,企图从他的神情中推测出刚才的问话。 眼前的景象大大出离我意料:父皇分毫没有生气的意思,正靠着椅背放松地坐着,指尖摩挲着乌黑发亮的戒尺,唇角微微向上勾起,好似正翻看着一出早已看了千八百遍的好戏。 又过了一小会,父皇停下手里的动作,稍见严肃地问我:“你是不是觉得,就算你不去加害他们,他们也绝对不会放过你?” 我鬼使神差地开了口:“是,嗯。” 所以,然后,我便跪到门外这墙角来了。 |
<八> 这墙角可真是冷清,几簇苔藓缀着几滴霜露,枯败的衰草零零落落。斜阳松懒地落进砖缝,偶尔有虫蚁从缝里探头,又匆匆忙忙地溜得没了影。 因为对罚跪没什么经验,跪不过小会,我便觉得膝盖酸疼得厉害,浑身像脱了力一般的难受,连目光不再能汇聚到一处。 我闭上双眼,试着依照父皇的吩咐,“好好反省自己犯下的过失。” 所以,我的这些安排和行动,到底是哪里出了纰漏呢? 皇陵地处荒僻,又怎么会出现戒尺这种东西? 两个问题凑到一起,混沌的思绪蓦地便有了些开明。 方才这段时间,父皇始终没有质问我帮手是谁、党羽何人,想必是已经对这些了如指掌。 除却明面这些下人,他一定还派人在暗中密切监视着我。 这陵园的一草一木,这些看似清静的的景物背后,还不知有多少厉害的眼睛在打着转呢。 也所以,他能避过我的眼线来到皇陵,能在让我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戳中我的要害,能一语道破我为娘亲报仇的目的——这岂不正是我受到严密监视的有力佐证。 可笑我妄图螳螂捕蝉,原来父皇竟黄雀在后。是了,是了,那戒尺一定是被他带过来的,就像中午吃饭时说的那样,他是蓄谋已久地要“和我算账”。 萧萧寒风掠过高墙,扫起满耳琐碎的响动。我猛地清醒过来,冷汗成股地钻出毛孔,被这寒风一吹,又掉头倒戈往骨子里渗。 短促的脚步越走越近,身后响起夏春的小鸡嗓儿:“殿下,陛下传您共进晚膳。” 我刚要起身,想了想又拉直了腰板,声音低低弱弱地:“儿臣跪省聊无成效,不敢蒙受父皇恩许。” “陛下说,他今夜便要返回长安,殿下若不愿一起吃这顿饭,他便提早先行一步了。” ------------------------------ 当我绕过月门与院墙,紧赶慢赶地瘸到前堂偏厅,父皇正如上午那般在桌旁坐着。 他一手托着腮,一手轻轻叩着桌面,眉间隆起三两小丘,眼睫闭成了稳重的墨线。 我从未见过他这般深思熟虑的样子,兀自站在偏厅外,一时竟不知该进该退。孰料父皇先睁了眼,敛起那点凝重的神色,转而对我温雅地一笑:“我儿这是被打怕了,连陪你爹吃顿晚饭都不敢了吗?” 心弦蓦地松了,我舒上好大一口气,这才敢上前跪拜见礼,站在桌旁和父皇用上一顿晚饭。 但这顿饭,显然比中午更加局促了。 桌上似划着楚河汉界,左边一列萝卜青菜,右边一行油晃晃的肉。我和父皇都没有说话,我嚼我的荤,他吃他的素。 眼见饭碗将要见底,我没能按捺住心头那点小痒,低声道:“父皇,儿臣,真的没有造反的意思……” 父皇不清不淡地:“哦。” 发这一声出来,他手中筷子从饭碗伸向菜盘,一挑一夹带着萝卜回家,连个停顿都没有。 我便不好再说话了,目光又回到自个碗里。 想来,只要我安分上一段时间,父皇说不定就会打消疑虑,恢复对我的信任。在弄清他到底为何防备着我、为何总以为我要造反之前,这似乎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了。 ------------------------- 刚吃过饭,父皇便吩咐侍从备马,准备连夜返回长安。 我跟着父皇走出厅堂,太阳圆得像一颗蛋黄似的,悬悬地吊在西面山头。阳光照亮了远山近树,更将那些乌青的瓦、褐漆的门,毫无差别地照得灿黄。 一路走到庭院门外,跨过那道尺高的坎儿、见着那条笔直而宽阔的路,父皇这才转过身,极是温和地看向我。 他问:“还疼?” 我的手往后探了探,摇头:“还,还好。” “你是练过功夫的,这点小打伤不着你。”他拍了拍我的肩膀,微微用了些力,语气也愈见沉缓了:“别怪朕心狠,你好歹十八岁了,顶着这么多名头,又坐在这样的位置上。你说的任何话、做的任何事,都可能会有远超你意料的严重后果,懂?” 我基本不懂,但是我认真点头。 父皇从怀中取出一本书:“经已抄得差不多了,抽空将这书背了吧。” 接过书册一看,月白的封皮,漆黑的题字,书名《帝范》。 这是历代帝王必读的书目,和传国玉玺同为国祚的象征。 我只听着满耳嗡鸣,险些失手让书落到地上:“父,父皇,儿臣真的没有争宠的意思,真的绝对没有想过要造反……” 父皇竟又笑了,粗糙的右手撸了撸我的额发:“多读点书总是好的,万一哪天又想造反了呢?” |
<九> 不待我反应过来,父皇两步跨下台阶,一个鲤跃翻上马儿:“朕还有事要做,年节不陪你娘俩过了,有事给朕写信,别一个人心里憋着。” 他甩一个响鞭,走出去几步又勒马回头,朝我干净爽朗地一笑:“外面冷,快点回去,过几日就来看你。” 未过多久他便终于走了。落日光辉恰当最最绚烂的时刻,我伫立在陵园的大门外,眼见那匹黝黑的健马如离弦的箭一般飞驰,很快隐没在金黄的山色之后。 年前的日子过得飞快。腊月廿九这天,蓝钰的消息姗姗来迟:“近来年关将至,长安戒备森严,部下人员缺少交流的时机,总免不了出些纰漏……昨日京中接到传报,突厥沿长城绕道凉州,有向玉门关入侵的趋势。陛下任命李霁为将,由太子随同监军,携十二万精兵前往御敌。除此之外无甚要事,殿下可安心在皇陵留守,情势若有变故,臣下会尽力及早通报。” 昨日下过又一场冬雪,庭院被覆得纯白一片。纸条揉成碎屑扔在雪地上,竟就这样融进去了,几乎连个影儿都瞧不见。 为了保险起见,我又蹭了些雪泥过来,将纸屑彻底地掩藏干净,随后我抽出夹在腋下的《帝范》,就着正午明艳的阳光,卷在手里无心地翻着。 蓝钰做事向来缜密细致,昔年领军征战时,在情报联络、谋探敌情一途上尤有建树。像他这样的将帅之才,缘何会连父皇的戒备都搞不定呢? 他一定是不会叛我的,多半是有了什么顾忌,做事畏手畏脚施展不开罢了。 遥望湛碧如洗的苍空,我悠悠地叹了口气,眉头却锁得更深了。 父皇让萧济宁外放监军,虽然令他远离朝廷、一时不能接触政权中心,却同时让他有了积攒名望、建立威信的机会。父皇让我来皇陵守孝,却的的确确只是在削弱我的势力,不曾予我任何其它的补偿。明面上他收拢集权、看似并没有针对任何一人,还趁着祭奠亡妻的机会亲自来这皇陵给我安抚,实际上他对萧济宁的偏爱,怕是连三岁小儿都看得出来。 他给我这本《帝范》,怕也不过是试探我是否真有篡位夺权的意图罢了。 江山天下始终围着他和萧济宁在转,何曾向我倾斜过半分,他为什么就那样笃定我一定会造反呢? “殿下。” 闻听声音我蓦然回头,只见马脸的徐川站在我身后,不恭不敬地弯腰行礼。 他很快直起身来,一双细目直盯着我手中的书:“明日便是年关三十,臣下当回京与家人团聚,特来向殿下辞行。” 年末百官休假,这是本朝雷打不动的惯例。我下意识地卷起《帝范》,着意遮住书册的名字,点头道:“好,本王知道了。” 他又向我礼了礼,头也不回地走了。 -------------------------- 从这一天开始,陵园彻底地冷清下来了。 山鸟早已飞尽了,砖缝里的小蚁也不肯出洞,就连墙角那些苔藓都蔫蔫地没了生气。围绕在我身边的唯有几位陌生的仆从,就只剩这些苍莽得令人心悸的荒山雪景。 每日早起洗漱更衣、随意地用一些清淡的餐食,而后我便来到这空旷的缅思殿,向着当中的供桌席地落座。 我将《帝范》摊在膝头,手中却捧着册《华严经》津津有味地读——读完一册再换一册,翻遍一卷再换一卷,便是当年读书习字怕也没这么认真过。 我不再给蓝钰传信,也不再去庭院里散步。有事无事晴天雪天,我都在这缅思殿里坐着,口中细细地吟着经文,眼里惟一缕袅袅烛烟。 我甚至逼迫自己改变饮食习惯,不再去挑盘子里的肉,而是假意真心地喜欢上白菜萝卜。信佛的人不都喜欢吃素嘛——除却养出一颗向善出世的心,我还能想出什么法子打消父皇的猜疑呢? 可叹啊,即便这般努力地自证清白,我仍没能逃过这样的一日。 而且它竟来得如此之快——快得远远超乎我的料想,快得令我措手不及。 正月十六的清晨,内廷总管带着数十禁卫军兵士、十余御前侍卫闯进陵园,站在缅思殿大殿中央,在我母亲的牌位前向我传诏。 “朕夙夜求问安国之道,始知帝座之侧不可有祸乱相佐、高阙之中不可有贼佞横行。成王领军多年而生越俎代庖之心,居于皇陵而不思收敛,进而不恭,退而不敬,为臣不忠,为子不孝。现缔除萧胜寒亲王封赐、撤王印、去王服、贬为庶民,赐剑自裁。钦此。” 立刻就有两个宦官上前扒我的衣服,当首的一个还迫不及待往我腰间掏,意图取走父皇赠予我的信物、被我视若生命的玉璜。 我一个闪身跳了起来,两手死死将玉璜捂住:“不,这不可能,父皇——” 那总管太监不耐烦地:“我等只是奉命办事,速速谢恩领命,否则休怪小的们不客气了。” |
<十> 话音未落,伴着铿地一道铮鸣,十余钢刀晃出刺眼的冷光。 我不住地喘息,勉力令自己保持冷静:“诏书拿来,如果确是父……确是陛下所命,本王……自当遵从。” 接过诏书的刹那,我看见面前之人腰间的血玉佩饰——那是大内总管的印信,原本一直戴在父皇的贴身宦官夏春身上,如今站在眼前的这位却很令我眼生。 微妙的念头燃了起来,我不由得多看他几眼,问道:“夏春呢?” 他脸上有了些自得的笑,答说:“夏总管随太子殿下出征监军,由本管事暂领宫中事务。” 这些年我常在外征战,对内廷的人事变动不甚熟悉,他的回答显然是合理的,并没有什么破绽。 而当我抱着最后的希冀、拼尽此生所有的勇气展开绢帛。 刹那间天昏地暗,千万道声音在我脑中往复盘旋——怎么会这样? 前些日子父皇来到皇陵,可曾那样亲切地与我共享午宴,可曾那样温柔地拍着我的肩膀,临别时他还说过几日就来看我,让我好生照顾自己。 就算知道这只是句客套话,就算知道他事务繁忙根本抽不开身,就算和他之间已隔着君臣的名分,我何尝不时时期许他能兑现承诺,能再来皇陵看我。 而今不过半个来月,他为什么就这样毫无征兆地要处死我呢? 怎么会这样?! 我仿佛浸进一潭冰水,浑身再没有任何知觉,唯有无尽的寒凉渗透骨髓。但未多久,我却又笑了起来:是的,父皇是真的想要杀我,他是真的想要杀我。 他要杀我,这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他对我的猜忌,他对我的怀疑,难道不是一早就昭然若揭的吗? 这些日子的监视和试探,不都预兆着这最后的结果,那些温容宽和的笑,也不过都是他迷惑我的把戏罢了——母亲说的多么对啊!他是我的君父,先是君,后才是父,自我卷入权力的漩涡,他怎可能还如以前那般真心待我,始终把我当做他的儿子、始终如一地疼我爱我。 作为区区一介昭容的儿子,我就应当像母亲说的那样,畏畏缩缩地活在深宫内苑,不要对皇位动上哪怕一点心思。如今我战功彪炳羽翼丰满,除了杀掉我,他还有什么办法能保证我完全不存反心,完全不会威胁到他最宠爱的儿子、太子萧济宁的地位? 如今他令我在皇陵自尽,既能让他免于荼杀亲子的恶名,又能令我死得体面一些、尊严一些,可不正是个两全其美的、好得不能再好的选择。 笑过这一阵,我不再笑了。 我将玉璜解了下来,握在手里静静地看上一阵。 过往多少年月,无数次月前灯下,我总喜欢这样反复地端详它。看它圆润剔透的外表,看它内里流淌的纹理:它就像记忆里父皇的手,干净,温暖,带着令人安心的力量。 现在却不同了。在这晦暗的殿堂内,它只是一片纯粹的白玉,像雪,也像冰。 我长长地吸了口气,弯膝下跪,将玉璜奉到总管面前:“这是陛下赠予罪民的信物,请携此物转告陛下……” 他似很在意这玉璜,不等我说完话就给牵了过去,迫不及待地收进袖管,末了还将袖口捻上一捻,像是生怕它从中掉出来——做着这些动作,他还不忘嫌弃地瞥我一眼,像是在说:你怎配拥有这种宝贝。 父皇果然悔了,反悔曾经予我的信任,反悔给我那样的承诺。 这玉璜终归是萧家的东西,它应该要留给萧家的后人,和这千万里江山一起作为传家之物代代流传下去。 而那个后人,本就不该是我。 我轻轻摇了摇头,继续说道:“请转告陛下,罪民福缘浅薄,无以还报陛下教养之恩,生死肉骨当来世再偿,万望陛下善加珍重。” 眼眶湿重得很,我心叹着自己的无用,伏下身躯:“罪民,叩谢陛下。” 待到三叩而起,一道漆红的托盘已被捧到面前。 托盘上躺着无名的短剑,褐色的鞘银镶的边,没有其它任何佩饰。 此前兵权被解的时候,冲霄剑也被父皇顺带收走了,它可是陪我出生入死的老友哩,临死前不能再见它一面,却要用这无名小剑结束我凄凉而短暂的一生,实在是一桩憾事。 我一面如此想着,一面将剑取到手中——好轻好轻的一把剑啊,轻得就像我的生命,鸿毛似的。 拔剑出鞘,轻拭剑锋,心也伴着凉滑的触感一步步沉入入谷底。 知足吧,萧胜寒,你该知足。 这是皇陵的殿堂,你可以死在母亲身畔,未知多少年后,父皇也会下来与你团圆。黄泉之下你永不孤单,又还有什么好奢求的呢? 我终于阖上眼帘,想要赶在第一滴泪水落下前告别这个世界。 剑刃还未触到肌肤,只听利器破空嗖的一声,我两手一麻,短剑随之落地,咣啷啷响个不歇。 房梁上传来忿忿的叫骂:“玛的智障,给我上!” |
<十一> 孰料这声过去,房梁上却暗暗地吵了起来。 “上什么上,下面这么多人,我们怎么上?” “老三老五东边,老七老二西边,北边那几个归小九,其余人负责开路。” “中间那个智障怎么办?” “直接带走。” “外面那么多人,这怎么带得走……诶你们——!” 这些人便这样落了下来,恰到好处地将我围在中央:他们手中皆持着剑,身穿深色的青衣,黑布蒙住面容——最后下来的是个少年,长得清清瘦瘦的,落地之后才慌忙取出黑布往脸上捆——他们的眼睛骨碌碌地露在外面,锐利的锋芒在眸中闪烁,好似一群黑夜里猎食的猫儿。 大战之前固有个开场,头领模样的青衣人捡起地上的诏书,奇哉怪也地道:“这,怎么会这样?” 不待他把话说完,总管丧家之犬般地缩到供桌后面,尖着针细的声儿大叫:“你,你们是什么人?!上啊,快上啊!把他们都给我抓起来,抓起来!” 却是几个青衣人先动了手:只见他们如乱蝶在草丛中一飞,利剑划出几道漂亮的冷光,眨眼便有侍卫手脚受伤,倒在地上打起了滚。 御前侍卫们反应过来,展开阵势将青衣剑客团团包围。大殿外的守卫也被惊动了,数十禁卫军涌入殿门,拔出佩刀里呼外应。 殿堂内就这样热闹起来了。我左右皆是乱飞的刀兵,一时间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正欲拾起地上的短剑,手腕却被青衣人的首领抓住:“走,杀出去!” 两个青衣剑客战势一收,连几个回旋踢开门口的禁卫,硬生生破出条生路来。那头领反倒笨拙得很,一面持着剑刃警戒,一面使出蛮力把我往外拖,全不顾我口中叫着:“住——住手!” 跌跌撞撞地被拖下台阶,心急手快攀住路边石像,我脚下终于使上了力,像个沙包似的,怎么拖都拖不动了。 青衣人拽了拽我:“走!” 越听越觉得这声音耳熟,我狐疑地看他:“是蓝钰派你们来的?” 青衣人呸道:“你老子派我们来的!” 守卫从四面杀了过来,根本容不得他说出第二句话。慌乱间与人过了几剑,他再次攥起我手腕:“你走不走?!” 我用力挣开他,蓦地有了些怒意:“不走!” 不管他们到底是谁派来的,我怎么可能走啊! 我要就此和他们走了,岂不等于承认自己真的要造反,岂不等于逼父皇亲手来杀我吗?! 战局显是愈发胶着,越来越向皇陵守卫的一方倾倒。一拨守卫奔向皇陵的大门,又两拨禁卫兵呈合翼之势向我们包来——打斗的圈子越缩越小,留给青衣剑客逃生的机会也越来越微弱。 那头领竟抢一步上来抓我,我被逼得连连退后,与他凭空间过了几掌。太监总管追了出来,在台阶上跳着脚地大喊:“哪里来的乱臣贼子,快把他们都给我拿下,回去一定重重有赏!” 有人在远处喊:“快,先把人弄走再说!” 还未反应过来,我脑后挨了记闷棍,眼前一黑,昏了过去。 |
<十二> 我做了些梦。 一些很奇怪的梦。 ------------------------------ 梦境变幻而缥缈。紫玄宫偏殿萧瑟的秋天,玉门关外连天的飞雪,大战败了,母亲死了——我在梦里穿梭往返,如在看着别人的故事。 我又回到十里长安,回到冷清的成王府。宅子里挤满了人,执刀的衙役,锦衣的侍卫,他们在一片灰白的景中匆匆碌碌来回走动。 后院花池边挖出许多银钱,雪花花地堆成了山:这些银钱成了造反的罪证,我百口莫辩,被押进天牢候斩。 太监总管来到狱中,再次向我宣读诏书:诏书的内容全无改变,和缅思殿中听到的内容一模一样。 父皇责备我不忠不孝,赐下利剑令我自行了断。 尽管早有预料,尽管身在梦中,我仍能感觉到悲凉延绵如冰川深谷。 我将短剑捧在眼前,从倒影里端详自己的眼——多么平静的眼眸啊,平静得像一面镜子似的。 你为什么要出生呢? 为什么要活在这个世上? 我这样轻声地问了一会。当然地,倒影中的人始终平静,他没有给我任何回答。 正当我抬起头来,想要再问上一次为什么,画面却倏忽地切换了。 我进入到下一场梦。我来到长河的边缘,迎着一轮浑圆的落日,看见父皇站在我身边。 他沉默地望着远方,眉宇如山一样凝重而耸峙。银白的盔甲沾满鲜血,艳红的披风在风中鼓动,猎猎作响。 我想要上前行礼,却发现自己根本动弹不得,只能站在原地看他。 他身后是残败的战场,折断的旌旗,连云的焦烟,尸首遍满荒野,一片凄惨景象。 浓云在远方翻滚席卷,顷刻将落日遮蔽殆尽,云端天外传来战鼓与号角的交鸣。 父皇转身向我,眸中满是悲戚与疑惑。 “为什么?” “这到底是为什么?” “你为什么要造反——你到底为什么要造反?!” ------------------------ 我惊醒了。 猛地从床上坐起,惊出满身浓密的汗。 梦境仍在眼前盘桓,父皇一步步向我逼来,那双分明忧伤的深瞳满溢着难以遏制的怒意。 我近乎本能地后退,手肘撞在床头板上,砰! 我疼得连抽几口凉气,捂着手肘兀自忍着。 待到痛意渐渐消退,五感便真实而沉稳了——心跳愈发沉缓有力,视线也终于分明起来,我听见窗外传来母鸡的叫声,咕咕,咕咕,亲切而可爱。 四周的景象很是陌生:破旧的屋瓦,灰黑的土墙,床顶的房梁下结着蛛网,豆大的黑影在网兜里蹲着——我看着它,它看着我。 我……被那些青衣人救了吗? 他们为何要救我? 这又是哪里? 窗外有人说话:“林大哥,你回来了。” 又是那青衣人头领的声音:“嗯。他醒了没?” 女人答:“没喱,俺刚进去看过,睡得和猪崽子似的。” 脚步声愈发近了,我刚挪腾到床边,抬头便见着一张熟悉的脸:“怎么是你?!” 林清影在门边停了一息,快步走到我面前:“你醒了。” 这可真是蹊跷得很了。 他是镇北军的偏将,麾下统领着数以万计的兵马。此刻他不在大军阵前准备抗击突厥来犯的兵马,却突然出现在皇陵的地头上、带领着一群来路不明的高手、恰到好处地救了我一命。 蓝钰是使不动他的,那些青衣剑客的来路也绝不简单。 难道他们还真是我老子派来的不成?! 我狐疑地看了他一阵:“你怎么会在这?” 他回答说:“有人委托我们保护你,具体是谁,我也不是很清楚……这事说来话长,有时间再慢慢和你解释。这里不安全,我们随时可能转移,你现在感觉还好?” 我踟蹰了,缓缓地坐回床上。 屋内静了一会。 我埋下脸,注视自己的双手,学着父皇的样儿,轻轻摩挲掌心的薄茧。 村妇端来一碗水,放桌上又退了出去,林清影靠在桌边站着,端起水碗:“喝么?” 我摇头。 “那诏书,你就一点怀疑都没有吗?”他咕咚灌下去两口水,顺手抹了抹嘴,把碗放回桌上:“怎么没想到给陛下去个信问上一问?” 它怎么可能假得了呢? 那些文字像针一样,扎得我心肺阵阵刺痛。我极勉强地笑上一笑:“他要我死,我死就行了,有什么好问的。” 林清影看了我半天,好似看一只没毛的狗,或是看一只没头的猪。 看着我的同时,他又似在思索着什么,眼睛微微眯着,脸上的刀疤也被扯得更长了些。 “我刚从长安回来,城门外现在全是流民,只有西门开着,戒备很紧。听禁卫营的人说,陛下正月十二离京外出,现在根本不在长安。” 我蓦地抬头,瞪大了眼睛。 “你最近是不是用脑子夹过核桃?” 我:?? 他嗤了一声:“你老子多半出事了。” 变故总来得无比突然——我还没从他的话里拐过弯,有人叫喊着冲了进来:“林大哥!不好了!他们追过来了!” |
<十三> 我腾地起身,撇下林清影向外跑。 推开他的瞬间,我顺走了他腰间的佩剑:“借我用用。” 却是门边的少年绊了我一跤,绊得我险些摔倒在地,林清影趁势拽住我胳膊:“你干什么?!” 我回头向他:“你们先走,我回一趟长安。” 我得亲自去确认父皇的消息——倘若林清影所言不假、倘若父皇当真不在京城,那诏书就必是针对我的一场阴谋。 父皇真可能出事了。 林清影不肯撒手:“外面现在到处都是官兵,你难道是要回去送死?!” 我认真道:“这是我的家事,和你没关系。” “你是我弟,你家就是我家,你的家事就是我的家事,什么叫没关系?!” 人生到此十八年,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 是的,他是我哥,同母异父的亲哥。 他自幼和母亲失散,此后流落天涯四海为家,直到母亲去世都未能与她再见。 母亲出殡的时候他也在——我将他的事告诉了父皇,父皇特许他前来送别亡母——见到母亲的遗容,他却不哭,只像送别多年未见的故人,寥有些哀愁罢了。 那时他曾对我说,我是他在这世上唯一仅剩的亲人。 但这又怎样呢? 萍水相逢不过半年,我始终只把他当做普通的朋友——对我而言,兄弟是一个危险的词汇,它意味着猜忌,意味着嫌弃,意味着你死我活的争夺,意味着歹毒狠辣的诡计。 我怎可能完全信他,怎可能当真把他当做家人? 我就这样怔忪了片刻,带着一点儿不信任地,反复掂量他的可用之处、咂摸他到底有几分真心。 他缓缓松开我的手:“走吧,这里不能久留,先出去再说。” ----------------------------- 追兵来得好快。 在我们踏出房门的同时,马蹄步踏的声音也从四面八方涌过来了。 这是一纵百人的禁卫军。统领穿着一身绛红的锦衣,骑着小马闯进院落。十余禁卫兵随他鱼贯而入,沿着篱墙一字儿排开,另一些挤不进来的则围在院墙外头,探长了脖子往里面瞅。 这统领我曾见过,总管太监在缅思殿上传诏的时候,他正站在太监的左侧。 他也将我认出来了,猴腮尖嘴挤满得意的笑容:“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成王殿下这是急着要去哪儿?” 我握紧剑鞘,两眼扫视周围形势:小院东北临着山壁,房屋依山而建,山壁陡峭,难以攀爬,西南两面则全是人,几乎可说是水泄不通。 这院子里再无旁人,唯有我,林清影,青衣少年,躲在门后的农妇,还有一地趾高气昂散步的鸡。 我与林清影对了一眼:你那些跟班呢? 他向我摇头,也不知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又把目光移开了,再次环视那些不速之客,兀自思索着什么——显然,他并不期待我能帮得上忙,就像不期待猪能上树一样。 我也的确上不了树:看看这些虎视眈眈的眼,看看这些影影绰绰的人,就算能取得了上将首级,我又逃得到哪里去? 正当我扣紧了手中的剑,准备和那头领一了百了,竹林那头传来一声惊呼:“什么人——!” 惨叫声接踵而至,粗暴而强硬地吸引所有的注意。 又一声凄冽的惨呼,禁卫军齐齐调转方向,拔刀向着西南的竹林。再一瞬,竹林里已打了起来——篱笆与人墙遮断视野,一时只听见刀兵相撞的声音。 当我拔剑出鞘的同时,篱墙外却飞来一道人影,先我一步与那统领交上了手。来人身着青碧的浅衣,手中长剑使得龙飞凤舞,可是好一套蓝氏家传的游水剑法! 我惊呼:“蓝钰?!” 蓝钰剑刃往回一收,格开那统领蓄满劲力的一击:“属下救驾来迟,殿下切莫怪罪!” 有禁卫军向我冲了过来,林清影将我护在身后,与我退到茅屋檐下站着。 我朝蓝钰大声道:“擒贼先擒首,攻人攻下盘,先逼他下马!” 正当这时,又几名青衣剑客使着轻功从崖壁上飞进院落,顷刻卷入到战势当中——院子里顿时一片混乱,母鸡惊得满天乱飞。 一名青衣人逼退临近的兵士,转头向林清影:“小林子,这到底谁找的地方,怎这么快就被眼线盯上,还让不让人好好吃饭了?” 又一人杀了过来:“吃吃吃就知道吃,叫你几个守着殿下莫乱跑,非要去城里吃什么蹄花汤——” “好不容易来一趟长安,王大妈蹄花怎么能错过——” “嘿你不也去吃了,***吃了三大碗,还把我的肘子给吃了,你几个意思?!” 这些人一边打,竟还一边吵起架来:一个怪其他人不该喝酒,一个怪林清影做事不靠谱,又一个打着打着,把剑往地上一扔:“吵吵吵,再吵老子不干了!” 纵然吵得嘴上开花,手中的剑却丝毫不落下风:一会柔似春风裁柳,一会烈似沧海奔流,再一刻剑风呼啸冷光倾天,直似大漠狂沙般壮丽契阔。 林清影低声对我:“这便是苍山斩天绝,殿下可曾听过?” 我简直看得眼花缭乱,更对这群人的来历充满好奇:“不曾,蓝钰怎么这时候来了,真不是和你们一路的吗?” 林清影看向蓝钰:“不,他没有和我们一路,我们半月前就在皇陵候着,负责守护你的安全,但这段时间从来没见过蓝钰。” 我更好奇了:“到底是谁让你们……父皇真的不在京城吗?” 他故意漏掉我的前一个问题,只答:“陛下当真不在京城……你不必太过担心,回头我们一起去找他便是。” 寥寥几句话间,局势已有了明朗的趋向—— 院落场地狭窄,本就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禁卫军纵然人数众多,始终近不了我十尺之内。而那统领被蓝钰缠斗,不过几个回合便受伤落马,且战且退地撤到院落外。 倏然,远方一骑飞马传令:“传报!传报!十八营即刻停止搜捕,火速回城,火速回城!” |
<十四> 传令官在近处兜了个圈,压根不顾这边发生了什么,随即向下一个地点奔去。 蓝钰收起手中长剑,干净利落地放了个空档,禁卫军统领手忙脚乱爬上马背,极是不甘地甩我一眼:“撤!” 烈马凭空打了个转,扬起前蹄一声嘶鸣,竟就这样跑了。 禁卫军撤得快极了,连滚带爬地,比来时还快。 四处终于又安静下来,唯留下一暮夕阳山景,外带满地乱洒的鸡毛。 ------------------------------- 夜降临了。 山景很快褪尽颜色,峰峦的轮廓也愈渐模糊。冬季草木枯萎,楠竹的叶子却始终密实,晚风过处,沙沙有声。 蓝钰跪在我面前:“殿下!” 他的形容有些邋遢,衣衽塌了半截,露出胸口结实的肌肤。我正想扶他起身,问他一些关于父皇的问题,解决心中一些困惑,孰料他开口就是一声雷炸:“殿下,陛下他,他……” 我攥着他的手:“父皇怎么了?!” 他的声音带上了哭腔:“陛下,陛下驾崩了!” 站在我周围的这些人,林清影,青衣剑客们,几乎同时惊道:“什么?!” 我脑中一懵,全身上下都脱了力道:“你,你慢慢说,到底怎么回事?” 蓝钰点了点头:“就是五天前的事,陛下在渭水上遇险,被激流冲下几十丈深的山谷……” ------------------------- 事情原不是这般简单,蓝钰草草道出结果,又将起因原委详细地交代一番。 就在去年十一月,我独自前往皇陵守墓后不久,父皇找到了蓝钰,令他做了京城三卫十八营的统帅,兼任大内侍卫统领。 蓝家与萧家是世交,蓝钰他爹更是景国的开国功臣,与父皇有着八拜之交。父皇此前将蓝钰调离征北军,原来是有意将京畿卫的统领大权给他。 这对蓝钰的确是一桩好事,免去了在外奔波的劳苦,又能握着不亚于征北军统帅的权势。 但对我却是的确的坏事:蓝钰统领大内侍卫,势必整天呆父皇眼皮底下,连上个茅房都有旁人跟着,哪还能暗中帮我做什么事? 此后他走马上任,连着忙了好一段时间,一直没有再给我写信。本想等开年后寻个机会来皇陵看我,孰料变故接踵而至。 十二月初,父皇在上朝时,对着群臣百官说了这样一段话。 “仁安皇后与朕结发糟糠,德容宽广却英年早逝。皇后去世的时候,总念着没给朕留个儿子,始终是一桩憾事。成王心质坚忍、善行孝廉,颇有皇后的风骨遗貌,不如把成王过继给皇后……” 他似乎没怎么走心,这番话说完,立刻打了个哈哈,即刻将话题转移开了。然而当日下朝过后,这事却不可遏制地发酵,一时引得满城哗然:萧济宁与我一样是庶出,只因比我早生几年,捡便宜地做上了太子,倘若我被过继给仁安皇后,嫡长之中当以嫡为先,我显然就比他更有资格继承皇位。 朝中多是萧济宁的党羽,现任右相韩峰更是太子生母丽贵妃的表亲,上书父皇不可妄动国本的折子几乎堆满御书房——父皇竟一本本翻来看了,虽看得很快,却也看得很认真,一本都没落下。 没过两天父皇又说:“朕看晏王天纵英才,将来必成大器,不如这次把晏王也一并过继给仁安皇后……” 群臣不急着反对了,干瞪眼打起了冷战。 这样的情形倒也不难理解:自从兵权被解,我在朝中已是无权无势,自然不会有人帮我说话。萧承吉却不同——他娘家是有根有底的,虽然他今年才不过十二岁,在这大景的朝廷之中也已有了众多拥趸。 父皇这两句话很掀了些暗潮,附和与反对者各自较劲,一时分不出个高下。然而临近年节,无论怎样翻天的大浪,都该在北风里冷上一阵——腊月三十百官休假,这事便暂时搁下了,京城里又一片和平景色。 正月初八,前线传来奏报,中军营地遭遇敌军偷袭,太子身负重伤,命在旦夕。 彼时大军屯驻原州,距离京城千里之遥。父皇得知萧济宁出事,一时心急如焚,竟然连夜骑马出城,孤身奔赴前线。 --------------------------- 那时跟在父皇身边的,仅有蓝钰与另四位御前侍卫——不管萧济宁真受伤假受伤,这样的举动都实在太过冒险。 但父皇不知吃了什么秤砣,怎样拦都拦不住,非要去看他的宝贝儿子。 天亮时分他们抵达渭水河岸。 冬季河流深急,乘船过于危险,诸人只能绕行十余里山路,由渭水壶口的一处悬桥过河。 诸人刚走到悬桥当中,桥头那处传来轰天巨响。 桥塌了。 |
<十五> “不,不……” 我像是滚进了冰窖,浑身都没了知觉,不可置信地连连摇头。林清影在一旁扶住我:“还没有见到陛下尸骨,不要急着下决定,你先冷静。” 我心念着这两个字:冷静,冷静…… 暮色将要褪尽,农妇将飞鸡撵进了窝,合上院门独自离去。小院只剩下一群不速之客,青衣少年点燃灯笼,昏黄的光投下几道人影。 林清影搬来凳子让我坐,蓝钰继续站着说话: 爆炸声响起时他不在河边。他的马被藤蔓绊住,与诸人落后了一小段距离, 竟得以侥幸逃过一劫。赶到桥头处,他只看见崖壁上悬着断裂的桥索,一行人马早已没了踪影——那里是渭水的壶口,百米外便是险峻的瀑布,壶口两侧均是峭壁,更无可以攀附的地方,人一旦落水,势必顺着瀑布冲下百米深谷。 蓝钰沿着河流往下找寻,不眠不休地找了两日,只寻到两把御前侍卫的佩刀,除此之外,再无收获。 父皇已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再找下去也是无用。蓝钰调转马头奔回长安,想要设法将父皇的消息告诉我。 不过离京两日,城门聚集了许多不知从何而来的流民。城门外的守军都很面生,蓝钰起了疑心,换了身行头混入城内。 他联系上了线人,得知“重伤垂危”的萧济宁竟比他先一步回京。 线人还告诉他,萧济宁并没有公布父皇的消息,只暗中心急火燎地迎接生母离开冷宫,伪造虎符调动禁卫军把守城门,就在他回京前,两波禁军兵士分别奔向晏王府和皇陵,不知到底有何打算。 阴谋已是昭然若揭,蓝钰即刻飞马出城,赶往皇陵救我。 再后面的事便在意料之中了,他四处打探我的踪迹,在城东燕岭山发现搜查我的追兵,一路尾随追兵前行,最终找到了这里。 ------------------------ 我懵懂地坐着,眼眶里旋着热腾腾的水涡。 直到听蓝钰说了这样一句:“那天出城的时候,臣下奉劝陛下,一国之主不可以孤身涉险。陛下回答说,不管太子、成王还是晏王,都是他嫡亲的骨肉。自己的孩子出这么大事,他哪里有不去探望的道理……” 我终于再也把持不住,猛地起身冲到竹林边上:山野之中寒风簌簌,风吹竹叶的声音如同厉鬼哭啸,四望天地一片黑暗,指路的辰星仿佛永远地死了,再也不会在北天闪耀——我该去哪里,我能去哪里! 近处有一颗粗壮的树,光秃秃的,不知是梨木还是桃木。我跌撞着走过去,瘫软地跪倒在地,一拳砸向树干。 你为什么要造反,你到底为什么要造反。 萧济宁,你已经是太子了,这大景天下迟早是你的,你到底为什么要造反…… 他是我们至亲的父皇啊!是深爱我们超过爱他自己的人!他那样的疼你爱你,你为什么还要害他…… ------------------------ 我要报仇。 我惊觉了,瞪大眼睛望向这无尽的黑夜,我要报仇! 我迅速爬了起来,撒开两腿往前跑。 林清影攥住我的胳膊:“你干什么!” 我仿佛看见萧济宁站在面前,他的笑容奸邪恶毒,对我发出得意至极的笑声。我怒吼,我咆哮,扑腾着要冲过去和他同归于尽:“我杀了你,我杀了你——!” 身后响起忙乱的脚步,蓝钰唤了声“陛下!”——我好似听见了,又全未曾听见。 林清影死死地抱住我,大喊道:“快看这是谁来了!你冷静!” 我发疯一般挣开他,发疯一般冲入竹林,又在黑暗中茫然失措。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这在耳畔呼啸的风,这是哪里,这到底是哪里?! 终于的终于,我坐在地上痛哭起来。 “父皇,父皇你去了哪里,你为什么抛下寒儿,你为什么不要寒儿了……” 说好了永远不抛弃我,说好了过几天就来看我…… ----------------------- 我哭啊,哭,绝望与悲伤排山倒海,几乎将我推到崩溃的边缘。 我只想大哭一场,什么都不要想,什么都不要做,就这样放肆地哭上一场。 为什么! 这到底是为什么! 一只手抚上我头顶,带着无比熟悉的温度。 仿佛有一束光投在眼前,照亮前路无穷的黑暗,这世界顷刻祥宁安乐,就连冬夜的风都变得和煦温柔。 我岔了口气,愣住。 “我儿何时这般爱哭了?” “瞧瞧这哭成啥样了,还是我们威震三军的成王殿下吗?” “好,好,你哭你哭,哭够了再说。” ----------------------- 夜静了,也深了。 周围再没有旁人,只这灯笼照亮一尺三分地,朦朦胧胧的。 我坐在房檐下,坐在父皇身旁。 我握着他的手,与他肩并着肩。我看见夜风吹皱霜雾,看见灯笼在风中摇曳。 是有多久不曾这样偎依着他,不曾这样亲切地待在他身边? 五年?十年? 大概是十岁过后吧,读了几本书,知道父皇二字的含义过后。 君父君父,先是必须效以死命的君,后才是可以瞻之瞩之的父。 我的眼肿得厉害,时不时还有泪水流落,悄悄地别开脸,扯过袖口揉上一揉。 他问:“冷不冷?” 我摇了摇头,挪了挪身子,离他更近了些。他伸手揽住我,让我靠在他肩上。 我颇有些小心地蜷缩起来,害怕将这份宁静打碎。 “诏书不是你爹写的。” 我不作声。 “你爹不是故意骗你,渭水之险真有其事,桥断了过后还有人追杀,一起出城的那几个小娃儿都死了……你爹昨天才回长安,忙,没有赶着来救你。” “嘿,没生你爹的气吧?” 他摇了摇我,我晃了晃脑袋,唔了一声。 他向我一笑,又继续说开了。 “这段时日朝局不稳,朕担心你会出事,所以把你搁皇陵放着……林清影是朕派来的,两月前就在皇陵待命,还有这些苍山派的小兄弟——你该要好好感谢他们,尤其是清影。给他这任务的时候,朕没有表露身份,也没有许给他任何好处,他只听说是要来保护你,就义无反顾地来了。” “禁卫军是棋子,谁人都可以使得动他们,这些人却不一样。有他们照看你,朕才放心你一个人在外面,才能放心地去做一些事。” “在想什么?说句话?” 我扯了个嗝儿。 他好奇道:“我儿莫不是哭傻了?” 我又扯了个嗝儿,点了点头。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潇湘溪苑 最新文章 |
【原创】帝师(师生) |
【原创】师尊徒弟的那些事(古剑奇谭二同人 |
【原创】苏宅记事(琅琊榜同人,苏流,蔺流 |
【原创】一引懂进退,苦乐都跟随(琅琊榜, |
【原创】小黑屋(梅长苏飞流) |
【原创】娶你为妻(攻挨打,小受温柔腹黑) |
【原创】琴殇 新人(处女作)。。。 |
【原创】古风,严重虐身虐心,微SM,后妈来 |
【联合】我家的少爷 |
【原创】父爱不迟 (原贴:不能“惯”着你)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